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論馬克思對啟蒙理想的繼承與轉化

2014-02-03 13:44黃學勝
治理研究 2014年1期
關鍵詞:人民出版社恩格斯理性

黃學勝

論馬克思對啟蒙理想的繼承與轉化

黃學勝

馬克思哲學與啟蒙關系問題是一個有待深入的研究課題;馬克思既是啟蒙思想的繼承者兒子,又是啟蒙的尖銳批判者。他批判了啟蒙的階級立場及其“應當”邏輯,吸收轉化了其人道理想;通過黑格爾法哲學批判、政治批判、政治經濟學批判、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批判、空想社會主義批判,馬克思創(chuàng)立了唯物史觀和科學社會主義,使在啟蒙那里陷入烏托邦的人道理想具有了現(xiàn)實可能。馬克思哲學是一種超越現(xiàn)代性的現(xiàn)代性哲學。

啟蒙;人道理想;唯物史觀;科學社會主義

馬克思“是一個真正的啟蒙運動的產兒”*悉尼·胡克:《理性、社會神話和民主》,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34頁。,“馬克思思想的出發(fā)點就在于法國的啟蒙思想”*城塚登:《青年馬克思的思想——社會主義思想的創(chuàng)立》,求實出版社1988年版,第17頁。,因而當代英國地理學派馬克思主義者戴維·哈維也說:“馬克思在很多方面都是啟蒙思想的兒子?!?戴維·哈維:《后現(xiàn)代狀況》,商務印書館2004年版,第23頁。這些都肯定了馬克思與啟蒙思想之間的密切關聯(lián),將他當成了啟蒙思想的傳人。這對于學界重新認識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思想來源和判定馬克思哲學的思想性質,有重要的意義。然而他們此說只是觀點性質的論斷,并未給出有說服力的闡釋。國內學界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來源問題上更多地集中于馬克思與德國古典哲學的關系研究,很少涉及其與啟蒙思想的關系問題。因此就馬克思在何種意義上是啟蒙思想的傳人?何種意義上不是?還是一個有待深入的研究課題。在這方面,筆者以為,馬克思最重要的是繼承和轉化了啟蒙的人道理想。

一、 啟蒙的人道理想

胡克等人所說的“啟蒙”是指在17、18世紀歐美地區(qū)發(fā)生的一場知識及文化運動,該運動相信理性發(fā)展知識可以解決人類生存(human existence)的基本問題,這開啟了現(xiàn)代化和現(xiàn)代性的歷程。該運動起源于荷蘭,后來傳播到英法德,乃至整個歐洲,以法國為典型代表。啟蒙時代的主題是“主體性”的覺醒,它堅持“人類普遍本質的人道主義信念”*鄧曉芒:《20世紀中國啟蒙的缺陷——再讀〈回答這個問題:什么是啟蒙?〉》,載《啟蒙與世俗化——東西方現(xiàn)代化歷史》,武漢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第63頁。,強調人的理性自由,以自然科學為窠臼,對宗教神學和封建制度展開激烈批判。這種人的普遍解放的人道理想鼓舞了現(xiàn)代人,也影響到了馬克思。

哈貝馬斯指出,“現(xiàn)代世界的原則就是主體性的自由”*哈貝馬斯:《現(xiàn)代性的哲學話語》,譯林出版社2004年版,第20頁。。文藝復興、宗教改革、美洲新大陸的開辟以及近代自然科學的發(fā)展,都肯定了人的主體性,這在哲學上表達為笛卡爾的“我思故我在”。即確立了“人”相對于“上帝”的優(yōu)先性?!拔宜肌本褪恰白晕?,一個思維著、思想著的理性、觀念或精神”*黑格爾:《哲學史講演錄》(第4卷),商務印書館1997年版,第67頁。。在笛卡爾看來,新的知識大廈應當建立在確切無疑的“理性”、“思維”的基礎上,“思維”乃是“正確地作判斷和辨別真假的能力”,“思維著的理性的尺度”是衡量其他一切事物的標尺,應當被樹立為絕對的權威。*黑格爾:《哲學史講演錄》(第4卷),商務印書館1997年版,第59-60頁。這確立了理性的至高無上性,排擠了上帝,給人留下了廣闊空間。

在此基礎上,“‘理性’成了18世紀的匯聚點和中心,它表達了該世紀所追求并為之奮斗的一切,表達了該世紀所取得的一切成就。”*卡西爾:《啟蒙哲學》,山東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第4頁。“啟蒙”就是用“理性的自然之光”驅逐黑暗、“開啟蒙昧”,18世紀又被稱為“理性的世紀”或“光明的世紀”。所以康德界定啟蒙運動為:“Sapere aude!要有勇氣運用你自己的理智!這就是啟蒙運動的口號?!?康德:《歷史理性批判文集》,商務印書館2005年版,第23頁。它強調每一個理性健全的個體,都要獨立思想,應該且能夠憑借理性力量建立起周遭世界的基本秩序,人類美好的生活也都應建立在理性基礎之上。由于完全信任理性,因此“‘進步論’成為一種流行的思潮?!?黃瑞琪:《馬學與現(xiàn)代性》,臺北允晨文化2001年版,第110-111頁。這使啟蒙時代彌漫著樂觀主義和進步主義。“勇于運用自己的理智”,也意味著有理智就有自由。每一個人現(xiàn)代人都是理性的,也都是自由的,也就是“人人生而自由平等的”,于是現(xiàn)代世界強調個體權利,國家和社會都應當保護個人權利。這也是啟蒙時代政治解放力圖實現(xiàn)的東西。

這種自信來自于近代自然科學的巨大成就。啟蒙時代“沒有跟著以往的哲學學說中的那種思維方式亦步亦趨;相反,它按照當時自然科學的榜樣和模式樹立了自己的理想?!?卡西爾:《啟蒙哲學》,山東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第5頁。如果說,啟蒙時代對人類進步的評判“是以體現(xiàn)和保障人類自由的個體權利作為評價標準的。”那么“對于知識的理性追求被認為是由科學作為媒介并通過科學而達到的”*伊安·夏皮羅:《政治的道德基礎》,上海三聯(lián)書店2006年版,第9頁。,自然科學主要是提供了科學的方法論,即“不是從概念、公理到現(xiàn)象,而是相反。觀察提供科學論據;而科學研究的對象則是原理和規(guī)律?!?它“研究的現(xiàn)象是經驗材料” ,試圖“找出物質世界的普遍秩序和規(guī)律”*卡西爾:《啟蒙哲學》,山東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第6頁。。隨著牛頓三大規(guī)律的提出,它向世人證明,人憑借自身的理性而無需借助上帝就能理解和掌握世界的基本規(guī)律,這是人自身理性的力量,這因而啟示人們同樣可以依靠理性建立起符合理性的法和國家,進而保障所有人的基本人權。這開啟了法國大革命的先聲。

為此,啟蒙運動首先展開了宗教批判,目的是使人擺脫蒙昧,將人對上帝的信仰轉移到對理性本身的信仰,確立一種新的人道宗教:“(1)人并不是天生來就腐化了的;(2)人生的目的就是生命本身,是在大地上的美好生活而不是死后的賜福生活;(3)人惟有受到理性和經驗的光明所引導,才能夠完善大地上的美好生活;(4)大地上美好生活的首要條件就是從愚昧和迷信的枷鎖之下解放人們的心靈,從既定的社會權威的專橫壓迫下,解放他們的人身。”*卡爾·貝克爾:《18世紀哲學家的天城》,上海三聯(lián)書店2001年版,第98頁。其次則是批判不合理的封建專制,力圖通過社會制度的革新,建立起符合理性的人間天堂即理性國家,保障和實現(xiàn)人人的普遍幸福和自由平等。啟蒙學者認為只要這個符合人之自然本性的理性國家建立起來,政治的根本解放就完成了,人類就能進入一個“千年福祉王國”。于是,大多數政治哲學家致力于從自然法的角度出發(fā),來建構一套理想的政治國家設計,他們將國家和社會理解成擺脫“自然狀態(tài)”并最終實現(xiàn)了人的普遍幸福的結果。這正是啟蒙的人道理想的核心體現(xiàn),但正如后來馬克思所批判的,啟蒙哲學止步于資產階級的政治解放。它的人道理想是抽象的,無法實現(xiàn)一切人的自由平等。馬克思的終生努力正在于力圖實現(xiàn)啟蒙試圖但又無法實現(xiàn)的這一人道理想。

二、馬克思對啟蒙理想的繼承

馬克思所處的時代正是啟蒙的時代,其出生地特里爾市是德國最受啟蒙影響的地方,工商業(yè)發(fā)達,自由民主分子也很活躍。馬克思的父親就是一個具有進步自由思想的知識分子,“他的頭腦中充滿了啟蒙運動的思想?!?弗·梅林:《馬克思傳》(上),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8頁。其未來的岳父維斯特華倫也是一位崇拜古代文化、具有極高修養(yǎng)的伊壁鳩魯主義者,少年馬克思經常光顧華倫家,華倫還經常提醒馬克思要關注圣西門的事業(yè)。馬克思在其中學習了六年的特里爾中學,也是一所盛行著自由主義啟蒙精神的學校,校長約翰·胡果·維登巴赫更是試圖使這所學校的教學建立在理性主義的原則上。無疑在這種情況下,啟蒙時代的理性精神和人道理想在馬克思的思想上烙下了深刻印記。

這種影響最早體現(xiàn)在《青年選擇職業(yè)時的考慮》一文中。在這里馬克思樹立了他一生為之奮斗的目標:“人類的幸福和我們自身的完美?!背蓧V登認為,這篇作文的思想出發(fā)點“就在于法國的啟蒙思想”,“字里行間洋溢著對人和理性的信任”。*城塚登:《青年馬克思的思想——社會主義思想的創(chuàng)立》,求實出版社1988年版,第17頁。在大學階段,一開始馬克思熱衷于浪漫主義詩歌的創(chuàng)作,盡管這“暫時地排擠了理性主義對馬克思的主要影響”*科爾紐:《馬克思恩格斯傳》(第1卷),上海三聯(lián)書店1963年版,第98頁。,但它表達的更多是對“自由的憧憬”。隨后馬克思開始自覺地去接近黑格爾哲學,常去聽黑格爾最出名的學生之一甘斯的課,后者對黑格爾哲學進行了自由主義和民主主義的闡釋,這喚起了馬克思“對社會問題以及從社會主義觀點解決這個問題的興趣?!?科爾紐:《馬克思恩格斯傳》(第1卷),上海三聯(lián)書店1963年版,第106-121頁。而出于對啟蒙精神的親近,馬克思還力圖按照康德-費希特提示的思路重建一種新的法學體系,盡管以失敗告終,但這都反映了馬克思學生時代是以啟蒙主義為思想主流的。在《博士論文》中,馬克思特別闡述了伊壁鳩魯的自我意識哲學,表達了對人的主體性和自由的吁求,還借普羅米修斯的口喊道:“說句真話,我痛恨所有的神靈”,在梅林看來,馬克思對自我意識的推崇,是“想通過這種哲學同資產階級啟蒙運動結合起來。”*弗·梅林:《馬克思傳》(上),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36-37頁。城塚登也認為,“法國啟蒙思想的基本立場正是馬克思在這篇論文中所采取的立場?!?/p>

對啟蒙的信奉同樣體現(xiàn)在《萊茵報》時期。這一時期,馬克思更多是用啟蒙的觀念和思想來關注和評判社會政治問題。他堅持認為,人的社會生活和活動應理解為合乎規(guī)律的歷史過程,理性精神應當對現(xiàn)實狀況起到批判和推動作用,法和國家應當建立在理性的基礎上。人民的自由平等權利應當受到肯定并獲得實現(xiàn)。因此,馬克思堅決捍衛(wèi)出版自由和言論自由,“自由出版物的實質,是自由所具有的英勇的、理性的、道德的本質”*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66頁。,“是個人表現(xiàn)其精神存在的最普遍的方法。它不知道尊重個別人,它只知道尊重理性?!?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90頁。他還批判國家不應當以信仰為支柱,“國家應該是政治的和法的理性的實現(xiàn)”*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4頁。。而“法典就是人民自由的圣經?!?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71頁。法的真正的本質是保證“公民在法律面前的平等”*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6-17頁。。馬克思還積極地批判了“反動的浪漫主義”與“自由人”團體,前者反對啟蒙,維護現(xiàn)存的封建制度;后者則只是理論空談,并不實際批判現(xiàn)存制度,馬克思認為“哲學是時代精神的精華”,應當積極地批判不合理的社會現(xiàn)實。在這里,馬克思堅持了啟蒙的“應當”邏輯,站在了自由主義的政治立場上。

之后馬克思便遭遇到了物質利益問題的挑戰(zhàn),它促使馬克思去檢視自己的世界觀。啟蒙主義立場認為法和國家應當保護一切人的自由平等,捍衛(wèi)全體人民的普遍利益。然而實際情況是,等級議會維護的只是林木占有者的利益,它把一切國家機關都變成了“林木占有者的耳、目、手、足,為林木占有者的利益探聽、窺視、估價、守護、逮捕和奔波。”*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60頁。這對馬克思在利益和國家的問題上造成了困擾,此時的他堅持認為利益具有不法的本質,應當從屬于理性主義的法和國家,但實際情況卻是法和國家被“貶為私人利益的工具”*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55頁。,法則成了維護私人利益的手段。這讓馬克思認識到,啟蒙理性和人道的絕對原則在現(xiàn)實的物質利益面前是軟弱無力的,不是啟蒙理性的“應當”來規(guī)制“現(xiàn)實”的利益關系,倒是相反,是現(xiàn)實的物質利益關系決定著被視為作為普遍理性的法和國家。于是馬克思開始從啟蒙主義的思路中清醒過來。這促使馬克思開始研究經濟問題。物質利益難題成了青年馬克思思想發(fā)展的轉折點。隨后,退回書房的馬克思便展開了對啟蒙主義思路的清理,依次展開了黑格爾法哲學批判、政治批判、政治經濟學批判、理性形而上學批判、空想社會主義主義批判,并最終創(chuàng)建了唯物史觀,在晚年又為了深化對資本主義時代的分析批判,提出了剩余價值學說。

遭遇物質利益難題之后,在基本的精神和理想方面,馬克思并未徹底與啟蒙斷裂。比如馬克思相信時代的進步,對啟蒙之后的現(xiàn)代成就如工商業(yè)和科學等充滿了肯定,他相信人類一定能夠實現(xiàn)普遍解放的人類理想。人類解放的理想是馬克思一切工作的最終旨歸。這種人道理想,在中學畢業(yè)論文中是“人類的幸福和我們的完美”,在《德法年鑒》時期是人類解放,是“廢除作為人民虛幻幸福的宗教,就是要求人民的現(xiàn)實幸?!?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頁。。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是“私有財產即人的自我異化的積極的揚棄”*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81頁。的共產主義,在《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中是自由人的聯(lián)合體。在《共產黨宣言》中是新的人類聯(lián)合體,“在那里,每個人的自由發(fā)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fā)展的條件?!?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94頁。在《資本論》中是人的全面自由發(fā)展的人類聯(lián)合體,是“建立在個人全面發(fā)展和他們共同的、社會的生產能力成為從屬于他們的社會財富這一基礎上的自由個性”。*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07-108頁。因此,啟蒙人道理想可謂馬克思不變的人生追求,但遭遇了物質利益難題之后,顯然,如果這一理想要實現(xiàn)的話,依然停留于啟蒙的應當邏輯,是不可能的了,于是他轉化了對人類解放的探求,轉向了對社會經濟問題的剖析,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科學共產主義社會的構想。

三、馬克思對啟蒙理想的轉化

馬克思積極地肯定了啟蒙的功績:啟蒙學者“已經開始用人的眼光來觀察國家了,他們從理性和經驗出發(fā),而不是從神學出發(fā)來闡明國家的自然規(guī)律?!?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27頁。他們相信,“理性(或知識)與幸福、理性(或知識)與自由或解放是一致的、相輔相成的。此外,他們崇尚人道、理性、自由、容忍等價值。這些價值之間是可以相容的,毫無捍格,并且是可以同時實現(xiàn)的?!?黃瑞琪:《馬學與現(xiàn)代性》,臺北允晨文化2001年版,第111-112頁。對于塑造現(xiàn)代生活具有重大意義,也帶來了現(xiàn)代的巨大成就。但問題是,啟蒙并沒有實現(xiàn)其原初的理想,現(xiàn)代國家“不過是資產階級的理想化的王國;永恒的正義在資產階級的司法中得到實現(xiàn);平等歸結為法律面前的資產階級的平等;被宣布為最主要的人權之一的是資產階級的所有權;而理性的國家、盧梭的社會契約在實踐中表現(xiàn)為,而且也只能表現(xiàn)為資產階級的民主共和國。”“理性的國家完全破產了”,“早先許諾的永久和平變成了一場無休止的掠奪戰(zhàn)爭?!爆F(xiàn)代社會也沒有變得更加合理,“現(xiàn)金交易”日益成為社會交往的唯一紐帶?!吧虡I(yè)日益變成欺詐。革命的箴言‘博愛’化為競爭中的蓄意刁難和忌妒。賄賂代替了暴力壓迫,金錢代替刀劍成了社會權力的第一杠桿。初夜權從封建領主手中轉到了資產階級工廠主的手中。賣淫增加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總之,同啟蒙學者的華美諾言比起來,由‘理性的勝利’建立起來的社會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極度失望的諷刺畫?!?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20-723頁。在這種分析中,馬克思首先明確了啟蒙的資產階級性質。它不過是資產階級的解放,而不是人類的普遍解放。

于是,馬克思接過了啟蒙的“批判”大旗,將其對準了啟蒙本身。他認為,啟蒙的宗教批判有積極意義,它“使人不抱幻想,使人能夠作為不抱幻想而具有理智的人來思考,來行動,來建立自己的現(xiàn)實”*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00頁。,使人認識到“人不是抽象的蟄居于世界之外的存在物。人就是人的世界,就是國家,社會?!薄皬U除作為人民的虛幻幸福的宗教,就是要求人民的現(xiàn)實幸福?!?因此“宗教批判是其他一切批判的前提”*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99頁。。但是宗教批判“基本已經結束”,現(xiàn)代世界的豐富矛盾與對抗,使得宗教批判已經不足夠了,還必須批判宗教得以產生的社會基礎,使宗教批判上升到現(xiàn)代政治的批判和社會歷史的批判。因此“真理的彼岸世界消逝以后,歷史的任務就是確立此岸世界的真理。人的自我異化的神圣形象被揭穿以后,揭露具有非神圣形象的自我異化,就成了為歷史服務的哲學的迫切任務。于是,對天國的批判變成對塵世的批判,對宗教的批判變成對法的批判,對神學的批判變成對政治的批判?!?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00頁。

對法的批判就是批判黑格爾法哲學,因為“德國的法哲學和國家哲學是惟一與正式的當代現(xiàn)實保持的同等水平的德國歷史。”*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05頁。對政治的批判就是批判資產階級的政治解放。因此,馬克思在遭遇物質利益難題之后寫的第一部著作是《黑格爾法哲學批判》。黑格爾的法哲學試圖用絕對理性國家綜合市民社會,實現(xiàn)“全體的自由性”和“倫理的總體性”。在費爾巴哈顛倒邏輯啟發(fā)下,馬克思認為黑格爾的努力不過迎合絕對精神自我運動和發(fā)展的邏輯,顛倒了國家和社會的真實關系,“觀念變成了主體,而家庭和市民社會對國家的現(xiàn)實的關系被理解為觀念的內在想象活動?!笔聦嵣?,“家庭和市民社會都是國家的前提,它們才是真正活動著的;而在思辨的思維中這一切卻是顛倒的?!?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0頁。因此,國家和市民社會的真實關系是后者是前者的基礎和前提,國家不是理性設計的結果,而是以資本主義的社會現(xiàn)實為基礎和前提的。在隨后在《論猶太人問題》中,馬克思則集中批判資產階級的政治解放。針對鮑威爾試圖通過政治解放解決猶太人的解放問題,他指出,現(xiàn)代解放不過是政治解放,政治解放是市民社會和國家分離開來,確立的最終結果不過是利己主義的個人,“這種人,市民社會的成員,是政治國家的基礎、前提?!?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87頁。啟蒙學者所吁求的自由平等等人權,不過是“市民社會的成員的權利,就是說,無非是利己的人的權利、同其他人并同共同體分離開來的人的權利?!?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82頁?,F(xiàn)代社會的精神就是猶太人的“實際需要、利己主義”的精神,“實際需要和自私自利的神就是金錢”*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92頁。。因此現(xiàn)代社會是以追逐金錢、貨幣、資本為目標的。這個意義上,現(xiàn)代世界已經是一個猶太人的世界。在這個世界中,人過著雙重生活:政治的生活和市民社會的生活。前者是“人把自己看作社會存在物”,后者是“人作為私人進行活動,把他人看作工具,把自己也降為工具,并成為異己力量的玩物?!?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72-173頁。在這兩種生活中,人都是不真實的?,F(xiàn)代世界上“政治國家和市民社會之間的世俗分裂”*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73頁。,所以宗教作為一種人的異化的形式將持續(xù)存在。現(xiàn)代解放遠不是人類解放,它只是形式上確立了一切人的自由平等,實際的不自由和不平等依然普遍存在。借此,馬克思明確了:其一,法和國家以及現(xiàn)代社會都不是理想的天堂,人的普遍解放不能止步于政治解放,需要從政治解放上升到人類解放。其二,現(xiàn)代國家的現(xiàn)實的基礎是資本主義的現(xiàn)代社會,并受后者決定,因此人類解放的可能性來自于對現(xiàn)代社會的深入分析,并由此揭示人類解放的可能性。

于是,對法和政治的批判進展到市民社會批判,即政治經濟學批判。政治經濟學作為“現(xiàn)代工業(yè)的產物”,正是從肯定人的自私利己本性出發(fā),積極肯定自由市場體系的自足性,認為國家無需干預市場,每個人追求自身的利益能夠最終實現(xiàn)個人利益與公共利益的統(tǒng)一、人民的普遍幸福等,因此他們認為現(xiàn)代資本主義社會制度乃是自足的、合理的,是最理想的社會制度。但實際的情況卻是啟蒙之后的現(xiàn)代世界并不是自足的、美好的,反而是充滿了對抗和分裂的,人并不自由,也不幸福,人的異化普遍存在。社會日益分裂為兩個對立的階級:工人階級和資本家階級,工人普遍的貧困,資本家普遍的富裕。古典政治經濟學家對此視而不見,他們把競爭當成社會發(fā)展僅有的車輪,工人則變成了勞動的動物。馬克思則揭示產生這種情況的真實原因是資本主義社會的私有制度。在這一制度下,創(chuàng)造社會價值的勞動本身是異化的,成了異化勞動。勞動創(chuàng)造的價值被資本家剝奪了,勞動本身不是肯定自身,而是變成了一種奴役和壓迫的活動,它是人的類本質的異化,是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分裂和對抗。資本家之所以能夠剝奪工人的勞動,是因為資本家占有生產資料,具有資本,“資本是對勞動及其產品的支配權力?!辟Y本家的權力“就是他的資本的那種不可抗拒的購買的權力?!?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21頁。現(xiàn)代社會是資本大行其道的社會,資本原則是現(xiàn)代社會的基本原則。因此,資本主義社會存在著兩股對立的力量:資本與勞動。這種對立最終將使社會階級簡單化,變成工人階級和資產階級的對立,也將使矛盾尖銳化,最終將引發(fā)無產階級的社會解放運動。這一解放是借助工人階級的解放來推翻資本主義的私有制度,使人從奴役制中解放出來?!肮と说慕夥胚€包括普遍的人的解放,其所以如此,是因為整個的人類奴役制就包含在工人對生產的關系中,而一切奴役關系只不過是這種關系的變形和后果罷了?!?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62-63頁。這里顯示了人類解放的必然性和可能性,其必然性在于,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即資本與勞動的對立將發(fā)展到頂端,必然會帶來新的社會解放;其可能性在于,無產階級是現(xiàn)代社會最受剝削的階級,是最受資本奴役和壓制的階級,因而革命性也是最強的階級。無產階級的解放就是人類的普遍解放。在這里,馬克思的立場不僅是無產階級的立場,更是人類的立場,他像啟蒙知識分子一樣指明了現(xiàn)代社會的矛盾和對抗及其發(fā)展方向?!霸隈R克思看來,相對于無產階級,知識分子也是扮演‘啟蒙者’或‘指導者’的角色?!?黃瑞琪:《馬學與現(xiàn)代性》,臺北允晨文化2001年版,第127頁。

“哲學把無產階級當作自己的物質武器,同樣,無產階級也把哲學當作自己的精神武器”*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6頁。。作為革命的力量的無產階級還需要革命的理論做指導。革命的理論必須突破資產階級的意識形態(tài),后者包括啟蒙思想、也包括德國古典哲學和青年黑格爾派。其中,黑格爾哲學是最集中和最系統(tǒng)的表述。于是在繼政治經濟學批判之后,馬克思進一步展開了意識形態(tài)批判,即與德國的意識形態(tài)劃清界限。在此基礎上,馬克思創(chuàng)建了歷史唯物主義。黑格爾從“主體即實體”出發(fā),將人類歷史理解成絕對精神的自我運動和發(fā)展,最終把現(xiàn)實的人類歷史變成了精神運動和發(fā)展的歷史,不是肯定現(xiàn)實的物質生產方式,而是肯定“精神”“觀念”的作用,陷入了唯心史觀。青年黑格爾派作為黑格爾的弟子盡管批判其晚年的保守性,力圖重新興起英法式的啟蒙,但他們的批判只是停留于宗教批判,只是用詞句來反對詞句,他們把反抗資本主義的斗爭變成了一般的理論斗爭,因此馬克思說:“我們談的是一些沒有任何前提的德國人”。*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8頁。因此盡管他們講是滿口震撼世界的詞句,卻是最大的保守派。在歷史領域也一樣,“人類的歷史變成了抽象的東西的歷史,因而對現(xiàn)實的歷史說來,也就是變成了人類的彼岸精神的歷史。”*馬克思、恩格斯:《神圣家族》,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08頁。費爾巴哈盡管重新恢復了唯物主義的權威,但他只是強調感性直觀,“歷史在他的視野之外”,在歷史領域依然是唯心主義者,將現(xiàn)實的斗爭變成了一種“愛的宗教”。他們的錯誤都是從觀念出發(fā)而不是從實踐出發(fā)解釋歷史。與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相區(qū)分,唯物史觀則“不是在每個時代中尋找某種范疇,而是始終站在現(xiàn)實歷史的基礎上,不是從觀念出發(fā)來解釋實踐,而是從物質實踐出發(fā)來解釋觀念的形成?!?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92頁。馬克思強調,人類歷史是從從事物質生產實踐的現(xiàn)實的人出發(fā)的,意識、精神是實踐的產物;“物質生活的生產方式制約著整個社會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過程。不是人們的意識決定人們的存在,相反,是人們的社會存在決定人們的意識”*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2頁。。人類歷史的發(fā)展受到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矛盾關系支配,歷史的動力是革命而不是批判。馬克思不像啟蒙學者一樣,效法自然科學去發(fā)現(xiàn)人類歷史中普遍存在的理性精神,而是描述“人們的實踐活動和實際發(fā)展過程”,這門科學是“真正的實證的科學”,即“歷史科學”。歷史科學是人的科學和自然的科學的統(tǒng)一,它不“提供可以適用于各個歷史時代的藥方或公式”,而是“從對每個時代的個人的現(xiàn)實生活過程和活動的研究中”來闡述人類歷史的發(fā)展過程,主張邏輯和歷史的統(tǒng)一*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4頁。。這門“歷史科學”既揭示了人類歷史發(fā)展的普遍規(guī)律,預示了資本主義社會的必然滅亡和共產主義社會的必然到來。

共產主義社會理想是馬克思繼承啟蒙理想的最終體現(xiàn)。在歷史科學的基礎上,新的社會理想有了現(xiàn)實的可能性和必然性,因此是科學的社會主義。新的社會理想力圖實現(xiàn)啟蒙的普遍解放理想,肯定每個個體的自由、平等、普遍幸福、社會公正等,即“人和自然界之間、人和人之間的矛盾的真正解決,是存在和本質、對象化和自我確證、自由和必然、個體和類之間的斗爭真正解決”*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81頁。就此而言,正如黃瑞琪所言,“無怪乎有人稱他為‘啟蒙運動之子’。在馬克思的‘超越’資本主義社會的理想社會里,勞動和資本不再分離,人可以享受他們的勞動成果,且在勞動和休閑中實現(xiàn)所有的潛能,沒有異化的現(xiàn)象?!?黃瑞琪:《馬學與現(xiàn)代性》,臺北允晨文化2001年版,第111-112頁??茖W的社會主義思想區(qū)別于空想的社會主義。后者本質上還是啟蒙運動所提出的各種原則的進一步發(fā)展,他們看到了啟蒙之后的世界呈現(xiàn)的是“一幅極度令人失望的諷刺畫”,因而尖銳地批判了資本主義社會制度,抨擊私有制,倡導社會變革,相信一個更加美好的時代將取代資本主義而終將到來,但他們卻仍然站在啟蒙理性的基礎上,把歷史發(fā)展看成人性、理性或知識的不斷提升,將希望寄托于有識之士身上,因此他們終于還是停留于社會改革而不是社會革命?!半m然看出階級的對立,造成工人的貧困,卻沒有看到工人階級在歷史上可能發(fā)揮的作用?!?黃瑞琪:《馬學與現(xiàn)代性》,臺北允晨文化2001年版,第123頁??障肷鐣髁x無法揭示真實的人類歷史的發(fā)展,它們所欲求的未來的美好社會也終將和啟蒙欲求一樣陷入空想??茖W社會主義則是建立在對人類社會歷史的深入分析的基礎上,是人類歷史受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矛盾關系運動的結果,是歷史的必然,是一定可以實現(xiàn)的。在這里,馬克思繼承了啟蒙的樂觀主義精神,相信歷史是進步的,美好的未來一定會到來,同時,他又使這一人類理想有了現(xiàn)實基礎,突破了啟蒙的烏托邦性質。在這個意義上,也可以說馬克思是一個最堅定的啟蒙主義者,是力圖真正落實和貫徹啟蒙的理想目標的。青年馬克思將這套思想概括為唯物史觀。如果說唯物史觀提供的是一種大歷史觀,指明了歷史發(fā)展的基礎、原則、動力和方向等,那么晚年馬克思的《資本論》提供的則是對資本主義這一特定時代集中分析的時代史觀,“剩余價值學說”的提出不過是進一步深入剖析資本主義時代的特點、矛盾及其通向未來社會的必然性。因此,縱觀馬克思一生的工作,可以說,他都是執(zhí)著于啟蒙時代提出的人類的普遍解放的最終實現(xiàn),只不過馬克思轉換了啟蒙對歷史的看法,丟掉了其理性設計的“應當”邏輯,而使人類社會歷史發(fā)展建立在可靠的現(xiàn)實基礎上。從而使普遍的人類解放有了現(xiàn)實的可能。從這一點而言,馬克思又是超越了啟蒙的。

四、幾點結論

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結論:

第一,關于馬克思在何種意義上是啟蒙思想的兒子?(1)馬克思繼承了啟蒙的價值觀念:諸如自由、平等、普遍幸福、社會和諧公正、保障和實現(xiàn)每一個個體的權利等,即普遍解放的人道理想。(2)馬克思和啟蒙一樣,充滿了歷史的進步主義和樂觀主義精神,相信歷史發(fā)展終將帶來一個美好的人類社會:沒有壓迫,沒有普遍的異化,人的潛能可以獲得最大化實現(xiàn)。而啟蒙的成就包括宗教批判和對封建制度的批判,以及啟蒙之后資本主義的現(xiàn)代成就如工商業(yè)、科學技術等等都將為人類美好未來創(chuàng)造基礎。(3)馬克思接過了啟蒙的“批判”大旗,“批判”是啟蒙的基本武器,馬克思也極力去批判不合理的社會現(xiàn)實,因此馬克思很多理論都以“批判”著稱。馬克思不僅批判了宗教和封建制度,更是批判了“啟蒙”本身,指出啟蒙之后世界的消極方面,揭示啟蒙邏輯的問題、并力圖突破啟蒙,因此,馬克思的批判不是抽象的理性批判,而是社會歷史批判和經濟批判,在批判繼承上創(chuàng)建的唯物史觀轉化了啟蒙人類解放的理想,使其有了現(xiàn)實可能。這同時也表明了馬克思哲學的真精神乃是批判的精神,因此其現(xiàn)實意義同樣也在于,應當反對和批判一切教條化的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哲學本身不僅要批判不合理的社會現(xiàn)實,也要積極地展開自我批判。

第二,關于何種意義上馬克思超越了啟蒙?(1)啟蒙立場基本上是資產階級立場,維護的是資產階級法權,肯定形式上的自由平等。馬克思的立場則是無產階級立場,更是全人類的立場,既同情無產階級、也同情資產階級,希望實現(xiàn)普遍的人類解放。(2)啟蒙人道理想的實現(xiàn)方式不同。啟蒙停留于理性建構現(xiàn)代國家,停留于資產階級的政治解放。馬克思則批判了政治解放,提出超越政治解放上升到人類解放。人類解放是要實現(xiàn)社會的普遍自由平等,人民的普遍幸福。人類解放的實現(xiàn)是借助于無產階級社會革命的方式來進行。(3)啟蒙效法自然科學模式,揭示人類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把這一規(guī)律看成是合乎理性,因此歷史變成了一種是否合乎理性的歷史,直到黑格爾那里,變成了一種“精神”“觀念”的歷史,否認人民群眾的作用,成了唯心史觀。啟蒙的邏輯也變成了一種“應當”邏輯。馬克思則探討了歷史的前提、基礎、動力和方向,將人類歷史建立在生產實踐的基礎上,創(chuàng)立了唯物史觀,馬克思唯一的科學不是自然科學而是歷史科學。

總之,馬克思既是一個啟蒙的繼承者,繼承了啟蒙的理想、價值觀念和基本精神;又是一個啟蒙的批判和超越者,其超越了政治解放、現(xiàn)代形而上學、以及空想社會主義,創(chuàng)立了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學說,在這個意義上,馬克思哲學是一種超越現(xiàn)代性的現(xiàn)代性哲學。如果說現(xiàn)代世界的種種現(xiàn)代性問題,如功利主義、拜金主義、道德淪喪、精神空虛等等,都與18世紀的啟蒙相關,那么反思現(xiàn)代性問題就有必要通過對啟蒙的再度理解來實現(xiàn),而馬克思哲學作為對啟蒙反思得最深入和最徹底的哲學,無疑仍然是當下社會走出危機、展開新的啟蒙運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價值體系不能離開的基本立場,是仍然需要堅持的科學社會主義的指導。

(責任編輯:陳建明)

2013-10-1

黃學勝,南昌大學人文學院哲學系講師,哲學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哲學及哲學基礎理論,啟蒙哲學。

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編號:13CZX015);江西省社會科學“十二五”(2012年)規(guī)劃項目(編號:12ZX16)。

A811.6

A

1007-9092(2014)01-0068-08

猜你喜歡
人民出版社恩格斯理性
馬克思恩格斯青年時代詩歌創(chuàng)作再評價
色彩的堆積——邁克爾·托恩格斯作品欣賞
我可以咬你一口嗎
Alienation and Struggle of the “Happy Housemaker”
馬克思、恩格斯對中國的觀察與預見
人人都能成為死理性派
抉擇
改革牛和創(chuàng)新牛都必須在理性中前行
人民出版社
理性的回歸
西宁市| 黄浦区| 新营市| 包头市| 桃园县| 杂多县| 宿州市| 平陆县| 怀化市| 五常市| 申扎县| 黑龙江省| 历史| 乐平市| 墨玉县| 登封市| 庆阳市| 普宁市| 景泰县| 邓州市| 林周县| 洪洞县| 丰城市| 平邑县| 奇台县| 同仁县| 镇安县| 壤塘县| 英山县| 行唐县| 浦县| 文水县| 元阳县| 瓦房店市| 安仁县| 怀柔区| 麻江县| 突泉县| 宣城市| 许昌市| 南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