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琴春 孟立輝 馬金珠
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劑C(Cys-C)為低分子量蛋白質的一種,曾有學者在1985年便首先對血清Cys-C水平與腎小球濾過率(GFR)密切相關進行了報道,該水平能夠作為腎小球濾過功能的一個診斷指標。對近幾年以來,由于Cys-C商品化試劑盒的發(fā)展,該項目已經逐漸在臨床上得到了推廣[1]。本次研究中出于對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劑C對糖尿病患者腎小球損傷的早期診斷價值進行評價分析的目的,對本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的Cys-C水平展開對比分析,現(xiàn)匯報如下。
1.1 一般資料 研究中資料均來源于本院最近一段時間里收治的糖尿病患者病例和同期健康體檢者,分別抽取其中的248例和60例。在糖尿病組中包括有單純糖尿病者132例,早期糖尿病腎病者116例。248例中,男138例,女110例,年齡48~72歲,平均(53.8±14.2)歲;健康組中男34例,女26例,年齡49~71歲,平均(55.4±13.7)歲。兩組性別、年齡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對以上抽取的三組研究對象分別展開Cys-C水平檢測,并對檢測結果進行整理,同時展開對比分析。
1.2.2 檢測方法 所用儀器為BECKMAN-UniCelDXC800,相關試劑為浙江夸克公司生產的配套試劑盒。所用方法為膠體金顆粒免疫比濁法。標本采集:抽取5 ml研究對象的晨起空腹靜脈血,對所有研究對象均展開Cys-C、SCr、BUN、eGFR水平檢測[2],于2 h內完成。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研究中相關數(shù)據(jù)資料采用SPSS 18.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 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早期糖尿病腎病組的Cys-C、SCr、BUN、eGFR水平與單純糖尿病組和健康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糖尿病腎病組Cys-C水平與其余兩組明顯升高;單純糖尿病組患者的Cys-C、SCr、eGFR水平與健康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三個組別的各項檢測指標檢測結果比較(±s)
表1 三個組別的各項檢測指標檢測結果比較(±s)
*P<0.05,**P<0.01,與健康組比較;#P<0.05,##P<0.01,與單純糖尿病組比較
組別 Cys-C(mg/L) SCr(μmol/L) BUN(mmol/L) eGFR[ml/(min·1.73m2)]糖尿病腎病組(n=116) 1.6±0.43**## 99.0±16.3*# 10.2±8.1*# 43.37±23.41*#單純糖尿病組(n=132) 0.98±0.17** 84.7±14.2* 4.8±3.2 76.68±29.98*健康組(n=60) 0.67±0.15 73.2±13.5 4.6±2.3 86.53±14.23 P值 <0.01 <0.05 <0.05 <0.05
在臨床上傳統(tǒng)習慣將尿素氮、肌酐等指標作為常規(guī)腎功能的檢測項目,然而在患者的腎小球受損早期或者是輕度受損時,血中的尿素氮以及肌酐依舊能夠維持在相對正常的水平,僅在發(fā)生嚴重腎小球損害時,腎小球的濾過率降低50%以下,血尿素氮以及肌酐的濃度才會發(fā)生明顯的升高[3]。
最近幾年來,已經存在諸多的臨床研究對血清Cys-C水平為對腎小球濾過率(GFR)的進行反映敏感指標予以了證實。該物質的分子量相對較小,在近曲小管能夠發(fā)生重吸收且被完全分解代謝,不會受到年齡、性別、炎癥反應、飲食、肌肉容積、惡性腫瘤、膽紅素以及溶血等諸多因素的影響,為相對比較理想對GFR進行反映的內源性指標[4]。eGFR水平相對于健康組也會發(fā)生顯著降低,然SCr、BUN水平在兩組之間不存在十分顯著性的差異。曾有學者指出血清Cys-C為一個良好的對病程中GFR變化進行監(jiān)測的評估指標,其水平檢測對于確診2型糖尿病患者的早期腎功能損害具有十分重要的臨床價值[5]。在本次研究中對單純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早期腎損傷患者和健康者展開了Cys-C、SCr、BUN、eGFR水平水平檢測,結果發(fā)現(xiàn),糖尿病早期腎損傷組的各項檢測指標水平與其他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其中Cys-C為最敏感指標,預示著Cys-C的檢測,對腎小球早期損傷的診斷和治療具有很大價值,這結果對以上所述結論予以了充分的證實。
[1] 周劍波,張廷,胡宏.CystatinC在評價慢性腎病患者腎小球濾過功能中的作用[J].江蘇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8,18(4):348-350.
[2] 李海霞,吳紅花,徐國賓,等.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劑C與肌酐在評價糖尿病患者腎小球濾過功能中的比較研究[J].中華檢驗醫(yī)學雜志,2009,24(6):121-122.
[3] 榮嶸,張愛民,樊春紅,等.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與冠心病患者及多項生化指標關心的分析[J].中國實驗診斷學,2009,13(1):77-80.
[4] 任愛英,王凡.血清胱抑索C的臨床應用及研究[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08,1(5):32-34.
[5] 黃群.血清胱抑素C在2型糖尿病不同腎損害期的變化及其臨床意義[J].臨床內科雜志,2009,23(7):467-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