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佩霞 魏建和
新生兒黃疸是因膽紅素積聚引起的皮膚或其他器官黃染。部分高未結合膽紅素血癥患兒可發(fā)生膽紅素腦病,一般多留有不同程度的神經系統(tǒng)后遺癥,重者甚至死亡[1]。藍光照射是降低新生兒血清未結合膽紅素簡單而有效的方法。近年來國內外均報道撫觸有減輕新生兒黃疸的作用。我們將撫觸護理應用到藍光照射治療新生兒黃疸中,取得良好效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10年1月至2012年8月,將由本院產科出生的經皮測黃疸指數高于正常值需要藍光照射治療的新生兒86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3例,撫觸組男18例,女25例;順產19例,剖宮產24例;對照組男21例,女22例;順產20例,剖宮產23例;2組均無胎頭吸引及產鉗助產;2組性別比、分娩方式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藍光照射:每天照射1次,每次照8~10 h,連續(xù)照射3 d。觀察組在藍光照射時給予撫觸和常規(guī)護理,對照組常規(guī)護理不予撫觸。
1.2.2 撫觸時間:患兒喂奶后1 h,用眼罩遮蓋眼睛,用尿布遮蓋會陰部,暖箱溫度達到30~31℃,將患兒放進暖箱,每天上、下午各撫觸1次,15 min/次。
1.2.3 撫觸方法:先俯臥位撫觸背部,再側臥位撫觸四肢,最后仰臥位撫觸胸部、腹部、頭部[2]。具體步驟:俯臥位撫觸背部,雙手分別平行放在新生兒的脊椎兩側,從背部上端開始按摩逐步向下漸至臀部;側臥位撫觸四肢,雙手交替抓住新生兒的一側上肢從上臂至手臂滑行并同時擠捏,輕輕提拉每個手指,對側及雙下肢做法相同;仰臥位撫觸胸部、腹部、頭部,雙手分別從新生兒的胸部的外下方向對側上方交叉推進,至兩側肩部,然后從右上腹至上腹向左下腹按順時針方向按摩腹部,最后輕輕按摩頭面部。如患兒入暖箱后哭鬧不安,可用撫摸新生兒的手或臉的方法讓患兒平靜下來。
1.2.4 護理:由于藍光照射的時間一般都在8~10 h,責任護士待患兒入箱后注意觀察患兒的全身情況,4 h測體溫1次,將患兒體溫控制在36.7~37.2℃的中性溫度[3];將患兒左右交替?zhèn)扰P,防止嘔吐時發(fā)生窒息,若嘔吐要及時清理;需要靜脈輸液的要保證液路通暢,按要求調節(jié)液量;按時喂奶,經常給患兒喂水,故光療時水的需要量增加全日總量的15% ~20%[1]。光療會產熱,患兒出汗較多,要及時擦干;如果將患兒抱出喂奶,缺失的照射時間要補足。
1.2.5 黃疸指數測定:使用MBJ經皮黃疸儀 (北京麥邦光電儀器有限公司),由專人負責,于早上9∶00~10∶00時置于新生兒前額正中眉弓上方1 cm處,緊貼皮膚垂直測3次,取平均值。
1.3 觀察指標 比較2組新生兒在接受藍光照射前后經皮測黃疸指數情況。
1.4 統(tǒng)計學分析應用SPSS13.0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組新生兒藍光照射前經皮測黃疸指數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藍光照射后觀察組經皮測黃疸指數下降較對照組明顯,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或<0.01)。見表1。
新生兒撫觸是肌膚的接觸,能促進新生兒神經系統(tǒng)發(fā)育,增加應激能力;撫觸可促進新生兒黃疸消退速度[4];撫觸可刺激嬰兒淋巴系統(tǒng),增強抵抗力,改善消化功能和睡眠,可平復暴躁的情緒,可促進親子交流及感情[5];撫觸能促進睡眠,撫觸時全身肌肉得到緩解和放松[6],良性刺激通過大腦皮質傳遞到丘腦下部神經調節(jié)中樞,呼吸和心率頻率下降,大腦皮層喚醒水平和新陳代謝下降,易進入睡眠狀態(tài),而使睡眠時間延長,質量增加[6]。新生兒在藍光治療時,護士每天進行撫觸,使其獲得安全感,感受到了媽媽般的關愛,使食欲增進,排便次數增多,減少了肝腸循環(huán),加快了黃疸消退,縮短了療程;讓其取側臥位撫觸即預防了嘔吐引起的窒息,又減輕了腹脹不適。因此新生兒撫觸對藍光照射治療新生兒黃疸,具有良好的輔助作用。
表1 2組新生兒藍光照射前后黃疸指數比較n=43,mg/dl,±s
表1 2組新生兒藍光照射前后黃疸指數比較n=43,mg/dl,±s
觀查組 t值0.4028 2.5447 4.9590 4.1370 P值 >0.05 <0.05 <0.01 <0.01
1 邵肖梅,葉鴻瑁,丘小汕主編.實用新生兒學.第4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1.267-303.
2 張秋萍.新生兒撫觸體位和順序的臨床研究.護理研究,2004,18:1273-1274.
3 金漢珍,黃德珉主編.實用新生兒學.第3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3.46.
4 賈賢芬.撫觸在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治療中的作用臨床觀察.安徽預防醫(yī)學雜志,2004,10:376.
5 侯靜,魏林,楊麗媛,等.撫觸對早產兒行為的影響.中國行為醫(yī)學科學,2002,11:47-48.
6 鄧德娟.新生兒撫觸技術在產科中的應用體會.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2009,8: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