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美術課堂中以幾何圖形為載體進行美術教學,對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和概括力及觀察力有著重要的作用。世間的萬物合成都離不開幾何圖形。復雜的事物都可以借助幾何圖形直觀地表現(xiàn)出來。
關鍵詞: 幾何圖形 美術教學 觀察 圖形分析 圖形重組
學生從幼兒時期就可以認識幾何圖形,對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圓形都很熟悉并且很感興趣,當老師把原來很復雜的圖形變?yōu)楹唵蔚膶W生都熟悉的幾何形時,學生的學習美術的積極性就會立刻調(diào)動起來,學習的興趣也會倍增。
一、教會學生觀察
通過觀察,能培養(yǎng)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學習的良好習慣;許多抽象的概念,事物間無形的關系和層次,借助觀察然后用圖形可以直觀地表達出來。
1.面對新的物體問題的提出。在出示物體的時候,老師應該關注學生畫了什么,看見了物體的什么形狀,而不是怎么畫。在這個過程中要求學生到生活中尋找自己最感興趣的物體,即在開始上課的時候讓每個學生確定研究的物體和分析物體的幾何形狀。
2.尋找新物體的觀察點。學生尋找到觀察物體以后,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怎么把復雜的物體分解成簡單的幾何圖形,這尤為重要。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可以把復雜的物體分為幾部分觀察,幫助學生尋找到觀察點,再試圖把學生的觀察點連貫起來就成為有效的路徑,把復雜的物體簡單化。以人物為例,老師問學生為什么選擇人物?人物哪里吸引你?了解人物?想怎樣觀察人物和如何表現(xiàn)人物?用這一個個問題幫助學生分析人物,并逐漸地深入下去。一段時間以后,學生有了一定的積累和學會觀察物體的方法后,學會了自己提問,相互交流,合作總結(jié)。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觀察力,還使學生學會了尋找觀察路徑的方法。
3.分析新物體的幾何形。學生對新物體有了全新的認識以后,不僅對物體有了興趣,而且更加理解了物體的構(gòu)造結(jié)構(gòu)。用心理解新物體,用新的眼光觀察新物體。如:船,我們可以把船分為幾個幾何形體組成半圓、長方形、三角形、梯形等;這樣既簡單又形象k60jIPltuP4xFdl/SfvjaaFZFFCe9jc/0zYZCn70rUA=生動,使得學生們更感興趣;激發(fā)了學生對美術的興趣,更喜歡來美術教室上課。
形象的幾何形體有助于學生提高想象空間能力,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對培養(yǎng)和發(fā)展創(chuàng)造性思維也有著重要的作用。
二、教會學生分析圖形
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習慣。在美術課堂中,老師應教會學生如何把復雜的物體簡單化,如何把簡單的物體與生活聯(lián)系起來。
1.應用幾何圖形激發(fā)學生對美術的興趣。正如《杜威教育論著選》中所說:“興趣是生長中的能力的信號和象征……興趣顯示著最初出現(xiàn)的能力。因此,經(jīng)常要細心地觀察學生的興趣,對于教育者是最重要的。”由于生理和心理雙重因素的正常制約,往往在學習過程中,碰到困難和挫折,部分學生便會產(chǎn)生低落的情緒,注意力的持續(xù)性比較低,對美術課堂上的創(chuàng)作缺乏了解。這使得本應充滿活力的藝術學科在學生面前變得黯然失色。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調(diào)動學生繪畫積極性的重要因素。在美術繪畫教學中,重視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采用幾何圖形教學,既生動形象又易被學生接受,讓學生較快地掌握繪畫技能。
2.在圖形中滲透美育。如果學生不善于觀察被畫物體,就很難辨認和發(fā)現(xiàn)物體的區(qū)別,更談不上如何畫好,如何創(chuàng)造和發(fā)明了。老師在教學生辨認幾何圖形時,注重引導學生掌握觀察事物的方法,同時掌握各種幾何形狀的主要特征,可以靈活運用到重組的物體上,使之獲得清晰、簡單和美麗的新形象。
3.發(fā)揮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跋胂蟊戎R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全部知識進化的源泉。”通過觀察實物和圖片,如:動物、生活用品、人物、建筑等,這些事物的形狀都是以幾何圖形為基礎的,如動物可以看成是由兩個以上的圓組成的,那么還會有什么方法組成動物呢?這幾個圓還可以組成其余的什么圖案呢?在生活中還有哪些是圓組成的物體呢?還能組成什么物體呢?這樣一連串的問題可以打開學生的思維,更好地提高學生的想象力,從而更好地創(chuàng)造新的物體。
學生有了對事物的新認識就可以更好地發(fā)揮想象力,創(chuàng)造出新的物體,并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
三、教會學生重組幾何圖形
學生的各方面能力正處于發(fā)展階段,潛在的能力需要教師的引導。培養(yǎng)學生對物體感受能力、欣賞能力和評價能力,從而使學生能夠感受到生活中物體的幾何形,并從中捕捉到美,產(chǎn)生對美的表現(xiàn)欲望,實現(xiàn)創(chuàng)造美的目標。
1.圖形的重組設計。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fā)明者、研究者、探究者。”在學生努力探究物體的幾何形體時,老師應該趁熱打鐵問學生這樣的幾何形體還可以設計出什么樣的物體?學生的思維被打開,找出了一個個不同的答案。其間既鞏固了兒童對幾何圖形的認識,又培養(yǎng)了兒童的想象、空間思維能力,作出了新的設計?!跋胂蟊戎R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全部知識進化的源泉?!币患⌒〉陌l(fā)明,就是一個小小世界的探索。其想象之奇特,構(gòu)思之大膽,手法之自由,盡情渲染之色彩不受約束,這正是兒童作品最動人、最精彩的價值。
2.圖形的重組與生活緊密聯(lián)系。在生活中無處不見幾何形組建的物體。如:小區(qū)的建筑學生看見的大樓小區(qū)是很復雜的,大樓是由長方形、正方形等幾何形體構(gòu)建出來的,小區(qū)也是有無數(shù)個長方形和正方形。那么這一個個長方形和正方形組成的圖形是否可以改變,換成圓形、扇形、梯形等呢?這樣生活在這個小區(qū)的人們會很幸福。這就等待同學們設計發(fā)明新型的小區(qū)。這就要學生平時留意生活,觀察生活,為明天的幸福生活好好學習努力。
幾何形體充滿了人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大到建筑小到日用品無一不會離開幾何形體。學生應認真觀察事物,分析物體,用簡單的幾何形體代替復雜的物體,激發(fā)學生潛在的興趣和內(nèi)在的智慧;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
我們要從生活的每一個角落發(fā)現(xiàn)幾何形體,讓學生感受幾何形體的美。從而激發(fā)學生的美術興趣,掌握認識事物的本領。
參考文獻:
[1]李維奇.上好一堂課的22個關鍵要素.光明日報出版社.
[2]修海林,李力加.小學藝術課程與教學.高等教育出版社.
[3]李永正.小學美術教學案例專題研究.浙江大學出版社.
[4]朱名燕.小學音樂美術藝術課程與教學論.四川教育出版社.
[5]美術課程標準.北京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