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麗麗
人類的審美領域總是聯(lián)系著感性,從審美對象的角度來說聯(lián)系著對象的感性形式,從審美主體的角度來說聯(lián)系著人對對象的感性把握以及審美過程中獲得的感性愉悅,鮑姆嘉通所創(chuàng)立的美學學科“Aesthetics”,原意即為“感性學”。依據(jù)學者劉清平的看法,感性亦可分為兩個層面:“認知感性”和“實踐感性”,而認知感性或者說西方傳統(tǒng)哲學在狹義上所說的感性即是“人們通過感官活動把握事物現(xiàn)象的感知能力”。①審美活動即是人的一種感知活動,肉體性的感官是作為感知活動的審美的一個基礎,眼、耳、鼻、舌等感覺器官在其中發(fā)揮各自的作用,但又相互協(xié)調。其中,味覺和嗅覺被稱為是化學感覺,這兩種感覺一般是放在一起考慮的,通常情況下,由味覺所獲得的“香”、“臭”等氣味和由嗅覺所獲得的 “酸”、“甜”、“苦”、“咸”等滋味都可稱為“味”。
在不同的文化傳統(tǒng)中,人類的五種感官的地位是不同的。“在討論‘感’的問題時,如果說西方哲學最重視的總是認知性‘視覺’的話,中國哲學最重視的卻是肉身性的‘味覺’?!雹趥鹘y(tǒng)的審美活動中主要強調的是視覺,其次是聽覺的作用,在西方,視覺和聽覺直接被稱為是“審美的感官”,但味覺和嗅覺絕對無此殊榮,傳統(tǒng)的藝術門類所發(fā)展的也全部是關于視覺和聽覺的藝術。黑格爾曾這樣說:“藝術的感性事物只涉及視聽兩個認識性感覺,至于嗅覺、味覺和觸覺則完全與藝術欣賞無關?!雹郛斆缹W和藝術在現(xiàn)代發(fā)生所謂身體轉向以后,這一情況依然沒有太大改變,事實上,直至今天,西方學術界對于視覺的研究依然很重視,相對而言對味覺和嗅覺的關注卻很少,更加找不到味覺和嗅覺心理學、味覺和嗅覺與審美以及藝術的關系等方面的著述,味覺和嗅覺在審美活動中的地位也一直處于晦暗不明的狀態(tài)。但基于以下幾方面的考察,筆者認為味覺、嗅覺和視覺、聽覺同樣可以作為審美感官而起作用,“味”和“聲”、“色”一樣具有審美價值。
在中國,古人談論感官體驗時,經常各種感官的作用并舉,如:“目之所欲見者美色……鼻之所欲向者椒蘭……口之所欲道者是非……體之所欲安者美厚……意之所為者放逸?!?《列子·楊朱》)又如:“口之于味也,目之于色也,耳之于聲也,鼻之于臭也,四肢之于安佚也,性也,有命焉,君子不謂性也?!保ā睹献印けM心下》)此類文獻雖然并不能說明幾種感官的作用是相當?shù)?,但至少可以說明在古人看來,五種感官共同參與了人的感性活動并且它們的作用在此并無高下之分。而在審美領域,“味”的作用則更為突出。陳望衡教授認為“從某種意義上說,中國古典美學中的美感理論是以‘味’作為中心范疇的”。④當然,在這里,“味”已經不是作為本義的味覺或味道,而是比喻性的,它作為動詞,指向一種精神的體驗、審美的感受。宗炳在《畫山水序》中提出了“澄懷味像”,其中“味”就指的是對自然山水以及山水畫的一種愉悅的精神體驗。同時,作為名詞的“味”在中國古典美學中也形成了相關的一些審美概念, 如 “正味”、“ 奇味”、“ 趣味”、“ 意味”、“ 風味”、“韻味”等等。
雖然上述關于“味”的用法涉及的是“味”的引申含義,并非直接由嗅覺和味覺而得的 “味”。但正是“味”的本義和“美”所具有的原初關系才使得“味”成為后來在美感體驗以及審美品評中的一個重要范疇。從字源學的角度看,許慎的《說文解字》對“美”字的解釋就是:“美,甘也,從羊從大。羊在六畜主給膳也?!倍墩f文解字》對“甘”的解釋又是:“甘,美也。從口含一?!毖虼笠蚨兜栗r美,而味道的“甘”在這里和“美”又是互訓的。在“民以食為天”的中國古代農業(yè)社會,飲食本身、飲食器具以及與飲食相關的禮儀是人們社會生活中的一個重要方面,飲食既涉及“利(功利)”、“禮(禮儀)”,也涉及“美(審美)”。不難發(fā)現(xiàn),其實從感官層面味道的甘“美”到抽象層面的“意味”之美、“韻味”之美之間存在的是一條可以聯(lián)系兩頭的實線而非虛線,從“味”作為中國古典美學中的一個重要范疇回溯歷史,所勾起的正是“味”本身在古人那里和“美”之間的緊密關聯(lián)。
在西方美學史上,嗅覺和味覺所帶來的愉悅之所以只是被當做生理的“快感”而和“美感”無緣,很大程度上和西方近代史上高揚理性的思想有關。西方近代對人的根本規(guī)定就是“人是理性的動物”,理性既是人的規(guī)定性,而審美又是“人”性的而非“動物”性的,因此,在人的所有感官當中必然是和“理性”更密切的視聽這兩種感官而非和“動物”性更接近的嗅覺、味覺這兩種感官被當做是“審美的感官”,因為由視聽兩種感官所提供的關于對象的信息具有更高的認識價值,但是當我們不再把審美活動作為一種“認知感性”的時候,視聽感官的絕對優(yōu)越性就值得重新考慮了。
由中西方美學歷史上的這種比較可以看出,各個感官的美學地位并非是必然的和確定無疑的,而是存在文化的差異,文化無優(yōu)劣,各個感官的美學地位也并無高下。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可以嘗試用新的語言和方式激活中國的傳統(tǒng)美學,同樣,我們也可以嘗試激活味覺、嗅覺作為“審美感官”的新角色。
味覺和嗅覺與視覺和聽覺相比較屬于實際接觸類的感覺,二者都需要溶解了的化學分子到達受納器來激活,視覺和聽覺則不需要外在事物的直接刺激而可以遠距離感知對象,這也許在客觀上容易造成這樣的錯覺或誤解:視覺和聽覺是更傾向于非生理性的、更傾向于超功利的,而味覺和嗅覺卻相反。一直以來,美學家們都認為只要是和吃喝有關的愉快體驗都只能算是生理快感,還夠不上“審美愉悅”的層次,但筆者認為應當區(qū)分果腹所帶來的生理快感和味覺嗅覺精細、微妙的感受所帶來的審美愉悅。八戒手抓饅頭狼吞虎咽和寶黛、妙玉等人雪水烹茶細細品茗,這二者的感受應當是不同的。由于味覺和嗅覺與對象的直接接觸使得其所產生的生理感覺更加明顯,但事實上視聽兩種感官照樣可以引起生理感覺,比如紅色會讓人的脈搏跳動有些微加速,刺耳的聲音會引起聽覺的不適感受。所有感官的感受都有其生理性的層面和非生理性的層面,所以從味覺和嗅覺產生的感受是生理性的這一點來否定其美學地位似乎有所不公。
康德有這樣一個著名的論斷:“那規(guī)定鑒賞判斷的愉悅是不帶任何利害的……每個人都必須承認,關于美的判斷只要混雜有絲毫的利害在內,就會是很有偏心的,而不是純粹的鑒賞判斷了?!雹莸词挂源藖砗饬浚尚嵊X和味覺所獲得愉悅快適感同樣可以是“不帶任何利害”的,即超功利的。雪水烹茶既不能果腹也不能帶來任何現(xiàn)實的好處,甚至也不能順帶解解渴,妙玉是這樣說的:“豈不聞‘一杯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別是飲牛飲騾了’?!保ā都t樓夢》第四十一回)當然,“可以”不帶任何利害并不是“一定”不帶任何利害,問題只在于獲得感受、作出判斷的主體所持的態(tài)度和所處的條件。既可以產生超功利的愉悅,那么由嗅覺和味覺所獲得愉悅快適感也可以考慮作為一種美感而存在。
實驗證明,人的各種感官是協(xié)調作用、相互影響的。對同樣的食物,捂著鼻子食用時感受到的味道和鼻、舌共同作用感受到的味道是有區(qū)別的。一個人患嚴重感冒而嗅覺失靈的時候,連放在嘴里的洋蔥和蘋果都是很難區(qū)別的。視覺和聽覺也可相互溝通,漢語中用“響亮”一詞來形容聲音,有些藝術家如康定斯基等人更是在藝術中建立了色彩和聲音的密切關系,我們可以在這些藝術家的音樂作品中“聽色彩”,在他們的繪畫作品中“看聲音”。“通感”現(xiàn)象也說明了人的各個感官作用的相互挪移、彼此溝通。藝術家同樣以他們特有的敏銳捕捉并表現(xiàn)了人類的“通感”現(xiàn)象。波德萊爾他在《感應》一詩中寫道:
“自然是一座神殿,那里有活的柱子,
不時發(fā)出一些含糊不清的語音;
行人經過該處,穿過象征的森林,
森林露出親切的眼光對人注視。
仿佛遠遠傳來一些悠長的回音,
互相混成幽昧而深邃的統(tǒng)一體,
像黑夜又像光明一樣茫無邊際,
芳香、色彩、音響全在互相感應。
有些芳香新鮮得像兒童肌膚一樣,
柔和得像雙簧管,綠油油像牧場,
———另外一些,腐朽、豐富、得意揚揚。
具有一種無限物的擴展力量,
仿佛琥珀、麝香、安息香和乳香,
在歌唱著精神和感官的熱狂?!雹?/p>
在這里,人與自然之間有著豐富而默契的聯(lián)系,香味、顏色和聲音相互應和著,嗅覺、視覺、聽覺甚至觸覺也相互感應著。李賀《李憑箜篌引》中也有這樣描摹音樂的詩句:“昆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這就意味著,在我們的審美活動當中,即使是在視覺和聽覺主導的審美活動中,味覺和嗅覺也在發(fā)生作用,這部分作用可以是實實在在發(fā)生但不易被察覺的,也可以是潛在地發(fā)生于審美的想象、聯(lián)想中的。因此,不能把審美活動中各感官的作用完全割裂開來,我們既要看到視聽感官在“臺上”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也應知曉味覺和嗅覺在“幕后”所發(fā)揮的作用。
“味”對人所產生的影響是多層次的。食物的味道不僅影響到人的胃口,也影響到食用者的心情,一杯美酒或一杯清茶給我們帶來的滿足遠遠超過那些分量足以填飽肚子但食而不知其味的食物。有些植物的氣味更是能夠刺激人的精神并引起深刻的愉悅,關于這方面,在有些西方國家已被列入醫(yī)療范圍的“芳香療法”提供了很好的佐證。醫(yī)學專業(yè)出身的英國芳療師克莉西·懷伍德認為 “植物精油的芬芳氣息能提升至心靈層次讓我們感覺舒適”。⑦德國芳香療法協(xié)會的創(chuàng)始成員Monika Werner也這樣說:“精油散發(fā)的芳香氣味不只創(chuàng)造了最佳的治療氛圍,更能在心靈層次上激發(fā)人體的自愈能力,且病患及治療師均能受益于芳香分子美妙的治愈力量?!雹嘣谌粘I钪?,我們也可以輕易感受到:浪漫的玫瑰花香令戀愛中的人更加為美妙的愛情而陶醉,清冽的梅香則會讓南方的人也陡增出對北國雪原的向往和眷戀。自然界的氣味豐富而又微妙,有的氣味清新,有的氣味浪漫,有的高貴,有的溫馨……而一種讓人印象深刻的氣味則可以在人的記憶中歷久彌新,并且可能當人們再次偶遇“她”的時候引發(fā)一段深深的回憶。
人對于味道當然也會有主觀的偏好,而且這種偏好也屬于“趣味無爭辯”?!皩λ鶒鄣娜?,不香亦香,臭亦香,或不覺其臭。對所惡的人,不臭亦臭,香亦臭,或不覺其香……《易經》上說:‘同心之言,其臭如蘭’,不可徒作一種比喻講解?!雹?/p>
審美既是人類的特有精神活動,那么在夏夫茲博里所提出 “內感官”沒有被科學證明之前,我們不得不承認審美并不是人類先天所具有的一種感官能力,而是在人類的歷史發(fā)展過程中逐漸培養(yǎng)起來的,那么在不同的人類文明中,培養(yǎng)出不同的審美意識、審美情感、審美趣味以及審美思想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正是由于歷史的原因,人類對于味覺、嗅覺和軀體覺的了解比視覺和聽覺要少得多,“但毫無疑問,他們的作用比我們所知道的要多得多。從很多方面說,我們對這些感覺系統(tǒng)的看法,包括我們認為它們缺乏重要性的各種假設,是由于對它們的作用所知甚少造成的……即使在今天,食物的銷量很少是根據(jù)它們的營養(yǎng)價值,而是根據(jù)它們的味道和香氣”。⑩
一個富有啟發(fā)性的事件是:在西方歷史上曾經極大地發(fā)展了視覺文化,如今已經是一個“視覺至上”的時代,但恰有德國學者韋爾施等人倡導“走向一種聽覺的文化”。⑾同樣,也可以說在西方美學史上存在著深刻的視覺和聽覺的審美傳統(tǒng),而缺乏對嗅覺和味覺的美學地位的肯定。如前所述,既然味覺和嗅覺同樣可以在審美活動中發(fā)生作用,也可以帶來審美的超功利的愉悅,那么已經是時候重新認識并發(fā)現(xiàn)嗅覺和味覺在審美活動中的作用了。對“味”的解放和進一步探索可以擴展人類審美領域,也可以使得人類對自身的感官以及感性有一個更加深刻的了解。當然這種論述也許并不能讓人滿意,味覺和嗅覺的審美作用還需要心理學、生物學以及醫(yī)學等領域的更多科學理論和實驗結果來進一步加以驗證。
① 劉清平.時尚美學[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8:7.
② 劉清平.時尚美學[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8:13.
③ 黑格爾.美學(第一卷)[M].朱光潛,譯.商務印書館,1979:49.
④ 陳望衡,黃沁茗.味覺與中國傳統(tǒng)美學[J].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1):62.
⑤ 康德.三大批判合集(下)[M].鄧曉芒,譯.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50-251.
⑥ 波德萊爾.惡之花[M].錢春綺,譯.人民文學出版社,1986:19-20.
⑦ 克莉西·懷伍德.芳療百科[M].牛爾,譯.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2:13.
⑧Monika Werner,Ruth Von Braunschweig.芳香療法實證學[M].德芳文化,2011:2.
⑨ 張耀翔.感覺與心理[M].北京:工人出版社,1987:56.
⑩ 托馬斯·L·貝納特.感覺世界——感覺和知覺導論[M].旦明,譯.科學出版社,1983:115.
⑾ 沃爾夫岡·韋爾施.重構美學[M].陸揚,張巖冰,譯.世紀出版集團,上海譯文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