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情景再現(xiàn)
鏡頭一
又到音樂課了,剛入學的一年級小學生個個興奮得如快樂的小鳥。新課伊始,我先讓學生一齊背唱上一節(jié)課學習的歌曲。琴聲響起,學生勁頭十足地唱了起來,可是唱著唱著,聲音變小了,凌亂了……我很生氣:“怎么不會唱啦?”學生馬上七嘴八舌地說:“歌詞忘了?!?/p>
鏡頭二
星期一的早上,剛走進校園,迎面碰上一位熟識的家長,她熱情地跟我打招呼:“······王老師,我家孩子現(xiàn)在可喜歡唱歌了,昨天晚上還把新學的《小蘋果》給我聽,只是里面有一句‘長滿了肉來吃一多’是不是應該唱成‘長滿了肉來吃一口’呀?”我一聽趕緊解釋說:“哦,應該是‘長滿了肉來汁液多’。怪我上課時只領著學生認讀了歌詞,卻沒有理解歌詞的意思?!?/p>
二、問題的提出
剛入學的一年級新生,有的識字不多,有的一字不識,音樂書中的歌詞對于他們來說猶如“天書”,因此,認讀、識記歌詞成了孩子們學習歌曲的“攔路虎” ,那么如何幫學生巧妙地識記歌詞呢?這對每一個一年級的音樂老師都提出了疑問。
三、問題的探究與解決
每一首歌曲的歌詞都不相同,記憶的方法也各有巧妙。筆者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逐步總結出認讀——理解——鞏固三部曲,有效地解決了這一難題。
1.弄清順序,逐字認讀是基礎
大家都知道,因為音樂書中的歌詞必須與每一行樂譜的音符相對應,所以,一首歌曲如果有多段歌詞,那演唱順序就會與平常讀書的順序不一樣。不是一行一行按順序往下讀,而是要一行讀過以后,跳到下一行譜子下面再讀。教學中,我先教學生弄懂讀歌詞的順序,讓學生跟老師一句一句地讀,然后讓學生用手指著歌詞一個字一個字地讀, 認讀了兩遍以后,學生不但能基本記住歌詞,而且對一些比較簡單的字能很快記住。這樣一天一天,學生認識的字多起來了,認讀和識記歌詞的能力也越來越強了。
2.激發(fā)興趣,理解記憶是關鍵
愛因斯坦曾經(jīng)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笨逻_伊也曾說過:“我們一定要在學校里采用使兒童感到愉快而不是痛苦的方法教授音樂和唱歌,培養(yǎng)他們渴望音樂的情感,這種渴望將持續(xù)終生?!钡拇_,只有培養(yǎng)濃厚的興趣才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經(jīng)過長時間的思考、學習、借鑒、實踐,我逐漸總結出以下幾點,在這里與各位同仁共榷。
利用動畫,吸引眼球。一年級書本中的歌曲和歌詞雖然短小,但對于剛上學的幾乎不識字,沒有一點生活經(jīng)驗的小孩子來說還是比較困難的,借助簡筆畫幫助學生理解記憶不失為一種簡單而行之有效的方法,如果能運用多媒體設計動畫則更加能吸引學生的眼球。例如,在教學完《國旗國旗真美麗》這首歌時,我向學生展示自己設計的Flash動畫:美麗的五星紅旗在高高飄揚,五顆金星一閃一閃,小學生站著整齊的隊伍在向國旗敬禮。我指著紅旗,學生興奮地唱著“國旗國旗真美麗”,我又一指國旗上的星星,學生接著唱道“金星金星照大地”,隨后視頻上小朋友想象自己變成一朵小紅云飛上藍天親吻國旗。這樣,生動的畫面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我愿變朵小紅云,飛上藍天親親您?!闭R響亮的歌聲在教室里回蕩。
結合游戲,寓教于樂。一年級小孩子活潑好動,喜歡玩各種各樣的游戲, 根據(jù)這一年齡特點,把音樂與游戲融匯在一起,既能讓學生愉悅身心,又在不知不覺中學會了歌曲。例如,在教學歌曲《傳、傳、傳》時,我結合“擊鼓傳花”的游戲,讓孩子們圍成一圈,隨著音樂,教師擊鼓,學生邊唱邊傳花,中間的間奏處,教師的鼓聲停了,學生拿著花在想:把花該拋給誰?歌聲響起,花拋給另一個人,游戲繼續(xù),唱到最后一句“傳到最后一個就是你”時,花傳到誰的手里,誰就站來表演一個節(jié)目。這樣幾輪游戲下來,學生不但學會了歌曲,連平常幾個上課特別讓老師操心的小調皮都圍著我說:“老師,今天的歌,我也會唱了!”
借助故事,激發(fā)想象。低年級學生最喜歡聽故事,年齡雖小卻能把一個個小故事講得有頭有尾??梢姽适碌淖饔弥?。在教學中,有些歌曲歌詞很長死記硬背效果不佳。本著讓學生學得輕松,學得愉快,學得有趣的教學理念,在唱歌教學中將一些情節(jié)描寫的歌曲編成故事,讓學生在聽故事的過程中記住歌曲內容,然后將故事轉編成歌曲。如歌曲《守株待兔》教師可讓學生自己練習講述有關的寓言故事;再比如歌曲《快樂的小木匠》教師也可以把它編成一個勤勞的小熊的童話故事:“在一個美麗的大森林里,路邊開滿了美麗的野菊花。有一只聰明又勤勞的小熊,他每天都努力的干活,沙沙沙沙、嚓嚓嚓嚓,他是一個小木匠,幫助森林里的小伙伴制作各種東西,大家可喜歡他啦……” 講述故事時把歌詞內容貫穿于故事中并在講述時強化記憶。這樣的教學比起單純的背誦,可謂事半功倍。
創(chuàng)編律動,邊歌邊舞。很難想象如果讓一個剛入學不久的孩子安安靜靜地坐著上完一節(jié)課,會是怎樣的情形。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活潑好動、愛唱愛跳。根據(jù)歌詞創(chuàng)編律動,不僅可以活躍學生身心,調節(jié)課堂氣氛,還可以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和記憶歌詞,進而促進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在低年級教學階段,這是常常運用的一種教學手段。如在學會歌曲《小猴子》后,先讓孩子們聯(lián)系書上的插圖,回憶動物園里的小猴子是什么樣的,都有什么動作,請他們上臺演一演,看看誰學的像,然后選取典型的動作,在老師的帶領下邊唱邊跳,盡情地表演。而對于具有某種民族特色的歌曲,律動時還可以適當?shù)丶尤胍恍┰撁褡宓湫偷奈璧竸幼鳌@缭诮虒W歌曲《亞克西,巴郎》時,我不僅讓學生根據(jù)歌詞一邊唱一邊做疊被子、刷牙齒、洗臉、洗手的動作,還在間奏處讓學生做聳肩、敲鈴鼓等動作,他們學得很快??傊?,創(chuàng)編律動邊歌邊舞,既增加了學生對歌曲的興趣,又讓學生在表演中記住了歌詞,可謂一舉兩得。
三、反復練習,加強記憶來鞏固
艾濱浩斯遺忘曲線告訴我們,任何學習都存在著遺忘,學生學會了唱歌,還要不斷地復習鞏固,才能加深記憶。復習歌曲可以在一節(jié)課結束時讓學生把新學的歌曲唱一唱,也可以在新課開始時先唱一唱前面學過的歌曲。經(jīng)常性的復習不僅能幫助學生有效記憶歌詞,還能進一步促進學生對歌曲內容的理解和情緒的把握。
心理教育家陳爾壽說:“教無定法,人各有法,引起興趣,就是好法?!笨傊诟枨虒W中不能單一的使用同一種方法,即使方法再靈,用得多了,也就靈不起來了。一個聰明的教師,應該根據(jù)學生的年齡和個性特征,使用各種各樣的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始終處在積極思維的狀態(tài)下 ,這樣學生肯定能夠到達勝利的彼岸。愿我們廣大的音樂教師能在教學中做一個有心人,善于思考,善于積累,善于總結,相信會有更多更好的方法誕生在我們充滿生機的音樂課堂上。
(責編 張亞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