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唐君毅對船山“命”義詮釋(二)①

2014-03-12 03:13:02蔡家和
宜賓學(xué)院學(xué)報 2014年2期
關(guān)鍵詞:立命郭象大化

蔡家和

(東海大學(xué) 哲學(xué)系,臺灣)

“無定命”

船山既然反對宿命之說②而強(qiáng)調(diào)“性日成,命日降”,故還是強(qiáng)調(diào)人的德性努力,雖然人的努力不見得能扭轉(zhuǎn)乾坤,不見得能回天,但總不會先相信有定命,總是先有不自暴自棄的精神,才能說盡人事,聽天命。若未努力,以為命之成侀不可變③,而不再努力,則是船山所不能同意的。故船山依此談所謂的無定命之說。在此唐先生一方面對船山的原文抄出,一方面有自己的詮釋,其言:

天命之流行於歷史之變,亦不可言常型,而實行乎不測。如讀通鑑論卷一第一篇曰:「秦以私天下之心,而罷侯置守,而天假其私,以行其大公。(謂廢封建私其子孫也)存乎神者之不測,有如是夫?!褂^船山所謂天命之日降,亦可謂之為一新型之「以無一定之命之者,無一定歸向之命」為命之說,遙若與郭象莊子之言相照應(yīng)。然郭象之言無命之者之命,唯限於斯須所遇者之自然自爾;莊子之安命,唯安於不得已,船山之言無定命之命,則直指客觀宇宙歷史之大化之神,闔闢之不已,往來之不窮而說。[1]624

對于歷史而言,亦難以用一治一亂之定型以說之,“治后必亂,亂后必治”若成了定型,則上位者亦等待之而不再努力。故船山宣說他的命之不測之說,以唐先生的用語是“無定命”,今人的用語就是“無宿命論、命定論”之說。④既然無定命,則命的走向是如何呢?在船山認(rèn)為該以不測形容之。故船山于《讀四書大全說》中言:“愚每云‘性日生,命日受’,正于此處分別。在天之天‘不貳’,在人之天‘不測’也?!雹荽酱艘饽藦摹吨杏埂穪淼撵`感而衍生⑥,唐先生已見及之,因為命日受,故昨日之命已非今日之命,今日之命有其創(chuàng)新性,也因著人的努力,命亦不同,故亦責(zé)成人的努力。天道的不貳之日降其命,于人身上,則為神妙不測,因為沒有一個定命之可言。

唐先生舉例《讀通鑒論》之說,其認(rèn)為秦之私心,然其私心卻行乎大公,結(jié)果出乎意想之外,此乃神之不測,命之無定。在私心下卻結(jié)束了封建之私其子孫,而成了郡縣制,卻較封建而為公。又唐先生把船山的無定命之說,歸類為一新的命論,乃相對于郭象、莊子的命義之相比而言。唐先生所言郭象之命論者,乃其言,無命之者之命。如郭象注《齊物論》“大塊噫氣”處言:“大塊者,無物也。夫噫氣者,豈有物哉?氣塊然而自噫耳。物之生也,莫不塊然而自生,則塊然之體大矣,故遂以大塊為名?!盵2]26郭象以自然為本,自然者,自己如此,而非依他而如此,故自然者相對于他然而言,既然是自然就不是依他起。依他而起者,歸究到根源處而為一天,而為一大塊、造物主,莊子亦有大塊、造物者之說,然郭象的詮釋,為了照顧莊子前后的一致性,只能或取自然或取他然的造物之說,此二只能擇一,而郭象取的是自然之說,萬物自己如此,則不是一有主宰者、命之者,故其言大塊,視之為無物,即不是有一主宰者,命之者。萬物自己塊然自生,郭象把塊然之為一主宰者,詮釋為獨自整全的自生,故塊然之大塊而為虛說,不是真有一造物主、命之者。郭象面對天籟之說,亦如此釋之,其言:“夫天籟者,豈復(fù)別有一物哉?即眾竅比竹之屬,接乎有生之類,會而共成一天耳?!盵2]26即于地籟之眾竅,即于人籟之比竹,而接于吹氣之人,自然之會,則共成一自然爾,不是有一造物主在掌控主宰之,也不是有命之者。此乃郭象的“無命之者”之論。

唐先生之所以認(rèn)為船山的命義似于郭象,乃因郭象無一個背后的命之者,而船山的主宰者亦相似之,船山不把太極視為一主宰,而以陰陽二氣之相加而為太極。又于《周易內(nèi)傳》,解“用九,天德不可以為首”處言:“天無自體,盡出其用以行四時、生百物,無體不用,無用非其體……肇造萬有,皆其神化,未嘗以一時一物為首而余為從?!雹叽四舜降臒o背后之體之說,體就散在用上,既無體,亦無命之者,故可與郭象之說相比配。

而唐先生又認(rèn)為船山言命,亦似于莊子的命,其安之若命,所安者不得已也,乃面對天下之二大戒,其一義也,其一命也,其一面對父母,其一面對國君,父母與國君都生而有之,不擇地而安,一旦視之為父母之命為東西南北而唯命是從,此乃命之不可違。莊子于《大宗師》借子來之口言:

父母於子,東西南北,唯命之從。陰陽於人,不翅於父母;彼近吾死而我不聽,我則悍矣,彼何罪焉!夫大塊載我以形,勞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今(之)大冶鑄金,金踴躍曰「我且必為鏌鋣」,大冶必以為不祥之金。⑧

在此莊子的意思乃安于命之安排,命之不可違,其面對命無可作為,然要安于命或不安于命,要逍遙與否卻是自己可選擇的。這些講法似乎可作一比較。莊子的安命,所謂“善吾生者所以善吾死”,故造物之要吾人生者與死者乃同一,此同一之大塊是否有一命之者呢?此命之者是否為虛說呢?此有詮釋之差異,亦難定言之。莊子的安命,郭象的無命之者,船山的無定命,亦無一定之命之者,可以比較之。唐先生稍作比較,其意思是,三者相近,但不完全一樣,故稱船山為一新型者。孟子講“順受其正”之命,莊子安命,船山較從孟子處出發(fā),莊子的安命是不得已,視天為君父而不違逆之,較為消極,而船山順孟子而來,除了順受其正命,但不順受其桎梏死之命,且要能立命,船山以德性面對命,莊子以逍遙面對命,二者之間,不全同。又船山的無一定之命之者,與郭象的無命之者,其間的相似性,都重氣,都似于自然之說而無一命之者(似泛神論),都似于氣化自然之說;若自然者,則非有因于他然。唐先生指出,其直指客觀宇宙的大化之神,然此大化之神亦不是一定在之神,此神就在氣化中,即氣是神而為泛神。此乃唐先生所舉的“天假其私”的天,然天亦不是定在之神。船山反對老子的有物混成,先天地生,故言:“道者天地精粹之用,與天地并行而未有先后者也。使先天地以生,則有有道而無天地之日矣,彼何寓哉?而誰得字之曰道?”⑨若先天地生,則有一命之者,命之者神,其余不神,尊道而貶氣,氣化不被重視,而船山是重氣化者,重世間、重文化、重歷史,不會有尊道貶氣的意思。又船山于《思問錄》言:“無極,無有一極也,無有不極也。有一極,則有不極矣。無極而太極也,無有不極乃謂太極,故君子無所不用其極?!雹獯四舜綄τ谥茏印盁o極而太極”的創(chuàng)造詮釋,若依于朱子的詮釋,無極是形容太極的無聲無臭,故還是有一太極,有一理,有一道,作為根源。然船山的無極而太極之說認(rèn)為,無有一極也,即反對有一命之者,作為根源,又曰“無有不極也”,乃不立說一根源者,則現(xiàn)實萬物都是極,都是神妙不已。若立一根源,則根源為神,其他不神,若無一命之者,而此神妙散在萬物,萬物皆神。故船山言:“有一極則有不極矣”即是說立一超越的創(chuàng)造體而為根源、而為命之者,則其為神妙,其他的被造萬物皆不及之,而不神妙。故船山的“無極而太極”之說,其視之為無有不極乃太極,即“太極者,萬物之總名”的意思,此意思,郭象言之,蕺山言之,到了船山亦言之,都是保住世間而為重氣。故其反對有一命之者的義理型態(tài)是一致的,然細(xì)微之處而言,船山是從重氣、重世間、重歷史文化的道德觀著手,而郭象是從自然無為、逍遙無待處著手,不全相同。

故唐先生以船山的歷史大化之氣化觀,抄出了船山的“無命之”者,而散為歷史大化之神的文獻(xiàn):

故人須知「川流之速,其逝者可見,其返而生者,不可見也;百昌之榮,其盛者可知,其從而消者,不可知也,離然耳目之限,為幽明之隔,豈足知大化之神乎?大化之神,不疾而速,不行而至……一闔一闢之謂變,往來不窮之謂通。」(周易外傳卷七說卦傳)「人能知大化之神中闔闢之不已,往來之不窮,則知死亦生之大造?!?外傳卷二無妄)「萬法歸一,則一之所歸,舍萬法其誰哉?」(外傳卷六繫辭下傳第五章)一既還歸萬法,則吾人於萬法之道之理,皆不可忽,當(dāng)知器之各有道,事之各有理。而人於歷史之變,則當(dāng)知「先王以人文化成天下,則言道者與道為體,言物者與物為體;必沈潛以觀化,涵泳以得情,各稱其經(jīng)緯,曲盡其隱微?!?尚書引義卷六畢命)「道無方以位物之有方,道無體以成事之有體」;(讀通鑑論敍論)方能範(fàn)圍天下而不過。[1]624-625

以上所言的大化之神,都不就一根源造物主而言神,此大化之神就散在氣化中,散在器中,道不離器,所有器都有道,所有氣都有理,故能與物為體、與器為體。亦不可曰有歸“一”之萬法,因為一就散在萬法之中,似于西方的泛神論之說。此神表現(xiàn)于人文中、歷史洪流中、氣化中,而往來不已、生生不息。即于器而言道,即用而言體。

立命者死而不亡

唐先生對于“立命”與“死而不亡”之說并立以談船山儒家的命義,若只言死而不亡者,儒家可言,如張子之說,《易》的“原始返終”之說可視為死而不亡;而道教的“羽化成仙”亦可如此言之,死而不亡者,本語出于老子一書;莊子的一氣之流行也有死而不亡的意味,因為死后氣化之再聚,成為鼠肝蟲臂都有可能。佛教的輪回之說,亦可言死而不亡,生是因緣生,死是因緣死,故曰無生、無死,皆可。然船山之所以言死而不亡,主要是以張載《正蒙》中的話為主,也是儒家的義理,張子言:“聚亦吾體,散亦吾體,知死之不亡者,可與言性矣?!睆堊拥囊馑际翘摷礆?,散了只是氣的隱,故死不是滅盡。船山注:

聚而成形,散而歸於太虛,氣猶是氣也,神者,氣之靈,不離乎氣而相與為體,則神猶是神也,聚而可見,散而不可見爾,其體豈有不順而妄者乎!故堯舜之神,桀紂之氣,存於絪縕之中,至今而不易,然桀紂之所暴者,氣也,養(yǎng)之可使醇,持之可使正,澄之可使清也,其始得於天者,健順之良能未嘗損也,存乎其人而已矣。

船山認(rèn)為無論是聚或是散,都是氣,只是可見之氣與不可見之氣的差別;沒有虛妄,皆真實而不虛。而堯舜之氣至今在,桀紂之氣亦至今在,因為氣只有隱顯之差別,而無存在、不存在之差別,都是存在。而桀紂之氣雖惡,然可養(yǎng)而使正,擴(kuò)充而為善氣,性本是善,而因著后天之習(xí)更擴(kuò)充其氣,而導(dǎo)正之。故此氣會感人,此感人者,有善、有惡,堯舜之正氣,關(guān)羽之正氣,至今存于天地之間,只是以隱之氣而存在。故入廟宇可以感通。同樣的,紂桀之氣至今亦會影響,而造成其不良的后果。故吾人要立命以存其正,而不是順桀紂之氣以敗壞之。此乃死而不亡之義,故吾人須培養(yǎng)正氣、善氣以感格于天下。唐先生便是喜歡以感通談孔子之仁,其言:“而此一切關(guān)系之中,都要遍致我之真誠仁心于其中,使之合理而真,圓滿充實而美,成己成物而至善,以顯為學(xué)術(shù)、文學(xué)、藝術(shù)、政治、經(jīng)濟(jì)、禮教之人文世界。”[3]252此乃唐先生的仁之感通,而化成人文世界之說。這講法與船山的講法亦是相似的,須立命以感其善氣,而唐先生此文與船山相應(yīng)之處是如此言的:

故以一人之生而論,則壽命雖有限,亦有死而不亡者存。人亡之後,形骸雖化,而其神氣或精神,仍往來於天地,能出幽以入明,感格其子孫。至聖賢忠烈之逝也,亦即以精神,「公諸來世與群生」(周易外傳繫下傳第五章)。夫然,故人如聖人之能知命者,即生為生民立命,沒而不特遺愛長在人間,實則其神氣或精神,亦未嘗不日降而日生,而未嘗不壽。此卻非神仙家之煉氣存形以壽之說;而是人之能盡其道以立命者,其精神原可大往大來於天地間之故。此則中國先哲即氣化之流行,以言生人之立命至命之思想之一極致,而非橫渠之所能及者也。[1]625

唐先生此段主要有三個義理。第一,船山儒家的死而不亡立命型態(tài),與道教的煉氣存形而增壽者不同,道教要養(yǎng)生、全生、保生,然不從道德意識入手,儒家卻是以浩然之氣而感格于天地之間,甚至死后還起作用,如吾人讀圣賢書、學(xué)圣人之風(fēng),頑夫廉,鄙夫立志,則可見死而不亡的立命之說之影響。第二,唐先生認(rèn)為,船山的講法已較張載更進(jìn)一步,張子只就死之不亡,而知性,知性是兼兩,兼于聚散往來之中,但船山更進(jìn)一步,談到堯舜之氣至今存,雖然桀紂之氣至今亦存,然此不善之氣,還是希望能導(dǎo)之而為正,此才是真正立命之說。第三,以氣之感通而談死而不亡,人死后,氣之為隱,然此隱卻不一定不能起作用,如圣人之精神之感人,祖先之精神感通,都是一氣之相通,同聲相應(yīng),同氣相求,此氣雖散,卻不是不存在,而是命日降日新以感格之。故可言萬古而精神長存。故可見唐先生的感通的氣化之說,從船山得之靈感甚多。

以上吾人談唐先生詮釋船山學(xué)的命義,然唐先生所言船山命義卻不只于此篇文,唐先生于原教篇第二十二章第二節(jié),談受命在人,于此之處,主要談《讀四書大全說》中的命義,一方面反對宿命論,一方面認(rèn)為不可都推諉于命,而于人不奪予之處,不可言命之處,都該致力于德行。又認(rèn)為命無正不正之說,正不正者,是人受命之處有正不正,天命無正、不正。最后談氣命中有理命,故無所謂無理之命,天命者為善,不可歸咎天命之不善。若能把此二篇文章參看,則可知唐先生是很能顯發(fā)船山的命義之精神。

而吾人上文所言,大致談了唐先生以三點闡發(fā)船山命義,第一,命日降,故德性不已,人亦當(dāng)擴(kuò)充不已,而以德性配天命。第二,唐先生發(fā)揮船山的無定命之說,命既然不定,則求算命以趨吉避兇者,亦非船山所鼓勵者,故船山喜談張子的“易為君子謀,不為小人謀”。命既無定,則未來是一個未定之天,成之亦自成之,敗之亦自敗之,總要為自己負(fù)責(zé),而不該推諉于命,但船山亦非樂觀到不知命限,儒家的死生有命、富貴在天的意思,船山亦肯定之,可謂守住儒家的義命分立的看法。第三,唐先生言船山的立命而死而不亡義,命是不可改,然立命、不立命,卻是君子可擇之爾,小人行險,不能稱之為立命;君子不逃避,命的不可改,卻因著君子的堅持而有充滿德道價值意義。至于死而不亡,乃船山順著張子的氣之隱顯觀進(jìn)一步發(fā)揮,君子立此命,死后其氣還能感格而影響世間,唐先生的詮釋,是很能捉住船山的命義而作成的闡發(fā),把船山的立人極的道德義涵,發(fā)揮無余。

注釋:

①蔡家和先生原作題目為《唐君毅對船山「命」義詮釋——以「王船山之命日降與無定命義及立命者之死而不亡義」為據(jù)》,此文為文章的二、三部分。

②“俗諺有云:‘一飲一啄,莫非前定?!e凡瑣屑固然之事而皆言命,將一盂殘羹冷炙也看得哄天動地,直慚惶殺人!且以未死之生、未富貴之貧賤統(tǒng)付之命,則必盡廢人為?!蓖醴蛑骸洞饺珪返?冊,1114頁。

③“其經(jīng)營砌列為方圓圖者,明與孔子‘不可為典要’之語相背。而推其意之所主,將以何為?如方圓圖方位次序之饾饤鋪排者,可以崇德耶?可以廣業(yè)耶?可以為師保父母,使人懼耶?可以通志成務(wù),不疾而速,不行而至耶?不過曰:天地萬物生殺興廢,有一定之象數(shù),莫能踰于大方至圓之體。充其說,則君可以不仁,臣可以不忠?!币娡醴蛑骸洞饺珪返?冊,651頁。船山所懼怕者,認(rèn)為命之可算出,而為宿命的講法,人不再努力,因為既然宿命了,努力與否,命都成型了。此意思類于墨子之非命之說,墨子言:“今雖毋在乎王公大人,蕢若信有命而致行之,則必怠乎聽獄治政矣,卿大夫必怠乎治官府矣,農(nóng)夫必怠乎耕稼樹藝矣,婦人必怠乎紡績織纴矣。王公大人怠乎聽獄治政,卿大夫怠乎治官府,則我以為天下必亂矣?!眳秦菇?,孫啟治點校:《墨子校注》(北京:中華書局,1993 年)中選篇《非命下》,卷9,425~426頁。

④“以天下治亂、夫人進(jìn)退而言之,泰極而否,則堯、舜之后當(dāng)即繼以桀、紂,而禹何以嗣與?否極而泰,則永嘉、靖康之余何以南北瓜分,人民離散,昏暴相踵,華夷相持,百余年而后寧?畜極而通,則茍懷才抱德者憤起一旦,不必問時之宜否,可以唯所欲為,而志無不快。以天化言之,則盛夏炎風(fēng)酷暑之明日,當(dāng)即報以冰雪……極則必反者,筮人以慰不得志于時者之佞辭,何足以窮天地之藏,盡人物之變,貞君子之常乎?”王夫之:《船山全書》第1冊,667頁。船山反對宿命的講法,不管在天道、人事、歷史都如此,他認(rèn)為堯為正極,則當(dāng)繼之為紂桀,何以繼之為舜呢?依此,船山要強(qiáng)調(diào)的是命之不可預(yù)期,命之無定命,亦不可言物極必反,因為他強(qiáng)調(diào)事在人為,然船山并非不知命的限制。

⑤參見王夫之:《船山全書》第6冊,1017~1018頁。

⑥“其為物不貳,則其生物不測?!币姟吨杏埂?6章》。

⑦參見王夫之:《船山全書》第1冊,58頁。

⑧參見《莊子·大宗師》。

⑨參見王夫之:《船山全書》第1冊,823頁。

⑩參見王夫之:《船山全書》第12冊,402頁。

之府乎?又云造化日新而不用其故,止此太虛之內(nèi),亦何從得此無盡之儲,以終古趨于滅而不匱邪?”王夫之:《船山全書》第12冊,21~22頁。船山的論辯是,若盒子之密,則火以加熱,然氣不散,故不可曰氣散而無。又認(rèn)為若萬物之生,都是新的,而不用舊的,天地哪來的地方放此新物,讓萬物生生不已,而可以滅盡。

參考文獻(xiàn):

[1] 唐君毅.中國哲學(xué)原論·導(dǎo)論篇[M].臺北:中華書局,1990.

[2] 郭象注,成玄英疏.南華真經(jīng)注疏[M].北京:中華書局,1998.

[3] 唐君毅.人文精神之重建[M].臺北:中華書局,2000.

猜你喜歡
立命郭象大化
立足傳統(tǒng) 立命時代——賀綠汀聲樂作品創(chuàng)作研究
郭象思想中的養(yǎng)生之“德”
宜居大化
寶藏(2018年11期)2019-01-15 03:46:08
郭象玄學(xué)與中國山水審美的獨立
大化集團(tuán)有限責(zé)任公司醫(yī)院簡介
海燕(2017年5期)2017-05-12 03:01:25
大化集團(tuán)有限責(zé)任公司醫(yī)院簡介
海燕(2017年3期)2017-03-15 01:56:17
蒼茫朝圣路 立命以安身——魯樞元文學(xué)跨界研究略談
怪柳
在老家大化過年
20世紀(jì)以來郭象研究之述評
社科縱橫(2015年9期)2015-04-08 22:06:34
方城县| 新民市| 登封市| 安乡县| 花垣县| 孝感市| 崇阳县| 临西县| 镇原县| 白玉县| 乳山市| 方山县| 巨野县| 海林市| 黔江区| 贵德县| 新龙县| 奇台县| 安泽县| 沂源县| 仁化县| 大化| 泾源县| 塔城市| 岳池县| 荆门市| 高安市| 衢州市| 灵璧县| 肃宁县| 琼结县| 枝江市| 瑞安市| 太保市| 钦州市| 襄汾县| 桃江县| 安义县| 凯里市| 宣武区| 莱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