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雷
(宜興 214221)
陶都宜興,古稱陽羨、荊溪,歷史悠久、人文薈萃、物產豐富,歷來尤以茶器——紫砂壺揚名于天下。紫砂壺藝術的發(fā)展,是一個包容并蓄和漸趨壯大的過程,在這過程中制陶藝人便不斷地豐富了紫砂器的造型和內在文化。
紫砂壺的造型大體可分為幾何形體(統(tǒng)稱為光貨)、自然形體(統(tǒng)稱為花貨)和筋紋器三大類。“光貨”造型講究各立面線條、形態(tài)變化統(tǒng)一,其中圓器類要求圓勻平穩(wěn),方器類則要求線條挺括、輪廓明晰。所以,傳統(tǒng)器皿簡潔凝練的風韻在光貨上尤其得以充分體現(xiàn),且更講規(guī)矩也更顯尺度。對于“花貨”造型,多以或概括、或取舍的藝術手法由自然形演化而來,當然也是有其規(guī)律的,更是汲取自然之韻味的體現(xiàn)。筋紋器造型往往要求壺形線條清晰,制作紋理分明。
傳統(tǒng)光貨造型中一個經典的器型——仿古壺 (見圖1),此壺型圓潤別致,手握飽滿。“仿古”始稱“仿鼓”,自清代流傳至今已經有200多年的歷史。清代制壺名家邵大亨初創(chuàng),原意是壺體仿照鼓型,也間接地參照了傳統(tǒng)古建筑中鼓型石柱礎的飽滿形狀,后人仿制做這種壺形就成了仿古代壺型的意思了?!胺鹿艍亍币恢币詠頌閺V大壺友所愛好,源于其古典大方的壺型和功能的實用,其制作到位,乃實用之佳器。
圖1 仿古壺
“仿古壺”的特點是壺身筒呈鼓型,所以又稱仿鼓。其形身扁、腹鼓、頸高、蓋板平滑,壺蓋與壺沿子母線吻合嚴密,合成圓線飽滿,扁鈕有力,虹鈕有勢,一彎流曲出自然,嘴、把勻稱,姿態(tài)優(yōu)美,極宜品茗,深得文人雅士和民間人士所喜愛,是件雅俗共賞的佳器。壺腹寬圓,張弛有力,別有一番大肚能容天下難容之事之氣度;壺把隨圈,圈把勻勢而起,有些略帶變化的壺款則是把圓下方有垂,富于靈動,整體骨肉勻稱,收展有度,有一氣呵成之暢快淋漓感;壺底部以收平底居多,壺肩部必須高聳挺拔才有氣勢,以顯現(xiàn)出圓潤壺體的張力與飽滿;壺頸部留短頸,以便在壺身向上延伸的過程中有一個小的過渡而不使整壺過于簡單沒有變化;壺子口呈一線,壺的開口甚大,投茶出湯皆很方便自然;壺提鈕和蓋之間略有頸隙,扁圓鈕壓蓋,提鈕為等比例縮小的壺身形狀,以此形成相互呼應之勢,整把壺型展示時也就沒有突兀之感,而扁圓形在手指捏握時也會貼合緊密。整體觀之,“仿古壺”的氣勢韻律要有十面張力,也就好似一只充滿了氣的牛皮大鼓那樣莊重凝練、風韻大度。置壺于案上,細觀韻潤飽滿,把玩時更有珍珠般的滑逸之感,在壺身的黃金分割點處,一抹順暢的流線在來自壺內飽含茗香的茶湯引領下悅然而動,延伸至細膩圓把的輕巧之美,自然和諧。
我們可以用意氣風發(fā)、有容乃大來形容精神振奮、氣概豪邁的紫砂藝術。而這種精神在老一輩紫砂藝人的身上也有很好的體現(xiàn),這也正是鑒賞“仿古壺”這種老款壺型時才能體會到在壺外的那種厚重魅力。近代制壺大家程壽珍所作 “仿古壺”,凝煉了歷代紫砂壺精華而成,流傳甚廣,各大博物館皆有收藏,尤為后輩在制壺時觀摩、借鑒和學習、欣賞。而當以這種精神狀態(tài)在學習傳承制作好這款壺時,只覺得在心中也有一種積極向上的暢快淋漓感。在紫砂藝術的歷史長河中,紫砂壺藝人也只有兼容并蓄,遵循傳統(tǒng)、借鑒別家,才得以在紛雜繁復的紫砂器型中有氣韻精神的顯現(xiàn)和流露。年輕的紫砂設計制作者一定要摒棄那些固步自封的思想,以豪邁的氣概虛心向學,以向上飛揚、樂于進取的心境堅守信念、感悟人生、提升素養(yǎng),力求把內心的點點純真融匯進那曼妙的紫砂壺藝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