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幼芬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5-0090-02
兒童組詩,指由表現(xiàn)同一主題的兩首或兩首以上的詩所組成的一組詩。每首詩相對完整和獨立,但是每首詩與其他詩之間又有內(nèi)在的感情聯(lián)系。組詩教學這一方式的出現(xiàn),實現(xiàn)了一個突破,它拓展了兒童詩教學的空間,豐富了童詩教學的內(nèi)涵,使課堂顯得更加豐滿而靈動,使學生對詩歌的感受也更加多元而深刻。組詩與一般的兒童詩相比,內(nèi)容多了,兩首或兩首以上;主題更加凸顯了,每首詩都表達同一主題的不同側(cè)面。對于組詩教學而言,難度也加大了,這就要求老師對教材很好的把握,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化繁為簡。
筆者通過教學的幾則教例來談?wù)劷M詩教學的一般策略及作用。
一、組詩教學要找準方式、靈活組合
在組詩教學的過程中首先遇到的問題是,如何將幾首兒童詩有機地組合在一起。主要有這幾種方式。
1.串聯(lián)式
將幾首詩連起來一首一首逐個解讀、講解,就是“串連式”。當然,這并不意味著隨便拿幾首詩連起來都可以,“串連”的關(guān)鍵在于如何很好地“連”。要把幾首古詩很好地連起來,就要找到一根“線”,然后像“彩線穿珠”一樣將幾首詩串起來,這樣才能成為一個整體。我們可以以主題為線,如“四季”、“童年”、“自然風光”等;也可以以詩人為“線”,大凡有成就的詩人,他們的創(chuàng)作都形成了一定的風格,他們自身也有著顯明的個性,我們將同一詩人的幾首詩連在一起,這樣圍繞同一詩人組詩的方式就是以詩人為“線”。
2.整合式
如果說,“串連式”是引領(lǐng)學生將一組詩逐個進行解讀欣賞的話,那么,“整合式”就是在把準詩與詩之間存在的“內(nèi)在關(guān)聯(lián)性”的基礎(chǔ)上,將幾首詩一并呈現(xiàn)給學生,通過互相比照,互相映襯,合分有致地進行解讀欣賞,讓學生從整體上理解領(lǐng)悟一組詩的深刻內(nèi)涵。
3.鏈接式
“鏈接”是一個網(wǎng)絡(luò)術(shù)語,我想借用來作為組詩教學的一種“組詩”方式。在教學主體詩歌的過程中,為了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主體詩歌而輔助介紹一些詩歌,參讀一些詩歌,這種組詩方式就可稱為“鏈接式”。從“鏈接”時間看,可以在導入新課時鏈接,可以在課中鏈接,也可以在課末鏈接。從“鏈接”方式看,可以由主題切入鏈接,也可由詩人切入鏈接。
當然, “串連式”“整合式”“鏈接式”這三種“組詩”方式并不是截然分開的,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只有從教學需要出發(fā),靈活組合應(yīng)用,才能取得較好的效果。
二、組詩教學要找準主題,把握內(nèi)容
童詩組合以后,就需要我們對于組詩的內(nèi)容進行整體的把握,這就是我們要找的組詩所要表達的主題。
1.舉一反三讀,發(fā)現(xiàn)讀詩的樂趣
如在教學五下《童年的水墨畫》組詩時,首先引導學生通過每首詩的小標題“街頭”、“溪邊”、“江上”來梳理出三幅畫面:“街頭看書”、“溪邊釣魚”、“江上戲水”,接著通過想象畫面來誦讀這三首詩歌,在誦讀品味中共同找到了:“街頭看書的專注,溪邊釣魚的驚喜,江上戲水的快樂組成了童年的水墨畫,他們不約而同地寫到了——童年的快樂和笑聲?!边@“笑和快樂”就是組詩所要表達的主題。
2.有比較的思,引發(fā)探究的欲望
要在有限的單位時間里讀多篇詩歌,這就決定了組詩教學閱讀方法有別于單首詩歌。其中運用最多,最有效的就是比較性閱讀。在對同主題的材料進行比較性閱讀,學生會不斷產(chǎn)生疑問,又會有不同的發(fā)現(xiàn),閱讀的主動性會逐漸提升。如五上進行了《風》的組詩教學,分別出示了未加題目的斯蒂文森的《刮風的夜晚》和路衛(wèi)《別人誰也不曉得》,請學生在感受詩歌的語言和想象后,為每首詩取一個新穎和獨特的題目。給詩歌取題目,給學生搭建了一個多向的交流平臺,充分展現(xiàn)了每位學生對情感獨特的把握和傳達,將閱讀過程變?yōu)槌掷m(xù)和發(fā)現(xiàn)的過程。
將幾首詩一并呈現(xiàn)給學生,可以啟發(fā)學生在比較中閱讀和思考,找出其中的語言共同點,提高欣賞和記憶的能力。把準詩與詩之間存在的“內(nèi)在關(guān)聯(lián)性”的基礎(chǔ)上,通過互相比照,互相映襯,合分有致地進行解讀欣賞,讓學生從整體上理解領(lǐng)悟一組詩的深刻內(nèi)涵。如在教學《太陽》組詩時,總共出示了六首有關(guān)太陽的不同國籍、不同語言風格、不同想象角度的詩歌。首先是整體通讀,把握詩情。上課伊始,先讓學生自由讀,說說喜歡哪一句或哪一首,為什么喜歡?,接著,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朗讀。這一環(huán)節(jié)將六首詩和盤托出一同呈現(xiàn)給學生,并讓學生進行比較,激發(fā)了學生的閱讀期待。其次是分步解讀,品悟詩情。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教者采用聽音效展開想象、有感情朗讀、討論點撥等方式啟發(fā)學生深切感受詩歌所表達的情感。第三是整體參讀,體察詩蘊。在這一環(huán)節(jié),首先啟發(fā)學生,當幾首詩同時擺在我們面前,你看到了太陽的哪個特點?“像個醉汗、愛踢被子的調(diào)皮小孩、愛洗海水浴的勤快小子……”在學生暢談的基礎(chǔ)上,再引導學生誦讀詩歌,從中感悟到幾首詩有很多的不同,但卻有一個相同點,那就是,人類對太陽的親近和喜愛。
三、組詩教學要找準樣式,提供范例
作為組詩,除了主題相似之外,在語言的表現(xiàn)形式上也有異曲同工之妙,在教學時,就可以在詩歌的結(jié)構(gòu)、句式、表達上進行相互的關(guān)聯(lián)。
1.拓展延伸中品,學會欣賞
學生缺乏成人一般縝密的寫作構(gòu)思和成熟的語言技巧。在組詩教學中,要幫助學生感受詩歌學習的整體思路和詩人遣詞造句的精妙。
單篇的兒童詩,方法上的遷移是從讀一段到讀一首,而在組詩教學中就要求從讀一首到讀一組。如在《大?!方M詩教學中,在五首詩歌教學中,先重點學習一首童詩,總結(jié)出學習方法:初讀知詩意,再讀想畫面,三讀悟詩情。然后略學余下的四首,要求選擇最喜歡的一首詩,用剛剛學到的方法進行自主學習。交流要求:(1)讀一讀自己最喜歡的詩歌,用簡潔的語言說說感受到的畫面。(2)把想象到的畫面通過朗讀表現(xiàn)出來,朗讀形式可以多樣化。
在表達方式上也是如此,《童年的水墨畫》中,通過對第一首詩中“漾”字的探究,首先給漾組詞,接著給漾換詞:露、掛,是否合適,來體味這“漾”是一種甜蜜的微笑。通過這樣的想象畫面提煉了這首詩歌的詩眼“笑”。以此為例,讓學生來品味后面兩首的“笑”,學生就欣賞到了“草地上蹦跳著魚兒和笑聲”那自豪爽朗的笑以及“你撥我濺笑哈哈”那開心的笑。學生在感受到詩人的童真童趣的同時,也品味了詩歌的語言,發(fā)現(xiàn)了煉字帶來的奇妙感受。
2.熟悉情境中寫,重視實踐
組詩教學同樣要重視言語實踐,學生能夠用語言來表現(xiàn)他們的觀察和體驗。
如在教學自然現(xiàn)象組詩《石頭》時,選擇了德國詩人的《疑難問題》和王立春的《夏夜——門前的石頭》這兩首詩,一個石子兒飛得這么遠/這么高——/身上沒有一點兒羽毛/這本事不服也不行那/真是太奇怪了/石頭居然能飛。……一塊剛從地里探出頭來的石頭笑得直從頭上掉土/有的石頭在山坡上打著滾兒/把肚子都笑疼了……詩人眼中的“石頭”像人一樣活了,變得有生命,有思想,有情感了,我們也像詩人一樣,根據(jù)石頭的形狀寫一寫它會怎么笑,請學生選擇一塊石頭(石頭蹲在大樹下,石頭躺在小溪里,兩塊石頭碰撞在一起),用最貼切的語言表達最獨特的想象。
在學了《看電視》這首詩后,拓展了《我們家里的故事》組詩,《夜航機飛過》、《天氣預(yù)報》為學生呈現(xiàn)了家庭成員之間的互相關(guān)心。學生在學習了組詩后感受到了生活中的愛,在拓展寫的時候也流露出了對親情的理解,寫出了《爸爸,我愛你》、《老爸打呼?!贰ⅰ秼寢尩膰埂返?。
當教師圍繞一個主題在熟悉的情境里讓學生自由想象,盡情抒寫,也就達成了自我感受與天然詩性的對接。
組詩教學,為學生學習童詩打開了閱讀和表達的另外一扇窗,讓學生的視野更加寬闊,方法更加多樣,興趣更加廣泛。兒童組詩作為一種提升兒童詩性與靈性的言語載體,只要我們教者勤于探索,大膽創(chuàng)新,并能適時變化,就能為學生主觀語言的發(fā)展播下詩意的種子。
(責任編輯 劉凌芝)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