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波+裴志東+孫艷濤+郭晏華+李莉+張旭
摘 要 微課是伴隨著網(wǎng)絡技術的發(fā)展而出現(xiàn)的一種全新的教育模式。本論文對于微課的特點、意義以及制作方法進行了分析和總結,并指出了微課教育所面臨的挑戰(zhàn),為微課教育的進一步發(fā)展提出了建議。
關鍵詞 微課 微視頻 自主學習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微課是伴隨著教育信息化發(fā)展而出現(xiàn)的一種全新類型的網(wǎng)絡教育資源。由美國理查德·沃曼在1984年發(fā)起的風靡全球的TED系列演講就是微課教育的典型代表。2011年廣東省佛山教育局在我國首先提出“微課”教育模式。同年,教育部發(fā)布了《教育信息化十年發(fā)展規(guī)劃(2011-2020年)》,提出到2020年需形成與國家教育現(xiàn)代化相適應的教育信息化體系,基本建成人人可享有的優(yōu)質教育資源的信息化學習環(huán)境。
近兩年,全國各地教育部門都在積極地推動教育信息化建設。各種“微課”公共資源也不斷地推陳出新。但是就網(wǎng)絡上的微課作品來看,人們對于微課教育模式的認識還存在一定模糊性,仍需對“微課”設計和實施過程進行分析和探討。因此,在這里根據(jù)文獻結合自身實踐談一下我們對微課的理解和認識。
1 微課的概念和特點
“微課”全稱為“微型視頻課例”。國內學者胡鐵生認為微課是指按照教學要求,以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反映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針對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huán)節(jié)而開展教與學活動的各種教學資源有機組合。①和傳統(tǒng)的網(wǎng)絡教育資源相比,微課的特色在于一個“微”字,主要由“微視頻、微教案、微課件、微習題”等內容構成,其核心是“微視頻”。傳統(tǒng)課堂教學是以章節(jié)為單位,而“微課”則是圍繞課堂教學中某個知識點進行教學。因此“微課”的教學內容相對精簡,目標單一。“微課”視頻的時間一般為5~10分鐘,文件大小一般不超過20MB,可以流暢地在線觀看或者下載。由于內容精簡,微課具有使用方便、容易傳播的特點,可以滿足學習者“隨時、隨地、隨需”片段化學習的要求。
2 微課的制作方法
微課的核心是微視頻。由于微課容量較小,教學目標一般只能集中在某一知識點。因此,微課制作的第一步就是要求老師對教學目標進行定位,明確所要講授的知識點。然后根據(jù)教學目標進行教學設計,形成教案和講稿。第二步是根據(jù)教學內容,進行視頻的制作。根據(jù)學科的特點和設備條件,微視頻可以采用以下幾種制作方法:②
(1)對真實教學過程進行錄制:利用攝像機等數(shù)碼設備,對教師課堂的真實教學過程進行拍攝。其優(yōu)點是有學生參與,教學情境真實,教師容易進入角色,使人能夠切實感受到課堂的學習氛圍。傳統(tǒng)教學視頻制作多采用這種方式。
(2)利用虛擬課堂進行制作:授課教師利用黑板或多媒體進行講授,用攝像機進行錄制。也可以在手寫板或電子白板進行演示,同時用手機或平板電腦進行錄制。這種制作方式一般不需要學生的直接參與,制作過程具有可控性,可以反復修正,所得視頻相對比較精煉緊湊。
(3)錄屏軟件錄制。利用PPT、pdf、Word等軟件在屏幕上呈現(xiàn)教學內容,教師同步錄制講解聲音或旁白,通過錄屏軟件(如Camtasia Studio8)錄屏。這種制作方式要求條件較低,一臺微機加一個USB麥克即可實現(xiàn)。一般適合教師個人完成微課的制作。
綜合來看,三種方法各有所長。第一種方法教學情境真實,但是對于攝制人員和設備要求都比較高,而且由于要求學生參與,不適合大規(guī)模制作。后兩種方法比較容易開展。但是由于沒有學生參與,教師不易進入角色,表現(xiàn)為授課過程中語言生硬,思路不連貫。在微視頻的實際制作過程中,要揚長避短,根據(jù)具體條件綜合運用各種可能的技術方式,以期達到最優(yōu)的視頻效果,而不應拘泥于某一具體的形式。另外,無論哪種形式視頻,都需要進行必要的編輯和優(yōu)化,然后才能向學生發(fā)布。
3 微課的意義
3.1 微課教育模式有利于學生的自主學習
傳統(tǒng)教學活動要求學生在指定時間和地點進行特定內容的學習。學生對于教學資源不具有選擇性,處于被動服從的地位。微課的出現(xiàn)使此前動態(tài)的教學資源變成可以隨時隨地訪問的靜態(tài)資源。學生可以根據(jù)個人需要自己選擇學習的內容、時間和地點,進行個性化學習,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得到充分體現(xiàn)。③比如,就課程的內容而言,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實際情況,對于已經(jīng)掌握的內容可以略過,而對沒有理解的內容可以反復觀看直到弄懂為止。
3.2 微課的資源共享有利于實現(xiàn)教育公平
優(yōu)質的教學資源一般比較集中。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這些資源只能為本校學生所享有,而成為稀缺資源。利用微課可以把這些稀缺資源變成公共資源。這樣一方面可以使教育資源得到充分利用;另一方面,也可以使不同學校的學生享有接近平等的教育資源,最大限度上實現(xiàn)教育公平。
3.3 微課教育模式有利于學生的能力培養(yǎng)
教育過程分為知識的傳授和內化兩個過程。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課堂教學的重心放在知識的傳授上,而知識的內化則主要依靠學生自己在課外實現(xiàn)。這就造成了某些學生知識掌握很好而應用能力不足,即“高分低能”的現(xiàn)象。在微課教育模式中,知識傳授過程可以在課外通過微視頻完成,而在課堂上老師可以答疑解惑,把教學重心集中在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
4 小結與展望
微課教育模式的出現(xiàn),對老師和學生都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微課的制作追求簡而精,這就要求老師對教學內容進行重新整合,使之適用于微課教學。另外,在微課教育模式下,教師的課堂教學重心由此前的知識的傳授轉為能力的培養(yǎng)。這就意味著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不再適用,老師要對課堂教學從內容到形式進行重新設計。對于學生而言,微課教育模式在給予學生充分的自主性的同時,也對自律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一些學生可能由于自律性較差,不能保證通過微視頻,及時完成知識的學習。這就使后續(xù)的課堂教學成為無本之木,從而導致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的中斷。因此,微課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模式要真正走向應用,在教學理念和教學管理模式上都需要有所創(chuàng)新,來適應微課教育所帶來的挑戰(zhàn)。
注釋
① 胡鐵生.“微課”:區(qū)域教育信息資源發(fā)展的新趨勢[J].電化教育研究,2011(10).
② 吳靖,夏斌.微課程建設的裝備需求與實現(xiàn)方案[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2(32).
③ 桂耀榮.微課及微課的制作和意義[J].課堂教學研究,2013(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