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的自學能力不是天生的,需要教師在教學中進行學法指導,逐步培養(yǎng)才能達到?!墩Z文課程標準》提出了“提倡在學生讀書思考的基礎上,通過教師的指點,圍繞重點展開討論和交流,鼓勵學生發(fā)表獨立見解。讓學生在閱讀實踐中逐步學會獨立思考,學會讀書”的要求。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學法指導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境界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 加強學生朗讀訓練的指導
加強對閱讀方法的指導,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有些詩文應要求誦讀,以利于積累、體驗、培養(yǎng)語感”。閱讀教學三個任務:“最重要的是指導學生認真閱讀文本,逐字逐句地讀出感情。還有一個重要的任務:認字學詞,積累語言。此外,還要培養(yǎng)讀書的習慣,習得初步的讀書方法,體現(xiàn)正確價值觀的引導。我們語文老師必須加強學習,深化教學改革,真正實施素質教育,把閱讀教學的著眼點進行轉移,將閱讀訓練始終貫穿于語文教學之中,落實到各個環(huán)節(jié)。所以,我們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扎扎實實地讀,仔仔細細地讀,聯(lián)系實際地讀。要讀出聲、讀出意、讀出味、讀出情、讀出神。在讀中整體感知,理解文意;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領悟到作者的情感并且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在讀中積累知識,掌握學習的方法和技巧。
二、充分合理地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
多數(shù)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利用多媒體,似乎不用多媒體,就不能體現(xiàn)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那種脫離實際的課件演示代替不了教師的講解和學生的活動,用事先設計的教學模式取代學生思維的發(fā)展軌跡的做法是很不可取的。有的教師指導學生閱讀課文脫離書本,直接看課件,教材中精心設計的插圖不充分利用,學生在課堂上的真實表現(xiàn)和自主學習得不到關注,教學的目的,課件內容的表現(xiàn)形式應始終圍繞學生的學習活動進行,而不能被教師無端地剝奪。人機交流不能簡單取代人際間的互動。要因需而用,適時適度,恰到好處;要用在關鍵處,用在點子上,使復雜的簡單化,抽象的形象化,平面的立體化。
三、教師要研究課標、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
我們所看到的語文教學通常以教材上的課本展開,一篇課文就是一個或一組訓練目標。課堂上,讀課文,想課文,說課文,基本上萬變不離課本。可見,課文對語文教學作用很大,對于語文教師簡直如同臂膀。因為,在他們心中教語文其實就是教課本,教課文其實就是把教學參考資料中的答案通過課堂,通過訓練一步步地有序地固化在學生思想中。我們應該怎樣讓孩子閱讀呢?必須鉆研課標,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走出“傳統(tǒng)式”閱讀的誤區(qū),放手讓孩子做“野鴨子”,精心設計教學模式,為學生創(chuàng)造閱讀機會,教會學生閱讀方法,讓孩子的閱讀和積累充滿自主和個性,洋溢愉悅和享受。
總之,為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解決閱讀教學中的困惑是教師在教學中不斷總結、不斷改革的重要課題。教師要提高對語文學習規(guī)律的認識,追求樸實的教風,扎實的教法,真正提高學生的閱讀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