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準
(四川師范大學 四川 成都 610101)
作為中國古代四大奇書之首的《金瓶梅》,借宋朝之名,寫明代之事,被中外學者公認為是一部偉大的古典現(xiàn)實主義作品。同時,作為中國古代世情小說的巔峰之作,《金瓶梅》也是古代文學作品中反映市井百態(tài)、蘊含經(jīng)濟信息最為全面、豐富者。《金瓶梅》對明代后期白銀貨幣化的反映尤為全面、細致,堪稱研究中國經(jīng)濟史尤其是金融、貨幣史的寶貴資料,可以充分展示明代后期白銀流通及購買力狀況。
較之于作者的眾說紛紜,《金瓶梅》的年代背景,學界已明確為明代后期。而具體年代,則從嘉靖到萬歷年間,說法不一。明代沈德符在《萬歷野獲編》中指《金瓶梅》“聞此為嘉靖間大名士手筆,指斥時事”,有學者據(jù)此及書中皇帝“借支馬價銀”的細節(jié),考證《金瓶梅》的年代背景為嘉靖三十年代。有學者通過書中貨幣尤其是白銀流通狀況及賦稅、差役征收方式,考證《金瓶梅》成書年代在萬歷九年至萬歷十八年之間。筆者無意亦無力對《金瓶梅》的準確年代背景進行考證??梢钥隙ǖ氖?,《金瓶梅》可能的年代背景,從嘉靖到萬歷年間,正是中國歷史上首次實現(xiàn)白銀貨幣化的時期。
從明代中期開始,大量白銀通過對外貿(mào)易進入中國。主要來源有二:一是歐洲(源自美洲)。1492 年西班牙航海家哥倫布首次到達美洲,1498 年葡萄牙航海家達·伽馬首次從歐洲沿非洲海岸繞好望角到達印度。此后,西班牙、葡萄牙以及后來的荷蘭、英國等歐洲國家從美洲大量掠奪黃金白銀,以白銀購買中國的瓷器、絲綢、茶葉等商品,此貿(mào)易格局一直持續(xù)到19 世紀初。二是日本,有學者估計,整個明清時期,大約有2 億兩白銀從日本輸入中國,其中1/3通過中日直接貿(mào)易輸入,2/3 通過轉(zhuǎn)口貿(mào)易輸入。源源不斷的白銀流入使不是產(chǎn)銀大國的中國得以實行銀本位或銀、銅復(fù)本位的貨幣制度。《明史·志第五十七·食貨五》記載:建國伊始的洪武八年(1375),仿效元朝實行紙幣制度,正式發(fā)行“大明通行寶鈔”,“每鈔一貫,準錢千文,銀一兩;四貫準黃金一兩”,即一兩白銀=銅錢千文=一貫面額的紙幣=黃金二錢五分。同時,“禁民間不得以金銀物貨交易,違者罪之;以金銀易鈔者聽。”但在公權(quán)力毫無約束的專制制度下,紙幣制度注定會因為政府濫發(fā)而導(dǎo)致通貨膨脹,直至破產(chǎn)。僅僅到洪武二十六年(1393),一貫寶鈔在民間就只能兌換到銅錢160 枚,“由是物價翔貴,而鈔法益壞不行”。到正統(tǒng)年間(1436-1449),政府被迫“馳用銀之禁。朝野率皆用銀,其小者乃用錢”,大額支付用白銀,小額支付用銅錢,可見當時的貨幣制度已近似于銀、銅復(fù)本位制。到嘉靖四年(1525),“鈔久不行,錢亦大壅,益專用銀矣”,“專用銀”說明貨幣制度已近似于銀本位制。盡管此后直到明朝末年,銅錢仍在鑄造、使用,但總的來看,銅錢已降為輔幣。貨幣以白銀為主銅錢為輔,在《金瓶梅》中有充分的反映,也是判斷《金瓶梅》年代背景的重要依據(jù)。
《金瓶梅》以官商一體的西門慶為主角,對明代后期社會經(jīng)濟生活的揭示深刻而充分。學者統(tǒng)計,全書共提及銀錢出入456 筆,其中用銀430 筆,共計約18 萬兩;而用錢僅26 筆,數(shù)量也很少,最多的一百吊即十萬文,最少的僅30 文。其中,白銀的使用遍及生意往來、典當放債、稅賦征收、社會交往、家庭生活等社會生活的幾乎每一個方面。使用的數(shù)量,有的很大,如第七十八回中朝廷要在每個省收購“幾萬兩銀子的古器”;第五十八回中西門慶的伙計韓道國“在杭州置了一萬兩銀子緞絹貨物”。有的很小,第八十九回中,西門慶之妾孟玉樓“拿出五分(1 分=0.01 兩)銀子,教小沙彌買紙去”;第二十三回中,西門慶家的仆婦宋慧蓮“取出三四分銀子來”,讓小廝玳安去“燙兩個合汁來我吃”。上到朝廷,下至奴仆,大至數(shù)萬兩,小到三四分,《金瓶梅》中白銀使用頻率之高、范圍之廣,是明代后期白銀貨幣化的真實寫照。
反觀銅錢的使用卻很狹窄,數(shù)量也不多。筆者統(tǒng)計:
賞賜、酬勞用錢13 次,單筆金額從30 文到20 吊即兩萬文不等,最常見的是賞賜仆人、小廝,每次一般在30 文到100 文之間。最多的一次賞賜用了20 吊,是第六十五回中西門慶之妾李瓶兒的喪事結(jié)束后,賞賜前來幫忙、充場面的軍士,“又拿出二十吊錢來,五吊賞巡捕軍人,五吊與衙門中排軍,十吊賞營里人馬。”聯(lián)系上文,巡捕軍人來了50 名,排軍來了40 名,坐營張團練更帶了200 名軍士來,每名軍士平均得到的賞賜,也僅僅在50~125 文之間。
做善事、施舍用錢5 次,數(shù)額在200 文到1 貫(1000文)之間。
小額交易用錢6 次,數(shù)額在50 文到1 吊(1000 文)之間。
比較大的支出有兩次:一次是第七十六回中西門慶撥付家庭生活費,“打帳兌三十兩銀子,三十吊錢,交與金蓮管理”,這顯然不是一次性的支出,而是整個大家庭一段時間內(nèi)的生活費用。最大的一次支出,是第六十三回中為李瓶兒辦喪事,“先兌了五百兩銀子、一百吊錢來,委付與韓伙計管帳”。
此外,書中還有使用黃金作為支付手段的事例3 次,分別是第五十五回中,西門慶拜蔡太師(蔡京,沈德符認為映射嚴嵩)為干爺,送上“贄見禮”黃金二百兩。第七十八回中,西門慶為謀取政府采購項目,向山東巡按御史宋喬年行賄十兩“葉子黃金”。第四十三回中,借西門慶錢的黃四以金鐲抵債,“拿出四錠金鐲兒來,重三十兩,算一百五十兩利息之數(shù)”,據(jù)此也可知當時的金銀兌換率為1:5。黃金作為貨幣,比白銀更具優(yōu)勢,但由于數(shù)量太少,在中國古代通常只能充當價值貯藏手段(西漢可能是例外)。明代黃金也不多,《明史·志第五十八·食貨六》記載,政府每年上交黃金二千兩給宮廷。難怪書中身居首相之位的蔡京受了二百兩黃金和“二十來扛”禮物后,“十分歡喜”,在自己生日那天單獨宴請西門慶,以示禮遇。
傳統(tǒng)觀點認為,從明代后期到清代,中國貨幣制度為銀銅復(fù)本位制,大額交易用銀,小額交易用錢。而在《金瓶梅》中,全部的大額交易和大部分的小額交易都以白銀支付,銅錢的使用完全淪為配角。全書僅26 次用錢記錄,其中賞賜、酬勞、施舍占了18 次,用于交易的只有6 次,且均為小額交易。這種現(xiàn)象,與傳統(tǒng)中對銀銅復(fù)本位制下的貨幣流通狀況的認識不甚吻合。
考其原因,主要在于《金瓶梅》敘事以集官商于一身的西門慶及其家庭生活為中心,主要人物是西門慶及其妻妾、奴仆、親友、伙計等。雖然各色人等應(yīng)有盡有,但總的看來,大部分還不屬于社會底層,在晚明社會中具有相對較高的經(jīng)濟地位。書中西門慶官至山東提刑所掌刑正千戶(五品官),臨死前向女婿交代家產(chǎn),不算房屋、土地和家中財物,僅店鋪本錢、貨物和放貸就折合白銀91740 兩之多(第七十九回),他及其妻妾當然很少使用價值較低、攜帶不便的銅錢。專制制度下,一人得道雞犬升天,西門慶身邊的親友幫閑、店鋪伙計、家奴仆役等,有的包攬詞訟收受賄賂,有的做生意時謀取私利,有的能不時得到西門慶的饋贈賞賜……簡言之,這些人大多能在西門慶的財富與權(quán)力中分享一點殘羹冷炙,經(jīng)濟實力比當時的普通百姓要強得多,因而也得以較為普遍地占有、使用白銀。例如,西門慶家奴來旺兒的妻子宋蕙蓮,原是廚娘身份,“自從和西門慶私通之后,背地與他衣服、首飾、香茶之類不算,只銀子成兩家?guī)г谏磉叀保ǖ诙兀?,“見一日也花消二三錢銀子,都是西門慶背地與他的”(第二十三回)。第三十四回中,時為提刑官的西門慶因小事將“浮浪子弟”車淡等四人打入監(jiān)牢,車淡等“教各人父兄使錢,上下尋人情”。“有拿人情央及夏提刑”,身為主官(掌刑正千戶)的夏提刑認為“同僚上,我又不好處得”;“也有央?yún)谴缶顺鰜碚f的”,也不成功。最后,幾家人湊了四十兩銀子,向西門慶的好友、幫閑應(yīng)伯爵行賄,應(yīng)伯爵“可知不好說的”,便拿出其中十五兩,轉(zhuǎn)托西門慶的小廝兼男寵書童“取巧對你爹(西門慶)說”。書童先要求再給五兩,然后又拿一兩五錢銀子買了許多酒菜點心,去孝敬西門慶的愛妾李瓶兒,托她從中規(guī)勸。李瓶兒果然說動西門慶,釋放了車淡等人。一件小事中,晚明司法之黑暗與腐敗暴露無遺,上至提刑官員,中到官員的親友妻妾,下到官員的伙計家奴,無不仗勢干預(yù)司法、收受賄賂。如果說此案只算普通治安案件的話,第四十七回中,惡仆苗青勾結(jié)船夫陳三、翁八,殺害主人苗天秀,瓜分其價值數(shù)千兩銀子的財物。案發(fā)后,苗青將價值二千兩銀子的貨物賣了一千七百兩,通過西門慶的姘婦王六兒,向西門慶行賄一千兩銀子、一口豬,西門慶又分了五百兩給夏提刑,只“將陳三、翁八問成強盜殺人斬罪”,而放任依法“穩(wěn)定是個凌遲罪名”的苗青逃之夭夭。此案中,王六兒得了一百兩銀子、四套衣服,西門慶家中知情的玳安、平安、書童、琴童四個家人得了十兩,玳安通過王六兒又另外要了十兩,再加上賄賂“節(jié)級、原解緝捕”等公差衙役和其他中間人的,苗青最終脫身時只剩了一百兩銀子。一場殺人越貨的人命大案,成了司法官員及其身邊人等的饕餮盛宴!更具諷刺意味的是,就在第三十四回中,西門慶還在應(yīng)伯爵面前批評夏提刑“貪濫蹋婪的,有事不論青水皂白,得了錢在手里就放了,成甚么道理!”不難想象,連西門慶都看不下去的官員,昏聵貪腐到了何種地步。在“衙門八字朝南開,有理無錢莫進來”的晚明社會,很可能每一起案件,都會成為這些人撈銀子的天賜良機??傊?,《金瓶梅》雖然堪稱中國古代世情小說的代表作,但其視角仍然主要是對準了社會上中層及其身邊的人,因而書中的白銀使用顯得過于普遍,銅錢完全淪落到無關(guān)緊要的地位。
此外,值得重視的是,書中涉及到的一些社會下層的交易支出,也是以白銀計價和完成的。如第七十八回中,潘金蓮的母親潘姥姥來為女兒過生日,轎子錢是六分銀子,按明朝政府規(guī)定的一兩銀子合銅錢千文,不過六十文錢的支出也要以白銀計價、支付。第九十六回中,土作頭兒(建筑小包工頭)侯林兒帶了五十名工人在水月寺修蓋伽藍殿,每名工人每天是四分銀子,可見當時的勞工工資也是以白銀結(jié)算。因而,《金瓶梅》中絕大部分支付行為以白銀進行,能否全面代表晚明社會,尚待進一步研究。
在生產(chǎn)力水平低下的中國古代,物流業(yè)的極端落后、官府的苛捐雜稅、傳統(tǒng)的重農(nóng)輕商思想對商品流通造成巨大障礙,物價波動頻繁劇烈,貨幣的購買力極不穩(wěn)定。對于古代中國這樣典型的農(nóng)業(yè)社會,“民以食為天”,用米價來估算貨幣的購買力,或許是相對可行的做法。當然,這種估算只能以正常年景的米價為基礎(chǔ),谷賤傷農(nóng)的豐收之年和糧價暴漲的戰(zhàn)亂、饑荒之年應(yīng)予排除。
《金瓶梅》可能的年代背景在嘉靖到萬歷年間。海瑞的《興國八議》中記載,嘉靖九年(1530 年),“民糧每石折銀五錢八分,四十年每石征銀七錢八分五厘”??梢娂尉赋跄晏镔x已經(jīng)以白銀征收,白銀貨幣化基本完成;而政府征稅時的米價,從嘉靖九年的每石0.58 兩白銀,增至嘉靖四十年(1561)的每石0.785 兩。另據(jù)《明會典卷三八·戶部二五·廩祿一》,嘉靖八年(1529),“湖廣各宗室祿米俱照楚府則例,親王每石折銀七錢六分三厘,郡王每石折錢七錢,將軍、中尉、郡主、夫人、儀賓每石折銀五錢”,宗室的祿米發(fā)放時折成銀子,兌換率為每石0.5~0.763 兩。萬歷年間的米價,根據(jù)《萬歷會計錄》、《宛署雜記》等書記載,每石在0.6~1 兩白銀之間,通常不低于0.8 兩。如按0.8 兩計,則一兩銀子可買大米1.25 石。存世的明代官制度量衡容器僅一件,即中國歷史博物館藏“成化兵子銅斗”。顧名思義,容量為一斗,實測其容量為9635 毫升;一石為十斗,可知明代的一石相當于96.35 公升。目前,物流業(yè)中常用的大米比重為每立方米0.75 噸,即每公升0.75 公斤(筆者實際測量不同種類的大米,體積重量略有差距,大致在每公升0.75~0.8 公斤之間)。以此折算,一兩銀子可買大米90.3 公斤,按目前中等大米每公斤5 元計,約合人民幣450 元。在當時的物價水平下,一兩銀子的購買力是不低的。書中,西門慶平時出門,也不過帶幾兩散碎銀子。
掛一漏萬,略舉《金瓶梅》中的物價情況如下:
人口:明代社會,買賣人口尤其是婦女兒童的行為合法且常見。書中,十多歲的小姑娘通常只賣幾兩銀子。最便宜的一次,一個十三歲的小丫頭只要三兩五錢銀子,不到1600 元(第九十七回)。有姿色的年輕婦女,身價較高。西門慶玩弄過的丫頭春梅,買來時的身價是十六兩銀子,合7200 元(第八十五回);后來以五十兩約2.2 萬多元賣出(第八十六回)。以美貌著稱的潘金蓮,最終賣出105 兩銀子,即4.7 萬多元(第八十七回)。
餐飲、食品:第二十三回中,五錢銀子(225 元)買了“一壇金華酒,一個豬首,連四只蹄子”,其中金華酒三錢,豬頭和蹄子二錢。第五十回中,買一瓶“南燒酒”要五分銀子,不到23 元。第五十二回中,一兩銀子買了“一只燒鴨、兩只雞、一錢銀子下飯、一壇金華酒、一瓶白酒、一錢銀子裹餡涼糕”,有雞鴨、有配菜、有點心的一桌酒席,西門慶的妻妾、女兒女婿九個人吃了一天(丫鬟、奴仆可能也沾了光)。第五十八回中,吳月娘買了三錢銀子螃蟹,不過100 多元,“眾人圍著吃了一回”。第九十六回中,侯林兒與陳敬濟在小酒店里,“四盤四碟,兩大坐壺時興橄欖酒”,外加“三碗溫面”,結(jié)賬“該一錢三分半銀子”,不到61 元,對社會下層來說算是享受了。
服裝、紡織品:第六十三回中,李瓶兒死了,西門慶指定要六錢銀子一匹的白絹做孝服,吳月娘認為五錢銀子一匹的也可以,可見最普通的絲織品一匹大概要200 多元。高檔絲織品更貴,第六十八回中,西門慶送人“兩匹白鷴纻絲、兩匹京緞”,應(yīng)伯爵說“少說四匹尺頭值三十兩銀子”,即每匹平均7.5 兩銀子,接近3400 元。第五十六回中,西門慶的窮朋友常時節(jié)得其資助后,為妻子買了“一件青杭絹女襖、一條綠綢裙子、一件月白云綢衫兒、一件紅綾襖子、一件白綢裙兒,共五件”,為自己買了“一件鵝黃綾襖子、一件丁香色綢直身”,男女共7 件絲綢服裝,再加上“幾件布草衣服”,“共用去六兩五錢銀子”,折合2900 多元,即使按現(xiàn)在的物價也不算便宜。而其妻的評價是:“雖沒便宜,卻值這些銀子。”書中最貴的服裝,是李瓶兒的一件皮襖,值六十兩銀子(第七十四回),合2.7 萬元??偟膩砜?,當時絲織品和服裝的價格還是比較高的。
住房:第三十九回中,西門慶為姘婦王六兒在“獅子街石橋東邊”買了一所“門面兩間,到底四層”的樓房,花了120 兩銀子,合5.4 萬元。書中西門慶常去的酒樓和家中的店鋪都在“獅子街”,可見這是繁華地段的房價。第五十九回中,常時節(jié)看上一所房子“門面兩間,二層,大小四間,只要三十五兩銀子”,來找西門慶借錢,這應(yīng)該是相對便宜的房價。書中最豪華的住房,莫過于第七十一回中,何太監(jiān)通過西門慶,買下離任的夏提刑“門面七間,到底五層,儀門進去大廳,兩邊廂房,鹿角頂,后邊住房、花亭,周圍群房也有許多”的一所大宅,花了1200 兩銀子,合54 萬元。對窮人來說,通過典房居住,更為合算。第一回中,武大郎“湊了十數(shù)兩銀子,典得縣門前樓上下兩層四間房屋居住。第二層是樓,兩個小小院落,甚是干凈。”
奢侈品:第二十九回中,潘金蓮讓西門慶“使了六十兩銀子”,買了“一張螺鈿有欄干的床”,一張床差不多可買兩套普通住房。第六十四回中,西門慶為死去的李瓶兒買了一副連薛內(nèi)相(太監(jiān))都贊不絕口的棺材,“看一半親家分上,還要了三百七十兩銀子哩”,16.65 萬元,即使在現(xiàn)在也算奢侈品,在當時買三套繁華地段的樓房還有余,其名貴可想而知。
工資、薪酬:第二十回中,西門慶聘請樂工李銘教習丫環(huán)吹拉彈唱,“每日三茶六飯,管待李銘,一月與他五兩銀子”。第五十八回中,聘請秀才溫必古為西賓(幕友),“專修書柬,回答往來士夫”,待遇是“每月三兩束修,四時禮物不缺”,此外提供一個獨門小院,配備一名小廝。溫秀才雖然比樂工更受尊重,但單論工資還有所不如,且不包伙食。學術(shù)界不如文藝圈,或許古已有之。西門慶家生藥鋪的主管傅伙計,每月月薪不過二兩銀子(第九回),另加一些福利待遇,如“每日飯食”(第八十五回)、年節(jié)禮物(第七十八回)等。比較起來,醫(yī)生收入較高。西門慶家延醫(yī),診費最少二錢銀子,多的到一兩,五錢的時候最多。第十七回中,李瓶兒請醫(yī)生蔣竹山看病,先送診金、藥費五錢銀子,病好了再送三兩,前后花了接近1600 元,比溫秀才一個月的工資都高。普通人家的醫(yī)療支出,書中未提及,估計要少得多??偟膩砜矗瑫械奈幕撕蛯I(yè)技術(shù)人員,收入較高,生活沒有問題;而普通的體力勞動者則要艱難得多。第九十六回中提到建筑工人每天只掙四分銀子,一個月干滿三十天也不過一兩二錢,不過540 元,遠遠低于現(xiàn)在的最低工資標準。建筑工人干一天買不了一瓶白酒,干一周不夠西門慶家吃一頓螃蟹,晚明社會貧富差距之大、下層人民生活之艱辛可見一斑。
《金瓶梅》畢竟是文學作品,不能完全以書中的描述來推斷晚明時期的物價情況。成書于萬歷二十年(1592 年)的《宛署雜記》,由曾任宛平知縣的沈榜編纂,書中詳細記載了當時宛平縣政府的支出項目和數(shù)額,是全面反映明代后期物價情況的寶貴資料。書中記載,非技術(shù)工人如“打掃夫、短夫”,日薪白銀3、4 分;技術(shù)工人如“油漆匠、裝釘匠”稍高一些,約為5~7 分;算下來,普通勞動者的日薪在人民幣13.5~31.5 元之間。而書中的物價,豬肉每斤白銀2 分,合人民幣9 元,牛羊肉每斤1 分半(6.8 元),1 只活雞4 分(18 元),5 斤重大鯉魚1 錢(45 元),燒酒(白酒)每瓶5 分(22.5 元),黃酒每瓶1 分9 厘(8.6 元),蠟燭每斤8 分到1錢(36~45 元),燈油每斤4 分8 厘(21.6 元),白布每匹2 錢(90 元),白生絹每匹6 錢(270 元)……當時的1 斤為596克,所以食品價格大致每斤還要除以1.2,簡單算下來,每日最低工資可以買5.4 斤大米,或者1.8 斤豬肉,三口之家維持溫飽十分勉強??偟膩砜矗锻鹗痣s記》和《金瓶梅》中的物價水平大體相似,體力勞動者工資、燒酒、白絹等的價格更完全一致,既從側(cè)面印證了《金瓶梅》的年代背景,也可見《金瓶梅》較為客觀地呈現(xiàn)了晚明社會的經(jīng)濟生活,實為中國經(jīng)濟史研究的寶貴資料,正如鄭振鐸先生所言:“在《金瓶梅》里反映的是一個真實的中國社會。”(《談〈金瓶梅詞話〉》)
〔注釋〕
①魯迅對世情小說的界定是:“當神魔小說盛行時,記人事者亦突起,其取材猶宋市人小說之‘銀字兒’,大率為離合悲歡及發(fā)跡變泰之事,間雜因果報應(yīng),而不甚言靈怪,又緣描摹世態(tài),見其炎涼,故或亦謂之‘世情書’也”,又曰:“諸‘世情書’中,《金瓶梅》最有名”,見《中國小說史略》第114 頁,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年。
②關(guān)于《金瓶梅》的作者,有一種說法是“集體創(chuàng)作,一人寫定”,即認為《金瓶梅》是歷代積累型而非文人獨撰的小說,持此觀點的學者有徐朔方、劉輝、陳遼、王利器、孫遜等,參閱許建平,《〈金瓶梅〉作者研究八十年》,《河北學刊》2004 年第1 期。
③巡按御史,明代設(shè)置,代表皇帝巡視地方,專司監(jiān)察,只對皇帝負責,權(quán)力極大,俗稱“八府巡按”?!督鹌棵贰访x上寫宋朝之事,而多用明代官名,借古諷今之意昭然。
④即金葉子、金箔,宋代常見的一種具有貨幣性質(zhì)的黃金制品,易于剪切分割。
⑤宋、明皆無此官,作者杜撰。從書中描述看,大致相當于一省的最高司法官員。
⑥所謂典房,就是承典人支付給房主一筆錢,按約定居住一定的年數(shù)(數(shù)年至十數(shù)年不等)并無須支付租金;約定期滿,房主把典房款悉數(shù)歸還承典人(不計利息)并收回房屋。如房主付不出原款,則承典人繼續(xù)居??;但只要書面契約在,房主在“典期”限滿后永遠有權(quán)原價贖回。直到現(xiàn)在,某些地區(qū)還有這種交易行為。
⑦宛平縣,明清兩朝北京順天府的屬縣,轄北京西部,縣衙位于今地安門西大街東官房。
〔1〕黃吉昌、鄧天玲.“借支馬價銀”小考——《金瓶梅》背景年代三考〔J〕.昭通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1995(1).
〔2〕許建平.《金瓶梅》貨幣流通質(zhì)態(tài)與成書年代補證〔J〕.文學遺產(chǎn),2006(5).
〔3〕劉軍.明清時期白銀流入量分析〔J〕.東北財經(jīng)大學學報,2009(6).
〔4〕鄭鐵生.《金瓶梅》與白銀貨幣化〔J〕.明清小說研究,2007(4).
〔5〕孫飛盈.耐人尋味的金華酒——淺談《金瓶梅》之酒與作者之關(guān)系〔J〕.現(xiàn)代語文(文學研究版),2009(1).
〔6〕梅節(jié)校訂,陳詔、黃霖注釋.《梅節(jié)重校本金瓶梅詞話》〔M〕.香港:夢梅館,1993.
〔7〕沈榜.宛署雜記〔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