楊勇
詩之于地域如同其中風物一樣,會長出它自己的體魄和面貌,這絕對是不能思慮透徹的事情。自十九世紀中后期的法國,巴黎用它世象的土壤催生出波德菜爾的惡之花后,它便迅速地開花結(jié)果和撒種,歐洲大地上一時各種流派雀起。惡之花,它開啟了現(xiàn)代派詩歌紛呈、變異和成長的魔盒。
流派,應(yīng)該是自土地上自然長出的事物,我相信它的自發(fā)性和本土性。但需隔一段云煙般的時空,從褪色的記憶中,從眾多腐爛的果實里,我們才能選出其中不滅的果核來。某種程度上講,“流”是深淵中本源的持續(xù)噴涌,它分流才會有其“派”。那些派生的支流和風物,也同樣明證著其源起。
因而,我相信山海相形的地勢中,會有開闊動蕩高拔之詩歌,它不同于江南小橋流水的九曲回腸之詩風,亦不同于高原聳直之神性和平原開闊簡明的詩風。就是這樣,“新死亡詩派”在漳州大地上的發(fā)軔,以其怪異、粗糲、激蕩、黑暗、混沌,一時讓人糾結(jié)那群人和那片土地。
和當下諸多的求同的詩歌團體一樣,我喜歡把“新死亡詩派”當做一個詞匯來看。在歷史上的詩學(xué)實踐中,我不知道有沒有過死亡詩派,但“新死亡詩派”的提出肯定是新鮮出爐的。這是個頑固的詞語,它依靠頑固拼接而成,又頑固地碰撞出的詩意美學(xué)哲學(xué)的意味來。它使我們敬畏了詞,敬畏了詞匯組合的神奇力量。
其實,詩人和詩,都是具有巫術(shù)能量的怪物,他們通過詞為我們創(chuàng)造出詞組和句子,創(chuàng)造出靈性的詩來。
“新死亡詩派”這個詞語中,“死亡”似乎是這個時代的隱喻,它從上世紀最后十年的夕照中,晚霞一樣地斑斕起來,具有雪崩般的質(zhì)地,時刻處于不安和變幻中。而在它的另一面,翻越群山繼續(xù)向西,正是朝霞的燦爛一面,這是否又是一種新的死亡和新生?他們的詩,也由此而生?
這個肯定很重要。如同尼采的上帝之死,涌動的肉身們憑借自己的魂靈,開始做自己的超人。這一群人所以看重死亡,是要給肉身尋找更真實的存在方式。肉身選擇詩歌,依靠詩歌如同依靠自己的靈魂為死亡尋找出路。流派的掌門人道輝說:“自我生命軌跡無形被詩寫困難重重的異端環(huán)節(jié)束縛;——年代大沉淪所處,是自我生命盡頭的徹悟和復(fù)興嗎?!”肯定人類會有這樣的時刻,因為思考死亡不只是哲學(xué)和宗教的事情,詩人們的深層次潛行的詩歌也在尋找更高的出路。
“新死亡詩派”旗下的這群人,整體上的物種性是鮮明的。詩在他們那里是詞語和詞語,在興沖沖的結(jié)構(gòu)中,帶有危險的解構(gòu)主義暴力。他們松開語法、思維、意義、公共美學(xué)的鐐銬,打開字典的牢房,釋放出經(jīng)年的囚徙,他們在詩歌中解放了詞語本身,同時在遠離詩歌的道路上逼近了另一條詩歌道路。
雖然不同于大部分規(guī)范的詩歌,它們的新面目又如何示眾?這是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但“奔跑的柵欄”畢竟打開了柵欄,一時我們看到了道輝、陽子、安琪、林忠成、林茶居等眾多的詩人,他們的詩歌用感性的詞和詞在奔跑。詞語在他們那里似乎是一種自足和尊嚴,激烈的鑲嵌中,發(fā)出質(zhì)地鏗鏘的聲音。
要有足夠的耐心來追尋那些句子,這群人的詩歌仿佛進入超現(xiàn)實主義,寫作在其中出現(xiàn)自動化的傾向,全由心動來引導(dǎo)。我理解道輝提出的“詩寫”,是詩在寫我,詩在通過我讓我寫出來,詩本身在寫而不是我在寫。所指這一切,即,詩是自然流淌出來的。
來看看他們的詩吧!從道輝前期的《論》、《手獄》、《死亡再見》的詩歌中,規(guī)范出公共意義上的構(gòu)建風格有些難度。在分行的句子中,詞語總是如同棱角分明且時刻閃爍的石塊,那里面有尚待讓你琢磨的感受、思想和智慧,它們躁動不安,刺眼,又當然地構(gòu)建了屬于它自己的整體。林忠成的詩風在經(jīng)歷前期黑暗原始般的悲劇抒情后,敘述氛圍現(xiàn)在變得濃厚起來,戲謔、黑色反諷和隱喻如小刀子般刮割著世俗萬象,虛實轉(zhuǎn)換自如的詩風,顯示他已走上了自己的道路。陽子的詩總是彌漫著憂傷的氛圍,精致中葆有著一如既往的抒情質(zhì)地,“失敗的深淵是欲望的棺材”,我喜歡她詩中思考的部分,因為它來得比女性本身的性別意識要大要重要。
再強調(diào)一次,“新死亡詩派”作為當下的一個稱呼,我不愿意把它看做是一個詩歌流派?!靶滤劳雠伞边€是一個警醒的詞匯,它就如同詞語本身,不斷地要從存在中去蔽。因為,現(xiàn)在談?wù)摿髋啥歼^于急切,即使我們是認真的。但這個群體和詩歌寫作,都在悄然變化著這是事實。詩寫路上,他們在不斷地修正著自己的寫作,譬如現(xiàn)在道輝的詩歌,明顯地與他自己的平和渾然了。
談?wù)摗靶滤劳鲈娕伞?,我總是忍不住要反?fù)談到死亡。死亡是必然的,但生命中,平和是對待死亡的另種姿態(tài),它更多是自覺。它需要經(jīng)過多年直面方生方死方死方生的周遭而提取和拋棄。不是嗎?我們暫且存在著,直面了死亡、直面了新生、直面了慣常、通過執(zhí)著于詩藝,學(xué)會放下生命中的重和輕,死亡就會成為死亡的新生。
是的,生命通過詩歌,將伴隨的死亡上升到哲學(xué)宗教之境,這是人生境界內(nèi)的一種修煉。不知生,安知死?在詩人那里,死亡的過程的就是詩的全部過程。
里爾克的大天使和但丁天堂中的上帝,從不會以神的面孔來到我們中間,他們會變化成我們的模樣,讓覺者們辨識。它們的本來面目光明得可怖,因為我們心中有鬼。
只有當詩忠誠地為我們拓開著往生的通道,當詩從詞語回到不寫之寫,我們才會空明,才會無有恐怖,才會找到我從哪里來要到哪里去。找到了我從哪里來要到哪里去,才會知道了我是誰。
“歸根日靜,靜曰復(fù)命。復(fù)命曰常,知常曰明?!比绱?,流與派才會找到本源。也如此,當永恒的神明降臨,從他的身上我們才能看到自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