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瑾
語文學科屬于最基礎的教育課程,有著其它學科不具備的特殊性。在進行語文教學中,不但要給學生傳輸相關的專業(yè)知識,還要讓學生樹立起正確的價值體系,讓他們從內(nèi)心深處感觸到語文學科中所包含的溫情氣息。所以,在進行語文課程的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對文化素材進行充分的應用。語文課文中文化素材,蘊藏著真善美,對陶冶學生情操具有重要意義。
一、文化與教育
文化和教育相互作用,相互制約。文化制約著教育的發(fā)展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教育的水平和特質(zhì)為文化的水平和性質(zhì)所影響。教育傳遞的本質(zhì)就是文化的傳輸。因此文化的水平和性質(zhì)在某種程度上是和教育的水平和性質(zhì)是相對應的。從中國漫長的歷史角度看,文史知識的發(fā)展水平較高,所以我國古代教育的特點就是人文社會科學教育,這也與當時的政治相迎合。第二,教育的內(nèi)容也為文化所制約。教育的目的就是傳授人類的精神文化,所以,教育的內(nèi)容為文化所決定。某個時期的教育內(nèi)容的范圍為文化的狀況所決定。文化居于核心地位,它的價值導向決定了教育的內(nèi)容??偠灾?,文化貫穿于具體課程和學習過程中,它的地位是極其重要的。學生的學習心態(tài)潛移默化為其所影響,學生由被動接受到主動學習。在所有影響學生學習心態(tài)的諸多因素中,文化的影響力最為重要。
文化對教育有制約作用,但教育對文化也有反作用:教育的最基本職能就是對文化的傳遞起到維持作用;教育在對文化進行傳播的過程中,還會創(chuàng)造文化。教育對文化的傳播不是機械的、簡單地復制,而是一個動態(tài)發(fā)展過程,會創(chuàng)造出新文化;教育對文化具有控制整合作用,使文化的整體性得到貫徹。在漫長的發(fā)展過程中,人類的精神財富和物質(zhì)財富形成了文化,因此文化本身顯得雜亂無序、零散,再加上地域不同,這種非整合特點將趨于明顯。而教育的實施有效對文化進行整合,將其形成有機整體。
二、高中語文教材授課運用文化素材的意義
教師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運用文化素材究竟能達到怎樣的效果呢?
第一、語文教學中往往有些疑難點難以講解,但巧妙的運用文化素材可以讓學生對這些疑點難點進行透徹的理解。高中語文教材中《孔雀東南飛》作為實例,老師對這片文章講解的目的在于幫助同學體會到這篇敘事詩優(yōu)美的語言,對文中劉蘭芝和焦仲卿的悲劇命運進行分析?!笆芸椝兀膶W裁衣,十五彈卷篌,十六誦詩書”這是鋪陳的手法,按時間順序描繪了劉蘭芝的成長經(jīng)歷,突出了劉蘭芝多才多藝和有教養(yǎng)。
第二、有效的應用文化素養(yǎng)可以將語文教學的學習領域進行全新的拓展。語文教育教學的最大一個特征就是人性化,而進行語文教育而流露出來的人文關懷是這一特征的集中體現(xiàn),漸漸的衍生出所謂的“喚醒教育”。提高語文能力僅僅是進行語文教學的一個方面,更重要的是對學生的生命意識或者人生能力進行培養(yǎng)。
第三、有效地運用文化素材,學生將會更好更透徹的對民族文化進行理解,對經(jīng)典之作進行體會。文學作品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載體,甚至通過文學作品可以將民族共同感進行定型。
綜上所述,將文學素材有效地在語文教學進行運用,能夠輔助學生理解作品,拓展學生的思維廣度和深度,產(chǎn)生民族歸屬感。
三、高中語文教材中文化素材運用策略
1.對顯性文化素材進行有效認知 我們的語文教材中有很多能被我們直接感知的顯性文化素材。這些顯性素材在我們的語文教材也有明確的標注,比如課后要求背誦的段落,還有我們接觸到的詩詞、成語。中國成語博大精深,成語的背后有著經(jīng)典神話故事、寓言故事和歷史故事等。這些都有助于提高我們的文化素養(yǎng)。學生對感性材料的記憶應該建立在理解的基礎之上,通過對文化素養(yǎng)的應用將記憶變得有趣和快樂。
2.隱性文化素材的思想認同 隱性文化素材中包含富有時代特色的民族精神、對生命的肯定和對美的追求等方面。這是我國歷史長期沉淀下來的文化結(jié)晶,直接讓高中生去認同將很困難,所以我們務必對文化背景進行構建。
3.文化素材的有機整合 我們進行高中語文教學不僅要對作品中不同的文化素材進行簡簡單單的整合,同樣也應該將教學內(nèi)容和文化素材進行整合,教師進行閱讀教學的時候這樣應用顯得很重要。
4.豐富生活素材與教學的融合 語文教學與生活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教師在進行教學中可以將課本中的文化素材和生活中常見的文化素材進行整合,形成一個有機整體,學生也可以在生活中學習語文。這樣生活中所經(jīng)歷或者接觸到的東西能夠為語文教學所應用。
文化素材的應用必須同具體實際相結(jié)合,以潛移默化的方式感染學生,不可生搬硬套,否則結(jié)果只能適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