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芳 洪 躍
(1.沈陽理工大學圖書館,遼寧 沈陽 110159;2.沈陽師范大學圖書館,遼寧 沈陽 110034)
突破高校圖書館學科化服務瓶頸的實踐研究
田 芳1洪 躍2
(1.沈陽理工大學圖書館,遼寧 沈陽 110159;2.沈陽師范大學圖書館,遼寧 沈陽 110034)
梳理了我國各類型圖書館在開展文獻保障、互動溝通、咨詢、學生入館教育、文獻檢索課、教師專題培訓、數據庫培訓、嵌入式教學等方面的學科化服務工作中的實踐創(chuàng)新經驗,以期能為同行提供參考。
學科館員 學科化服務 高校圖書館
學科館員制度自1998年引進國內以來,各類型圖書館在學科化服務領域進行了大量的實踐探索和創(chuàng)新變革[1]。但國內還有很多圖書館甚至包括一些知名圖書館的學科化服務工作虎頭蛇尾,形同虛設。也有一些圖書館的學科館員工作雖一直在開展,但隨著社會信息環(huán)境的變化,學科館員工作也進入到了發(fā)展瓶頸階段,亟須找到解決現實困境的方法,需要更多同行實踐經驗和成果的啟迪,挖掘、總結與分享這些寶貴的經驗和成果,對于推動各圖書館學科化服務的發(fā)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學科館員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為用戶提供有力的文獻信息保障服務。由于館舍和經費的限制,任何一家圖書館都無法完全滿足用戶對文獻的需求[2]。 為此,針 對用戶 提出的個性化文獻信息需求,學科館員就要通過多種渠道進行文獻信息的保障服務。很多高校圖書館也進行了多種形式的創(chuàng)新嘗試。
沈陽師范大學圖書館制定了文獻傳遞和查收查引資助政策,中級和副教授職稱的教師每人每年可享受幾百元的補貼,二級三級特聘教授享受全額資助[3]。讀者自行注冊通過CALIS、CASHL 傳遞文獻,都由圖書館全額資助[3]。清華大學圖書館一般對國內獲取的期刊、會議、圖書、學位論文、專利的補貼向全校讀者開放,無額度限制。其余部分針對副高級以上職稱的教師、科研人員實施補貼。博士生導師20篇/人·年;教授(非博導)、副教授及相當職稱者 10 篇/人·年[4]。北京大學圖書館對除國圖圖書申請之外,其他申請享受圖書館50%的補貼。本校教師均可免費獲得2~3篇外文原文文獻或者借書服務(限一篇PQDD博碩士論文),學生可以使用老師的免費配額[4]。
互動與溝通是學科館員開展服務的重要特點。學科館員只有與用戶建立良好的互動關系,引導用戶積極參與、表達、體驗圖書館資源與服務,才能建立暢通無阻的雙向循環(huán)信息流,最終提高學科化服務水平。
清華大學圖書館執(zhí)行的是“學科館員+圖書館教師顧問+圖書館學生顧問”的學科化服務模式。通過這種模式有效增強了學科館員與學院師生的溝通關系。
東北林業(yè)大學圖書館學科館員積極與各學生社團合作開展形式多樣的讀書會、影評會等。如與江右學社、圈點社舉辦系列讀書會活動;與汽車愛好者協(xié)會、天文協(xié)環(huán)保志愿者協(xié)會舉辦百家對話科普講座活動或電影放映周活動[5]。
清華大學圖書館和IEEE清華學生分會合作開展UPP校園公益項目。該項目包括:參觀圖書館解說、座談、協(xié)助圖書館服務宣傳月、原創(chuàng)視頻作品征集活動計劃、高水平國際會議與會者經驗交流會、走進 fellow 等活動。
上海交通大學圖書館、沈陽師范大學圖書館、杭州師范大學圖書館等多所高校圖書館啟動了“創(chuàng)建學科化服務基地”項目,通過精心規(guī)劃為基地學院量身打造了一系列活動,以此來尋求學科化服務的突破口,搭建起聯絡溝通的橋梁。
很多高校圖書館也都成立有圖書館直屬的學生社團組織,它是聯系圖書館與廣大讀者之間的橋梁和紐帶,一般命名為圖書館讀者協(xié)會。社團的主要工作就是協(xié)助圖書館開展各種讀者服務工作。
為了滿足讀者不同使用習慣,圖書館也推出了多種讀者咨詢模式。由各地公共圖書館聯合推出的“聯合參考咨詢網”,為全國科研人員提供咨詢與文獻傳遞服務。清華大學圖書館的咨詢臺就包括表單咨詢、實時咨詢、電話咨詢、當面咨詢、微博咨詢等方式。2008年起清華大學圖書館還推出了“館長接待日”,每周一下午清華大學的5位正副館長從1點到5點,在逸夫館大廳咨詢臺輪流值班。同時圖書館館長也會定期參加學校的校長接待日活動。北京大學圖書館還提供QQ、MSN即時通信工具作為咨詢的平臺。沈陽師范大學圖書館不僅有圖書館總的QQ咨詢,還公布了全部學科館員的QQ號,建立了新浪和騰訊兩個微博,方便讀者多渠道進行快捷咨詢。
根據筆者不完全統(tǒng)計,開通新浪微博的圖書館已經達到500多個,微博已經成為最熱門的圖書館咨詢模式之一。
新生入館教育作為圖書館常規(guī)工作之一,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何突破傳統(tǒng)說教與走馬觀花的參觀教育形式,能讓新生快速“愛上圖書館”,成為圖書館忠實粉絲,眾多高校圖書館的創(chuàng)新之舉值得推廣和借鑒。
清華大學圖書館在迎新期間用手機和二維碼向新生推送信息。制作精美的新生入館指南手冊,網站中設立內容豐富的新生專欄,清華圖書館 360度全景圖,《愛上圖書館》視頻系列短劇,IEEE學生分會擔任自由參觀解說員,設計自測題及排架過關小游戲以方便學生自我檢測。
北京大學圖書館開設了“北大圖書館新生空間”博客,用圖文并茂的形式揭示圖書館的方方面面。上海交通大學圖書館為新生制作了入館教育漫畫版微型FLASH。沈陽師范大學圖書館采用小班講解參觀形式,每班不超過20人,并舉行“我館我秀,講解達人”招聘活動,招聘優(yōu)秀的學生講解員,作為新生入館教育的講解主力軍。天津外國語大學圖書館舉行“我和圖書館有個約定”讀者排架體驗活動。閩江學院圖書館對新生進行圖書館使用相關知識考試,成績合格者就可以激活借閱證。武漢大學圖書館將圖書館指南放入迎新材料袋里,到新生軍訓場地發(fā)放圖書館資料,組織老生帶新生進行“傳、幫、帶”式的“游館”活動以及舉辦“來書山尋寶,做圖書館達人”的玩轉圖書館知識問答活動[6]。
很多高校圖書館通過各種形式加大宣傳,擴大培訓師隊伍,增加培訓效果的檢驗等來創(chuàng)新新生入館教育工作,取得了顯著效果。
多年來高校圖書館一直立足文獻信息檢索課,構建全方位的信息素質教育體系。
清華大學圖書館共有10位教師(以學科館員為主)完成面向全校全日制學生和工程碩士的7門課程共45個班次636學時的教學任務,每學期選課人數達4000余人。從單一的文獻檢索課擴展到包含文獻檢索課在內的信息素養(yǎng)課程組;從單純的學分課教學發(fā)展為含學分課在內的多種信息素養(yǎng)教育形式;從單純的講授檢索方法擴展為全面解讀信息素養(yǎng)內涵。
對于文獻檢索課的教學改革一直是業(yè)界討論的熱點,很多高校圖書館開始嘗試將新的教育理念與方法應用在文獻信息檢索課的教學中,包括建構主義理論、任務驅動型教學模式、BIG6、PBL(基于問題的學習)、基于畢業(yè)論文開題報告、基于生活化案例、互動合作式、分層多階式、Web Quest教學方法、以用戶搜索行為為導向、專業(yè)知識嵌入式等,這些新理念的引入對文獻檢索課的教學改革起到了重要作用。
為促進學院教師有效利用圖書館學科資源,掌握多渠道的學科信息資源,學科館員需要為學院教師或學科科研團隊定制個性化的“教師學科專題資源培訓”體系。該培訓體系應以教師學科需求為牽引,擺脫傳統(tǒng)的報告式、講座式培訓模式,采取靈活多樣、內容豐富的專題培訓。國內各高校圖書館學科館員團隊也應拓寬思路,創(chuàng)新開展各式各樣的教師專題培訓。
上海交通大學圖書館舉行了“科研信息專員培訓計劃”,每個學科科研團隊推選一或兩名團隊成員,作為圖書館和科研團隊的信息專員。圖書館學科館員對推選出的團隊成員進行短期密集培訓、實踐演練與案例指導、交流沙龍、疑難解答等。培訓合格后,授予圖書館信息專員聘書。該培訓共舉行了3期,覆蓋了575個學科團隊,培養(yǎng)了約653名信息專員[7]。這些信息專員成為科研團隊和圖書館的溝通紐帶,在科研團隊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
上海交通大學圖書館還嘗試進入科研團隊實驗室開展嵌入學科化服務。杭州師范大學圖書館每個學科化服務組每周定時定點到學院現場開展咨詢與專題培訓服務。沈陽師范大學圖書館開展了“送資源,送服務,送方便——圖書館學科館員日”活動,每月定期有一天到院系學術沙龍室為學院教師做專題培訓并進行咨詢解答。
沈陽師范大學圖書館開展“教師專題培訓微講座”,利用學院每次召開全院教師大會的機會或以教研組為單位,為教師做“專題資源推薦”微講座,“微”就是每次培訓時間嚴格控制在5~10分鐘,向院系教師推薦圖書館最新資源、新的服務、文獻獲取的新方法等,其特點是時間短、內容精[8]。
高校圖書館擁有豐富的數字化資源,為了讓讀者充分了解和利用這些資源,提高學習和科研的效率,圖書館以館藏數字化資源為基礎,開展不同主題的培訓活動,一般稱為“數據庫培訓”或“資源 檢索 利用”培訓或“一小時講座”等。培訓完全免費,培訓的內容將信息檢索知識“化整為零”,采取的是一種“可選擇的自由學習”模式,學生可以根據個人興趣選 擇適合 的主題[9]。但多年來這樣的培訓一直不溫不火,很難得到同學們的熱烈反響,如何增設學生感興趣的主題,怎樣擴大宣傳,采取哪些方法和技巧來吸引更多學生參加培訓,各高校圖書館也在不斷創(chuàng)新。
清華大學圖書館將“資源 檢索 利用”培訓改名為“信息資源 研究”專題培訓講座,每次90分鐘,含課后上機實習與輔導,培訓主題后邊會標明適合哪些層面讀者參加。分為1-教師;2-研究生;3-高年級本科生3個層次。培訓分為綜合類、學科資源專場、研究指南系列、常用資源系列、實用軟件系列、新技術新體驗系列共6大系列34個專題講座。多數培訓都上傳了教學課件和視頻,供學生課后學習,還用網絡電子日歷的形式進行了展示。
沈陽師范大學圖書館對數據庫培訓工作一直非常重視,并不斷嘗試創(chuàng)新。在主題設定上從最初以單一數據庫介紹改為以文獻類型、學科、科研輔助工具軟件、科研過程和學術信息流為主題進行培訓。通過宣傳展板、學生手繪POP海報、校園電視、博客等多途徑進行宣傳。為了吸引讀者系統(tǒng)學習,還設計集卡抽獎活動,聽滿全部專題的學生可以直接得 到“ 大滿貫”獎,聽滿 5 場以上的可 以 參 與抽獎[9]。 2011年改為聽滿全部專題的學生可以得到精美的培訓合格證書。從2012年起改為聽滿13場專題的學生就可以獲得1學分,首次推出就得到熱烈響應,秋季學期有29名學生獲得1學分。培訓時間設在學生全部課程結束后的晚7點半之后。
面對泛在知識環(huán)境,用戶的需求與行為發(fā)生了很大變化,在這重要的轉型機遇期,嵌入式學科化服務概念被提出,為學科化服務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國內對于嵌入式學科化服務的研究才剛剛開始,目前還沒有統(tǒng)一的說法。
嵌入式學科化服務的主要特點就是體現在“嵌入性”上,以用戶為中心,融入用戶教學與科研,滲透進用戶的實體和虛擬空間。對于高校圖書館而言,學科館員不僅要嵌入實體空間還要嵌入虛擬空間,不僅要嵌入教學,還要嵌入科研,并將實體與虛擬、教學與科研有機融合,實現優(yōu)勢互補,提升圖書館學科化服務效果。學科館員嵌入專業(yè)課程與教師共同開展合作,進行協(xié)作式教學,在很多高校都有成功的先例。
上海交通大學圖書館選擇國家級教學名師王如竹教授的“可再生能源的高效轉換與利用”新生研討課為試點,開展了“嵌入教學,創(chuàng)新課程”的嵌入式教學。學科館員首先融入王如竹教授教學團隊,了解教學需求與課程特點,參與課程整體設計,制作課程規(guī)劃方案。將學生按4~5人進行分組,以問題導向式、分組團隊協(xié)作模式進行學習和研討。在專業(yè)課程中,學科館員定期嵌入1~2次專題信息素養(yǎng)培訓課程,每次兩課時。此外,策劃與組織創(chuàng)意課堂,開放公開觀摩。采用模擬國際會議、辯論賽、主題DV等多樣化形式,豐富課堂教學,促進師生互動研討,鍛煉學生演講表達等綜合能力。除了實體的嵌入外,圖書館學科館員團隊也為課程建立虛擬服務平臺,包括學科博客、課程 LibGuides、學科資源導航、MSN 機器人等,為學生提供整合與共享信息資源、在線交流與討論的網絡環(huán)境。最后,學科館員還參與專業(yè)課程的考核環(huán)節(jié)。經過4年的鍛造,該嵌入式課程已經成為新生研討課系列中的典型課程,受到學生熱烈歡迎,吸引著其他院系教師觀摩借鑒。
同濟大學圖書館推出的“知識伙伴”和“科研伙伴”的學科化服務“雙伙伴”計劃,嘗試嵌入到海洋學院馬在田院士課題組,為中石化前瞻性科技攻關項目提供服務。
上海交通大學圖書館學科館員團隊全方位嵌入學??蒲?,包括面向宏觀的為學校層面提供學科發(fā)展分析、國際合作評價、知識產權分析等戰(zhàn)略情報研究;面向中觀的院系層面提供學院/學科評價、橫向比較研究等戰(zhàn)略情報研究;面向微觀的課題(項目)文獻調研與綜述或專利信息分析等研究。
因高校學科館員能力和數量有限,不可能將嵌入式學科化服務普及到每門課程、每個科研團隊、每個課題。所以各高校圖書館目前都是以試點的形式開展,循序漸進,以點帶面,推廣嵌入式學科化服務。
學科化服務是高校圖書館開展的一項創(chuàng)新性知識服務,是加強與用戶的溝通交流、不斷完善館藏資源建設、提高圖書館服務質量與水平的較為理想的模式。目前國內高校圖書館學科化服務起步較晚,仍處于嘗試的初級階段。學科化服務工作的開展是一項長期而艱苦的工作,高校圖書館要勇于邁出第一步,立足本館,結合實際,開創(chuàng)具有本館特色的學科化服務工作新局面。
[1] 趙樹宜.推動圖書館向知識服務轉型——2012 學科館員服務學術研討會綜述[J].圖書情報工作,2012(9):145-147.
[2] 金曉祥,曲智斌.以原文傳遞服務為契機開創(chuàng)圖書館學科特色信息服務[J].農業(yè)圖書情報學刊,2009(11):201-204.
[3] 洪躍.學科館員管理模式探討——以沈陽師范大學圖書館學科館員運行模式與考評體系為例[J].圖書館界,2010(1):81-83.
[4] 楊曉秋.文獻傳遞服務補貼政策調查研究[J].圖書館學研究,2009(8):68-71.
[5] 東北林業(yè)大學圖書館.東北林業(yè)大學圖書館圖書館消息[EB/OL].[2013-01-13].http://lib.nefu.edu.cn/newslist.asp? typeid=6.
[6] 張翔.基于 SERVICE 的嵌入式學科服務營銷——武漢大學圖書館學科服務探索[J].大學圖書館學報,2011(5):73-76.
[7] 宋海艷,郭晶.與科研團隊協(xié)同的學科服務組織與管理研究[J].圖書館雜志,2012(12):45-49.
[8] 洪躍.高校圖書館學科服務創(chuàng)新與實踐——以沈陽師范大學圖書館為例[J].圖書館學刊,2012(10):66-67.
[9] 田芳.國內信息素養(yǎng)教育創(chuàng)新與實踐[J].高校圖書館工作,2012(5):77-79.
田 芳館員。
洪 躍副研究館員。
G254
2014-06-20;責編:王天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