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梅,孫家萍,趙清清
袋鼠式護理(kangaroo mother care,KMC,也稱“skin-toskin contact,STS)”,是指將早產(chǎn)兒放在母親的懷抱中,直接接觸母親肌膚的護理方式[1]。疼痛可造成新生兒一系列生理和行為反應,對新生兒造成近期或遠期不良影響。袋鼠式護理為新生兒創(chuàng)造了類似于子宮內(nèi)的環(huán)境,有利于保持新生兒生命體征的穩(wěn)定。現(xiàn)將足月新生兒袋鼠式護理的觀察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1 ̄05—2011 ̄09在筆者所在科首次采血的足月新生兒100名,胎齡≥37周、出生體重≥2500 g、出生后1 min Apgar評10分,排除采血前30 min有啼哭者、24 h內(nèi)應用鎮(zhèn)靜鎮(zhèn)痛藥物者。將100名足月新生兒隨機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各50名,兩組在新生兒出生方式、性別、體重、出生日齡方面無統(tǒng)計學差異。
1.2 方法
1.2.1 干預方法 環(huán)境溫度設置為24~26℃,干預組新生兒在足跟采血前30 min至采血后1 min持續(xù)實施袋鼠式護理,新生兒更換尿布,穿襪子和帽子,其他部位皮膚裸露,將新生兒置于母親裸露的胸腹部,呈俯臥位,頭偏向一側(cè)抬高40°。對照組不進行干預,常規(guī)采取“襁褓包裹”實施足跟采血。
1.2.2 觀察指標及方法 將評估新生兒疼痛的生理指標(心率和血氧飽和度)和行為指標(啼哭和疼痛面容)作為新生兒疼痛程度的觀察指標,分別在足跟采血前1 min、采血期、采血后1 min檢測新生兒的心率和血氧飽和度,在足跟采血期及采血后1 min記錄新生兒啼哭時間及疼痛面容持續(xù)時間。
1.2.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軟件,用兩獨立樣本均數(shù)t檢驗,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
2.1 兩組采血前生理指標 見表1。
2.2 兩組采血期生理指標及行為指標 見表2。
表 1 兩組新生兒采血前生理指標(±s)
表 1 兩組新生兒采血前生理指標(±s)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n 心率(次/min) 血氧飽和度(%)對照組 50 128.02±24.11 93.41±3.54干預組 50 126.45±14.64* 92.86±2.86*
表 2 兩組新生兒采血期生理指標及行為指標±s)
表 2 兩組新生兒采血期生理指標及行為指標±s)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n 生理指標 行為指標持續(xù)時間(s)心率(次/min)血氧飽和度(%) 啼哭 疼痛面容對照組 50 164.8±22.40 85.0±12.07 60.4±13.75 60.8±13.53干預組 50 153.4±18.61* 91.09±4.80* 41.4±21.14*47.1±20.15*
2.3 兩組采血恢復期生理指標及行為指標 見表3。
表 3 兩組新生兒采血恢復期生理指標及行為指標(±s)
表 3 兩組新生兒采血恢復期生理指標及行為指標(±s)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n 生理指標 行為指標持續(xù)時間(s)心率(次/min)血氧飽和度(%) 啼哭 疼痛面容對照組 50 159.8±25.76 85.5±9.45 37.2±19.70 37.0±17.82干預組 50 148.3±21.24* 91.0±4.20* 15.9±17.72*13.8±16.18*
袋鼠式護理時,新生兒置于母親的胸前,感受母親的心跳、隨母親的呼吸有節(jié)律的運動以及保持俯臥位,對嬰兒的本體感受器、聽覺、前庭、溫度、觸覺感受器以溫柔的刺激,可改變痛覺的傳導[2]。袋鼠式護理可減輕疼痛刺激對新生兒造成的不良影響,同時采用袋鼠式護理可增進母嬰之間感情的培養(yǎng),促進母乳喂養(yǎng),維持新生兒體溫、呼吸及能量代謝的穩(wěn)定。袋鼠式護理是一種科學、有效、人性化的護理模式。
[1]Department of Reproductive Health and Research.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Kangaroo mother care: practical guide.WHO,2003.1.
[2]吳本清.新生兒危重癥監(jiān)護診療與護理[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9.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