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學龍
中圖分類號:G62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4-0114-02
一、問題的提出
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社會里,都需要處理好與他人,與社會的關系。人是社會的人,當然也就離不開社會公共生活。社會公共生活共同的生活準則,也就是公共道德,需要大家來共同維護,來遵守。正如,國有國法,家有家規(guī)一樣,否則社會就亂套了,那會給我們帶來很多不便。假如公共交通秩序,如果人們不去遵守它,那么我們過馬路時就會非常危險,現(xiàn)在的酒后駕車,造成了多么大的人身傷亡事故啊。上公共汽車也需要遵守先下后上的秩序,否則,該上去的上不去,該下來了下不來,那又會耽誤多少事情呀。人人自覺遵守社會公德,將給我們帶來很多方便,很多好處。這樣,我們的社會將會更和諧更美好。
我年級結合語文第九冊第四單元的《釣魚的啟示》一課,開展了周三的“自覺遵守道德”的實踐活動。同時,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
二、活動的具體目標
1.讓學生羅列在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或者親身經(jīng)歷的小事。
2.引導學生對在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或者親身經(jīng)歷的小事利弊進行討論。
3.引導學生對照閱讀美國的一位著名的建筑師,詹姆斯·蘭費蒂斯的《釣魚的啟示》(五年級語文上冊第十三課)。深刻領會“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边@句話的含義。
4.讓學生以詹姆斯·蘭費蒂斯為榜樣,增強自我約束能力。
5.讓學生明白加強道德修養(yǎng)是從每一件點滴小事開始的。
三、活動重點和難點
重點:讓學生把羅列的在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或者親身經(jīng)歷的小事,與詹姆斯·蘭費蒂斯的《釣魚的啟示》中列舉的事例進行對比。明白“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边@句話的含義。
難點:讓學生牢記“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边@句話,并在實踐中實施。
四、活動準備
詹姆斯·蘭費蒂斯的《釣魚的啟示》文章一人一份。
五、活動實施及其過程
1.引入活動項目
教師借故找話題到學生中和學生交談(可以是老師自我介紹,也可以找其他話題),有意將學生的學習用具碰落在地,并裝作不在意走過去。很自然地把與學生交談的話題結束后,讓學生評價教師碰落學生用具一事。有的學生認為:老師不是有意的沒什么。有的學生認為:老師做的不對,應該給同學撿起來……放手讓學生發(fā)生爭論起來。教師對學生爭論對與錯不予肯定并因勢利導揭示活動主題。
2.揭示活動主題:我與小事
3.學生展開活動
(1)讓學生分小組相互談論在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或者親身經(jīng)歷的,像老師今天碰落學生學習用具這樣的小事。
(2)讓學生羅列在日常生活中親身經(jīng)歷的,像老師今天碰落學生學習用具這樣的小事。
(3)組織學生匯報
學生:借了別人的筆寫了忘記了還給別人;匆忙中拿了別人的東西用了別人沒發(fā)現(xiàn),自己也沒有還;在上學、放學途中撿了東西沒有還給別人也沒有上交;有時在家里沒經(jīng)家長同意拿錢……
4.引導學生針對上述羅列的一件件小事展開討論
(1)學生分組討論
(2)分組匯報
學生:這都是一件件雞毛蒜皮的小事算不得什么;別看這一件件小事,應該引起我們的重視,總是不夠好;
老師:為什么不夠好呢?
學生……(不好回答或回答不上來)
5.對比實例
(1)引導學生閱讀詹姆斯·蘭費蒂斯的《釣魚的啟示》。
(2)交流名人道德抉擇故事:如“按次序理發(fā)”。
①有一次列寧去克里姆林宮理發(fā)室理發(fā)。當時,這個理發(fā)室只有兩個理發(fā)師,忙不過來,很多人都坐著排隊,等候理發(fā)。列寧進去后,大家連忙讓座,并且請列寧先理,可是列寧卻微笑著對大家說:“謝謝同志們的好意。不過這樣做是要不得的,每個人都應該遵守公共秩序,按照先后次序理發(fā)?!彼f完后,就隨手搬了一把椅子,坐在最后一個位置上。
②學生閱讀詹姆斯·蘭費蒂斯的《釣魚的啟示》。
(3)再次讓學生討論。
6.組織學生匯報明白道理
這羅列的一件件小事,并不是“小事”,而是涉及到道德的實踐問題。詹姆斯·蘭費蒂斯之所以在人生的旅途中,始終不被像遇到與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所誘惑,是因為他始終牢記著父親曾告誡的話: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得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
六、活動小結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以前曾遇到過或經(jīng)歷過了一件件并非起眼的小事,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還會遇到或經(jīng)歷過很多這樣的事。那么我們就以詹姆斯·蘭費蒂斯為榜樣,并牢記他父親告誡的話: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從現(xiàn)在開始做起吧!
(責任編輯 李 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