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平 張美莉
(福建省泉州市兒童醫(yī)院,362000)
38℃生理鹽水在新生兒PICC置管術中的應用
蘇平 張美莉
(福建省泉州市兒童醫(yī)院,362000)
目的 探討38℃生理鹽水在新生兒PICC置管術中的可行性及臨床價值。方法 將195例PICC術患兒隨機分為兩組,實驗組105例和對照組90例,實驗組均采用恒溫箱38℃生理鹽水配合送管;對照組采用常溫生理鹽水配合送管。結果 兩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為95.2%和83.3%,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P<0.01);兩組機械性靜脈炎發(fā)生率分別為5.7%和17.8%,且對照組靜脈炎的嚴重程度重于實驗組。結論 38℃生理鹽水在新生兒PICC置管術中的應用明顯提高一次置管成功率且降低機械性靜脈炎發(fā)生率。
生理鹽水;外周穿刺中心靜脈置管(PICC);成功率;機械性靜脈炎
外周穿刺中心靜脈置管(PICC)術在新生兒重癥監(jiān)護病房(尤其低出生體質量兒)應用率越來越高,它可減少反復外周靜脈穿刺痛苦,并發(fā)癥少,留置時間長,安全性能較高,減少了護士工作量。但新生兒體溫調節(jié)中樞發(fā)育不完善,體溫易受外界環(huán)境溫度的影響,行PICC時需將其置于輻射床中,空氣對流使熱量喪失增加,另外傳統方法送管時使用常溫生理鹽水使血管痙攣加重影響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增加機械性靜脈炎的發(fā)生率。為了提高新生兒PICC術置管一次性成功率,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2011-06—2012-06對105例新生兒采用恒溫箱38℃生理鹽水配合送管,取得良好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1-06—2012-06在福建省市級二級甲等醫(yī)院NICU病房行PICC術患兒共195例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105例,其中男55例,女50例,平均體質量(1.21±0.3)kg,平均年齡(5±2)d,早產兒80例,足月兒25例;對照組90例,其中男50例,女40例,平均體質量(1.23±0.2)kg,平均年齡(5±3)d,早產兒70例,足月兒20例。兩組患兒在性別、年齡、體質量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將患兒置于室溫22~24℃,膚溫設定36.5℃的輻射床中;選擇合適靜脈;體表測量導管應插入長度,從穿刺點沿靜脈走向至右側胸鎖關節(jié),若從下肢靜脈穿刺,則測量下肢靜脈穿刺點沿靜脈走向至第8~9胸椎間隙,即為導管應插入長度;建立無菌區(qū),實驗組用恒溫箱中38℃生理鹽水預沖導管;消毒穿刺點及周圍皮膚;穿刺回血后再平行進針0.2~0.5 cm并同時退針芯少許,用手指壓迫引導針前端血管,撤出針芯;將導管緩慢送入血管中,此時助手邊推注38℃生理鹽水配合送管直至預測長度;按常規(guī)操作使用特粘敷貼固定,局部彈性繃帶壓迫止血,拍胸片確定導管位置。對照組使用室溫下保存的生理鹽水預沖導管和配合送管。
1.3 判斷標準 一次穿刺成功[1]是指一針見血或皮下探測血管動作3次以下,二次穿刺成功是指另選穿刺點進行穿刺,包括皮下探測動作3次以下;靜脈炎判斷標準依據美國靜脈輸液護理學會(ISN)所規(guī)定指標[2]:0度為無靜脈炎發(fā)生;Ⅰ度為局部疼痛、紅腫或水腫,靜脈無條索狀改變,未觸及硬結;Ⅱ度為局部疼痛、紅腫或水腫,靜脈條索狀改變,未觸及硬結;Ⅲ度為局部疼痛、紅腫或水腫,靜脈條索狀改變,可觸及硬結。
1.4 統計學方法 所有資料輸入SPSS 15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置管成功率比較 實驗組與對照組一次成功率分別為95.2%和83.3%,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P<0.01,表1)。
2.2 兩組機械性靜脈炎發(fā)生率比較 實驗組與對照組兩組患兒機械性靜脈炎發(fā)生率分別為5.7%和17.8%,且對照組患兒靜脈炎的嚴重程度重于實驗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
隨著PICC技術在國內普及,現已逐漸成為新生兒病房保證患兒靜脈通路的首選手段,最大程度保護了患兒淺靜脈,減輕患者疼痛。但因新生兒生理解剖特點,如血管細,淺表靜脈充盈程度相對差,且冷刺激后易出現血管痙攣直接影響一次穿刺成功率,而采用38℃生理鹽水協助PICC置管,減少患兒熱量丟失,保證體溫避免出現寒戰(zhàn),預防血管痙攣,另外溫生理鹽水進入體內具有不同程度擴張血管作用,促使送管路徑更加通暢,因而明顯提高一次置管成功率。
靜脈炎是PICC置管后最早出現且最常見的并發(fā)癥之一[3]。引發(fā)靜脈炎的因素包括化學因素、機械因素和細菌因素,臨床上以機械性靜脈炎的發(fā)生率最高。有研究[4]報道其機械性靜脈炎的發(fā)生率達18%~26.7%。發(fā)生機械性靜脈炎與患者的血管條件、導管材質、反復穿刺、置入導管的速度過快等有關[5]。穿刺過程中反復多次牽拉回扯導管是靜脈炎發(fā)生的危險因素。導管在血管內反復多次牽拉回扯會損傷血管內膜,內膜下膠原纖維顯露,使血小板附著釋放出組織活酶,激活體內外凝血系統形成血栓,血管損傷被認為是導管相關性血栓性靜脈炎的始動因素[5]。因此,溫生理鹽水配合送管,提高一次置管成功率,減少了穿刺過程中反復多次牽拉回扯導管的次數;另外溫生理鹽水預沖管時對導管有一定程度軟化,提高管道的柔軟度,減少送管過程中對血管的物理刺激,從而降低機械性靜脈炎的發(fā)生率。因此溫生理鹽水協助送管行新生兒PICC置管術在臨床上值得推廣。
[1]東文霞,喬愛珍,李新華.PICC插管與鎖骨下靜脈插管在血液病患者中的應用比較[J].中華護理雜志,2003,38(1):31-33.
[2]成杰,陳桂芝,吳雙.金黃散外敷聯合利多卡因預防化療藥物性靜脈炎的療效[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8,25(1):76-77.
[3]張惠蘭,陳榮秀.腫瘤護理學[M].天津: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497.
[4]杜華.濕熱敷預防PICC致機機械性靜脈炎的效果觀察[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5,21(12A):7-8.
[5]魏素臻,王愛紅,李貴新,等.腫瘤化療患者PICC致靜脈炎的相關因素分析及預防研究[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0,26(8):5-9.
1005-619X(2014)12-1140-02
10.13517/j.cnki.ccm.2014.12.053
2014-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