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峰
(阜陽師范學院,安徽阜陽236041)
“藝術之寫實”的思考
索 峰
(阜陽師范學院,安徽阜陽236041)
法國著名雕塑家羅丹,他的作品既具備雄厚、真實、科學的理性,又通過豐富的肢體語言和精神氣質(zhì)體現(xiàn)出法國浪漫主義藝術特征。因此,羅丹的作品不僅僅是藝術家自身的精神產(chǎn)品,更代表西方雕塑發(fā)展史的高峰。分析羅丹的作品,借以加深我們對雕塑的理解,以及對空間的把握和對美的認知,同時也加強對自然內(nèi)在之真實的探索,以及對藝術的本質(zhì)和生命的探索、發(fā)掘。
雕塑;藝術之寫實;審美情感
羅丹所創(chuàng)作的雕塑作品充分體現(xiàn)了藝術家在特定時空下的思想及對人生的感悟。由這種深刻的體悟產(chǎn)生的創(chuàng)作激情延續(xù)到作品中,就是我們視角下的雕塑巨作。通過羅丹作品的研究、整理以及思考,引起人們對雕塑藝術作品的深層解讀,進而了解人類對人體力量的尊崇。
仔細品味羅丹的藝術作品,用我們的視角去感知生命的本體,最主要的是通過作品表象傳達出來的某種特質(zhì)映射人體內(nèi)在的精神特征,從而表達人類最初的、最真的、最本原的一面。所以他的作品在帶給我們視覺震撼的同時又帶給精神上的思索:或悲哀的、或熱情的、或恐懼的、或痛苦的、或緊張的、或苦悶的等復雜的情感。
羅丹究竟存著怎樣的藝術心態(tài),在什么樣的情境下完成他的雕塑作品呢?
《羅丹藝術論》中曾提到:“羅丹在塑造形體時,會迅急的作幾種雛形,他善于抓住稍縱即逝的美麗姿態(tài),動作稍慢,那么一剎那的真美便輕易消逝?!币蚨_丹這位偉大的藝術家在他漫長的藝術創(chuàng)造過程中,不斷感知、觀察裸體模特的各種隨意姿態(tài),對人體有了深切的認識,熟知動作時筋肉狀態(tài),由此他能輕松自然的抓住肉體所表現(xiàn)出來的情感也就不奇怪了。在現(xiàn)代藝術作品創(chuàng)作形成過程中,多數(shù)人選擇自認為好的動作,反復讓模特去按照他的意愿去調(diào)試,這樣就失去了探索研究人類最自然本能的身體體位變化。[1]
藝術家在塑造人物形象時,往往認為面貌尤其是面部的眼睛嘴巴是表達心理狀態(tài)的唯一外在的表現(xiàn),然而羅丹卻用他的作品傳遞給人們不同的訊息。在羅丹的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人不只面部,人的筋肉、四肢動作姿態(tài)都是精神生活的外在表現(xiàn)。也因此羅丹在其藝術創(chuàng)作過程中在不斷的尋找人類的“真”與“美”,這種真美有區(qū)別于以往的做作或者某些藝術家所謂的真美。羅丹尋求的是真我的、真正意義上的自然,動作的自然,人類習慣性的自然。因此他對藝術的追求是一種“本質(zhì)”的、“本真”的要求,而并非尋常意義的藝術家的慣性思維來掌控模特的動作,后者帶著一些束縛性和一定的固有偏執(zhí),離藝術的真諦還是有一段距離的,這就要求我們在學習過程中需要不斷地積累,不斷地堅持,創(chuàng)作出來的東西才能“寫實”,才會自然,才能更接近于本質(zhì)的“真實”。
羅丹自喻為真實的獵人,生命的偵查者。他在觀察所得的活躍的姿態(tài)上取材,厭惡虛偽、造作、欺詐,這是藝術家的態(tài)度,藝術家的堅持。羅丹在作品的不斷完善過程中,認真保留模特在他眼中最初的印象,不斷演繹著所看到的全部的“真”,通過有力的線條將模特的精神凸顯給世人,通過身軀的起伏,筋肉的緊張來表達他作品中所要表達的情感和信息。他認為:“藝者的激情能使他在外形下面覺察到內(nèi)在的真,此時藝者眼中的自然和庸家眼里看到的自然是不同的。藝者的惟一條件,即是實緣他所見的形象。不要被美學商人所惑。
“無疑,庸人抄錄自然的時候,永不能產(chǎn)生一件藝術品:因為實際上他視而不見,只徒然描畫種種瑣屑之處,結(jié)果平板呆滯,沒有生命。藝者的事業(yè)本與庸俗無緣,最高明的教訓也造不出天才來的。”羅丹的此段話可謂一語道破誰才是真正的藝術家,看了之后令人深思,更讓人憂慮,甚至懷疑自己是否就是羅丹藝語中的“庸人”,正做著“徒然描畫種種瑣屑之處,對自然視而不見”。這種懷疑真的是很痛苦。原來以為只是在藝術的道路上不斷的有所得即可,現(xiàn)在初學《羅丹藝術論》就覺得很困惑,藝術并不是那么簡單,作為藝術的創(chuàng)造者其思想是極其重要的,思想的高度在對藝術的理解和要求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也許我們中的絕大多數(shù)人距離藝術還很遠很遠,要走的路還很長,但是問題的關鍵在于,所走的路是否正確,最后會不會與藝術越走越遠甚至背道而馳,這是值得我們每一個探索藝術道路的人應該深思的問題,也許有的人偏離了藝術的軌道,終其一生也無法到達藝術的對岸,只是反復在原地不斷地徘徊、躑躅。
1.怎樣才能做到“視而有所見”,真正的獨具慧眼“洞悉自然的奧秘”,進而達到藝術之寫實,自然的真實,這是需要不斷的努力,認真的努力,并且以積極的態(tài)度去完成。作為想在藝術的道路上不斷前進的藝術工作者,筆者有以下幾點看法:
首先,要解決自身認識問題,即對藝術真實的理解。
讀了《羅丹藝術論》后有了較為深刻的認識:藝術的真實、寫實更接近于自然的,并非是對物象的照搬照抄,藝術品是和諧的,它的某一部分特征會顯示出動人的魅力,有一剎那的美。然而不同的藝術家因其不同個性、不同藝術修養(yǎng)和追求,眼中看到的美是不盡相同的,這樣才有了個性的誕生,才有了藝術的百家爭鳴,百花齊放。因此要求藝術家們能夠盡可能全面整體的去觀察、理解和抓住對象帶給人的最初、最動人心弦的那一點,不斷去加深、補充和完善,一直達到藝術家所能夠達到的最滿意的效果。如果藝術的創(chuàng)作真是如此,那么藝術家必須有主觀判斷與理解。藝術在某種意義上是唯心的,如果沒有這一點,藝術作品恐怕就不能稱之為真正的藝術作品了,僅僅是對對象的一個簡單、不加思維和情感的描繪。沒有藝術家的個人情感存在的模擬品自然不可看作是藝術品,這是肯定的。[2]
但是這種“主觀”和“唯心”是有條件的,對藝術家的要求是近乎于嚴苛的。他要求我們必須具備豐厚的藝術修養(yǎng),還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二者不可缺一。只有具備了這兩點藝術制作才能不被瑣屑的、私欲的、卑鄙的等個人情緒所左右,才可以遵循我們前代偉大的藝術家的腳步不斷突破自我,才有繼承、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當然這里面還包含了一個“度”或者是“標準”,就是你以怎樣的方式解讀才會理解到位,才能區(qū)別是否品德高尚。筆者個人認為,能被大眾所接受的,反映真理的、科學健康的、積極向上的的藝術作品或藝術思想都是有意義、值得推崇的。因為追溯藝術的本源,我們會發(fā)現(xiàn)藝術是娛人的或者表達某種對生活的積極向往,令人輕松、快樂的。
而藝術的真實與寫實更接近于貼近生活的,有自然氣息、生動的、有血有肉、有激情的視覺再現(xiàn)。這里的真實與寫實并非指純粹不假思索的描繪對象的表象,需要有取舍,有想法,透過表面揭示內(nèi)在的“真實”。所以我們應該致力于對藝術本真的不懈追求,這就要不斷的去觀察,努力的去體驗生活,而不是盲目的改變生活,創(chuàng)造出畫家自認為美的生活。結(jié)合我們采風課程,對這一認識又有了更深層次理解藝術家要做的就是理解人生自然的意義,還原生活的本來面目。
其次,能堅定自己的藝術信念,有堅持,有明確的藝術態(tài)度。
在現(xiàn)代社會中,訊息傳遞快速而龐大,人們對時間的觀念、價值的觀點,以及藝術的追求在不斷的顛覆重組。藝術走到今天,需要有什么樣的態(tài)度堅持下來,就是一個需要我們思量的刻不容緩的問題。只要我們走的路子是對的就需要堅持走下去,即使其中困難重重,我們也要爬山涉水向前邁進。
一個正直的、站在時代前沿,對繁雜的信息迅速作出正確判斷的藝術家無疑是具有相對優(yōu)勢的,能夠汲取傳統(tǒng)的精華又敢于挑戰(zhàn)傳統(tǒng),大膽的革新創(chuàng)造,藝術作品要能使人耳目一新,為絕多數(shù)人所接受,付出的艱辛可想而知。在這期間,既要不斷的嘗試,又有突破人的常規(guī)認知。沒有淵博的文化素養(yǎng),敏銳的藝術洞察力和扎實的藝術表現(xiàn)力,藝術創(chuàng)作是無法順利完成的。
藝術家明確的藝術態(tài)度即是其藝術選擇的方向。當藝術家有了自己的藝術追求,有了相對獨立的藝術見地,加以持之以恒不懈努力,作品才會形成自己風格。而衡量一件藝術作品的好壞或者高低,它的標準是什么?這需要人們?nèi)ド倘?。例如羅丹在藝術創(chuàng)作過程中所體現(xiàn)出得寫實,不是指外在的寫實,而是作品中體現(xiàn)出的內(nèi)在的精神,自然的,和諧的,能令人感同身受的美,這才為世人接受,敬仰的藝術,那么他的作品就是美的,而這里對藝術作品評價的標準也是顯而易見的,對美的認識也是相同的。
2.羅丹的一生為雕塑藝術花費巨大的心力和物力,他追求的是什么?是美,是對藝術家自己和對觀眾都客觀存在著的美,永恒不朽的美。
誠然,自然是美的。清新的空氣,明媚的陽光,絢爛的色彩,云水的波瀾,健康壯碩充滿力量的人體等等都是美的,這些美不是藝術所能完全實現(xiàn)的。藝術的目的,是將這種瞬息變化的“自然之美的印象”,借助雕刻的手法保留下來,使其永久化、普遍化。顯而易見,這是藝術的目的,但美仍來源于自然。[3]
繪畫和雕塑作品中表現(xiàn)自然的美并非刻畫自然的表面。如果僅僅是細致真切地描摹自然印象,照相機的功能更快捷。但照片沒有“美”的價值,照片所攝非自然之真,唯有藝術才能真實表現(xiàn)自然。自然瞬息萬變,處于動態(tài)中。照片僅是物象變化過程中攝取的一瞬,這種將動景轉(zhuǎn)為靜景已經(jīng)不是真相。動態(tài)當中蘊含了生命,藝術表現(xiàn)生命就是在刻畫內(nèi)在精神,只有表現(xiàn)動態(tài)的生命才是藝術的真實。這就是藝術與照片的根本區(qū)別。藝術在于表現(xiàn)動,照片不能表現(xiàn)動,動是自然的真相,因此羅丹說:“照片說謊,而藝術真實?!盵3]
羅丹刻畫的自然不是刻畫自然的表象,而是認真體會自然的精神,將自己的精神理想和沖動貫穿到物質(zhì)制作中,使物象精神化。正因為羅丹的的精神世界里有物化的形象,才能將精神賦予到物象中。因此,羅丹的雕刻從物象的內(nèi)里,表現(xiàn)出精神生命,不在意外表的光滑完美。他的作品充滿生意,動態(tài)鮮活,將物象精神化。[4]
自然狀態(tài)下的老嫗病骸在藝術家的眼中仍然是美的,生死病老,哭笑悲苦在羅丹的手中真實化,蘊含情緒和意志,具有生命的動態(tài)是美的。
羅丹塑造的形象不僅表達了人類普遍的喜、怒、哀、樂,他還傾注了時代精神。羅丹的藝術品中基本反映出三種精神內(nèi)涵:(1)勞作。勞作正是19、二十世紀提倡的時代,勞動神圣而光榮;(2)精神勞動。十九、二十世紀科學工業(yè)發(fā)達,社會對精神勞動的重視在藝術家的雕塑創(chuàng)作中得以體現(xiàn),例如羅丹創(chuàng)造《思想者》。(3)戀愛。人類對精神和肉體的結(jié)合有永久的追求,作為藝術家羅丹在他的雕塑作品中深刻表現(xiàn)了這一主題。
藝術家必須先肯定了對象的美屬于客觀存在,進一步完成心理適應的過程,研究對象的美為人們所接受的客觀和主觀條件,透過表象分析其內(nèi)在的結(jié)構(gòu)和內(nèi)容等,由此才可以建立起真正對象的美。
總而言之,羅丹的“藝術之寫實”向世人闡釋了藝術的創(chuàng)作需要對生活認真地體悟和發(fā)自內(nèi)心的情感流露。從藝術觀念和藝術表現(xiàn)手法反復證實:藝術并不是簡簡單單的兩個字,藝術是生活的理想再現(xiàn)。因此,藝術家創(chuàng)作的真實存在于人類對美的精神追求和自然本真的美。
[1][法]奧古斯特·羅丹.羅丹藝術論[M].傅雷,譯.天津: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9:21.
[2]徐復觀.中國藝術精神[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159.
[3]宗白華.藝境[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
[4][法]亨利·馬蒂斯.畫家筆記[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49.
(責任編輯:劉忠義)
J30
:A
:1671-752X(2014)01-0038-03
2014-01-28
索峰(1979-),女,山西朔州人,阜陽師范學院美術學院教師,南京師范大學美術學院國畫系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國畫工筆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