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茜
小組合作學習是以發(fā)揮小學生群體的積極功能,來提高個人的學習動力和能力,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展開討論、交流與合作,大家共同完成教學任務的一種教學形式。堅持“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教學思想,就可以發(fā)現(xiàn)小組合作學習對小學語文教學質(zhì)量的提高,調(diào)動小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有著重要的作用,小組合作學習是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調(diào)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大面積提高語文教學質(zhì)量的有效途徑和方法。
我國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中指出:“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小組合作學習被大量引入小學語文的課堂,使得小學語文課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但是在實施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xiàn)一些問題,使得小組合作學習徒有形式,收效甚微。
一、小組合作學習中出現(xiàn)的問題
合作學習作為新課程改革所積極倡導的一種有效的學習方式,因其自身的優(yōu)勢使得越來越多的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中采用這一方法。但是,我們在實踐教學中卻發(fā)現(xiàn),真正要將小組合作學習行之有效地開展,絕非易事。小組合作學習容易出現(xiàn)以下問題:
(一)流于形式
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我們發(fā)現(xiàn),當前小學語文課堂中利用小組合作學習大多是只側(cè)重表面形式,片面追求課堂氣氛熱鬧,尤其是在公開課上這一現(xiàn)象更明顯。許多小學語文教師不管要講的內(nèi)容合不合適,都要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來展開。教師錯誤地認為,只要讓學生相對而坐或?qū)⒄n桌擺成一定的形狀就是合作教學。如此生搬硬套,只重形式而忽略教學內(nèi)容的合作形式,不僅不能提高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反而會適得其反。
(二)各自為政,教學秩序混亂
在小組合作學習課堂中,我們經(jīng)??吹竭@樣的現(xiàn)象:教師一宣布小組討論,滿教室都是嗡嗡聲,小組里每人都在張嘴,誰也聽不清別人在說什么,還有的小組可能會爭執(zhí)起來。幾分鐘后教師一聲停,學生立刻就安靜了下來,教師要學生匯報學習小組討論成果,即使同一個小組的回答也五花八門,造成課堂秩序混亂,教師無法有效控制。
(三)學生參與度不均衡
小學合作學習的確增加了學生的參與機會,但是小組間并不是全員參與,成績好的學生參與的機會較多,往往是小組討論中的主角,而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往往成為了聽眾,過分依賴、盲從好學生,得不到獨立思考和發(fā)言的機會。甚至一些學生利用小組合作學習機會開小差,不認真討論教師布置下的任務,而是利用此機會和其他同學說閑話,而教師無法及時、全面地對各個小組活動進行指導,無法達到合作學習的最佳效果。
二、小組合作學習策略研究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有些內(nèi)容需要學生掌握、鞏固與熟練。如生字生詞、古詩積累、重點篇目的重點段落等,要通過反復練習鞏固掌握,提高正確率。對于大多數(shù)小學語文教師來說,在語文教學中出現(xiàn)以上的問題實屬正常,我們要研究的是怎樣通過理論學習和教學研究去解決這些問題,使小組合作學習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
(一)小組合作學習既要重形式又要重內(nèi)容
任何教學組織形式都是為教學目標服務的,小組合作學習也不能只重形式,而忽視了教學內(nèi)容方面的學習。教師教學的出發(fā)點和歸宿都是要促進學生的全方位發(fā)展。小組合作學習要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和與人合作的技能,還要讓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教師在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施過程中要引導小組成員建立一種平等、互助的合作關系,使每個小組成員對小組的學習任務建立一種責任感,以保證小組合作學習不流于形式。
小組合作學習雖然是一種有效的教學組織形式,但它并不是萬能的,教師在運用的時候要恰當選擇學習的內(nèi)容。對于一些學生通過個人獨立思考和閱讀課文就能解決的問題??梢圆扇€人獨立自學或開展傳統(tǒng)的全班教學即可。而開展合作學習必須選擇那些具有一定挑戰(zhàn)性、開放性、探究性的問題,學生個體解決有一定困難,這樣才能使小組合作學習比個體學習更有效率,更有質(zhì)量。如在講授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小鹿的玫瑰花》一文時,教師可組織學生就“小鹿的玫瑰花有沒有白栽”這一問題展開小組討論,通過這個問題的討論,使學生在認知上產(chǎn)生矛盾和沖突,最后全班進行交流,形成統(tǒng)一意見。這樣,既突破重點,又解決了難點,而且提高了合作質(zhì)量。
(二)教師對小組合作學習進行指導、組織和激勵
沒有教師的組織、引導、參與和促進,就很難保證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教師在小組合作學習的初始階段要讓學生做好小組學習的準備,并指導他們進行分組,指導學生應該如何開展交流,指導學生如何匯報小組研究成果等;在小組討論中教師要深入每一個小組,認真傾聽學生的發(fā)言,適時引導學生討論交流,在學生遇到討論的難點無法進行解時,教師要適時加以引導以促進學生開闊思路,深入思考;在學生進行小組學習結(jié)果匯報后,教師要對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和結(jié)果適時、適當?shù)亟o予評價和獎賞,不但要評價小組整體,還要注意對小組個體成員進行評價。教師的鼓勵和表揚,可以激發(fā)學生探究的熱情,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總之,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是課堂的主導,只有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才能使小組合作學習更加有效、有序地進行下去。
(三)明確的角色分工,形成積極的角色相互依賴
語文合作學習中,若無明確的角色分工會使合作效率低下,無法達到合作學習的目標。所以為了更好地完成小組任務,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各小組應明確角色分工。首先要合理組建討論小組,成員的構(gòu)成要考慮學生學習成績好、中、差的搭配,又要考慮他們原有的性格、感情等非智力因素,創(chuàng)造有效學習的組織基礎。其次,小組成員要明確分工,各司其職。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由誰負責記錄,由誰任組長,由誰擔任報告員等都要有明確的分工,而且要實行輪換制,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小組討論中。這樣通過一段時間的鍛煉、實踐,人人都有一定的合作能力,在組織形式上保證了全體學生參與合作的可能性,提高了合作的參與度與合作效率。
總之,有效的合作學習不是輕易就能達成,這需要教師對合作團體的組成精心安排;對合作團體的活動精心組織;對小組成員的合作習慣精心培養(yǎng);對合作活動的時機精心把握;對合作中的多種因素精心處理。筆者相信,只要我們用心去實踐、去反思、去提升,就一定能讓我們的小組合作學習越來越有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