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焦慮性失眠;高三教師;咨詢輔導
一、基本情況
1.個人情況
來訪者:女,漢族,39歲,大學本科文化,某普通高中高三英語教師,參加工作14年。來訪者說話有條理、表達清晰、思維邏輯性強。家住市區(qū),丈夫是大學本科文憑,也是本市某高中教師。兒子上小學六年級,家庭關(guān)系良好。
2.問題概況和個人陳述
長期以來為自己頭發(fā)脫落而擔心、憂慮,感到工作壓力非常大,緊張和焦慮,經(jīng)常失眠。一提到睡覺就特別緊張,提心吊膽的,很擔心失眠。因為怕睡不著,所以晚上九點多就提前上床躺著等入睡,盡力想快些入睡,但結(jié)果適得其反,常常是別家或四周的燈都熄了好久自己還睡不著。躺在床上什么都想,腦子里亂七八糟的,不但睡不著,而且心跳加快。越不能入睡,就越緊張和焦慮。睡著后又容易醒,醒后就又睡不著了。每晚大概只睡四五個小時。
3.心理測評
對來訪者進行SCL-90癥狀自評量表測試,結(jié)果顯示,焦慮(3.44)、抑郁(2.67)、軀體化(2.23)、強迫癥狀(2.46)四方面得分狀態(tài)都處于異常水平,焦慮得分最高。
二、診斷與分析
1.診斷
來訪者明顯具有焦慮性失眠癥狀的特點。焦慮性失眠以入睡困難最突出,來訪者躺在床上后,腦子越來越清醒,過去的事情像放電影一樣,不停地在腦子里顯現(xiàn),不想都不行,越是強迫自己不去想這些事,越易引起煩躁,越不能入睡,而越想越興奮,越興奮越睡不著,就這樣翻來覆去無法入睡。其實這就是一種焦慮癥,多數(shù)因精神緊張、工作或思想壓力大、生氣、環(huán)境變化等引起。
2.原因分析
(1)工作焦慮。對工作中一些即將來臨的、可能會造成威脅的壓力事件做出憂慮、焦灼不安的情緒反應。羅杰斯認為焦慮是一種緊張狀態(tài),是有機體對潛識中自我概念和經(jīng)驗、體驗的矛盾的反應。當這種矛盾或不一致有可能進入知覺或意識,并可能因此而迫使當前主要的自我概念產(chǎn)生變化時,焦慮就會產(chǎn)生。來訪者當下經(jīng)歷和體驗的焦慮包括學生考試、承擔公開課、示范課、領(lǐng)導聽課等任務,一定程度上威脅到了她潛識中的自我概念,因而產(chǎn)生了焦慮。
(2)人格因素。來訪者具有性格急躁,缺乏耐心的A型人格特點,生活長時間處于持續(xù)的緊張狀態(tài),社會適應性較差。新一屆高三,新一任校長,運作模式改變了,要求和以前不同了,一下子適應不過來。她的焦慮還與其完美主義和過分在意自己的不足有關(guān)。
(3)不合理認知和思維。艾利斯指出每個人都有一些合理和不合理的信念,合理的信念會引起人們對事物適當?shù)?、適度的情緒反應,而不合理的信念則會導致不適當?shù)那榫w和行為反應。當人們堅持某些不合理的信念,并長期處于不良的情緒狀態(tài)中時,最終會導致情緒障礙的產(chǎn)生。在本案例中來訪者具有一些過分概括化、絕對化的要求和想法。如直發(fā)就會掉發(fā);梳頭時每次掉幾根,會掉光;學生成績不好,是自己教得不好;學生現(xiàn)在成績不好,就完不成高考任務;晚上必須得睡好,否則第二天一定精神不好;自己的課必須上得很好;校長聽課是非常糟糕的事;考試、解題比賽成績不好十分失敗、丟臉;兒子一定要表現(xiàn)好;親人的所有困難自己都得幫等。這些不合理的認知和信念導致其陷入不良情緒困擾,焦慮、抑郁、悲觀滋長。
(4)應激事件。同事的突然病逝對來訪者產(chǎn)生了較大的剌激。森田正馬曾指出,我們最大的、最根本的恐懼是死亡的恐懼,人害怕死亡其實是因為有貪生的欲望。我們都希望健康地生存,希望活得更好,希望被人尊重,希望向上發(fā)展,希望成為強者,成為優(yōu)秀者,成為幸福的人。本案例中來訪者的同事突然病亡,沒有一絲征兆,對來訪者來說完全出乎意料,來訪者深感生命的脆弱與無常,產(chǎn)生了對死亡的恐懼,特別是對自己和家人生命安全的憂慮。
(5)精神交互作用,失眠形成惡性循環(huán)。森田正馬指出,當個體因某種感覺偶爾引起對它的注意集中指向,那么這種感覺就會變得敏銳起來,而這種敏銳的感覺又會越來越來吸引注意力進一步固定它。這樣一來,感覺與注意彼此促進,交互作用,致使這種感覺越發(fā)強大,這就是精神交互作用。本案例中來訪者越關(guān)注睡眠就越敏感,越強迫自己入睡越睡不著,陷入了精神交互作用,形成惡性循環(huán)。
三、輔導方案與策略
綜合利用來訪者中心、認知合理情緒、森田療法及放松訓練等理論的方法和技術(shù)對其進行咨詢輔導。首先,收集來訪者信息,作出初步診斷,建立良好的信任關(guān)系;其次,幫助來訪者認識自己人格上的一些不足,找出存在的不合理信念并改善,積極應對各種壓力;再次,利用森田療法的理論技術(shù)應對失眠,以放松訓練輔助;最后,達到幫助來訪者解決焦慮性失眠的問題。
四、輔導過程
1.第一次輔導
來訪者講述了進入高三教學以來的壓力,對睡眠的害怕,對同事病逝的憂傷與難過,對父母的擔憂,對兒子學習成績的緊張與焦慮和對內(nèi)分泌失調(diào)、脫發(fā)等問題的不知所措等。
輔導措施:以來訪者為中心,肯定其前來咨詢的積極性,并向其說明心理咨詢的情況,這里只是提供一個場所或一種氛圍,幫助其找到某種答案或自己解決問題,咨詢時間是屬于她自己的,可以自由支配,并商討解決問題的辦法。以友好的方式接受她的態(tài)度,積極鼓勵其表達,盡可能詳細收集資料。無條件接納、認識和澄清她的消極情感,指出其部分不合理的認知。利用森田療法的思想,建議其面對現(xiàn)實,首先接受暫時睡不著的現(xiàn)實,接受自己的壓力與失眠,接受自身可能出現(xiàn)的各種想法和觀念,然后順其自然,為所當為。在睡覺時,順其自然,不強迫,不關(guān)注,做應該做的事,也就是不想睡用不著早早上床,做些可以做的事,等瞌睡了再睡。如果一晚上都不想睡,可等一晚上看是什么樣的結(jié)果。
2.第二次輔導
全面挖掘其存在的不合理信念,并與之對質(zhì),與來訪者一同積極看待工作焦慮和壓力。正常人在面對困難或有危險的任務,預感將要發(fā)生不利的情況或危險時,都會產(chǎn)生壓力與焦慮,這種壓力與焦慮通常并不構(gòu)成疾病,是一種正常的心理狀態(tài)。壓力與焦慮并不是壞事,往往能夠促使你鼓起勇氣,去完成工作或應付即將發(fā)生的危機,從某程度上說,壓力與焦慮是一種積極的應激本能。只有當壓力與焦慮的程度及持續(xù)時間超過一定的范圍和程度時,才會起到相反的作用——妨礙人應付處理面前的危機,甚至妨礙正常生活。
非常不利的事情確實有可能發(fā)生,盡管我們希望不要發(fā)生這種事情。我們應努力去接受現(xiàn)實,在可能的情況下改變這種狀態(tài),在不可能時,則學會在這種狀態(tài)下生活下去。最后明確指出其失眠產(chǎn)生的機理是精神交互作用下形成惡性循環(huán),對失眠問題進一步采用順其自然,為所當為技術(shù)加以鞏固。
3.第三次輔導
主要是訓練來訪者以深呼吸法、冥想法放松。然后應其要求贈送了放松音樂,要求她睡覺時在背景音樂下練習深呼吸法和冥想法放松,慢慢進入睡眠。此外還提出以下建議:第一,可根據(jù)焦慮情緒緩解和睡眠改善情況,看看內(nèi)分泌失調(diào)和掉發(fā)狀況是否有明顯好轉(zhuǎn),如果好轉(zhuǎn)不明顯,則建議看醫(yī)生。第二,建議積極參加文體活動,適當增加耗氧運動。盡管帶高三比較緊張、繁忙,還是要調(diào)節(jié)好自己的生活節(jié)奏,勞逸結(jié)合,如跑跑步、打打球,可能有助于睡眠,還可促進新陳代謝和改善內(nèi)分泌功能。也可以唱唱歌,在適當?shù)膱龊?、時間高歌一曲,找回自己過去那種感覺,從心底感受那種輕松與舒適。第三,注意飲食調(diào)整。睡前如有需要,可適度進食,如牛奶、面包、餅干之類的食物,也可喝點蓮子粥,有助于睡眠。
五、討論
1.效果跟蹤與評估
本案例經(jīng)過近一個月的咨詢輔導,來訪者逐漸打破了精神交互作用下形成的失眠惡性循環(huán),較好地采納并掌握了森田療法理論中“順其自然,為所當為”的技術(shù)。認知情緒理論分析消除了來訪者對工作、家人、死亡的不合理信念。進行深呼吸法、冥想法放松練習,較好地緩解了其工作中過大的壓力、緊張與焦慮。一個半月后癥狀自評量表測試結(jié)果中,其焦慮、抑郁、強迫癥狀和軀體化均降至正常范圍。幾天后在校園中遇到她時,其面部膚色變得紅潤了不少,精神面貌好了許多,反饋中得知其睡眠得到了較大的改善,焦慮性失眠好轉(zhuǎn)。來訪者還積極參加各種文體活動,如打乒乓球、跑步,拔河比賽、書法比賽等,積極而活躍。
2.成功之處
本案例的成功之處在于第一次咨詢時對來訪者積極的關(guān)注與接納,使其感受到被理解。溝通過程中真誠的交流和適時、適當?shù)淖晕冶┞叮⑵鹆肆己玫男湃闻c咨詢關(guān)系,才會有第二次與第三次咨詢輔導。當然也與來訪者積極配合、主動訓練和感悟有關(guān)。來訪者非常聰明,對精神交互作用下形成的失眠惡性循環(huán)及順其自然的思想與技術(shù)領(lǐng)悟較快,對自身不合理的想法一點就明白,并積極進行放松訓練,閱讀推薦的相關(guān)書籍。
3.體會
高三教師肩負的任務重,壓力大,同時面臨著家庭環(huán)境、人生不同階段所遇到的問題與困惑,心理健康方面應得到關(guān)注與援助。學校應多開展一些學習培訓與訓練活動,幫助他們釋放壓力,緩解焦慮與緊張,讓他們健康、快樂地工作和生活。
(作者單位:廣東省開平市長師中學,江門,529300)
編輯 / 黃才玲 終校 / 丁 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