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千 金文寧
莎士比亞生活的時代正處于英國文藝復興時期,宗教神學不斷受到人文主義的挑戰(zhàn),人文主義者們反對神的權威,肯定人性和人的價值。受其影響,莎士比亞創(chuàng)作的戲劇作品人物形象個性鮮明,散發(fā)著人文主義思想的光輝。然而,隨著上世紀女性主義在莎評領域的崛起,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認識到,在莎士比亞的筆下男性才是真正的主角,女性只不過是男性的附屬和陪襯。而在莎士比亞的悲劇作品中女性除了從屬于男性以外,更是無一例外地難逃被拋棄、被犧牲的命運。在其重要悲劇作品《哈姆萊特》中,無論是備受指責的王后喬特魯?shù)?,還是令人憐愛的少女奧菲利婭,她們的存在貌似高貴華麗實則無足輕重,只能在進退兩難的漩渦中苦苦掙扎,絲毫沒有掌控自己命運的能力,最后被滔天的巨浪擊得粉碎,消失得了無痕跡。那么,造成她們悲劇命運的根源究竟是什么?本文將從女性主義的角度對這一問題進行分析。在父權制社會中,她們的行為被傳統(tǒng)道德規(guī)范嚴格束縛,她們的真實想法和感受被忽視,她們的本色被偏見所掩蓋,這是那個時代的大多數(shù)女性深陷其中卻又無從改變的殘酷現(xiàn)實,也正是造成她們悲劇命運的根源所在。
在《哈姆萊特》中,無論是王后喬特魯?shù)拢€是貴族小姐奧菲利婭,她們的高高在上都是相對而言的。當把她們放到女性這一群體中與男性相比較來看時,她們就會變得十分可憐而卑微。傳統(tǒng)道德規(guī)范對男性寬容大度,對她們的束縛卻近乎苛刻。無論她們做出何種選擇都無法令人滿意,也都是不正確的。男性可以盡情地實現(xiàn)自己的抱負,滿足自己的欲望,而女性卻只能被局限在狹小的服從于男性的生存空間之內(nèi),稍越雷池一步便是萬劫不復的深淵。
“女性為了貞潔這一必須堅持的操守,其行為被嚴格界定在一定范圍之內(nèi)。”(翁再紅,李健,2006:134)王后喬特魯?shù)聼o疑是被貞潔這一女性必須恪守的行為規(guī)范傷害最深的人。在丈夫死后,她的倉促改嫁成了她日后所有不幸的根源。她的兒子哈姆萊特控訴說:“只有一個月的時間,她那流著虛偽之淚的眼睛還沒有消去紅腫,她就嫁了人了。”(莎士比亞,2007:260)在哈姆萊特看來,這是對自己死去的父親以及自己的不可原諒的背叛。高貴的王后在世俗的銅墻鐵壁面前變得不堪一擊,她不但要忍受世人的非議、兒子的指責,更承受著內(nèi)心的煎熬。另一方面,對家長的絕對服從、對愛情的忠貞不貳也牢牢地束縛著美麗善良的奧菲利婭。面對父兄和自己的摯愛之人,奧菲利婭無法做出選擇。父兄的決定她不能違抗,美好的愛情也無法舍棄。做一個孝女就注定無法忠誠于愛情,忠誠于愛情就要做一個不孝之女。在雙方水火不容的較量之中,她注定是最痛苦糾結的一個。喬特魯?shù)潞蛫W菲利婭都是可悲而又可憐的,她們無法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因為傳統(tǒng)道德規(guī)范從來沒有給過她們這樣的權利。
在《哈姆萊特》中,女性的自我之聲被無情地湮沒?!芭缘膹膶俚匚灰笏齻冊谀行悦媲氨3殖聊⑶晚槒?,女性試圖發(fā)表自己的看法被視為可恥。”(解林靜,2006:71)無論是王后喬特魯?shù)逻€是少女奧菲利婭,她們內(nèi)心的真實想法和感受究竟是怎樣的并不重要,也沒有人關心和在乎,即使是聲稱自己愛她們的人也從來沒有站在她們的立場上為她們考慮分毫。
哈姆萊特站在自己的立場上,認為母親喬特魯?shù)碌母募奘求a臟可恥的,使自己以及死去的父親蒙羞。他從沒有詢問過母親倉促改嫁的原因是什么,即使她的原因不一定是正當?shù)?;也不曾考慮過她也有追求自己幸福的權利,即使她的選擇并不一定是正確的?!八z毫不考慮母親在父親亡后的真正幸福,在得知真相前就已經(jīng)對其母進行了毫不留情的詛咒?!保ɡ畎捕?,2004:24)面對父親被殺害、母親倉促改嫁、皇位被篡奪的殘酷現(xiàn)實,哈姆萊特被仇恨蒙蔽了眼睛。他只看得到自己受到的傷害,卻看不到他的母親其實也同樣不幸,也是個被卷入陰謀之中的無辜受害者。更糟糕的是,他甚至看不到他的母親依然深深地愛著他。她為他內(nèi)心的痛苦和迷茫而擔憂,于是她拜托他的朋友去幫助他;她希望他獲得美滿幸福的愛情,于是她真誠地囑托奧菲利婭去關心他。然而,她的用心良苦完全得不到哈姆萊特的理解。哈姆萊特對她的疏遠、鄙視,甚至羞辱總是使她手足無措。她的新任丈夫更是百般地欺騙她,謀殺她的前夫,篡奪王位,甚至還設計殺害她的兒子,卻將她蒙在鼓里,使得她就像一個任人擺布的玩偶。最后,代替兒子哈姆萊特飲下毒酒,平息世人對她的埋怨,也讓自己得到解脫。奧菲利婭的處境也同樣的悲慘。她的父兄起初認為奧菲利婭與哈姆萊特身份地位懸殊,懷疑哈姆萊特對她的感情只是一時的迷戀而不能持久,于是命令她與哈姆萊特保持距離,并拒絕接受他的愛。然而,此時正沉浸于熱戀之中的奧菲利婭是否愿意這樣做他們絲毫不予考慮。而當她的父親需要弄清哈姆萊特究竟是真瘋還是裝瘋時,又派奧菲利婭去接近他,使奧菲利婭變成了刺探哈姆萊特的工具。而她的摯愛之人——哈姆萊特更是傷透了她的心。也許他認為奧菲利婭不應該幫助別人來試探自己,但是只要他能夠稍微地替奧菲利婭想一想,就會明白她的錯只是因為她太過純真善良,才會被利用而不自知。但是,哈姆萊特沒有給予諒解。在奧菲利婭最脆弱無助的時候,他給予她的只有冷漠和嘲諷。而他是否認真對待過奧菲利婭對他的一片真心,是否真正愛過她,更是沒有人知道,恐怕連奧菲利婭自己都在懷疑,要不然在生命的最后她怎么會那么絕望,以至于在神志不清的情況下落水,結束了自己短暫而悲苦的一生。
《哈姆萊特》中的世界是以男性為主導的,主人公哈姆萊特更是始終以英雄的形象被人們所仰望。然而,劇中的女性形象卻從未得以展現(xiàn)出她們真正的本色。王后喬特魯?shù)乱驗閭}促改嫁被冠以不貞的罪名,雖然貴為王后,卻連在自己的兒子面前都抬不起頭來。即使是純真善良的奧菲利婭也因為被父親利用來試探哈姆萊特而變成盲目無知、愚蠢可笑的角色。
在第一幕第二場哈姆萊特就曾發(fā)出感慨:“脆弱啊,你的名字就是女人!”(莎士比亞,2007:260)哈姆萊特作為父權制社會中男性群體的一個縮影,他認為女人天生是“脆弱”的,尤其是感情方面的脆弱。因為脆弱,所以她們經(jīng)不起打擊,經(jīng)不住誘惑,所以她們理所當然地更容易犯錯,更容易誤入歧途。在哈姆萊特看來,母親喬特魯?shù)聼o疑是脆弱的,在丈夫死后,她忍受不了寂寞和孤獨,很快就投入了另外一個男人的懷抱。奧菲利婭也是脆弱的,即使她現(xiàn)在是愛著自己的,但這份愛經(jīng)受不住時間的考驗??梢?,在哈姆萊特看來女性想要保持對愛情的忠貞不二是很困難的事情。而在第二幕第二場中哈姆萊特曾說過:“……我這做兒子的卻像一個下流女人似的,只會用空言發(fā)發(fā)牢騷,學起潑婦罵街的樣子來,在我已經(jīng)是了不得的了! ”(莎士比亞,2007:289)在此,哈姆萊特表示自己不愿像一個“下流”女人那樣軟弱無能,缺乏行動能力。在他看來,女人只會用發(fā)牢騷和辱罵別人來發(fā)泄自己內(nèi)心的不滿,她們是做不了什么了不起的事情的。哈姆萊特的表現(xiàn)恰恰反映出他對女性是有著一定的鄙視和嫌惡的。同樣也可以看出,在莎士比亞生活的那個時代,社會對于女性是存在著某些偏見的。正是由于這些偏見的存在,女性的本色被掩蓋了,女性身上所具有的許多可貴的品質也被弱化了。
在《哈姆萊特》中,作者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無疑是一個以男性為主導的世界,在這個世界中,女性是作為附屬和陪襯而存在的。王后喬特魯?shù)潞唾F族小姐奧菲利婭都是可悲的,即使她們擁有高貴的身份、華麗的外表,也掩藏不了被不公正對待的事實。“整部劇只有兩個女主角,而她們在劇中也只是處于被動、受支配的地位,她們被看做是脆弱的,嬗變的,淫蕩的”。(孫淑芬,2008:25)她們謹小慎微,逆來順受,還要面對諸多對于她們的根深蒂固的偏見。作為女性群體中的一員,她們不能自由地追求自己的幸福,無法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也難以真正地展現(xiàn)自己的本色。而如果沒有這些,活著的意義又在哪里?在父權制的社會環(huán)境下,她們最終難逃淪為犧牲品的悲劇命運。
[1]解林靜.我思,故我不瘋——莎劇《哈姆萊特》中奧菲利婭“瘋癲”的重新解讀[J].外語研究,2006(3):71-74.
[2]李安定.兩位悲劇女性陪襯下的殘酷王子——哈姆雷特[J].戲劇文學,2004(9):24-28.
[3]莎士比亞.莎士比亞文集[M].朱生豪,譯.北京:京華出版社,2007.
[4]孫淑芬.女性主義批評視角下的《哈姆萊特》[J].東京文學,2008(7):25-26.
[5]翁再紅,李健.女性主義視野中的悲劇性——以莎士比亞“四大悲劇”中的女性形象為例[J].天府新論,2006(3):13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