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燕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4-0065-02
在初中教學中,古詩詞賞析歷來就是語文教學的重點。但現(xiàn)在初中古詩詞教學現(xiàn)狀卻令人堪憂。課堂沉悶,教師教學方法單調(diào),學生百無聊賴,學習效果可想而知。初中是學生學習古典詩詞的基礎(chǔ)階段和關(guān)鍵階段,我認為初中古詩詞教學應從下列幾個方面開展。
一、了解作者,知人論詩
了解詩人是引導學生理解詩歌內(nèi)容,體會詩人創(chuàng)作時的豐富情感的重要一環(huán),它可以使學生對詩歌及詩人有一個初步感知,為理解詩歌作好鋪墊。了解詩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1.介紹詩人的詩風。從具體到抽象,再從抽象到具體,認識過程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對詩人、詩歌的感知在不斷深化。
2.介紹詩人的評價。如講孟浩然,可以從其他詩人或詩論入手來介紹:孟浩然是唐朝第一個大量寫山水的詩人,寫下了許多不朽的詩篇。他的詩,受到李白、杜甫的高度贊揚。大詩人李白在《贈孟浩然》這首詩中,不同尋常地寫到:“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還發(fā)出“高山安可仰”的長嘆。杜甫也稱贊他“清詩句句盡堪傳”。想一想,能得到李杜高度贊揚的詩人,可見其詩歌是多么的不同凡響。
3.介紹詩人的創(chuàng)作背景。如教學杜牧《泊秦淮》。先有感情地介紹時代背景:杜牧生活在晚唐時代。當時唐朝已呈衰落跡象,風雨飄搖,然而當朝的達官貴人卻不顧國家安危,夜深了仍然在花天酒地,醉生夢死,有家不歸,有案不辦。杜牧是一個有正義感和遠見的詩人,他在秦淮河畔看到這個場面后,感到非常悲憤:那些向歌女點歌的達官貴人,怎么就不知道亡國之痛呢?奢華不除,大唐必亡!
二、改進方法,激發(fā)興趣
由于受傳統(tǒng)教學的影響,一些教師教法陳舊、落后,認為古詩詞教學不外乎熟讀、背誦、翻譯這三步曲,采用“字字解釋、句句翻譯”八字真經(jīng)教學法,常走“作者介紹——齊讀兩遍——解釋一遍——齊讀結(jié)束——要求背誦”的路子,重記憶輕朗讀,重背誦輕品味,形式單調(diào),使得古詩詞教學枯燥無味。這樣大大破壞了詩歌的美,使一篇篇充滿靈性的古典詩歌變得索然寡味、毫無生機,導致一些學生對古典詩歌敬而遠之。因而我們一定要精心設(shè)計教法,采用靈活、有趣的方法,吸引學生興趣,提高教學效率。
三、指導朗讀,引發(fā)共鳴
通過富有藝術(shù)感染力的朗讀,使學生更深入地了解作品的思想內(nèi)容,更能體會詩歌所表達的強烈真摯的情感,更能引起他們的共鳴,從而受到思想教育和美好情操的陶冶。
朗讀教學時,要防止三種不良傾向。一是為讀而讀,對學生的朗讀不加以指導和評點,走過場而已。二是只放錄音帶而不親自示范朗讀。由于朗讀帶一般由藝術(shù)表演家錄制而成,其閱歷和感悟與學生的實際水平和接受能力有相當大的差距。如果不顧城鄉(xiāng)學生的差別,不因材施教,不考慮教學對象和教學條件,硬要機械模仿,無異于拔苗助長。我們主張最好老師當面范讀,同時配合面部表情、動作等體態(tài)語,因材施教,在師生之間架起一座溝通情感的橋梁,起到錄音帶無法替代的作用。錄音帶的作用適合于詩歌欣賞,提高審美鑒賞能力。一般不適用于范讀。三是朗讀前缺乏感情理解的基礎(chǔ)和忽視感情積累、醞釀的過程。
四、營造氛圍,交流情感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所以在古詩詞教學的過程中必須有良好的氛圍和積極的情感活動。
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意營造氛圍,讓學生積極走進作者的情感之中,與作品、作者產(chǎn)生共鳴,有身臨其境之感。比如通過角色表演,讓學生會漸漸進入詩人豐富的情感世界,進而引起情感共鳴。在表演時,可進行適當?shù)姆止?,有導演、主要演員和群眾演員,有模擬場景,通過揣摩詩人當時的表情、動作、心理來表達自己的理解和情感。
教師要全身心地投入,經(jīng)過深入地理解和體驗,真正做到把作者寄寓的情思化為自己的真情實感,并把它傳達給學生。學生在詩歌作品的思想感情和教師講授的雙重作用下,受到感染,產(chǎn)生共鳴。
五、理解詩意,加強記憶
古詩詞的教學,不應該止步于誦讀。在理解詩意、能夠流暢閱讀的基礎(chǔ)上應該加強記憶。優(yōu)秀的詩詞往往形式優(yōu)美、語言簡潔洗練,還能體現(xiàn)著不受時代、民族所局限的人類共同情感,其凝練的語言,寓感情于文字之中。
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采取多種方法協(xié)助記憶。一是教師疏通文意,根據(jù)詩詞的情感脈絡(luò)劃分小層次,幫助學生掌握詩詞的整個大的框架。詩詞的結(jié)構(gòu)模式大多是具有對稱美的,因此,學生只要依據(jù)詩詞的框架和脈絡(luò)進行具體的填充記憶,就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采用多媒體教學也有助于學生感受詩詞的審美意象,優(yōu)美的畫面或是音樂都容易在學生腦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當這種印象與詩詞的文意結(jié)合時,便容易生發(fā)成一種整體、混成的記憶。
總之,學習古代詩詞不但是我們繼承和弘揚中華文化的需要,也有利于提升我們的個人修養(yǎng)。加強引導,使學生掌握規(guī)律,學好古代詩詞是我們語文老師義不容辭的使命。
(責任編輯 曾 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