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讀是語文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環(huán),是形成語文能力的重要手段。語文課本所選篇目大多文質(zhì)兼美,適合朗讀。因此,教師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要保證學生有朗讀的時間,讓學生聲情并茂地帶著自己的理解,用心地品讀,用聲音詮釋畫面,真正做到讀到位,而不是走走過場。朗讀增強了學生的感悟能力,使書面語言內(nèi)化為學生自己的語言,全面提高學生理解、運用語言的能力。
一、朗讀有助于發(fā)展學生的語言
一首革命老歌這樣唱道:“藍藍的天上白云飄,白云下面馬兒跑,揮動鞭兒響四方,百鳥齊飛翔……”通過對語言的直接感受與積累,人們對草原的遼闊與美麗產(chǎn)生無限的遐想,感受到大自然的寧靜。蘇教版小學三年級王宗仁先生在《拉薩的天空》中這樣寫道:“每次看到那里的天空總是那么湛藍、透亮,好像用一種特制的清水洗過的寶石一樣清爽。說話的聲波能碰到藍天,伸出手來能觸摸到藍天?!薄八{得可以發(fā)出聲音,它可以把你的視線凍結(jié)……如果少了它,拉薩的天空就會冷得像結(jié)了冰,寂寞得像一所空房子?!弊髡咔逍履毜恼Z言描繪不僅讓學生體會到了拉薩天空的湛藍和布達拉宮的壯麗,也讓學生在反復的朗讀中學會了“湛藍”“透亮”“清爽”“觸摸”等用于修飾和表達的詞匯,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學會了比喻、夸張等修辭手法。小學階段是人一生中記憶力最好的時期,反復的朗讀不僅能讓學生體會到作者寫作的心情和文中所表達的意境,還能讓學生了解多種語言表達方式。熟讀成誦,能讓學生積累語言素材,通過日積月累,學生能更靈活地運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想法,提高自己的語言交際能力。
二、朗讀有助于學生的審美教育
教材中有許多文章是描寫自然景物的名篇,淡雅的文字將地球的大好河山描繪得淋漓盡致。朗讀把無聲的文字轉(zhuǎn)化為一種有聲的語言,使學生更能體會文中所描繪的意境,認識文中所描繪的事物,感受大自然的美麗。例如在蘇教版四年級的《田園詩情》一文中,作者通過描寫流動的奶牛、鮮艷的郁金香、彪悍強壯的駿馬以及寧靜的夜晚,讓每一位學生都體會到荷蘭詩情畫意般的田園風光。通過正確、流利、715b47fde3fa5773401c73954a497caa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碧綠如絲絨般的草原到碧綠色的低地;從可以“極目遠眺”的白天到“金色的晚霞鋪在西天”的傍晚,再到“最后一抹晚霞也漸漸消失了”的“漆黑的夜晚”,學生不僅游覽到了荷蘭鄉(xiāng)村的美好景色,還感受到了荷蘭迷人的田園詩情、寧靜悠閑和富足安適的田園生活。讓學生身臨其境地看到荷蘭的美,領(lǐng)略荷蘭的美,能喚起學生對美的共鳴,激起學生對自然、對世界文明的熱愛之情。所以,朗讀再現(xiàn)了自然美,感染學生,使學生入情入境,培養(yǎng)學生感受美、鑒賞美的能力,使他們樹立起正確的審美觀。
三、朗讀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作文對教師和學生來說都是一個難題,而朗讀教學與作文教學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學生對語文教材中的名篇佳作進行反復的朗讀,有助于提高學生用詞造句、謀篇布局的能力和寫作水平。例如在蘇教版小學四年級的《泉城》一文中:“這些泉有的白浪翻滾,好像銀花盛開;有的晶瑩剔透,好像明珠散落;有的聲音洪大,聽起來如虎嘯獅吼;有的聲音低細,聽起來如秋雨瀟瀟?!蓖ㄟ^朗讀,學生看到了不同姿態(tài)的泉,也學會了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和“有的……有的……”這樣的句型進行寫作。再如,蘇教版小學四年級課文《鳥語》中:“從終日忙碌的燕子那里,我認識到勤勞的可貴;從飛行整齊的大雁那里,我懂得了紀律的重要;從搏擊風雨的蒼鷹那里,我感受到了勇敢頑強的精神……”學生通過富有感情的朗讀,在深刻領(lǐng)悟鳥兒的確是我們的好朋友的同時,學會了使用排比的手法進行寫作。朗讀不僅使學生開闊了眼界,增長了知識,而且通過品讀好詞好句,學習到了作者的寫作技巧。通過這些實踐,學生的寫作思路開闊了,文章也寫得越來越老練了。
四、朗讀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
朗讀過程就是認知、思考的過程。學生進入角色朗讀,可以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人物的心理。例如通過朗讀一段生動形象的人物描寫,學生讀出了書中所塑造的人物的性格特點,書中的人物仿佛就在自己的眼前。通過朗讀一段描寫大自然無限風光的自然景物的段落,學生如身臨其境,與作者產(chǎn)生了共鳴。學生與文本融為一體,自然就能體會到作者傾注于字里行間的情感,閱讀、分析時也就不用大費周折了。
總而言之,朗讀在語文教學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語文教師應充分發(fā)揮朗讀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盡可能多地給學生朗讀的機會,讓學生讀出抑揚頓挫,讀出聲情并茂,自己走進情境中更好地領(lǐng)悟作者的情感;讓學生如身臨其境,讀出作者的深意,在朗讀中感知文意,領(lǐng)悟內(nèi)涵,真正體味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
(責編 莫彩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