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娜娜,杜少武,詹曉梅,劉 紅
Jiangxi Normal University,Nanchang 330027,China.
運動成績的提高伴隨著的都是技術的革新,在人們驚嘆于當今百米成績高度發(fā)展的同時,繼而試圖從傳統技術的沿襲中走出,探索引起成績提高的原因。第30屆奧運會男、女100m決賽中出現了整體性的高水平,在男子100m決賽上牙買加運動員博爾特以9.63s的成績打破了奧運會紀錄。決賽中除最后1名運動員10.01s之外,其余運動員全部跑進10s,平均成績達到了9.824s。女子100m決賽中,第8名運動員11.01s,第7名11.00s,其余6名全部跑進11.00s,平均成績達到了10.879s。為了探索百米世界運動員動作結構的內在變化,為半個多世紀以來長期徘徊在世界一流水平之外的我國短跑運動發(fā)展提供理論參考,本研究以決定跑速的主要因素——步長與步頻為研究重點,對第29、30屆奧運會男、女100m決賽運動員成績提高的技術發(fā)展的內部成因進行探討。
第29屆奧運會和第30屆奧運會男、女100m決賽前8名運動員,除第30屆奧運會男子100m第8名鮑威爾中途放棄比賽,共31名運動員。
1.2.1 文獻資料調研
查閱《中國體育教練員崗位培訓教材》、《田徑教學大綱》、《運動選材學》、《運動生物力學》等教材6部;通過Internet在中國知網、萬方數據庫中查閱有關短跑步頻、步長等方面的文章5篇;從2012年倫敦奧運會官網http://www.london2012.com/[1]、國 際 田 聯 官 網 http://www.iaaf.org/[2]、網 易 體 育 資 料 庫 http://data.sports.163.com/[3]搜集運動員身高數據,為撰寫本研究提供理論依據。
1.2.2 信息技術法
1.資 料 獲 ?。和?過 中 國 網 絡 電 視 臺 http://2012.cntv.cn/下載第30屆奧運會男子、女子100m決賽視頻;在優(yōu)酷網下載2008年北京奧運會男子、女子100m決賽視頻,錄像有常速和慢放兩種播放速度。
2.資料處理:利用視頻轉換器將MP4格式的視頻轉換成MPG格式,然后利用Dartfish慢放功能對視頻進行循環(huán)播放,逐幀查看并計算運動員的步數。
3.圖片處理:用Office for Windows EXCEL輸入數據制作。
1.2.3 數據處理
平均步長=100m/步數;平均步頻=步數/運動員成績;步長指數=步長/身高;步頻指數=步頻×身高;余步參照終點線寬度計算,根據參照物的比例測量出運動員最后一步腳尖到終點線后沿的距離。
決定短跑速度的因素是運動員的步長和步頻,這兩個因素都與運動員身高相關[4]。根據動量矩定理M×△t=I×△ω可知,人體所受的外力矩作用的時間一定時,轉動慣量越大,角速度越小,角速度與轉動慣量呈反比關系[5]。因此,短跑運動員中身材越高大的運動員下肢越長,下肢轉動慣量就越大,跑步時雖步長較大,但勢必影響到下肢轉動的角速度,即影響到步頻的速率;而身材矮小的運動員由于跑時轉動環(huán)節(jié)半徑小,轉動慣量亦較小,導致下肢轉動的角速度變大,步頻隨之加快。為了客觀地反映步長、步頻與速度的內在聯系,我們采用了兼顧身高因素的步長指數(步長/身高)和步頻指數(步頻×身高)。這兩個指標能夠更加客觀地反映跑速的運動學特征。表1、表2是第29、第30屆奧運會男、女100m決賽運動員的相關成績數據。
表1 兩屆奧運會男子100m決賽運動員成績數據一覽表Table 1 Data of Man’s 100mFinal Athletes
表2 兩屆奧運會女子100m決賽運動員成績數據一覽表Table 2 Data of Women’s 100mFinal Athletes
2.2.1 男子、女子100m衛(wèi)冕冠軍技術的多極化特征
第30屆奧運會男子100m決賽中,牙買加運動員博爾特以9.63s的成績衛(wèi)冕冠軍,以0.06s的成績差打破了他在第29屆創(chuàng)造的9.69s的奧運會紀錄(表1)。表1可見,博爾特第30屆較29屆顯示出步數減少,平均步頻加快,平均步長加大的技術特征。這是博爾特打破奧運會紀錄的主要技術演進成因。兩屆奧運會均顯示出博爾特的平均步頻均為最低,平均步長為最大,體現出步長大、步頻低的技術特點[6]。
女子100m衛(wèi)冕冠軍同樣由牙買加運動員費雷澤獲得,第30屆奧運會上,她以10.75s的成績將她在第29屆10.78s的成績提高了0.03s(表2)。第30屆100m決賽費雷澤平均步頻4.701步/s,是決賽運動員中最快的,平均步 頻 4.701步/s,較 29 屆 4.514 步/s大 幅 提 高 了0.187步/s。但平均步長1.979m,較29屆奧運會2.055m平均每步減少了0.076m。費雷澤成績提高體現出:步數增加,平均步頻加快,平均步長減小的技術特征。這也是費雷澤在第30屆奧運會上成績提高的技術成因。
博爾特為步長大、步頻慢的技術類型,費雷澤屬步長小、步頻快的技術類型。兩位世界頂級水平運動員技術特征截然不同,卻都創(chuàng)造了優(yōu)異的成績并成功衛(wèi)冕兩屆奧運冠軍。他們成績提高在技術上表現出的多極化特征,向我們提示了不能用一個技術模式來統一所有運動員,結合個人特點并創(chuàng)造優(yōu)異成績的動作模式,才是運動員的個人技術。
2.2.2 100m整體水平提高的多極化特征
2.2.2.1 男子100m水平提高的技術特征
圖1、圖2清晰地反映出步長和步頻是一對矛盾的統一體,即步長大了步頻就慢,步頻快了步長就小,兩者形成鮮明的制約性對應。
圖1可見,第30屆男子100m決賽平均步長趨勢線在29屆之上,表明第30屆平均步長較29屆有上升的趨勢。第30屆男子100m決賽平均步頻趨勢線在29屆之下,表明第30屆平均步長較29屆有下降的趨勢。第30屆男子100m決賽平均步頻和平均步長的振幅均較29屆小,表明第30屆男子100m決賽運動員實力更接近、競爭更加激烈?!翱傮w成績提高,平均步長、步長指數、步頻指數提高、平均步頻降低”是第30屆奧運會男子百米整體水平提高的主要原因。
表1反映出男子100m第1名成績提高,步數減少,平均步頻提高,平均步長提高。男子前8名平均成績均提高,步數減少,平均步頻減少,平均步長提高。由此可見,男子100m運動員取得優(yōu)異成績的技術成因不同。第1名運動員是通過步長和步頻同時提高實現“奪冠”夙愿,前8名運動員整體成績提高正朝著加大步長的方向發(fā)展。
2.2.2.2 女子100m水平提高的技術特征
圖2趨勢線顯示了第30屆女子100m決賽名次與平均步頻呈正比,與平均步長呈反比的趨勢。第29屆奧運會平均步頻與名次不相關,平均步長與名次有正相關的趨勢。第29、30屆奧運會平均步頻和平均步長趨勢線重疊交叉,無明顯規(guī)律(表2)。第30屆奧運會女子100m前3名運動員均值體現出成績提高、步數增加、平均步頻提高和平均步長下降的現象。表2還可見,女子前8名運動員平均成績提高,步數減少,平均步頻和平均步長均提高,這種技術模式與博爾特相同。說明運動員步頻和步長同時增加是第30屆奧運會女子100m總體成績提高的主要原因。
圖1 男子100m決賽運動員平均步長與平均步頻圖Figure 1. Average Stride Length and Stride Frequency of Man’s 100mFinal Athletes
圖2 女子100m決賽運動員平均步長與平均步頻圖Figure 2. Average Stride Length and Stride Frequency of Woman’s 100mFinal Athletes
第30屆奧運會100m整體成績提高幅度較大,成績提高的技術模式差異較大。與29屆比較成績提高的模式見表3。
表3 第30屆奧運會100m整體成績提高的技術模式一覽表Table 3 Technical Model of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of 100mRunning in the 30th Olympic Games
綜上所述,男子100m決賽運動員在第30屆奧運會上注重步長的提高,平均步頻除第1、2、7名比第29屆提高外,其他運動員均出現下降的情況。加大步長、降低步頻是男子百米運動員技術演進的主流趨勢。女子100m決賽運動員在技術上注重步頻的提高,除第4、5、8名平均步頻下降外,其余運動員均有所提高。同時,平均步長的主流趨勢呈下降的態(tài)勢,與平均步頻相反,除第4、5、8名上升外,其余運動員平均步長均下降。降低步長、提高步頻是女子百米運動員技術演進的主流趨勢。男、女100m運動員提高成績的技術模式相反,以及分名次段運動員提高成績的不同技術模式,反映出當今百米運動技術水平提高的多極化特征。
2.2.3 步長指數與步頻指數的多極化特征
圖3顯示,第30屆奧運會男子100m前8名運動員的步長、步頻指數表現出不同的特征。其中,既有步長指數較大、步頻指數較小的運動員,如第3名加特林,也有步長指數較小、步頻指數較大的運動員,如第2名布雷克和第5名貝利。還有步長、步頻指數相對適中的運動員,如冠軍博爾特、第4名蓋伊和第7名湯普森。不同技術類型的運動員都取得了高水平的運動成績。
圖3 第30屆奧運會男子100m前8名運動員步長、步頻指數曲線圖Figure 3. Diagram of Stride Length and Frequency of Man’s Top 8 100mAthletes in the 30th Olympic Games
圖3還可見,第30屆奧運會男子100m決賽名次與指數的關系為:步頻指數和步長指數趨勢線統一向右下,說明男子短跑運動員的步頻、步長能力有同步發(fā)展的趨勢。男子運動員要取得好的成績,應同時加大步頻指數和步長指數,身材高大的尖子運動員尤應注重發(fā)展步頻。
圖4 第30屆奧運會女子100m前8名運動員步長、步頻指數曲線圖Figure 4. Diagram of Stride Length and Frequency of Woman’s Top 8 100mAthletes in the 30th Olympic Games
圖4可知,第30屆奧運會女子100m第1名費雷澤的步頻指數較低,步長指數較高。前8名運動員的步長指數中,除冠軍費雷澤1.302的步長指數和第5名艾莉森1.305的步長指數外,其他6名運動員的步長指數均為1.20左右,說明費雷澤的身高與步長之比較大。費雷澤在步頻指數較低的情況下取得了100m冠軍,可見,突出的步長指數是費雷澤奪冠的主要因素。兩位奧運會冠軍不同特征的步頻、步長指數卻都贏得了比賽,說明不同技術風格的運動員都有機會贏得比賽。
圖4還可見,第30屆奧運會女子100m決賽名次與指數的關系為:步長指數趨勢線向右下、步頻指數趨勢線向右上,與男子步頻指數、步長指數的趨勢線截然不同,表明女子短跑運動員要取得好的成績,應適當加大步長指數和縮小步頻指數,身材矮小的尖子運動員尤應注重發(fā)展步長。
2.2.4 世界一流短跑運動員身高的多極化特征
一直以來對短跑運動員的身高標準都有專著論述。權威論述:男子100m、200m運動員身高為175±5cm;女子100m、200m運動員為165±5cm①段世杰.中國體育教練員崗位培訓教材[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8:559.。傳統選材學理論表明,世界一流的短跑運動員身高應該在1.80m左右,因為只有這個身高,人的步頻和步幅才能達到一個理想的結合,人體的協調性也只有在這個身高才能發(fā)揮到極限。低于這個身高,步長會受影響,高于這個身高,協調性和步頻會受影響。在亞洲,短跑運動員的身高甚至被進一步降低,認為1.77m或許更符合亞洲人的特點②http://lining.sina.com.cn/irun/book/runlesson.php id=1049“專業(yè)跑步全書”.。第30屆奧運會上,男子100m決賽的運動員平均身高為1.86m,女子平均身高為1.66m。按照這個身高,女子100m決賽運動員的身高特征基本符合選材標準,而男子100m決賽運動員的平均身高明顯高于選材標準,尤其是兩屆衛(wèi)冕冠軍博爾特1.96m的身高,遠遠高于選材標準。而女子100m兩屆衛(wèi)冕冠軍費雷澤的身高僅為1.52m,遠遠低于選材標準。依據選材學理論,兩位衛(wèi)冕冠軍均不適宜從事短跑運動,但事實上他們兩人是當今世界上跑得最快的運動員。
圖5 女子100m前8名運動員身高與成績關系曲線圖Figure 5. Relationship between Body Height and Performance of Woman’s Top8 100mAthletes
從兩屆奧運會男、女100m共4項決賽看,運動員身高與成績、名次的關聯度并不高(表1、表2),但在第30屆奧運會女子100m決賽運動員身高與成績、名次又有一定的關聯度,出現了身高與成績、名次呈負相關的現象(圖5),筆者認為這完全是一種巧合。綜上所述,運動員跑速與他們的身體形態(tài)有一定的關聯度,但不必過于拘泥于選材上,而使具有短跑天賦的運動員排斥在短跑運動之外。無論是身材高大的運動員,還是身材矮小的運動員,都有可能達到世界頂尖水平。僅僅依靠書本上的理論而動,“運動天才”將可能被扼殺?,F代短跑運動員身高的多極化特征揭示了選材理論的缺陷,同時也向我們提示,用統一的身高模式來要求不同種族、年齡、身體訓練水平、肌肉類型、神經類型、技術風格的運動員是不合時宜的。
1.男子100m衛(wèi)冕冠軍博爾特在第30屆奧運會上打破奧運紀錄的主要技術成因為:平均步頻加快,平均步長加大。女子100m衛(wèi)冕冠軍費雷澤的平均步頻加快、平均步長減小是其在第30屆奧運會上成績提高的主要技術成因。第30屆奧運會男、女100m冠軍成績的提高,在技術上表現出的多極化特征,向我們提示了結合個人特點并創(chuàng)造優(yōu)異成績的動作模式才是運動員的個人技術。
2.平均步長提高、平均步頻降低,是第30屆奧運會男子百米整體水平提高的主要原因。平均步頻和平均步長同時提高是第30屆奧運會女子100m總體成績提高的主要原因。男、女100m運動員提高成績的相反模式,以及分名次段運動員提高成績的不同模式,反映出當今百米運動技術水平提高的多極化特征。
3.第30屆奧運會男子100m決賽名次與指數的關系表明,男子短跑運動員要取得好的成績,應適當加大步頻指數和步長指數,身材高大的尖子運動員尤應注重發(fā)展步頻。女子短跑運動員要取得好的成績,應適當加大步長指數和縮小步頻指數,身材矮小的尖子運動員尤應注重發(fā)展步長。
4.依據當今選材標準,男、女100m衛(wèi)冕冠軍博爾特和費雷澤均不適宜從事短跑運動。不可否認,跑速與身體形態(tài)有一定的關聯度,但博爾特和費雷澤是當今世界上百米跑得最快的人。如果我們只是按照書本教條辦事,“運動天才”將可能被扼殺?,F代短跑運動員身高的多極化特征揭示了選材理論的缺陷,用統一的身高模式來要求不同種族、年齡、身體訓練水平、肌肉類型、神經類型、技術風格的運動員是不合時宜的。
[1]倫敦奧運會官方網站http://www.london2012.com/.
[2]國際田聯官網http://www.iaaf.org/.
[3]網易體育資料庫http://data.sports.163.com/.
[4]徐開春,李盛珍,李寅.對短跑運動員步長與步頻要素及成因的研究[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03,22(2):93-94.
[5]運動生物力學編寫組.運動生物力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6]鄒虹,詹曉梅.博爾特成功因素探析——從第29屆奧運會男子100m決賽談起[J].軍事體育進修學院學報,2009,(2):3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