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陽 (天津醫(yī)科大學第二醫(yī)院肛腸外科,天津 300000)
結直腸癌 (CRC)是危害人類生命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2008年美國全球癌癥統(tǒng)計報告其致死率為5.07%〔1〕。且發(fā)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趨勢〔2〕。血管內皮生長因子 (VEGF)的高表達與人體中多種腫瘤的發(fā)生和侵襲轉移有關,在CRC中的過表達可能預后不良。然而也有研究認為VEGF在預測CRC方面并無多大的價值〔3,4〕。本研究通過分析 VEGF-C,VEGF-D和及其受體 (VEGFR)-3在CRC患者中的表達,探討其與臨床病理參數(shù)的關系。
1.2.2 結果判定 免疫反應程度評分:0分為陰性;1分為免疫細胞<5%;2分為5% ~50%;3分為>50%。染色程度評分:0分為陰性;1分為染色弱;2分為染色中等;3分為染色強。最終結果根據(jù)上述兩項進行評定,統(tǒng)計分析時將中等和強免疫反應記為陽性〔6〕。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18.0統(tǒng)計軟件行χ2檢驗。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6月外科手術切除CRC標本134例,其中男68例,女66例,平均年齡(67.24±13.58)歲。手術前記錄患者的年齡、性別、臨床癥狀、病史、腫瘤位置、組織學分級。腫瘤位置按照結腸和直腸記錄、分類。根據(jù)國際抗癌協(xié)會TNM分期標準〔5〕進行分期:Ⅰ期19例,Ⅱ期48例,Ⅲ期39例,Ⅳ期28例。病理類型:管狀腺癌84例、黏液腺癌30例,未分化20例。另取腫瘤周圍正常上皮細胞進行檢測。所有樣本均用4%甲醛固定,石蠟包埋后存檔。試劑:VEGF-C(ab135506)、VEGF-D(ab155288)和VEGFR-3(ab27278)抗體購自美國Abcam公司。
1.2 方法
1.2.1 免疫組織化學法 樣本經過脫蠟和再水合。3 μm切片置于0.01 mol/L的檸檬酸緩存液 (pH 6.0),98℃加熱20 min修復抗原表位。0.3%雙氧水溶液消除內源性過氧化酶活性。一抗4℃孵育過夜,二抗37℃孵育0.5 h。二氧基聯(lián)苯胺(DAB)顯色,蘇木精復染。陰性對照不孵育一抗,其余同上。脫水,中性樹脂封片,顯微鏡下觀察。
2.1 VEGF-C、VEGF-D和VEGFR-3在CRC中的表達 與正常上皮細胞相比,腫瘤組織VEGF-C出現(xiàn)過表達 (P<0.05)。而VEGF-D和 VEGFR-3均未出現(xiàn)過表達。見表1。并且,VEGF-C、VEGF-D和VEGFR-3在CRC中的表達具有相關性(χ2=109.419、134.552,P <0.05)。
表1 腫瘤組織與正常上皮組織VEGF-C、D、VEGPR-3陽性率比較〔n(%),n=134〕
2.2 VEGF-C、VEGF-D和VEGFR-3表達與臨床資料的相關性 VEGF-C、VEGF-D和VEGFR-3在不同性別、年齡、息肉史及腫瘤史中的表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VEGF-C和VEGF-D在不同組織學類型的表達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VEGFR-3在是否有肝轉移CRC患者中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VEGF-C、VEGF-D和VEGFR-3在是否發(fā)生淋巴轉移的樣本中表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而與腫瘤大小、Duke分期、TNM分期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見表2。
表2 VEGF-C、VEGF-D和VEGFR-3表達與臨床資料的相關性
通常情況下VEGF家族在動物和人體的多種組織中表達較少,然而在血管再生比較活躍的組織如胚胎和胎盤和一些疾病如長期炎癥紊亂、糖尿病以及局部缺血性心臟病均發(fā)現(xiàn)VEGF的高表達。VEGF及其受體在轉移性結腸癌和腫瘤相關的內皮細胞中表達水平也較高。因此,VEGF在CRC的形成過程中被認為是一個重要的因子〔5,6〕。研究證實VEGF-C與腫瘤的發(fā)展和預后不良有關〔7〕,VEGF發(fā)揮作用不僅和其在腫瘤細胞中的表達有關,而且和內皮細胞中VEGF家族表達有關。VEGF家族包括 VEGF-A、VEGF-B、VEGF-C、VEGF-D 和 VEGFE以及受體 VEGFR-1、VEGFR-2、VEGFR-3。CRC與 VEGF家族關系的研究主要集中于VEGF-A。然而,新發(fā)現(xiàn)的VEGF-C和VEGF-D可能在血管再生和淋巴生成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
本研究結果和上述的研究結果一致,即VEGF-C通過激活絡氨酸激酶受體VEGFR-3來誘導淋巴管生成。這種受體存在于胚胎血管內皮細胞,在成長過程中逐漸減少,從而在血管網(wǎng)絡形成后限制。最近研究提示VEGFR-3與它的配體VEGF-C和VEGF-D可能通過刺激腫瘤組織中淋巴管的生成,從而誘導產生新的淋巴毛細管,增加了淋巴結轉移的可能性〔8〕。血管再生在腫瘤的發(fā)生和轉移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包括在現(xiàn)有內皮脈管系統(tǒng)上生成新的血管。腫瘤血管再生對于腫瘤的快速發(fā)展、強化轉移的途徑非常重要。總的來說,其通過提供氧分、營養(yǎng)和釋放生長因子來促進腫瘤細胞的增殖。
本實驗在所有腫瘤細胞均檢測到了血管再生的標志,說明血管再生在腫瘤的發(fā)生和侵襲轉移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同時,淋巴管的生成也可能在CRC的形成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因此,VEGF-C,VEGF-D和VEGFR-3蛋白表達對CRC的治療和診斷具有重要價值,并與CRC的形成、侵襲和轉移相關。
1 Svagzdys S,Lesauskaite V,Pavalkis D,et al.Microvessel density as new prognostic marker after radiotherapy in rectal cancer〔J〕.BMC Cancer,2009;9(95):1471-7.
2 Brenner H,Hoffmeister M,Haug U.Should colorectal cancer screening start at the same age in European countries?Contributions from descriptive epidemiology〔J〕.Br J Cancer,2008;99(3):532-5.
3 Martins SF,Reis RM,Rodrigues AM,et al.Role of endoglin and VEGF family expression in colorectal cancer prognosis and anti-angiogenic therapies〔J〕.World J Clin Oncol,2011;2(6):272-80.
4 Cao H,Jin C,Huang D,et al.Changes in serum IGF-1 level and tumor VEGF expression in mice with colorectal cancer under hyperglycemic conditions〔J〕.Mol Med Rep,2013;7(4):1361-5.
5 江建軍,裴永彬,劉 云,等.結直腸癌組織中VEGF-C,VEGFR-3的表達及意義〔J〕.天津醫(yī)藥,2012;40(10):990-4.
6 錢 江,陳旺盛,文坤明,等.Slug和E-cadherin在結直腸癌組織中的表達及臨床意義〔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13):2683-5.
7 Brozek W,Kriwanek S,Bonner E,et al.Mutual associations between malignancy,age,gender,and subsite incidence of colorectal cancer〔J〕.Anticancer Res,2009;29(9):3721-6.
8 Winder T,Lenz HJ.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nd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signaling pathways as therapeutic targets for colorectal cancer〔J〕.Gastroenterology,2010;138(6):216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