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申論十二辰為十二月——《釋支干》研究之六

2013-11-16 01:09
郭沫若學刊 2013年1期
關鍵詞:巴比倫郭老歷法

王 寧

(棗莊廣播電視臺,山東 棗莊 277100)

中國是一個以農業(yè)為主體的文明古國,自唐虞三代以來,農業(yè)生產一直是人們賴以生存的主要手段。而農作之功與時節(jié)密不可分,故產生了歷法,故曰歷法乃主要是農業(yè)文明之產物,其創(chuàng)制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指導農業(yè)生產,此乃古代統(tǒng)治者的一項極其重要的工作?!稌虻洹分^帝堯“乃命羲和,欽若昊天,歷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民)時?!笨住秱鳌吩唬骸爸乩柚篝耸?、和氏,世掌天地四時之官,故堯命之,使敬順昊天。昊天,言元氣廣大;星,四方中星;辰,日月所會。歷象其分節(jié)。敬記天時以授人也?!贝怂^“時”、“天時”者,實亦農時,《漢書·藝文志·歷譜類》說:“歷譜者,序四時之位,正分至之節(jié),會日月五星之辰,以考寒暑殺生之實。故圣王必正歷數,以定三統(tǒng)服色之制,又以探知日月五星之會。”而歷法之制定均與天文有關,所以古代天文與歷法實為共生一體之學術,歷法的嚴密精確,與天文知識之發(fā)達密切相關。

根據古記,黃帝、顓頊、夏、殷均有歷法,前三者之歷法是否確為當時之物今已不可詳考,但殷代已有相對嚴密的歷法則是不爭的事實,有殷墟卜辭為證,一年為十二月,月三十日,以十日為旬,且有年終置閏之法。其記年、記月均用數字(“年”稱為“祀”),唯獨記日用干支相配。殷墟卜辭中所出土之干支表,均始于甲子終于癸巳,與今所傳之六十甲子表相同。干支記日乃古代歷法之主體,然古人為何發(fā)明此種記日法,實為未解之謎。

干支之說至漢代方有,先秦稱十干為“十日”,十二支為“十二辰”,殷人以十日為旬,故十日之事好理解,而十二辰之事則頗令人疑惑。

“辰”本蜃之初文,其殼古代多用為耕器或收割器,故古文“農”字從“辰”會意,十二之本以“辰”名,顯然即與農業(yè)有關。然十二辰之制定與來源,至今仍無令人滿意的解釋。

1928年8月1日,郭沫若完成了《釋支干》一書,此書為探討古十二辰起源之開辟之作,至今仍有巨大的啟發(fā)和指導意義。其主要內容是把中國的十二辰和巴比倫的黃道十二宮做了一番對比,最后得出如下結論:

1.十二辰文字本黃道上十二恒星之符號,與巴比倫古十二宮頗相一致,初似專為觀察歲星而設,后乃用為日月合朔之標準點。斗建之說更屬后起,乃對于十二辰逆轉現象之一試說。

2.十二辰環(huán)麗于天,其次序循環(huán)無端,本無所謂順逆。其所以逆轉者,乃挪用為十二支文字時與歲星運行之方向適取正反之次序。至其所以如是者,當出于故意,蓋防與實際之星符相混也。

3.十二辰始于子(《支干表》均始甲子,可證),此與巴比倫十二宮之始于“牡牛(rêsuGU)”者相同,蓋其制定時期乃春分點在牡牛,秋分點在蝎星時也。其年代約當公元前4400年至2200年。故十二辰之輸入或得其暗示而另行制定者,至遲當在公元前2200年前。此時代雖甚古遠,然盤庚遷殷至紂之滅已有“二百七十三年”,可知殷代之開幕至遲當在公元前二千五六百年代也。[1](P326-327)

郭老所言十二辰乃自巴比倫傳入之說,學界意見不一,或是或否,茲存而不論;其所謂十二辰實際上就是環(huán)麗于天空黃道上的十二個恒星星座,是為觀測歲星運行而設,十二辰文字則是十二恒星星座的符號,則學界多無異議。但此事實仍有可探尋者,因為其既然為觀測歲星所設,其為何與十日相配記日之事則不可解。同時,郭老之說尚有四事無法說明:

其一,據吳宇虹先生說“巴比倫天文學沒有用木星12年周期記年”,如此則言十二辰乃自巴比倫傳入而專為觀察歲星而設,實無從談起;

其二,古巴比倫的黃道十二宮產生較晚,據江曉原先生說:“從18星座演變?yōu)槭m,究竟完成于何時,學者們迄今無法確定。能夠明確的只有如下幾點:18星座的月道直到公元前6-前3世紀期間仍在使用;十二宮體系在公元前5世紀已用于巴比倫,公元前3世紀已用于埃及;然而十二宮體系直到公元元年時仍未最后定型?!眳怯詈缦壬J為“兩河流域將周天分成12區(qū)并對應一年12個月的實踐不會早于公元前1200年,而中國的使用10干和12支(辰)的60記日系統(tǒng)的殷商甲骨文寫于公元前1500-1100年期間”,若果如此,則在公元前2200年前是否有此等十二劃分尚為未知數,而中國在殷墟時代已經有十二辰,如言十二辰乃公元前2200年前自巴輸入,難有實據。

其三,今所知公元前1000左右之巴比倫星座劃分,均為確定月份校訂太陽年所設,寫成于中巴比倫時代(公元前1550-公元前1155)的史詩Enuma-elis(《在高處之時》),其第五版就說“彼為巨神,置其躔次。列宿以陳,羅星象兮。歷離其國,以成歲兮。依十二月,為三天(星座)兮。狀以天形,年日以敘?!逼渲小耙朗?,為三天(星座)兮”是把天區(qū)劃為三圈,分別稱為埃阿Ea天道、阿努Anu天道、恩利爾Enlil天道,把一年十二個月分屬于這三神的天道,每天道劃成十二分,各由一個星座主之,共計36個星座,把每個天道中的12標志星和12個月搭配以校正每年12個月的開始日、5日、10日、15日或25日的準確時間,這些是巴比倫最古老的星座系統(tǒng),全是為了測定月份所設,后來的黃道十二宮就是從這些星座演化而來,用途相同。既然中國上古星歷乃于公元前2200年前由巴比倫輸入并創(chuàng)制十二辰,在既無歲星紀年又無十二劃分的情況下,何得把本為校訂月份的星座劃為十二以用于觀察歲星運行?

其四,若十二辰開始即為觀察歲星所設,焉何其排列順序適與歲星運行方向相反?郭老的解釋是“其何以依子丑寅卯為序則非所可知,恐乃出于事之偶然,不則乃移用當時故逆其順序以示與天上之十二辰有別耳。”此說甚難服人。其法之創(chuàng)制,務求使用便捷,而故意設為逆轉,不便使用,而后復設歲陰以從其序,此豈非自找麻煩之舉?甚不合情理也。

漢代文獻中言十二辰,或以為是十二禽(生肖)、或以為是十二時、或以為是十二月,郭老認為“皆漢以來后起之新說,古人之說十二辰不如是也?!?,此說并非事實,十二時之說固起于漢,而十二生肖至少秦代已有(見云夢秦簡《日書·盜者篇》),非漢人之新說;而十二辰是否為月名則頗值得另行討論。

先秦時期人們所說的十二辰,確是黃道周天的十二個區(qū)劃,所以《楚辭·天問》說:“天何所沓?十二焉分?日月安屬?列星安陳?”王逸注“十二焉分”句是“十二辰誰所分別乎?”可見這個“十二”就是十二辰。古人為什么要劃定十二辰,郭老在《釋支干》中所列者有三種說法:

1.斗建:如《淮南子·天文訓》:“帝張四維,運之以斗,月徙一辰,復返其所。正月指寅,十二月指丑,一歲而幣(匝),終而復始?!庇终f:“北斗之神有雌雄,十一月始建於子,月從〈徙〉一辰,雄左行,雌右行,五月合午謀刑,十一月合子謀德?!?/p>

2.合朔:《左傳·昭公七年》晉侯問伯瑕曰:“何謂辰”,對曰:“日月之會是為辰,故以配日?!薄墩f文解字·會部》:“日月合宿為辰”。

3.歲次:《爾雅·釋天》:“歲在寅曰攝提格,在卯曰單閼,在辰曰執(zhí)徐,在巳曰大荒落,在午曰敦牂,在未曰協(xié)洽,在申曰涒灘,在酉曰作噩,在戌曰閹茂,在亥曰大淵獻,在子曰困敦,在丑曰赤奮若?!?/p>

對于前兩項,郭老認為“其言斗建者,大抵皆漢人也”、“其言合朔者,讬雖甚古,然亦實漢人”,言外之意,斗建、合朔之說,均漢人所為,先秦無有,然以筆者所見,恐非此論。

吳宇虹先生云:“中國最早的12辰天區(qū)的逆時針排次應該是商代的古代占星學和天文學家按照北斗星的左行軌道確定的。然而,木星、日月及其它行星的運行軌道卻是從東、南到西、北的右行(順時針)方式。因此,它們的軌道在12辰天區(qū)中是逆行的:亥戌酉申未午巳辰卯寅丑子。為了使木星軌道和12辰同方向相配合,春秋以來的中國天象學家發(fā)明了對應木星(‘歲陽’)的假設星體‘太歲、歲陰、太陰’:在木星在12辰區(qū)中逆行的同時,對應假星太歲在12辰中順行?!?/p>

十二辰以子丑寅卯為序,在周天的排列是自東而北而西而南的順序,而日月歲星的運行是自東而南而西而北的順序,若言是依歲星運行而定,則不得有此相反;如果是依斗建之序,則正合乎十二辰排列之序次。古有太歲(太陰、歲陰)紀年之法,順應十二辰之序,然此為后起之法,郭老言“歲星紀年因十二辰‘逆轉’之不便,變而為太陰紀年?!盵1](P304)

斗建是用來劃定月份的,因為斗柄環(huán)指周天一圈正好是一年,《淮南子·天文訓》言:“帝張四維,運之以斗,月徙一辰,復反其所。正月指寅,十二月指丑,一歲而匝,終而復始”?!抖Y記·月令》:“孟春之月,”鄭注:“孟,長也。日月之行,一歲十二會,圣王因其會而分之,以為大數焉。觀斗所建,命其四時。此云孟春者,日月會於諏訾,而斗建寅之辰也?!笔瑁骸岸?,謂北斗,循天而轉,行建一月一辰,辰三十度九十六分度之四十二。正月建寅,二月建卯,三月建辰,四月建巳,五月建午,六月建未,七月建申,八月建酉,九月建戌,十月建亥,十一月建子,十二月建丑也”,皆其說??傊?,斗建與十二辰的關系極為密切,這一點斷不能否認。

“斗建”之說是將天區(qū)劃為十二等份,假設斗柄在旋轉中依次指向這些區(qū)劃來定月份,均出于虛擬,因為斗柄雖然在北天繞極旋轉,方向在不斷變化,然斗柄指向之星座乃固定不變(指向牧夫座),故郭老論述之曰:

“然以理推之,此十二等分當始于十二辰與天體脫離之時,與斗建之說有密切之關系。甘氏、石氏之十二辰猶與二十八宿相配合,未盡脫離于天體。使十二辰脫離于天體者,余以為當系淮南術士,蓋以斗建月之文獻實始見于《淮南》也。其最顯著者,如《淮南·時則》大抵取材于《呂氏·十二紀》及《月令》,《呂紀》、《月令》每于月之始均言‘日在某宿’,而《時則》則獨言‘扶搖指某辰’,扶搖者,斗建也,以斗建月逐十二辰而推移,則必十二辰環(huán)帶已脫離于天體而固定,而后始有可能。斗柄逐十二辰以建十二月,則每辰必為三十度之等份。是則十二等分制蓋創(chuàng)始于淮南術士矣。”

所以他斷言“蓋月建必須以十二辰已成為固定之十二等分環(huán)帶為前提,此在上古無此理,亦無此事也。故斗柄月建說理當后起,余以為此乃十二辰真義滅卻后,即為黃道周天十二恒星之真義滅卻后,后人對于十二辰逆轉現象之一說明。”

但是筆者認為上古三代時的“斗建”之術與漢代文獻中所言之“斗建”之術固不得同日而語。

觀斗柄指向定月之方法必定產生甚古老,北斗乃北天極明亮之拱極星座,最便于觀察使用,《書·舜典》言“舜在璇璣玉衡,以齊七政”,馬融注:“璇,美玉也。璣,渾天儀,可轉旋,故曰璣。衡,其中橫筩。以璇為璣,以玉為衡,蓋貴天象也。七政者,北斗七星,各有所主:第一曰正日;第二曰主月法;第三曰命火,謂熒惑也;第四曰煞土,謂填星也;第五曰伐水,謂辰星也;第六曰危木,謂歲星也;第七曰剽金,謂太白也。日、月、五星各異,故曰‘七政’也?!薄拌^玉衡”即北斗,又稱“七政星”,《詩緯含神霧》:“七政,天斗。七政星不明,各為其政,[政]不行”?!洞蟠鞫Y記·誥志》亦載虞史伯夷曰:“虞、夏之歷正建于孟春”,“正建”亦即“斗建”,則是傳說唐虞時代已經靠觀測北斗來“齊七政”了?!痘茨献印ぬ煳挠枴罚骸暗蹚埶木S,運之以斗?!薄妒酚洝ぬ旃贂罚骸氨倍菲咝?,所謂‘旋璣玉衡,以齊七政’?!窞榈圮?,運于中央,臨制四鄉(xiāng)。分陰陽,建四時,均五行,移節(jié)度,定諸紀,皆系于斗?!睂ⅰ痘茨稀贰ⅰ短旃贂分涊d與《舜典》所記對照,可知這個“帝”為上帝,也就是帝舜。傳說雖未必確實,然今《舜典》原為《堯典》之一部分,可確認者乃戰(zhàn)國時人所造,則戰(zhàn)國時必有斗建之說,否則此語則無所依憑。

戰(zhàn)國早期的曾侯乙墓出土之漆箱蓋上有北斗與二十八宿的圖形,中間寫一“斗”字,其夸張之四出的四個筆畫分別指向心、危、觜、張等4個中心宿,其意圖是要突出北斗與四時的對應關系,這顯然是斗建之術的形象顯示,是戰(zhàn)國初年就有“斗建”的實物證據。

其另外之旁證,有《大戴禮記·夏小正》:“正月,……初昏參中,斗柄懸在下”、“六月:初昏,斗柄正在上”、“(七月)斗柄縣在下則旦”等,是言夏代已于正月查看斗柄之指向定月。經學者們研究,《夏小正》的確是一部極古老的歷法,胡鐵珠先生經過天文計算后認為“《夏小正》中各種星象的年代是一致的,該歷曾被用于周代,其起源最早可以推至夏代”,王安安先生認為“古人記歷北斗星是重要的指示星象,北斗星圍繞北天極作周年旋轉,人們根據斗柄的指向,了解寒暑季節(jié)的變化更迭。所以古人用北斗星可以終年觀測的特點,建立了最早的時間系統(tǒng)?!倍方ㄖf,與巴比倫之天文亦相通,吳宇虹先生說:“他(郭老)將中文‘辰’的字源釋為‘耕具’,用為星名,指出西方稱北斗為‘犁’。很巧的是巴比倫星座表以‘犁星’(北天三角星座)開首”?!独缧恰罚∕UL.APIN)乃公元前 700年代的記錄,當于中國之春秋時代(不列顛人將北斗稱為Plow,意思就是“犁”,中國好像無此稱呼),故斗建之法斷不得言始于漢人,郭老也承認“在古代歷法初步之時,曾以北斗為觀象授時之利器,且所用之標準星與時刻依地域而不同,自是事實。此事實且必甚古,蓋在公元前一二千年代北斗接近北極點,終夜不沒下地平,于觀象授時最為便利?!钡裾J這和斗建有關,說“然此與月建之說應當區(qū)分,蓋月建必須以十二辰已成為固定之十二等份環(huán)帶為前提,此在上古無此理,亦無此事也?!?/p>

但是,上古三代時期的“斗建”與漢代文獻中所見之“斗建”斷不能視為一個概念,上古時期的斗建之術乃較原始之法,與十二辰之情況相合,乃虛擬以環(huán)麗于天的十二星座為斗柄指向的標記,以確定月份,此與星座密切相關,其初當以觀測星座而設。最明顯的證據是,十二辰不徒逆轉,而且特別有意選取明亮之恒星為標記,與黃道十二宮多有差異。比如,據郭老所擬定,十二辰之寅當于室女座(郭稱少女)之角,然十二辰卻用牧夫座之大角和攝提,《爾雅·釋天》:“歲在寅曰攝提格”,《史記·天官書》:“大角者,天王帝庭,其兩旁各有三星,鼎足句之,曰攝提。攝提者,直斗杓所指,以建時節(jié),故曰攝提格?!薄堕_元占經》卷六十五引《石氏》曰:“攝提六星,夾大角。”又云:“大角一星,在攝提間。一名格”,大角一名“格”,與攝提均牧夫座之星,攝提屬二十八宿中的亢宿,共六星,位于大角之兩側,故有左右之分,左攝提三星即牧夫座ο、π(π1、π2)、ζ;右攝提三星即牧夫座 η、τ、υ。當斗柄指向牧夫座時,將兩星名合稱為“攝提格”,乃將攝提與大角視為一體。郭老也說“十二辰本乃大角之符號,西方之十二宮采用少女,少女當中國二十八宿之角,而中國之十二辰采用大角,大角當西方之牧夫座,位雖離黃道稍遠,然乃赤色一等星,且直彼斗柄所指,故古人采用之以代替少女之角?!保≒243)斗柄所直指之星座就是大角和攝提,十二辰不用角宿而用大角,很明顯是與斗建有關;再如辰乃當于巨蟹(輿鬼),十二辰卻用天狼星和弧星;十二辰之巳當于雙子,卻采用參伐;戌當于山羊(摩羯),卻用河鼓(天鷹座),如此等等,均棄用較暗之星座選取明亮者為之,為何?蓋既已虛擬斗柄所環(huán)指之星座,則務求其星座便于識記,若為觀察歲星而設,或斗建乃脫離天體之后而設,則斷然不當有此種現象。而漢代的斗建乃脫離天體,將天區(qū)等劃為十二等份,以十二辰名稱序之,以斗柄所指之辰定月份,已經脫離作為標記點的星座,固為后起,然不能據此“斗建”而否定彼“斗建”也。

古人觀察星座起初也是用來確定月份的,這一點古巴比倫的天文學就是明證,已如上述。

中國后來又有觀測土星紀年之法,土星即填星、鎮(zhèn)星,二十八年一周天,二十八宿即由觀察土星運行所分設,鄭文光先生說“從整個二十八宿體系看,我們毋寧說,選擇距星時,有躲開亮星的傾向。即使早期已經選擇了亮星的,在發(fā)展過程中,也盡量改用暗星”、“二十八宿劃分的依據,是土星的視運動,我國在很早的時候,就把土星稱為鎮(zhèn)星或填星,這是由于認為土星28年一周天,一周天既分為二十八宿,則每年土星鎮(zhèn)星一宿。鎮(zhèn)星或填星之名就是這么來的。后來人們知道,土星的恒星周期不是28年,而是29.46年,但是土星28年一周天的說法還一直沿用下去”、“二十八宿不用亮星的原則也可以得到解釋。如果二十八宿是月躔所系,則其距星當然選取越亮的越好。因為在望月旁邊,五、六等小星是很難看見的。但是,如果二十八宿是標示土星行度,則用亮星作為距星,會很容易與土星本身相混淆,因此,在二十八宿形成和調整的過程中,早期選用的明亮距星都改用暗星了。亮的距星只保留了角宿一。那是因為,角宿是二十八宿之首,在二十八宿體系的形成和發(fā)展過程中起了特殊的作用”。

鄭先生的說法無疑是正確的,觀測土星運行確定年份,正是中國天文學中的一大特色,也是二十八宿產生之原因?!逗楣犖逍袀鳌氛f:“填星以上元甲子歲十一月朔旦冬至夜半甲子時與日月、五星俱起于牛前五度,順行二十八宿,右旋,歲一宿,二十八宿而周天?!薄痘茨献印ぬ煳挠枴罚骸疤钚且约滓冀ǘ?,日行二十八分度之一,歲行十二度百一十二分度之五,二十八歲而周天?!币驗樘钚呛蜌q星一樣,也是周天運行,故古人也把它和斗建發(fā)生了關系,《開元占經》卷六十七引《黃帝占》曰:“北斗為帝車,運于中央,臨制四方,分別陰陽,建于四時,均立五行,移應節(jié)度,定諸紀綱,太一之事也。配于二十八宿,天所以發(fā)其時,地所以成萬物,諸侯屬焉?!薄妒酚洝ぬ旃贂氛f:“二十八舍主十二州,斗秉兼之,所從來久矣”,《正義》:“言北斗所建秉十二辰、兼十二州、二十八宿,自古所用,從來久遠矣”。此雖均漢代及以后之文獻,然其法當在漢代以前即有之。先秦時期的天文學專著我們現在一本也看不到,是否有其法難以通過文獻記載證實,然上面提到的曾侯乙墓出土漆箱上所繪北斗與二十八宿之星圖,便是斗建配二十八宿在戰(zhàn)國時已經在使用的實物證據,故司馬遷所言其法“所從來久矣”殆非虛言。

但是,若言根據斗建劃分十二月尚缺乏根據。因為若以斗杓之旋轉確定一年可劃為幾個月,本無甚固定標準。古人最初以一暑一寒為一年,故僅劃一年為春、秋兩季。此后若再細分,既可為四、為八、為十二、為十六……,只要能把一周天三百六十度均勻等分即可,斗柄在此間周旋無端,可等分為多少本亦無特別之準則,然為何特劃定為十二?此難通說也。

最初古人定農時,察日不過以晝夜為記,一晝夜為一日;察月以朔望為記,一朔一望為一月,月三十日,再細分之則以十日為旬;紀年也不過以寒暑為標準,一寒一暑為一年,年十二月,凡三百六十日,《周易·系辭上》所謂“日月運行,一寒一暑”是也,此乃最易觀察和確定之事,也是最初之原始歷法,無需觀察行星和恒星來確定,當然也不必觀察斗柄所指來劃分,但觀察斗柄所指以確定時令或月份則有可能,其方法也不過是以斗柄指向某方向或某角度為大略標準,《鹖冠子·環(huán)流》言:“斗柄東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正以斗柄之指向來確定四季,初民之法大體如此。不過《鹖冠子》之說乃在四季觀念產生并已具體使用時才有,而四季觀念今可確知者乃在春秋時期,此前無有。殷商時代尚無四季之說,而將一年分為十二個月,每月為三十天,凡三旬,其時代猶在四季說之前。此等以大略指向定月之法不精密,不過得其大概而已。而此時必無十二辰之說,此說當在天文知識相對系統(tǒng)或精細之后方可實現。

對于十二辰的制作時代,郭老認為始于殷人,但是由一些文獻證據來看,此說也值得考慮。

夏代諸王已經用日干為名,陳夢家先生說:“以天干為名,不始于商,夏世諸王已用此制?!断谋炯o》的大康、中康、少康(康即庚)、孔甲、履癸以及《太平御覽》八十二引《紀年》‘帝廑一名胤甲’,都以天干為名?!保f明夏代已有十日,而十日與十二辰名是密不可分的,二者可謂是孿生兄弟。郭老在《釋支干》中引日本天文學家新城新藏博士《東洋天文學史研究》說:“干支本來之目的,十干乃紀一旬之日,十二支乃紀一年之月之符號。”,郭老不同意新城博士的看法,進行了辯駁。但就筆者所見,十二辰之名最初非為十二歲次所創(chuàng)制,而確應該是十二月名,新城博士的看法是正確的。

知之者,殷墟甲骨文中有十二辰,有十日,均各有其名,唯十二月無之,殷墟卜辭中凡言月者皆以數字為記,如一月、二月……十二月,有閏月者則有十三月(《史記·歷書》《索隱》:“歲有十二月,有閏則云十三月”),均數字。到了周代始有十二月名,《爾雅·釋天》:“正月為陬 二月為如,三月為寎,四月為余,五月為皋,六月為且,七月為相,八月為壯,九月為玄,十月為陽,十一月為辜,十二月為涂。”這種月名,戰(zhàn)國時代的《楚帛書》中已有,在《詩經》也有使用,然其產生時間不古,殷墟卜辭中了無所見,當在周代才有,此甚不可解者。而十日、十二月之產生,依理當在十二辰產生之前,故《山海經》言十日、十二月均上帝帝俊之子嗣,而十二歲則噎鳴之子,見《海內經》:“炎帝之妻赤水之子聽訞,生炎居,炎居生節(jié)并,節(jié)并生戲器,戲器生祝融。祝融降處于江水,生共工,共工生術器,術器首方顛,是復土壤以處江水。共工生后土,后土生噎鳴,噎鳴生歲十有二”,此雖為神話傳說,然從中可得一信息,即十二歲之產生要后于十日、十二月,然十日、十二歲各有其名,月名獨無,此非可怪者耶?

中國十二辰之誕生,余意乃先有了十二月之觀念,又有觀察北斗和星座確定月份之觀念,在星歷知識達到一定水平后,乃于周天選取12個星座為標記點,虛擬以斗柄所指向之星座來確定月份,此即所謂“斗建”者。吳宇虹先生說“中國最早的12辰天區(qū)的逆時針排次應該是商代的古代占星學和天文學家按照北斗星的左行軌道確定的”是對的,古十二辰星座之排列順序合于斗柄之旋轉方向,即其堅實證據。也就是說,順應斗柄旋轉方向的十二辰,正是上古三代人使用斗建的證據,同時也是十二辰本來是十二月的證據。

古巴比倫所用的星座包括后來出現的黃道十二宮,均非為紀年所設,而是用來確定月份,若如郭老所言中國之星歷乃于公元前2200年前自巴比倫輸入,則其星座初始之功用也必如巴比倫乃校訂月份和太陽年所用而非用以觀察歲星,此一點亦可作為十二辰之劃定是測定月份之旁證。

所以,所謂十二辰,余意其本是上古時期人們以斗柄旋轉所指向以確定月份的十二個星座,是斗建之術的產物。此法當起源甚古老,斷非始于淮南術士,雖不能確定其為何時所創(chuàng),然文獻中所載自虞夏之時已然,從種種跡象來看,此為確然之說。當時之斗建之法均與星座密切相關,與漢代所言之斗建非一事也。

既然知道十二辰是本是根據斗柄之旋轉所指以確定月份的十二個星座,那么我們也可知道其為何名為“十二辰”。雖然古籍中對“辰”的解釋很多,但是未必合乎古制?!稜栄拧め屘臁吩疲骸氨睒O謂之北辰”,疏:“極,中也。辰,時也。居天之中,人望之在北,因名北極。斗杓所建,以正四時,故云北辰?!北睒O居天之中央,北斗繞之旋轉,根據斗柄之指向以正四時,故“辰”有“時”義,《爾雅·釋訓》:“不辰,不時也”,也是以“辰”為“時”,至今人們說時間為“時辰”亦此義。蓋“辰”本為斗柄所指向的十二個星座之統(tǒng)稱,其功用為決定月份,其子丑寅卯等十二個名稱既是星座名也是月份名,與時間關系密切,故有此引申義。

十日、十二月當是產生最早之計時單位,十日與十二月之名當同時誕生,其時代均在夏代以前,若以郭老所言星歷的輸入在公元前2200年代以前,則當于中國傳說中的三皇五帝時期。故夏代諸王用十日為名者,十二月(辰)名必亦當有之,不始于殷人。只是夏代沒有文字,其所有的文化無法記錄流傳,其歷史文化唯一的流傳方式就是口傳,然口傳之容易消失的特點,使相關內容不容易保存,今所知者,不過蛛絲馬跡而已。而其文字之記錄,現在能確知者為殷墟時期的甲骨文,此前無有也。

起初古人各為其取名,必無相配之事,唯以甲乙丙丁名日,不過如第一天、第二天的概念相同;以子丑寅卯名月,不過如第一月、第二月的概念相同。十日為旬日,十二月為旬月,旬者循環(huán)也。其記日、月之數不用數字為順序而用不同的名稱,此與古巴比倫的情況極相似,吳宇虹先生認為:“從蘇美爾人開始,兩河流域的各城邦的歷法都給每個月命以和宗教和農業(yè)生產有關的名稱,以名稱而不以序號定義每個月。開始于宗教中心尼普爾、后被巴比倫全國使用的尼普爾-巴比倫歷法的第一個月的阿卡德語名字叫尼薩奴月(arah Nisanu‘首祭之月’=蘇美爾月名iti-bará-zag-?ar‘神座椅被置于圣殿之月’)大體相當于公歷的3—4月?!敝袊约滓颐眨宰映竺?,與此大略相當。比如“寅”本當為室女座之古名,又名首月曰“寅月”者,其意思不過是說斗柄指向室女座之月,其它仿此。

既知十二辰本為十二月,則干支相配記日之事則豁然可解。其法乃純?yōu)橛浫账O,是為了便于識記某日為某月者,其初始之相配當以十日配同一月名,以正月建寅為例,第一月寅月之一旬為:

甲寅 乙寅 丙寅 丁寅 戊寅 己寅 庚寅 辛寅 壬寅 癸寅

甲寅表示第一月之甲日,乙寅表示第一月之乙日,猶今所言一月一日、一月二日,余者仿此。以專為記日所制,故日在先,月次之,今人注明日期或用此法,如12月4日,或記作4/12,干支相配之格式即此。自甲至癸十日為一旬,一旬循環(huán)三次為一月,某日屬于某月一目了然。但這種方法最大的缺陷是一月之內相同的日名有三個,出現過于頻繁接近,哪日屬于哪旬容易記混,故而后乃發(fā)明以十日、十二月循環(huán)相配之法,將十日循環(huán)六次,十二月循環(huán)五次,依次相配,形成了六十甲子,此種配合可保證在兩個月內不會再有重復之日名,大大降低了產生混亂的可能性,此乃一重大進步。所以直到周代,六十甲子仍唯用于記日,不用于記年和記月,是因六十甲子本為記日所設。然此種方法必當在月份能精確地確定之后方有此觀念,蓋月份既能精確測定,進而求記日之準確也。

所以,十二辰名本為十二月名,乃斗建所指之天區(qū)環(huán)帶上的十二個星座,十二辰之排序順應斗柄之旋轉方向,因為它本為授農時所創(chuàng)制,故以“辰”名;后有歲星紀年之事,劃定十二歲次,以其數相等,故亦用之,遂移斗建之十二辰為歲次之十二次,而月名不再用之而用數字代替,六十甲子記日之法則沿用不改。

現在的六十甲子從“甲子”始,也就是月份從子月開始,郭老認為當是殷人所制定,“子”當于天蝎座,其a星中名“大火”,亦曰“商星”,乃商人的族星,含有尊祖之意。殷人以外所用者如何,今已不可考究。而月份之首月必當為寅,蓋斗柄招搖所指向之星座即攝提、大角,此作為起始點最為明晰。后有“三正”之說,以夏正建寅,商正建丑,周正建子,郭老言“余以為三正論之所由起即因秋分點之推移,使年始早晚生劇烈之變化。大抵中國古代初步之歷法,必與十二辰同時輸入,以子為秋分點之歷法由殷至周積用已千數百年尚未改變,歷數與氣節(jié)遂生二辰之差。時人不知其故,見古代記錄其近者或相差一辰,其遠者或無差異,故遂有夏正、殷正、周正之說?!惫湃艘韵恼ㄒ?,為最遠之朝代之首月,此足證十二辰首月乃自寅始,即從斗柄所指之攝提、大角開始也。

[1]郭沫若.釋支干[A].郭沫若全集·考古編1·甲骨文字研究[M].北京:科學出版社,1982。

[2]吳宇虹.巴比倫天文學的黃道十二宮和中華天文學的十二辰之各自起源[J].世界歷史.2009(3).(下引吳先生說均出此文,不另出注。)

[3]江曉原.歷史上的星占學[M].上海:上??萍冀逃霭嫔?1995.

[4]饒宗頤.近東開辟史詩[M].沈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8.

[5]胡鐵珠.《夏小正》星象年代研究[J].自然科學史研究.2000(3).

[6]王安安.《夏小正》歷法考釋[J].歷史研究.2006(5).

[7]鄭文光.中國天文學史[M].北京:科學出版社.1979.

[8]陳夢家.殷墟卜辭綜述[M].北京:中華書局.1988.

猜你喜歡
巴比倫郭老歷法
信仰是歷史洪流中閃光的金子
發(fā)明新歷法
75年的黨齡 一生的信仰
巴比倫傳奇
神之門(環(huán)球360)
憶郭啟儒
我的忘年之交郭布羅·潤麒先生
淺談師兌簋
國王和迷宮
歷史上最長的一年
闽侯县| 分宜县| 陇南市| 通渭县| 耒阳市| 溧水县| 玛曲县| 潼南县| 安徽省| 邢台县| 舒城县| 定结县| 昌图县| 临湘市| 钦州市| 平武县| 赤水市| 仁布县| 紫云| 和林格尔县| 梅州市| 陆河县| 繁昌县| 桓仁| 余庆县| 遂平县| 南召县| 北京市| 武鸣县| 广昌县| 海林市| 秦安县| 广汉市| 教育| 虞城县| 乐至县| 宽甸| 酉阳| 施甸县| 忻城县| 溆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