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宇波
(中共攀枝花市委黨校,四川攀枝花617000)
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指出:加強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設。廉政文化建設離不開大家的共同參與,進機關、學校、社區(qū)、農村、企業(yè)、家庭是加強廉政文化建設的必然要求,而加強農村廉政文化建設則是廉政文化進農村的題中應有之義。
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是農村基層黨建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保障農村基層黨建工作健康有序開展、促進農村經濟發(fā)展和社會穩(wěn)定、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具有重要作用。近年來,我們不斷加大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工作力度,取得了明顯成效。但是,我們也應清醒地看到,在廣大農村,腐敗現象依然存在,腐朽思想仍有市場。要想使腐敗現象無處藏身、腐朽思想遁于無形,絕非少數人一朝一夕可以改變,更多需要的是文化的力量。這是因為,在現實生活中真正能夠塑造和改變人的,歸根結底仍是文化。由此可見,我們有必要把廉政文化建設作為一種教育手段,按照文化自身發(fā)展的規(guī)律,通過獨特有效的方式,將廉政的內涵和要求滲透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使人們在濃厚的廉政文化氛圍中,通過潛移默化的影響,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從而不斷提升人們的精神境界,助推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
農村反腐倡廉工作是一項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離不開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實踐表明,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是開展農村反腐倡廉工作的“潤滑劑”,有之則游刃有余;反之,則舉步維艱。特別是在同腐敗現象作長期斗爭的過程中體現得尤為明顯。事實上,作為不斷侵蝕農村社會肌體的腐敗現象,不是一種孤立的社會現象。它在破壞現實社會倫理和秩序的同時,也在以不同的方式影響著人們的思想和行為。它不僅有著一定的文化背景,而且同社會環(huán)境密切相關。所以,從一定意義上講,要改變這種現狀,就需要充分發(fā)揮廉政文化在滋潤人的心靈、蕩滌人的靈魂、重塑社會倫理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通過加強廉政文化建設,不斷營造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
在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進程中,農村黨員干部無論是在推動科學發(fā)展,還是在服務人民群眾方面都實實在在地起到了先鋒模范帶頭作用,成為了黨在農村聯系人民群眾的重要橋梁和紐帶。然而,我們依然發(fā)現,當前在少數農村黨員干部身上存在的作風漂浮、奢侈浪費等現象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黨的形象。這種現象的產生表明在這些黨員干部身上,還沒有真正形成廉潔自律的思想基礎。為此,我們有必要對農村黨員干部深入開展反腐倡廉教育。而廉政文化建設作為反腐倡廉教育的一項基礎性工作則將發(fā)揮出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它能使廉政行為文化理念在黨員干部內心深處生根發(fā)芽,將廉潔從政行為準則內化為自覺行動,形成并夯實廉潔自律的思想基礎。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加強農村廉政文化建設首先要從思想上加以重視,正確認識廉政文化的內涵和廉政文化建設的意義。這是做好農村廉政文化建設工作的前提。然而,在現實中卻存在許多問題,筆者從所參與的“農村廉政文化”課題調研(后文中相關數據均來源此次課題調研問卷分析)中發(fā)現,當問及“你是否了解廉政文化和廉政文化建設”時,有多達72.8%的人表示“不了解”和“不太了解”,回答“非常了解”和“了解”的僅有27.2%;對于“你是如何看待廉政文化進農村是否有必要”這個問題時,只有51.7%的人認為“很有必要”和“有必要”,而認為“無所謂”和“沒必要”的占48.3%;在問到“你是否了解廉政文化進農村的相關活動”時,回答“非常了解”和“了解”的人僅有32.8%,多達67.2%的人則選擇了“不了解”和“不太了解”。通過調研發(fā)現,人們的思想觀念還較為滯后,還不能夠完全適應農村廉政文化建設的需要。仍有不少的村民對廉政文化進農村的意義和重要性缺乏足夠的認識,認為廉政文化建設是領導干部和各級機關的事,與自身的關系不大。一些鄉(xiāng)鎮(zhèn)和村社干部認為廉政文化建設沒有硬指標,是軟任務,與當前的主要任務——抓經濟、抓發(fā)展、保穩(wěn)定不合拍。因此,他們往往認為,只要地方的經濟增長了就算完成任務,而不需要花錢費力去搞“務虛不務實”的廉政文化建設。還有少數干部甚至連廉政文化建設抓什么、怎么抓都不太清楚。
農村廉政文化建設需要豐富的內容和多樣的形式與載體,這是做好農村廉政文化建設工作的基礎。在調研中,我們發(fā)現,認為當前農村廉政文化建設活動的內容豐富、形式與載體多樣、貼近實際的人僅有35.6%,還有64.4%的人持相反的意見。在問及“你是否愿意參加‘廉政文化進農村’的相關活動”時,有29.8%的人表示“非常愿意”和“愿意”,而表示“不愿意”和“不太愿意”的人占到了70.2%。在這些人中間,我們通過座談了解到:他們不愿意參加活動的原因,主要是認為現在的一些活動在內容上的針對性還不夠強,內容比較抽象,不太具體,不容易被理解,缺少說服力;形式與載體的靈活性還不夠,形式與載體簡單呆板,套路陳舊,多是掛掛、刷刷、寫寫標語或者開大會、聽廣播等空洞的說教,嚴重脫離農村群眾生活實際;因此他們產生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心態(tài),參與的積極性不夠高就在情理之中了。部分鄉(xiāng)鎮(zhèn)和村社干部則認為這些活動是上面的事,上面怎樣安排,下面就怎樣做,至于如何去豐富活動內容、創(chuàng)新活動形式與載體思考得不太多,抱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想和交差圖應付的想法,主動求變的積極性還不夠高。
廉政文化作為一種觀念和理念,其傳播必須借助一定的陣地。加強陣地建設可以充分發(fā)揮農村廉政文化建設的輻射作用,這是做好農村廉政文化建設工作的關鍵。在調研過程中,我們了解到:盡管有不少鄉(xiāng)鎮(zhèn)設有廉政文化建設活動陣地,但是即使在陣地建起來后,仍然面臨著不少困難。做事人少、辦事缺錢的矛盾比較突出。一方面,要發(fā)揮陣地的作用和維持陣地的運轉必須要有專業(yè)人員,由于經費的缺乏和現有人員組成現狀的限制,相關的專業(yè)人員非常少,特別是業(yè)務骨干相當匱乏,而且還面臨著人員不斷流失的困境,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一些陣地的作用無法充分發(fā)揮,形同虛設;另一方面,辦事缺錢依然是影響陣地建設的一個重要因素,當問到“你所在的鄉(xiāng)鎮(zhèn)是否重視廉政文化宣傳教育陣地建設的經費投入”時,只有23.4%的人認為“非常重視”和“重視”,有76.6%的人認為“不太重視”和“不重視”。在經濟不太發(fā)達和邊遠的地區(qū)這種情況則更加突出。俗話講“巧媳婦難為無米之炊”,由于普遍缺乏必要的工作經費,這在一定程度上對農村廉政文化建設產生了一定的制約作用,影響了廉政文化宣傳教育工作在農村的開展。
推進農村廉政文化建設需要有科學完善的制度,這是做好農村廉政文化建設工作的保證。制度建設包括制度制定、制度執(zhí)行、制度完善、制度反饋等幾個方面。作為制度制定而言,制度的制定不能脫離實際,應建立在大量調查研究的基礎上,這樣制定出來的制度才可能有旺盛的生命力。在調研中,我們看到,現有的一些制度仍存在與實際相脫離的情況。在制度執(zhí)行方面,不在現有制度框架下執(zhí)行制度的情況偶有發(fā)生,雖然只是個別現象,但是它卻產生了一定的負面影響。在問及“你認為目前有關農村廉政文化建設的制度是否健全,是否需要進一步完善”時,有61.3%的人認為不太健全,還需要進一步完善;有38.7%的人認為不需要。事實上,還是有一些制度無論是在總體環(huán)節(jié)還是在細節(jié)方面都有不能夠完全滿足農村廉政文化建設需要的地方,仍有健全和完善的必要。比如,關于經費投入制度、激勵制度等等。所謂制度反饋,是指在制度執(zhí)行后,其結果通過一定的途徑傳遞到制定者、執(zhí)行者,并為其了解和認知的過程。通過走訪和座談,我們發(fā)現,人們還不太重視制度反饋這個環(huán)節(jié),對執(zhí)行的結果多是無條件地服從,而沒有將其反饋的意愿,久而久之,會使二者之間形成某種隔閡和障礙,使得二者之間的交流與互動很難形成,其所造成的影響也將最終會反映到制度的制定、執(zhí)行和完善上來。
一是正確處理好干部示范與群眾參與的關系。農村廉政文化建設是增強黨的執(zhí)政能力和提升基層政權服務能力的重要內容,是密切黨群、干群關系的有效途徑,需要廣大農村黨員干部、群眾的積極參與。俗話講:“村看村,戶看戶,黨員看支部,群眾看干部?!比绻r村廉政文化建設沒有黨員干部的示范帶頭,就會失去引領和方向;而如果沒有群眾的積極參與,農村廉政文化建設只會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缺乏應有的生機與活力。因此,我們要以黨員干部的示范帶頭行動激發(fā)群眾參與廉政文化活動的熱情,調動群眾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尤其是黨員干部要先學一步,先行一步,弘揚和倡導自律、公正和廉潔的精神,使群眾通過耳濡目染構建牢固的廉政文化理念,讓群眾看到我們黨反腐倡廉的信心和決心,主動參與到反腐倡廉的行動中去,不斷夯實農村廉政文化建設的群眾基礎。
二是正確處理好思想性與大眾性的關系。農村廉政文化建設既需要陽春白雪,也需要下里巴人。二者之間并不矛盾,相輔相成,缺一不可。思想性是一個嚴肅的話題,大眾性則是一個輕松的談資,對于農村廉政文化建設來講,如果缺少思想性,勢必會失去靈魂,迷失方向;而缺少大眾性,則會顯得空洞無物、枯燥乏味。如果具體到農村廉政文化建設的實際活動中,我們既要注重活動的思想性,也要考慮活動的大眾性,寓教于理,寓教于文,寓教于樂,增強廉政文化的滲透力和吸引力,使活動更加貼近群眾、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讓黨員干部和群眾在廉政文化活動中接受廉政熏陶和教育,不斷提升自身思想境界,催生正氣新風。
三是正確處理好虛與實的關系。對于農村廉政文化建設的理解,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有的人認為虛,而有的人卻覺得實。如何把“虛”和“實”有機結合起來,是擺在我們面前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在實際工作中,我們應堅持虛事實辦、虛功實做。從實際出發(fā),既盡力而為,又量力而行,使制定的目標和措施,做得到,行得通,辦得實。與此同時,我們還應既努力抓好當前,更應著眼長遠,努力使農村廉政文化建設常態(tài)化、長效化。
農村廉政文化建設過程,一定意義上講是對農村黨員干部和群眾進行廉政文化宣傳教育以及與農村廉政文化建設實踐相結合的過程。因此,積極開展農村廉政文化建設實踐活動不失為當下推進農村廉政文化建設工作的有效途徑。
農村廉政文化建設實踐活動,應該是發(fā)端于基層、來源于群眾的。我們在實踐活動中,及時了解人們的思想動態(tài),弄清楚現階段影響農村廉政文化建設的主要因素,不斷豐富活動內容,以便在活動過程中做到有的放矢、對癥下藥。
一是要突出實踐活動的主題性。例如,目前在一些鄉(xiāng)鎮(zhèn)開展的如“清風正氣、和諧農村”等主題實踐活動,其實就是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很好形式。然而,在調查中,我們了解到:并不是所有的鄉(xiāng)鎮(zhèn)都在開展此類的主題實踐活動,究其原因,主要還是因為設計活動時,主題不夠鮮明,內容不夠豐富,使得活動的舉辦缺少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的支持。由此可見,要想使實踐活動能深入人心、廣泛開展,首要的還是要保證活動有鮮明的主題、豐富的內容才行。
二是要突出實踐活動的參與性。這就要求活動要有豐富的內容,內容要突出農村特色,切合農村實際,貼近群眾生活。比如,有的鄉(xiāng)鎮(zhèn)依托本地的歷史文化資源,將群眾認可的歷史文化、民俗文化與廉政文化的內容相銜接,通過實踐活動,不斷豐富農村廉政文化建設的內涵。從活動開展的情況看,這類活動非常受廣大黨員干部、群眾的歡迎。大家普遍認為,由于活動的內容不再是曲高和寡,因此更容易被大家所接受。
三是要突出實踐活動的創(chuàng)新性。通過創(chuàng)新使實踐活動更具生機與活力,使活動內容更加豐富多彩。在創(chuàng)新的過程中,我們不能為求新而不顧實際,瞎起哄,亂指揮,而要在全面了解實際情況的基礎上做到創(chuàng)中有新、新中有創(chuàng)。還可以積極借鑒其他地方的先進做法,結合本地實際,大力推廣。
四是要突出實踐活動的可操作性。這就要求活動內容緊緊貼近群眾生產、生活細節(jié)和群眾最關心的事情,使實踐活動成為農村群眾廣泛參與的一種自覺行為,充分發(fā)揮實踐活動的引導功能、教育功能、規(guī)范功能,化解農村廉政文化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真正把活動落到實處,為農村經濟社會發(fā)展創(chuàng)造良好的發(fā)展環(huán)境。
加強農村廉政文化建設,必須要有陣地和有效的形式與載體。在調查中,當問到“你認為當前農村廉政文化建設需要在哪些方面進一步加強”時,有57.3%的人認為應當加強陣地建設,創(chuàng)新活動形式和載體。針對一些鄉(xiāng)鎮(zhèn)活動陣地建設的現狀,我們認為在陣地建設上要做到“無中生有、有中做優(yōu)”。所謂“無中生有”,就是對于目前還沒有活動陣地的鄉(xiāng)鎮(zhèn),一定要從自身實際出發(fā),利用現有陣地加緊建設。比如,可以在村的黨員活動室設立“廉政課堂”,也可以利用電教室、農家書屋、文化大院等原有陣地,輔之以新的內容和形式,對黨員干部和群眾進行反腐倡廉教育。所謂“有中做優(yōu)”,就是對于現有的活動陣地,我們要在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科學謀劃,統(tǒng)籌創(chuàng)新,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yōu)。要加大對陣地建設的經費投入力度,建立起暢通的籌資渠道,可以考慮采取向上爭取一點、鄉(xiāng)鎮(zhèn)擠出一點、部門支持一點的做法來解決資金來源問題。要想留住和吸納優(yōu)秀的人才,使之參與到農村廉政文化建設中來,一是要加大對現有人員的培養(yǎng)力度,使其具備良好的素質和能力。二是通過公開選拔、調入等方式積極引進立志于從事農村廉政文化建設的各類人才。三是打造有利于人才發(fā)揮才能的內外環(huán)境,為人才成長創(chuàng)造良好的發(fā)展空間。
在一些經濟實力比較強、人民群眾文化程度比較高的鄉(xiāng)鎮(zhèn),我們可以嘗試建立農村廉政文化信息網絡平臺。通過平臺,為大家解惑釋疑,引導黨員干部和群眾學習和理解黨風廉政建設的有關內容,用黨的先進文化和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充實人們的思想,使人們樹立起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不斷擴大農村廉政文化建設的覆蓋面。
此外,我們可以通過在鄉(xiāng)鎮(zhèn)修建廉政文化宣傳墻、廣告欄,組織干部下基層講廉政黨課,組織群眾傳唱廉政歌曲,發(fā)放廉政文化宣傳教育書籍、光盤,成立“五老”農村廉政文化建設宣傳隊等形式,開展農村廉政文化建設活動,在黨員干部和群眾中樹立起“以廉為榮、以貪為恥”的良好風尚。攀枝花是一個多民族的地方,我們可以針對農村群眾生活實際,利用民族歌舞的形式,將有關廉政文化建設的內容巧妙地融入其中,把大道理演活唱透,打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廉政文化品牌,吸引黨員干部和群眾積極參與,進一步增強農村廉政文化建設的影響力。
鄧小平曾經說過“制度好可以使壞人無法任意橫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無法充分做好事,甚至走向反面”、“還是制度靠得住些”,制度更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wěn)定性、長期性。加強農村廉政文化建設應重視制度建設。制度一旦形成,任何人都沒有超越其上的特權,應該自覺遵守。制度往往帶有剛性,人們應在制度的影響下,使廉潔行為成為一種習慣、一種自覺的行為。
一是建立健全農村廉政文化建設組織機制。我們要從事關廉政文化建設全局的高度,充分認識農村廉政文化建設的重要地位,切實加強對農村廉政文化建設各項工作的領導。建立和完善黨委統(tǒng)一領導、部門齊抓共管、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責任體系和工作機制,真正使農村廉政文化建設的“軟指標”變成“硬任務”。作為農村廉政文化建設的領導者,主要領導干部不僅自身要做到廉潔自律,而且還應親自抓,重點抓,狠抓落實,抓出實效。紀檢部門要充分發(fā)揮牽頭作用,在有關部門的協同配合下,認真制訂農村廉政文化建設實施計劃,確定工作目標,明晰工作思路,并與有關部門建立定期溝通機制,及時掌握工作進展情況,做好指導工作。
二是建立健全農村廉政文化建設投入整合機制。為了切實保證農村廉政文化建設各項工作落到實處,需要我們建立健全財政支持、自籌、社會各方捐助等多種形式的經費投入機制,在經費方面為農村廉政文化建設提供支持。同時注重發(fā)揮市場機制的作用,積極探索市場化運作的方法,豐富和完善農村廉政文化建設的運作途徑。加大鄉(xiāng)鎮(zhèn)和市縣資源整合的力度,通過送廉政戲下鄉(xiāng)、送廉政書刊下鄉(xiāng)、送廉政設施下鄉(xiāng)以及聯合開展廉政文化宣傳活動等方法,形成市、縣、鄉(xiāng)、村廉政文化建設的整體合力。
三是建立健全農村廉政文化建設考核和激勵機制。建立農村廉政文化建設考核機制,一方面可以反映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干部對農村廉政文化建設的重視程度,另一方面又可以反映群眾對農村廉政文化建設的滿意程度,真實反映農村廉政文化建設的成效。做好考核工作,應建立科學的考核指標體系,確立可操作、循序漸進、突出重點、綜合考評和群眾至上的原則,由紀檢部門會同相關機構進行聯合考核。建立農村廉政文化建設激勵機制,及時總結表彰農村廉政文化建設好的典型,對做得較差的也要提出改進意見。要結合農村實際,開展農村廉政文化建設十佳標兵、十佳家庭、優(yōu)秀廉政主題教育活動、優(yōu)秀廉政文化建設活動基地、優(yōu)秀廉政文化建設宣傳員等創(chuàng)評活動,調動群眾參與的積極性,為農村廉政文化建設增添內在動力。
[1]胡錦濤.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J].求是,2012,(22):24.
[2]沈成.創(chuàng)新方法搞好結合做好廉政文化進農村工作[J].中國監(jiān)察,2006,(4):21.
[3]陳宇波.關于加強農民技能培訓的調查與思考——以攀枝花市銀江鎮(zhèn)為例[J].江西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1):59.
[4]周繼業(yè).大力加強廉政文化建設深入推進反腐倡廉工作[DB/OL].http://www.hznews.com/xw/hzxw/200508010011.html,2005-08-01.
[5]xiaoshia:處理好“六個關系”,加強機關廉政文化建設[DB/OL].http://forum.home.news.cn/thread/91139309/1..html,2011-11-27.
[6]陳宇波.新時期加強村民道德建設的現實思考[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04,(9):87.
[7]張穎.對廉政文化進農村的問題與對策的思考[J].天府新論,2008,(S1):27.
[8]常家勝.加強廉政文化建設提升黨的防腐拒變能力[J].勝利油田黨校學報,2012,(1):31.
[9]何旭輝.關于加強農村廉政文化建設的思考[DB/OL].http://www.ldlz.gov.cn/show.asp·id=177,2007-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