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倩
片名:青春派
導演:劉杰
主演:董子健/秦海璐/詠梅
類型:劇情/愛情
制片國家/地區(qū):中國大陸
語言:漢語普通話
泰戈爾的詩歌、畢業(yè)照、iPhone手機、租房、老媽陪讀、高考后變賣課本、復讀、表白、暗戀,這些都是《青春派》里的高考生活呈現(xiàn)。整個青春的故事由高考這個事件帶出來,沒有撕試卷的發(fā)泄、沒有喝酒的畢業(yè)狂歡,沒有組織打群架的小混混,沒有遠大的理想,有的是在通過高考這座獨木橋的事實面前,高考生的“愛恨情愁”。所以,在影片伊始,成功在全班同學面前高調(diào)示愛的男主角,面對班主任要爆炸的眼神,以一句“我畢業(yè)了”牽著女同學的手在眾人前劃過,暫時忘掉了“高考”這個動名詞。
在考試階段分神做了愛做的事,通常就會成為被淘汰者,這是高考的“規(guī)矩”。男主角誕生在一個本該無落榜的高三重點班,在這樣的尖子班中,男主角遭到了家長、老師的“棒打鴛鴦”,失戀,失魂落魄,在高考中交了白卷,只寫下了他表白的女主角的名字,結果是片中的高考故事,就誕生在復讀之中。
復讀的模式就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做題、考試、發(fā)考卷、念名次、男主角再次來到的尖子班承擔起了這個模式化呈現(xiàn)的重任,男主角高考的動力,卻依附在了已經(jīng)考上重點大學的女主角那里。顯然,高考前和高考后是截然不同的兩個世界,《青春派》在這兩個世界的呈現(xiàn)上通過女主角的時髦著裝和單調(diào)校服的對比,劃出了一條視覺分界線。
根據(jù)各省份對外公布的高考人數(shù)來看,2013年的高考人數(shù)達到900萬人左右。以《青春派》高考的發(fā)生地北京為例,根據(jù)《北京日報》的數(shù)據(jù)統(tǒng)計,“2013年北京市共有72736人報名,預計錄取率在80%左右”?;叵?977年,全國570萬考生參加高考,錄取人數(shù)27萬人,錄取率4.8%。隨著高校增多,高考競爭的殘酷性從1977年開始逐年遞減,一直到1999年,才達到了56%這個過半的錄取率。隨著90年代初許多??圃盒I墳榇蟊驹盒i_始,中專生、大專生漸漸消失,大學生從三十多年前的彌足珍貴變?yōu)榱顺B(tài),當下,拿到本科學歷,成為進入社會的門檻。
新時代的考生們選擇更多,可以出國,可以考藝術類高校,當然,為了考上理想的大學,復讀這個行為依然存在。在《青春派》中飾演男主角的董子健,是適齡高考生,在片中他將高考生的狀態(tài)飾演得很生動,不過生活中的他卻沒有走高考這座獨木橋,“我會出國念大學,可能是因為初中讀的國際學校有關,能夠習慣國外的教育”?!肚啻号伞防锏难輪T們都是適齡的北京高考生,受2013年的北京高考卷子難度降低的影響,他們都取得了600分以上的成績。其中一位演員為了不影響高考,在拍戲時的課堂場景上,真是在做自己的高中作業(yè),在拍完戲的模擬考試中,名次還往前提了幾名。
以往高考在中國銀幕上的呈現(xiàn),質(zhì)疑或是批判,都不可能通過中國的審查制度?!肚啻号伞肥莿⒔艿牡谝徊可虡I(yè)片,他沒有想去和某種教育制度抗衡。“扛得住給我扛,扛不住給我死扛”、“累死你一個,幸福你全家”,這是片中高三班主任的臺詞,這種調(diào)侃式訓語,算是給中國的教育制度致敬。在劉杰看來,青春期的戀情,是每個家庭都要面臨的問題,只是青春期的戀情放在了高考生的階段,就有“早戀”之嫌,中國的銀幕上從來沒有如此正面大膽地講述過早戀的故事,男同學在全班同學和老師面前對心儀的女生表白,更是一種銀幕意識形態(tài)的突破。為此,劉杰改動了數(shù)次劇本和片名,但是這種“早戀有助高考”的價值觀是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不能提倡的,在中國銀幕對高考呈現(xiàn)的禁忌之下,這份露骨的愛情被改動了,最終沒能成正果;變相地,銀幕上可以接受沒有明說的“暗戀”,細心的觀眾可以發(fā)現(xiàn),在片尾打出的高考成績中,男主角和暗戀的女孩,考上了同一所大學,這是導演為年輕的愛在銀幕上和觀眾見面,巧妙打出的一個擦邊球。
摘自《南都娛樂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