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懷昌
右半結腸癌根治術是治療盲腸、升結腸、結腸肝曲等部位惡性腫瘤的常用術式[1-2]。隨著微創(chuàng)外科的發(fā)展,腹腔鏡右半結腸癌根治術逐步在臨床上得到廣泛應用。為探討腹腔鏡右半結腸癌根治術的療效,本研究將該術式與開腹右半結腸癌根治術療效進行了對比分析,現(xiàn)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選取2004年4月~2013年5月在我院行右半結腸癌根治術的148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手術方案將其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觀察組80例,男45例,女35例;年齡(59.7±14.9)歲;既往有腹部手術史17例;發(fā)病部位:盲腸27例,升結腸33例,結腸肝曲20例;Dukes分期:A期5例,B期37例,C期38例。對照組68例,男38例,女30例;年齡(59.2±14.5)歲;既往有腹部手術史15例;發(fā)病部位:盲腸23例,升結腸27例,結腸肝曲17例;Dukes分期:A期4例,B期31例,C期33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治療方法兩組患者均嚴格遵循腫瘤根治原則。觀察組接受腹腔鏡右半結腸癌根治術治療,步驟如下:①給予患者左側傾斜位、全麻,穿刺臍孔建立氣腹,壓力維持在15 mmHg。②以臍孔作為觀察孔,以臍上5 cm正中或偏左作為主操作孔,以下腹正中及右下腹作為輔助操作孔。③根據腸系膜上血管投影采用超聲刀將系膜前葉切開,使腸系膜上血管充分暴露,分離回結腸血管,向腸段方向清掃回結腸血管根部脂肪淋巴組織,用鈦夾結扎斷離回結腸血管根部。④采用上述同樣方法處理右結腸血管、結腸中血管。⑤將升結腸側腹膜打開,離斷胃結腸韌帶、肝結腸韌帶,分離橫結腸系膜,游離相應腸管,在臍孔上方做一切口,長約5~6 cm。⑥采用特制塑料套保護切口,將游離結腸拉出腹外,常規(guī)斷離腸段后行回腸末端、橫結腸端端吻合。對照組接受開腹右半結腸癌根治術治療,手術步驟與傳統(tǒng)方法一致。
2.1兩組患者手術定量指標的比較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后進食半流質時間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中出血量、術后肛門排氣時間、術后下床活動時間、住院總天數(shù)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兩組患者手術定性指標的比較觀察組術后并發(fā)癥14例(17.5%),術后使用鎮(zhèn)痛藥35例(43.8%);對照組術后并發(fā)癥13例(19.1%),術后使用鎮(zhèn)痛藥51例(75.0%)。兩組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后鎮(zhèn)痛藥使用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
2.3兩組患者腫瘤根治性療效的比較兩組患者標本切除長度、結腸上旁淋巴結清掃個數(shù)、系膜間淋巴結清掃個數(shù)、血管根部淋巴結清掃個數(shù)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手術相關指標的比較
表2 兩組患者腫瘤根治性療效的比較
以手術為主的綜合治療是目前臨床上治療結腸癌最主要的手段。傳統(tǒng)上常采用開腹行右半結腸癌根治術,盡管該術式的遠期療效已經得到了充分的認可,但是該術式的手術創(chuàng)傷較大,術后患者恢復慢,不利于患者術后早期接受輔助治療[4]。隨著微創(chuàng)外科的發(fā)展,腹腔鏡右半結腸癌根治術亦在臨床上逐步得到推廣。本研究中觀察組接受腹腔鏡右半結腸癌根治術治療,對照組接受開腹右半結腸癌根治術治療。結果顯示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后進食半流質時間、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標本切除長度、結腸上旁淋巴結清掃個數(shù)、系膜間淋巴結清掃個數(shù)、血管根部淋巴結清掃個數(shù)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觀察組術中出血量、術后肛門排氣時間、術后下床活動時間、住院總天數(shù)、術后鎮(zhèn)痛藥使用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腹腔鏡與開腹行右半結腸癌根治術療效相當,腹腔鏡手術創(chuàng)傷更小,術后恢復更快,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孫小華,唐巖.腹腔鏡手助與輔助技術在右半結腸癌根治術中的應用效果比較[J].中國基層醫(yī)藥,2013,20(12):1875-1876.
[2]鄧修民,肖進,鄧海軍.腹腔鏡輔助右半結腸癌根治術中的淋巴結清掃(附85例報告)[J]. 現(xiàn)代腫瘤醫(yī)學,2013,21(4):830-831.
[3]李炳根,聶向陽,何永忠,等.結腸系膜完整切除概念規(guī)范下的腹腔鏡右半結腸癌根治術[J].中華外科雜志,2012,50(3):215-218.
[4]張廣壇,宋玉成,袁遠,等.手助腹腔鏡右半結腸癌根治術中間入路與外側入路的對照研究[J].中華普通外科雜志,2012,27(12):1027-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