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教學指的是,教師以教學大綱為依據(jù),帶著教學目的,通過教材,選擇適當?shù)慕虒W方法而進行的教學組織形式。課堂教學實質(zhì)上就是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互相傳遞、接收和交流信息的一個動態(tài)過程。有研究表明:教師恰當而有效的課堂非言語交際行為能改善師生關(guān)系,增加學生的課堂參與,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學習效率,從而使教學效果達到最佳。非言語交際與教學目的、教學過程和教學效果都是密不可分的,對它進行研究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近幾年國內(nèi)有大量的學者和教師對此進行了分析和探討,有關(guān)于非言語交際在中學英語教學中的運用和功能,有的從跨文化角度討論非言語交際的文化性以及對中學英語教學的影響,還有學者從背景條件、課程規(guī)定、教材內(nèi)容以及評估方式等方面對中美非言語交際教學進行比較研究。本文將從非言語交際本身的功能特點、初中生的心理情感因素、初中英語新課標的要求等方面探討非言語交際在初中英語教學中運用的重要性以及存在的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對策。
一、非言語交際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運用的重要性
1.非言語交際的功能和作用
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和交流一部分是通過言語交際,另外一部分是通過非言語交際進行和完成的。課堂教學中的非言語交際是指運用目光、面部表情、姿態(tài)、手勢、停頓、時間、空間和沉默等無聲語言和語音、語速、語調(diào)、音量等輔助語言傳遞信息的行為,還包括教室的環(huán)境因素,例如色彩、照明條件、聲音、溫度、直觀教具等。非言語交際是英語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既是教學目的的一部分,又是輔助教學手段,是對言語教學的積極配合和補充。非言語交際行為的信息傳遞量很大。Grant Hennings指出:課堂教學效果82%是通過教師的表情、舉止等非言語手段實現(xiàn)的,只有18%是通過言語行為達到的。非言語交際能傳遞言語交際難以表達的事物、意念、態(tài)度和情感,起到支持、修飾或否定言語行為的作用。大多數(shù)專家認為非言語交際具有重復功能、否定功能、替代功能、補充功能、反饋功能、強調(diào)功能和調(diào)節(jié)功能。如果初中英語教師能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考慮自己的哪些課堂行為更有利于學生的語言習得,把非言語交際自然、合理、適度、準確、得體地運用到英語課堂中,創(chuàng)設一種輕松活潑的課堂氛圍和環(huán)境,調(diào)動學生的聽覺、視覺、感覺和觸覺的運用,提高他們的課堂參與意識和積極性,就定能促使英語教學活動達到最佳效果。另外,教師也能從學生的非言語交際行為中獲取信息,驗證其傳遞的知識和信息是否被學生有效地接收和掌握,并根據(jù)反饋情況,及時調(diào)整其教學手段和教學策略。
2.初中學生的心理特征和情感態(tài)度
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情感是教學中的心理條件之一,課堂教學活動不僅僅是一種信息的傳遞,而且伴隨著感情的交流。學生學習效率的高低與學生學習時的心理狀態(tài)和情感態(tài)度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情感態(tài)度不僅與語言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情感態(tài)度還在很多方面直接或間接影響語言學習,對外語學習的影響則更加明顯。”近年來,外語教育研究人員已經(jīng)就情感態(tài)度與外語學習的關(guān)系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其中的主要結(jié)論是:解決情感問題有助于提高語言學習效果。積極情感如自尊、自信、移情、動機、愉快、驚喜等能創(chuàng)造有利于學習的心理狀態(tài),消極情感如焦慮、害怕、羞澀、緊張、憤怒、沮喪、懷疑、厭惡等都影響學習潛力的正常發(fā)揮?!扒楦袘B(tài)度”已經(jīng)被列為初中英語課程目標之一了。英語教學,尤其是初中的英語教學,也是一種情感教學和心理教學。心理學家認為:個人的心理發(fā)展過程分為八個階段,初中學生處于青少年階段。這個階段的學生的心理呈現(xiàn)明顯的從孩子到成人的轉(zhuǎn)型期的特征。換句話說,初中生的心理處于半成熟狀態(tài),他們開始有自我意識,有獨立意識但仍然有依賴感。Ellis說:學習觀念還可能受到學習者個性、認知方式等因素的影響。初中學生正處于生理、心理成長期,他們的個性、學習認知能力和情感認知能力正在發(fā)展之中,道德觀、價值觀也正在形成過程中,他們思想活躍,善于接受新鮮事物,但同時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和周圍環(huán)境的影響。比如教室中課桌的擺放方式、空間距離以及教師的衣著、眼神、手勢、語氣、站姿、點頭等這些非言語交際行為都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效率。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必須從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和學習環(huán)境的特點出發(fā),樹立“愉快教育”、“輕松學習”的教育理念,傾注較其他階段的教學更多更細致的情感,盡力滿足學生對知識和信息的期待心理和渴求心理,創(chuàng)建一個讓學生感到安全、輕松、消除心理壓力和負擔的情境,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Lozanov就非常重視學習者的“愉悅”和“放松”的感受。他創(chuàng)立的“暗示教學法”強調(diào)教師利用一切非言語交際手段,創(chuàng)造愉悅、放松的學習氛圍將學生從焦慮和其他心理障礙中解放出來。對青少年認知能力和身心特點的科學研究表明:非言語交際尤其適用于初中英語課堂教學。因為非言語交際行為較言語交際行為更形象、更具體、更生動,它豐富了教學手段,迎合了初中學生的心理需要,激發(fā)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增強了他們的學習動機,幫助提高他們的認知能力和學習效率,最終能使課堂教學效果達到最佳。比如,教師的用心注視、微笑點頭、耐心傾聽等這些非言語交際行為就能深刻地感染學生,無形中培養(yǎng)學生尊重他人的品德。
3.初中英語新課標的教學目標
《初中英語新課標》已經(jīng)注意到了非言語交際的重要性,并且對這方面的教學提出了要求和目標。在語言知識的語音部分要求:了解英語語音包括發(fā)音、重音、連讀、語調(diào)、節(jié)奏等內(nèi)容;在日常生活會話中做到語音、語調(diào)基本正確、自然、流暢;根據(jù)重音和語調(diào)的變化理解和表達不同的意圖和態(tài)度。在學習策略部分的交際策略中要求:在交際中,必要時借助手勢、表情等進行交流。在文化意識部分要求:了解英語交際中常用的體態(tài)語,如手勢、表情等。要實現(xiàn)這些非言語交際方面的教學目標,教師的言傳身教和潛移默化是至關(guān)重要的。只有增強教師對非言語交際重要性的認識,提高教師自身的非言語交際能力,才能促進教師對于學生非言語交際教學的認知、理解和傳授。外語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培養(yǎng)學習者的跨文化交際能力,這種能力既包括言語交際能力又包括非言語交際能力。課堂的有效表達,不僅僅在于言語表達,更需要非言語交際行為的和諧搭配。只有既注意言語交際教學,而又不忽視非言語交際行為的文化特征的英語教學,才是完整的、成功的教學。
二、非言語交際在初中英語教學中運用時存在的問題
1.教學大綱和考評方式
盡管初中英語新課標注意到了非言語交際的重要性,并且對這方面的教學提出了要求和目標。但真正指導教師教學工作的《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英語教學大綱》卻沒有實際相對應的教學要求,而只是側(cè)重了課文朗讀中的語調(diào)節(jié)奏要求。在教材編排中也未有針對非言語交際的訓練內(nèi)容。由于非言語交際教學沒有統(tǒng)一規(guī)范的標準和系統(tǒng)性的教學要求以及操作內(nèi)容的具體化,英語教師在這方面的教學中就會感到無所適從,不知道應該做什么、怎么做和為什么做。在實際教學中他們一般都會從教師的角度出發(fā),把重點放在加強自身的非言語交際教學方面,而對于學生非言語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幾乎就忽略了。初中英語教學的考核制度和評估方式也是制約非言語交際教學落實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國有些省市已經(jīng)在中考中增加了口語測試,但所占分值比較小,或只作為參考項目,而且口語考試評分要求也是側(cè)重于語言表達的準確性,基本未涉及非言語交際內(nèi)容。這種情況直接影響了非言語交際教學的實施。
2.英語教師的素質(zhì)
英語教師作為英語知識的傳授者不僅要有較強的言語交際能力,而且要有扎實的非言語交際功底,具備真正的非言語交際能力。但很多教師沒有接受過針對性的培訓,沒有意識到非言語交際的重要性,本身缺乏非言語交際能力,這樣他們就無法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有意識地開展非言語交際教學。這體現(xiàn)在下面兩個方面。一方面:有些英語教師缺乏對非言語交際行為的社會性或是文化特征的認識。非言語行為的社會性是指有些非言語行為是人們后天習得的,是由某一社會群體的成員所共同享有的,因此,它們已成為該群體文化的一部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非言語行為也就帶有了各自的文化特征。適宜某種文化的非言語行為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是失禮的。比如,在中國文化中,交流時直視對方往往被認為是一種冒犯、挑釁與不信任;而西方文化卻要求在交際過程中直視對方的眼睛以示誠實。英語教師必須具備對非言語交際行為的跨文化理解能力。否則就會因為不恰當?shù)姆茄哉Z交際行為傳遞錯誤信息,誤導學生的理解。另一方面,有些英語教師在課堂上運用非言語交際行為時隨意性很大,很難做到自然、得體、準確。這樣不僅實現(xiàn)不了非言語交際應有的功能和作用,而且會產(chǎn)生適得其反的效果。比如,有些教師不能恰當?shù)剡\用目光交流,整堂課只是盯著部分學生或是根本就不與學生進行目光接觸。這種不恰當?shù)男袨闀寣W生感到該教師不自信或不熱愛教學。其結(jié)果是學生不信任該教師,不喜歡英語這門課程。教師帶貶義的面部表情會傷害學生的自尊心,打擊他們的積極性,對他們的學習產(chǎn)生消極影響。教師不恰當?shù)恼Z氣、語調(diào)、語速和音量等都會影響學生的語言習得。教師非言語交際行為不當造成的緊張的課堂氛圍使學生感到焦慮,害怕犯錯而不敢開口說英語,表達自己的看法。這樣,課堂教學效果的好壞就可想而知了。
三、完善非言語交際教學的建議
1.完善教學大綱和改進考評方式
要完善初中英語新課標,在《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英語教學大綱》中將新課標中的對學生非言語交際教學提出的要求和目標進一步細化和層次化。可根據(jù)學生的年齡,從語調(diào)到手勢、目光、音量、表情和身體姿勢,再到直觀教具,一步一步提高要求,讓學生的非言語交際能力得到螺旋式的提高。同時讓英語教師在教學時得到理論和實際上的指導,有章可循,有利于他們創(chuàng)設一些課堂形式讓學生懂得和學會非言語情感表達,從而提高學生運用非言語交際手段達到某種交際目的的能力。
在我國目前的教育體系中,考試的要求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教育導向。許多教師的教學是圍繞著考試進行的,考的內(nèi)容就教,不考的內(nèi)容就忽略。盡管素質(zhì)教育已經(jīng)實行多年了,但目前這種狀況還不是短期內(nèi)能夠徹底改觀的。所以改進現(xiàn)行的口語考評標準是解決非言語交際教學問題的途徑之一。一方面加大口語考試在各項重要升學考試中的評分比重;另一方面,在口語測試中加入對非言語交際能力考查的內(nèi)容。在評分標準中,適當提高非言語交際評分的分值。全面地考查學生的交際能力——運用言語和非言語手段達到交際目的的能力。這樣,英語教師就會有意識地提高非言語交際訓練的教學程度,在注重對學生言語交際行為訓練的同時也加強非言語交際行為的訓練,并把它列為基本功訓練內(nèi)容之一。
2.提高英語教師的非言語交際能力
英語教師要順利完成初中英語新課標中提出的非言語交際方面的教學目標,自身具備非言語交際能力是必要的前提條件。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初中英語教學中實施非言語交際教學的重要性和必然性。如果本身缺乏非言語交際能力,要采取措施彌補不足。接受針對性的訓練,比如音調(diào)、重讀、停頓、表意的功能性發(fā)聲訓練;體態(tài)語類,如手勢語和面部表情等的訓練。學習和了解非言語交際行為的文化差異性。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價值取向,非言語交際行為的使用是下意識的、習得的,帶有文化傾向的。Samovar認為,文化與非言語交際行為密不可分,非言語交際行為的形成和效果往往都是由一定的文化環(huán)境決定的。非言語交際更能反映一個人的真實態(tài)度、心理活動和價值觀念,在跨文化交際過程中起到的作用更大。
盡管我們花了許多年時間來學習一門外語,但是如果我們不了解那個文化的非言語語言和正確舉止的話,就會產(chǎn)生誤解。如果我們不知道應該握手還是鞠躬,什么時候坐著,什么時候站著,在不熟悉的場合應該有什么樣的舉止,那么我們就沒有真正具備用外語交流的能力?;蛟S在讀、寫、說、聽四項傳統(tǒng)的交流技能之外還應該加上第五項技能:文化意識。
既然許多非言語交際行為是后天文化習得的結(jié)果,帶有明顯的文化傾向,那么,適宜某種文化的非言語交際行為在其他文化中就可能是不恰當?shù)?。英語教師必須學習和掌握帶有英語文化特征的非言語交際行為,在課堂上自然、合理、準確、得體地運用,從而提升交流效果,提高教學質(zhì)量。教師的言傳身教會影響到學生,他們會模仿,慢慢學會和掌握英語的一些非言語交際行為。教師還可以通過多種途徑對學生輸入英語文化背景下的非言語交際信息,提高學生對跨文化非言語交際行為差異的敏感度,實現(xiàn)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非言語交際能力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 PatrickW.M.NonverbalCommunication(3rd Edition).USA:NatlEducation Assen,1988.
[2] Samovar,A.L.;E.R.Porter and A.L.Stefan.i 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Beijing:Foreign Language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3] 畢繼萬.跨文化非語言交際.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9.
[4] 蔡媛婷.中美英語教學中的非語言交際比較.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基礎教育版),2009(4).
[5] 陳琳,王薔,程曉堂.英語課程標準解讀.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6] 關(guān)世杰.跨文化交流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
[7] 應惠蘭.新編大學英語.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4.
[8] 章兼中,張楚廷.英語教育心理學.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998.
(責任編輯 郭振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