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臺灣電影對大陸大學生認知臺灣文化的影響

2013-12-29 00:00:00果然
新聞世界 2013年5期

【摘 要】隨著20世紀后期臺灣“新新電影”的發(fā)展,大陸觀眾越來越多的接觸到臺灣電影,并借助電影逐漸了解和認知臺灣文化。本文試從大學生這一年輕受眾群體出發(fā),并從臺灣電影進入大陸這一角度入手,通過定量研究的方式來探究大陸大學生借助臺灣電影認知臺灣,解讀臺灣文化方面的效度,以期獲得有關在促進兩岸文化傳播方面的啟示。

【關鍵詞】臺灣電影 大學生 認知 文化傳播

2009年上映的《海角七號》一改臺灣電影的低迷境況,使臺灣電影重新進入公眾視野,隨著互聯網的發(fā)展以及電影院線制播制度的與時俱進,大陸觀眾尤其是大學生群體可以看到更多的臺灣電影。目前對兩岸的影視文化傳播研究較少,從青年角度探討影視文化對于青年人認知臺灣文化的更少。本文采用文本分析法和問卷調查法,以定量研究的方式來探究臺灣電影對大陸大學生認知臺灣,解讀臺灣文化方面的效度,以期獲得有關在促進兩岸文化傳播方面的啟示,進而更好地促進兩岸的文化交流。問卷共有19道題,均為單選題,其中還涉及根據李科特五級量表設計的選擇題。在調查中我們采取“滾雪球”的方式,共發(fā)放問卷240份,回收180份問卷,其中有效問卷為130份,有效率達72.2%。

本次的調查具體的樣本結構如表1:

一、大學生觀看臺灣電影的總體形態(tài)

1、臺灣電影接觸情況比較

(1)是否看過臺灣電影。在“是否看過臺灣電影”的調查中發(fā)現,有78.5%的大學生表示“看過”,21.5%的大學生“沒有”看過??梢姡髮W生對于臺灣電影的接觸率比較高。通過對性別做卡方檢驗發(fā)現:在0.05的顯著性水平下,P=0.018<0.05,這說明,不同性別的大學生是否看過臺灣電影的情況在統計學意義上有顯著差異。女生看過臺灣電影的比例(86.1%)要超過男生看過臺灣電影的比例(69%)。由此可見,女生更偏愛看臺灣電影。

(2)看過的臺灣電影。我們選取近十年10部臺灣主流電影作為考察大學生對臺灣電影了解情況的依據,2007年《不能說的秘密》有69.6%的大學生看過。但從真正意義上提升臺灣電影在大陸的認可度的影片是2008年由魏德圣導演的《海角七號》,該片上映后一改臺灣電影先前的頹廢局勢,同時也使大陸觀眾開始接觸更多的臺灣電影。調查的數據顯示,有61.8%的大學生看過該片。《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大學生看過的比例高達81.4%。該片先是2011年底在網絡上掀起一陣轟動,2012年年初登陸大陸院線,最終票房7580萬,創(chuàng)下臺灣電影在大陸最賣座紀錄。①我們發(fā)現凡是在大陸做過較多宣傳的影片,其觀看率較高,如《不能說的秘密》,《海角七號》和《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同性戀題材的青春電影《藍色大門》有30.4%的大學生熟知。(見圖1)

2、接觸臺灣電影的渠道

這里我們主要從獲取臺灣電影信息的渠道和觀看臺灣電影的渠道兩個方面來研究。

(1)獲取臺灣電影信息的渠道。經統計發(fā)現,大學生選擇“經?!笔褂媚撤N渠道獲取臺灣電影信息的比例最高的是門戶網站(26.2%),其次是“社交網站”(20%)。因此,在獲取信息方面,傳統媒體并不是主流,社交網站等社會化網站逐漸成為大學生獲取各種信息的平臺。(見圖2)

(2)觀看臺灣電影的渠道。經調查發(fā)現,大學生觀看臺灣電影的最主要渠道是“網絡”(有效百分比達77.8%),選擇“電視”的比例為16.2%,電影院的比例僅為6.1%,這可能和臺灣電影進入大陸院線市場的影片相對較少有關,致使電影院成為大陸大學生觀看臺灣電影最少選擇的渠道。

就不同性別進行卡方檢驗發(fā)現:在0.05的顯著性水平下,P=0.021<0.05,這說明,不同性別的大學生觀看臺灣電影渠道的比較在統計學意義上有顯著差異。數據分析顯示,男生比女生更偏愛選擇網絡和電影院觀看臺灣電影,而女生除把“網絡”作為第一選擇外,其次會選擇通過“電視”來觀看臺灣電影(女生21.3%,男生7.9%),這也與近些年大部分電視受眾群調查的結果不謀而合,女性是電視的主要受眾群。

經卡方檢驗發(fā)現,不同年級、專業(yè)大學生觀看電影渠道的情況在統計學意義上均沒有顯著差異(p值均大于0.05)。雖然不同年級的大學生在看電影的渠道選擇上,依然是網絡排在第一位,但是我們也注意到,大一和大三的學生通過電視觀看臺灣電影的比例明顯高于其他年級的學生,均超過25%,而攻讀碩士的大學生通過電影院觀看臺灣電影的比例最高,達25%,其他年級通過電影院觀看臺灣電影的比例幾乎為0。由此可見,年齡層越高的大學生,依然保有傳統的觀影方式,而年齡層越低的大學生更偏愛使用新媒體作為觀看電影的渠道。

二、大學生對臺灣電影內容的認知比較

調查前的文獻檢索發(fā)現,對于臺灣電影的研究多是文本分析,其中多是從臺灣電影的青年形象傳播、本土化、日本文化痕跡三方面的解讀,因此本調查也圍繞這三方面展開,以研究大學生對于臺灣電影意象文化表達的認知與理解。

1、對臺灣電影的整體印象認知

臺灣電影的類型多種多樣,不同的作品帶給觀眾的感覺也有所不同。調查中發(fā)現,臺灣電影給大學生最為深刻的印象是“清新”,“溫暖”,兩者選擇“比較贊同”的比例均是52.9%,其次感覺很“文藝”——47.1%的大學生“比較贊同”,44.1%的大學生認同臺灣電影有很濃郁的“本土”情結。部分臺灣電影傳達的“勵志”和表現手法的“創(chuàng)意”性也得到約40%大陸大學生的認可。(見圖3)綜合比較“比較贊同”和“贊同”的比例發(fā)現,有38.3%的大學生認為臺灣電影中表現的臺灣“鄉(xiāng)村文化保留較好”,而相比快速發(fā)展的現代經濟,臺灣電影中傳播的“經濟發(fā)達”形象相對較少,更多的是臺灣原有的鄉(xiāng)土傳統氣息。

2、對臺灣電影的使用與滿足情況

通過研究大陸大學生對觀看臺灣電影的使用與滿足情況的比較來看,除“放松娛樂(均值為3.68)”和“可以看到喜歡的影片的導演或演員(均值為3.21)”外,大學生還偏好通過臺灣電影來“感受臺灣文化”(均值達3.48),因此,根據前文大學生78.5%的觀影率來看,臺灣電影可以作為臺灣文化的傳播者,透過臺灣電影大學生會更多地了解臺灣及其文化。(見圖4)

研究受眾需求時我們比較了看臺灣電影前后,受眾對臺灣的了解有何變化。研究發(fā)現,大學生對“臺灣的本土情懷”的了解增加最多(均值為2.2),其次依次是對“國語、閩南語及客家話并存的語言文化”(均值為2.1)、“本省人”“外省人”客家人為主的族群文化(1.89),以及“臺灣人的日本情結”(1.74)的“了解有增加”。由此可見,臺灣電影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大學生對于臺灣文化的認知,特別是對臺灣本土文化的了解上,臺灣電影發(fā)揮了很大的作用。

3、對臺灣電影中青年形象的認知比較

首先我們檢測了“觀看過”臺灣電影的大學生對于臺灣電影中青年形象的認知比較,發(fā)現其青年形象主要有三點(均值比較法):一是重義氣(4.64),二是友愛互助(4.38),三是積極進取(4.21)。而對于“沒有看過”臺灣電影的大學生而言,臺灣年輕人的形象主要是關心社會(4.64)、重義氣(4.24)和積極進?。?)。電影中的青年形象和現實生活中的年輕人形象相比而言基本一致,即普遍比較重義氣和友愛互助。

通過對“看過臺灣電影”的不同性別大學生對于臺灣電影青年形象的評價比較發(fā)現,男生對電影中的青年形象印象更為深刻,他們更多地認為臺灣電影中的青年“叛逆張揚,迷茫墮落”。而對于“沒看過”的大學生而言,女生眼中臺灣青年更加的“不關心社會,叛逆迷?!保鴽]看過臺灣電影的男生則認為臺灣青年是非常關心社會的。也就是說,看過臺灣電影的大學生和沒看過臺灣電影的大學生相比,對于臺灣青年人的印象略有不同,由此可見,臺灣電影在影響大陸大學生對于臺灣人的認知上存在一定的影響。

4、對臺灣本土文化的認知比較

調查發(fā)現有73.1%的大學生認為“臺灣電影中較多保留了中華文化元素”,同時,在比較日本元素和中國元素在臺灣電影中的體現比重時,有50.8%的大學生認為“中國”元素保留的最多,而僅有15.4%的認為臺灣影片中“日本元素”占很大比重。在分析為何“日本元素”會出現在臺灣電影中時,有接近60%的大學生認為是“漫長的殖民史給臺灣社會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電影反映社會現實的需要”。同時,有24%的大學生認為“兩岸長期對立缺乏交往,日臺關系親密造成了這一現象”。我們進行更為深入的比較發(fā)現,選擇“中華文化保存較多”的大學生同樣有30.3%的比例認為“中國”因素在臺灣的影響力很大,而這些受訪者中也有30%認為臺灣電影中的“日本”的影響力大。也就是說,日本殖民的遺留痕跡在臺灣始終存在,這種歷史的痕跡會在電影中呈現,而大學生對于中華文化和日本文化在臺灣的存在性也有相應的認同,即臺灣電影中展現的關于民族的文化元素與大陸大學生認知臺灣上存在著一定的相關性。

三、結論與討論

本研究的目的是為探尋大學生對于臺灣文化的認知與臺灣電影之間的關系。第一,大陸大學生認為臺灣電影讓人印象最為深刻的是電影的“清新”、“溫暖”之感,這與他們對電影中“重義氣”“友愛互助”“積極進取”的青年形象的感受基本一致,即都是非常積極正面的印象。第二,大學生比較認可臺灣電影中展現的“鄉(xiāng)村文化”,通過電影,大陸大學生同樣認為臺灣較好的保留了寶島的鄉(xiāng)村文化。第三,大陸學生觀看臺灣電影的主要動機符合影視傳播的功能之一——放松心情,娛樂身心,這一需求的滿足程度最高,其次大學生認為滿意度相對較高的是“感受臺灣文化”和“了解臺灣的知識(歷史、地理等)”。由此可見,大學生認為臺灣電影是了解臺灣文化的一種方式。因此,在放松娛樂的同時,大學生希望能借助臺灣電影更多地了解臺灣。研究還發(fā)現,觀影后大學生更為豐富且深入地了解到臺灣的文化。

電影作為一種傳播媒介,它所傳達的臺灣文化符號和人物形象會影響到觀眾對于現實臺灣的理解。人們會在心理上認為電影所表現的盡管有夸張的成分,但與現實的臺灣依然存在一定的一致性。由此可見,電影的娛樂功能促使觀眾觀看電影,被影片的意象影響,了解到可能原本并不知道的信息,進而改善或加深他們對現實生活的一些理解。因此,臺灣電影的傳播對促進兩岸青年的文化交流有很大程度的影響,其意義不容忽視,有待進一步探究。

參考文獻

①百度百科資料,《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http://baike.baidu.com/

view/2289329.htm.

(作者:上海交通大學媒體與設計學院2011級碩士研究生)

責編:周蕾

犍为县| 宾阳县| 海口市| 乌苏市| 鹿泉市| 萨嘎县| 当涂县| 五峰| 小金县| 阳城县| 普格县| 五台县| 旺苍县| 治多县| 南和县| 凤凰县| 永胜县| 宝鸡市| 台中市| 新沂市| 南澳县| 襄城县| 邓州市| 临泉县| 斗六市| 永宁县| 石阡县| 虞城县| 闽清县| 木里| 正阳县| 河北省| 美姑县| 绥化市| 普定县| 西青区| 吴川市| 昂仁县| 乌什县| 南和县| 板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