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明代北部邊防對明代軍事與經(jīng)濟的影響

2013-08-29 09:44:12
關鍵詞:明史邊防

胡 凡

(黑龍江大學 黑龍江流域文明研究中心,黑龍江 哈爾濱 150080)

由于明王朝是將蒙古貴族建立的元王朝趕回漠北后建立起對全國的統(tǒng)治的,防備蒙古貴族的卷土重來成為明王朝的首要任務,遂有北部九邊軍鎮(zhèn)的形成。又由于宣德以后蒙古族的進入河套,使明朝的北部邊防始終承擔著沉重的壓力,這種壓力直到俺答封貢的實現(xiàn)才告緩解。在長達134年的時間里,明朝每年都要調集大批軍隊抵御蒙古對塞內(nèi)的入掠,傾盡其大部財力、物力,這一沉重的邊防壓力對明代的軍事與經(jīng)濟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本文即擬對此作一探討,以就教于學者方家。

一、對明代軍事制度的影響

朱元璋建立明王朝后,軍事制度實行的是衛(wèi)所制,“劃出一部分人為軍,分配在各衛(wèi)所,專負保衛(wèi)邊疆和鎮(zhèn)壓地方的責任。軍和民完全分開?!保?]92這種衛(wèi)所制度是“度要害地,系一郡者設所,連郡者設衛(wèi)。大率五千六百人為衛(wèi),千一百二十人為千戶所,百十有二人為百戶所。所設總旗二,小旗十,大小聯(lián)比以成軍。其取兵,有從征,有歸附,有謫發(fā)。從征者,諸將所部兵,既定其地,因以留戍。歸附,則勝國及僭偽諸降卒。謫發(fā),以罪遷隸為兵者。其軍皆世籍?!雹佟睹魇贰け贫肪砭攀?,第2193頁。這是一種世兵制,軍人另立戶籍,世代為軍。其軍戶來源除了從征、歸附、謫發(fā)外,還有一種垛集法,實為強制征兵,太祖時,“垛集令行,民出一丁為軍,衛(wèi)所無缺伍,且有羨丁?!焙髞碛捎谲娛慷嗨油?,“成祖即位,遣給事等官分閱天下軍,重定垛集軍更代法。初,三丁已上,垛正軍一,別有貼戶,正軍死,貼戶丁補。至是,令正軍、貼戶更代,貼戶單丁者免;當軍家蠲其一丁徭。”②《明史·兵制四》卷九二,第2255~2256頁。這是政府給予正軍的一點優(yōu)惠政策。為了防止將領專兵,又行兵將分離之策,衛(wèi)所統(tǒng)于五軍都督府,五軍都督府有統(tǒng)兵權,但卻不能調兵;兵部能調兵卻手中無兵,一切軍政大權皆由皇帝掌握,“征伐則命將充總兵官,調衛(wèi)所軍領之;既旋則將上所配印,官軍各回衛(wèi)所。蓋得唐府兵遺意。”③《明史·兵制一》卷八九,第2175頁。為了保證兵源不乏及軍士的生活,正軍在赴衛(wèi)所上崗時要攜帶妻子同行,要有子弟跟隨,這種子弟就稱為余丁或軍余,將校之子弟則稱為舍人。

衛(wèi)所軍制在明初確實發(fā)揮了極大的作用,為明初的強盛做出了貢獻。但是,“由于衛(wèi)所制度內(nèi)在矛盾的發(fā)展和社會歷史條件的變化,衛(wèi)所軍很快就衰落了。衛(wèi)所制度崩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世軍兵役制度的破壞無疑是最主要的原因?!保?]世軍制是一種落后的兵役制度,它使得衛(wèi)所軍士的地位十分低下,生活困苦,因而迫使軍士大量逃亡。在衛(wèi)所軍士的困苦生活中,尤以邊軍更甚。④《明史·黃紱傳》卷一八五載:黃紱于成化“二十二年擢右副都御史,巡撫延綏。……申軍令,增置墩堡,邊政一新。出見士卒妻衣不蔽體,嘆曰:‘健兒家貧至是,何面目臨其上?!筋A給三月餉,親為拊循?!泵魅岁戶佑性妼T佭呠娎Э嘀疇畹溃骸斑呠娍?,邊軍苦,自恨生身向行伍。月支幾斗倉底粟,一半泥沙不堪煮。盡將易賣辦科差,顆粒哪曾入鍋釜。官逋私債還未足,又見散銀來糴谷。去年糴谷揭瓦償,今年瓦盡兼拆屋。官司積谷為備荒,豈知剜肉先成瘡?近聞防守婺川賊,盡遣丁男行運糧。老弱伶俜已不保,何況臨陣對刀槍。宛宛嬌兒未離母,街頭抱賣供軍裝。閭閻哭聲日振地,天遠無路聞君王!君不見京師養(yǎng)軍三十萬,有手何曾捻弓箭!太倉有米百不愁,飽食且傍勾欄游?!保?]正是這樣一種生活狀況,遂使衛(wèi)所軍士紛紛逃亡,明廷雖有清軍、勾補之舉措,仍遠不能補足軍伍之原額,于是不得不改弦更張,便有募兵制的出現(xiàn)。

關于明代的募兵制度,按《續(xù)文獻通考》所載,最早出現(xiàn)于宣德九年(1434年)。這年十月,“榜諭邊境,有愿奮勇效力、剿賊立功者,許赴官自陳?!逼渥髡咴诎凑Z中說道:“以邊境言之,自屬郡國事。然有明一代,召募之令始此,故載入兵制。時以阿臺等擾邊故,然亦以見兵力之漸頓矣。蓋兵政易敝而難修,永樂、宣德之間不過十余年,而振刷已難,古人所以致謹于詰戎也?!雹荨独m(xù)文獻通考》卷一二二《兵二》。到正統(tǒng)二年(1437年),“始募所在軍余、民壯愿自效者,分隸操練。”作者按語說:“此為召募民壯之始?!侗尽费裕簳r陜西得四千二百人,擇其最多者志之也。王圻本言:民壯始于正統(tǒng)十四年景帝立之初,誤矣?!雹蕖独m(xù)文獻通考》卷一二八《兵八》。但是,現(xiàn)代明史專家吳晗卻是贊同王圻看法的,他認為:“募兵之制,大約開端于正統(tǒng)末年。募兵與民壯不同,民壯是由地方按里數(shù)多少或每戶壯丁多少僉發(fā)的,平時定期訓練,余時歸農(nóng),調發(fā)則官給行糧,事定還家。完全為警衛(wèi)地方之用。募兵則由中央派人召募,入伍后按月發(fā)餉,東西征戍,一惟政府之命。戰(zhàn)時和平時一樣,除退役外不能離開行伍?!保?]127今人李渡認為:募兵制從開始出現(xiàn)到成為一種制度,其間經(jīng)歷了一個較長的過渡階段,“嘉靖以前,募兵只是衛(wèi)所軍的一個補充;嘉靖中,募兵制始確立,并逐漸在明朝軍制中居于主導地位。”[2]他主要依據(jù)的是清人傅維鱗的一段描述:“召募之兵,明初無有也。正統(tǒng)中,始募天下軍余、民壯為兵。景泰初,復令廣召募,即以所在官司統(tǒng)領,遇警調用,然猶之民也。弘治中以虜警抽編,無警許罷役,遂有常餉。沿至正德,遂令分戍番操,無復休息。兵尚書王瓊請量罷之,不聽。肅宗深知其弊而未遑清理,及后為真兵矣?!雹吒稻S鱗:《明書·戎馬志》卷七二??傊还軐δ急谱骱畏N解說,邊防衛(wèi)所軍士的逃亡使北邊防衛(wèi)受到了影響,因而促使募兵制的出現(xiàn),確是其重要原因之一。至于募兵制形成后給明代歷史所造成的影響,大量冗兵的軍費造成政府財政的超負荷運轉,則又是促使明朝走向滅亡的一個因素,這是明朝統(tǒng)治者所始料不及的。

明代中葉以后軍事家丁制度的形成與發(fā)展,是北部邊防壓力導致軍制變化的又一個方面。“軍事家丁是將帥用于御敵衛(wèi)身的私兵,大都是經(jīng)過嚴格挑選的‘膂力驍健、弓馬嫻熟’、技藝過人的精銳士卒,戰(zhàn)斗力強,待遇高,與主帥有較強的私人隸屬關系和依附關系?!保?]這樣的家丁構成了將帥的私人小集團,結以恩信,在戰(zhàn)場上成為沖鋒破敵的核心力量。清人趙翼曾描述道:“兩軍相接,全恃將勇,將勇則兵亦作氣隨之。然將亦非恃一人之勇也,必有左右心膂之驍悍者,協(xié)心并力,始氣壯而敢進。將既進,則兵亦鼓勇爭先,此將帥所貴有家丁親兵也?!保?]他所列舉的明朝北邊將領如楊洪、王越、馬永、馬芳、梁震等等,皆因有得力家丁而在戰(zhàn)場上屢破強敵,明代后期遼東的李成梁更是如此,其所蓄養(yǎng)之健兒李平胡、李寧等人,后皆升之將帥。明代中葉軍事家丁制度的形成,是和作為國家正式軍制的衛(wèi)所制度崩潰、募兵制度逐漸實行相伴隨的,“隸屬于私人的將帥家丁迅速崛起,逐漸成為明代北部邊防力量的中堅。這是明代軍制中一個不應忽視的變化,它對于當時的政治、經(jīng)濟、軍事都曾發(fā)生過一定的影響?!保?]根據(jù)趙忠男的研究,軍事家丁制度的發(fā)展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大約從弘治前后到嘉靖中期,為軍事家丁興起時期;第二階段大約從嘉靖中期到萬歷中期,為軍事家丁制度形成、發(fā)展并走向全盛時期;第三階段從萬歷中期至明末,為軍事家丁制度由全盛走向衰敗的時期。而其認為:“軍事家丁制度的弊端和消極影響是明末統(tǒng)治危機的一個組成部分,它與其它危機因素交織在一起,相互作用,成為明朝滅亡的一個重要因素?!保?]這一見解是頗中肯綮的。

總之,在沉重的北部邊防壓力下,明朝衛(wèi)所制度的崩潰是必然的,而為了有效的抵御蒙古族的攻掠,募兵制和軍事家丁制度的興起,同樣也是歷史發(fā)展所作的必然選擇。

二、對邊防領導體制與軍隊風氣的影響

明朝為了抵御蒙古族的襲擾和掠奪,在北方九邊沿線部署重兵,嚴加防守。九邊兵力洪、永時期為“帶甲六十萬”,永樂北征后約四十萬,隆、萬時期約六十萬,超過當時全國總兵力的一半以上。與此同時,在北部邊防的軍事領導體制方面形成了鎮(zhèn)戍制,其具體系統(tǒng)是總兵官、副總兵、參將、游擊將軍、守備、把總。按明史所載:“總鎮(zhèn)一方者為鎮(zhèn)守,獨鎮(zhèn)一路者為分守,各守一城一堡者為守備,與主將同守一城者為協(xié)守?!雹佟睹魇贰ぢ毠僦疚濉肪砥吡?866頁。這是一套武職系統(tǒng),“其總鎮(zhèn),或掛將印,或不掛印,皆曰總兵;次曰副總兵;又次曰參將;又次曰游擊將軍;舊于公、侯、伯、都督、指揮等官內(nèi)推充任?!雹凇睹鲿洹肪硪欢侗烤拧ゆ?zhèn)戍一·將領上》。在北邊各軍鎮(zhèn),掛印總兵官稱將軍者有:遼東曰征虜前將軍;宣府曰鎮(zhèn)朔將軍;大同曰征西前將軍;延綏曰鎮(zhèn)西將軍;寧夏曰征西將軍;甘肅曰平羌將軍;在薊鎮(zhèn)者不得稱將軍;“宣宗宣德間,又設山西、陜西二總兵;世宗嘉靖間……改設福建、保定副總兵為總兵;……神宗萬歷間,又增設臨洮、山海;熹宗天啟間,增設登萊;至莊烈帝崇禎間,益紛不可紀,而位權亦非復當日?!雹邸独m(xù)文獻通考》卷六一《職官十一》。我們可以將九邊鎮(zhèn)戍系統(tǒng)的武職列為一表,以見其概貌:

表1 九邊鎮(zhèn)戍系統(tǒng)軍職員額表④此表據(jù)《明會典》制。Tab.1 The staff number of nine frontier fortification system

除了這套武職系統(tǒng)外,明朝為了控制邊防將領,又設有一套文職系統(tǒng)和一套宦官系統(tǒng),以防邊將擁兵自重,形成尾大不調之勢。文職系統(tǒng)主要有總督、巡撫及其屬官,史稱“文臣統(tǒng)兵者,或為經(jīng)略,或為總督、巡撫及兵備道、清軍同知之屬”。⑤《古今圖書集成》戎政典三四,兵制部?;鹿傧到y(tǒng)稱為鎮(zhèn)守內(nèi)臣,“自永樂初,出鎮(zhèn)遼東開原及山西等處,自后各邊以次添設,而鎮(zhèn)守之下,又有分守、(守)備、監(jiān)槍諸內(nèi)臣。”⑥《明會典》卷一二六《兵部九·鎮(zhèn)戍一·將領上》。這是一套三駕馬車的領導體系,文臣、武臣、內(nèi)臣互相監(jiān)督,互相制衡,共同負責,這從成化七年的一件事情中可以具體地反映出來。史載:“上以延綏邊備廢弛,下鎮(zhèn)守太監(jiān)秦剛、巡撫都御史王銳于獄。時總兵官都督房能以病獲免,于是兵科給事中章鎰等劾之曰:‘國家之制邊方,以文臣巡撫,以武臣總兵,而內(nèi)臣綱維之,事體相須,職位相等,勝則同其功,敗則同其罪。今延綏總兵官房能在邊方多事,稱疾求歸,其罪甚于王銳、秦剛?!雹佟睹鲬椬趯嶄洝肪砭攀?,成化七年四月甲辰條。這個例子生動地說明了明代邊防三套系統(tǒng)互相制約的情況。這種互相制衡的邊防領導體制雖然可以防止邊將專兵,但卻也造成了事權分散,各行其是的問題,嚴重影響著明軍的防御作戰(zhàn)。成化年間給事中秦崇曾上奏憲宗說:“師克在和,今鎮(zhèn)守者有善謀,而巡撫者或言其否,巡撫者有奇策,而總戎者或指為非,進止殊途,戰(zhàn)守異見,何以成功?”憲宗回答說:“人各有長,朝廷所以參用文武內(nèi)外之臣,以任邊計,正欲其彼此相資,可以相濟,以共成王事耳。茍或各懷私妒,護己之短,沮人之長,幾何不遺邊患?大抵天下之事同則成、異則敗者,皆然也。戒其異而勉于同,豈特邊臣為然哉!”[7]這段君臣對話,將制衡的好處與缺點揭示得很準確,大抵明朝后期邊防作戰(zhàn)的失利,與這種制衡的消極作用確有一定的關系,在此就不作細述了。

在明朝北部邊防作戰(zhàn)中,文職系統(tǒng)和宦官系統(tǒng)都不能直接沖鋒陷陣,總督、巡撫雖能出任統(tǒng)帥,但打仗還得靠武將和士兵,久而久之,便形成明朝邊軍將驕兵惰的局面。將驕的主要根源就在于朝廷的優(yōu)容,犯有過失或者失誤軍機,每每薄加懲罰,令其帶罪殺賊。前面所說的總兵官房能,雖然受到給事中和御史的彈劾,憲宗也“詔下能于獄”,刑部擬定了罪名,但到最后,憲宗還是“念能等在邊年久,準納贖,俱與冠帶閑住?!雹凇睹鲬椬趯嶄洝肪砭攀?,成化七年四月甲辰條。類似的例子在明代歷史上俯拾皆是,因而造成武將臨陣無不觀望退縮,擁兵自保,至庚戌之變而極。兵惰則集中表現(xiàn)為兵變的連續(xù)發(fā)生,據(jù)林延清統(tǒng)計,“從一五0九年到一六四四年(明崇禎十七年)的一百三十余年內(nèi),規(guī)模較大的兵變就達六十余次,平均為每兩年爆發(fā)一次。”[8]至嘉靖年間大同的兩次兵變,給明朝北部邊防以極大的震動,谷應泰稱之為:“下多獷悍,叛服不常;上鮮方略,剿撫均失”。③《明史紀事本末·大同叛卒》卷五七,上海古籍版第227頁。誠然,明代的兵變主要帶有士兵反抗封建剝削和壓迫的內(nèi)容,軍卒的日益貧困是導致兵變的直接原因,對兵變的作用也應作多方面的分析,但我們這里只是要指出兵變與北部邊防的聯(lián)系及其對北部邊防的影響。至于其它的方面,我們就不作過多的涉及了。

三、巨額軍費給財政造成的壓力

明代九邊部署著數(shù)十萬大軍,軍餉供應成為政府的沉重負擔。明史稱:“凡各鎮(zhèn)兵餉,有屯糧,有民運,有鹽引,有京運,有主兵年例,有客兵年例。屯糧者,明初,各鎮(zhèn)皆有屯田,一軍之田,足贍一軍之用,衛(wèi)所官吏俸糧皆取給焉。民運者,屯糧不足,加以民糧。麥、米、豆、草、布、鈔、花絨運給戍卒,故謂之民運,后多議折銀。鹽引者,召商入粟開中,商屯出糧,與軍屯相表里。其后納銀運司,名存而實亡。京運,始自正統(tǒng)中。后屯糧、鹽糧多廢,而京運日益矣。主兵有常數(shù),客兵無常數(shù)。初,各鎮(zhèn)主兵足守其地,后漸不足,增以募兵,募兵不足,增以客兵。兵愈多,坐食愈眾,而年例亦日增云?!雹堋睹魇贰な池浿玖肪戆硕?,第2005頁。這里說的是明代北邊部隊軍餉的總體情況,其實概括起來就是兩大類:第一大類有屯糧、民運、鹽引等,均屬于糧食物品等實物;第二大類則是京運、主兵年例、客兵年例,主要就是由太倉調撥給各邊的銀兩,用作購置糧食、物品的軍費。

明初朱元璋在建設其北部邊防時,為了保證邊防部隊的給養(yǎng),曾實行屯田以養(yǎng)兵的辦法,不足者用開中法以補充。隨著永樂以后北邊防線的南撤,九邊屯田開始遭到破壞。其破壞的原因,明代后期給事中管懷理曾經(jīng)總結為:“其弊有四:疆場戒嚴,一也;牛種不給,二也;丁壯亡徙,三也;田在敵外,四也?!雹荨睹魇贰な池浿疽弧肪砥咂撸?886頁。今人對屯田問題多所研究,王毓銓先生并有專著《明代的軍屯》,適足以說明屯田的破壞對明代的經(jīng)濟與邊防所帶來的影響,其最根本的一點就是使邊軍的糧食供應無法得到保證。和九邊屯田的破壞相伴隨的,是開中法的破壞以及弘治年間葉淇變法給北部邊防所造成的影響。開中法實際是一種邊方納糧制,是鹽政與邊防相結合的產(chǎn)物,它對于保證邊防部隊的糧食供應起著重要的補充作用,后來由于多種原因,開中法受到破壞,到弘治年間戶部尚書葉淇改“輸粟于邊而與之鹽”的辦法為“納銀于戶部而與之鹽”,由是而使邊軍的糧食供應受到影響。明史稱:“明初,募鹽商于各邊開中,謂之商屯。迨弘治中,葉淇變法,而開中始壞。諸淮商悉撤業(yè)歸,西北商亦多徙家于淮,邊地為墟,米石值銀五兩,而邊儲枵然矣?!雹蕖睹魇贰な池浿疽弧肪砥咂?,第1885頁。今人對此評論道:“原先‘輸粟于邊,利歸邊民’,變法后‘輸銀于戶部,利歸戶部’,這是財政體制上的變化,是把鹽利集中于中央的一個措施?!髡辉僦塾陟柟虈篱_發(fā)邊疆,而是致力于充實國庫,增加帑銀?!娡偷钠茐模偌由掏偷膹U棄,使‘邊塞空虛’,沿邊許多墾地日益荒蕪,‘千里沃壤,莽然荊榛’。明代的邊政就此大壞。”①吳慧:《明代食鹽專賣制度的演變》,載《文史》1986年,總第26輯;又,關于葉淇變法的評價,學者們看法頗不相同。黎邦正認為:“葉淇改革鹽法,是明代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的產(chǎn)物,……即使葉淇不實行開中折色,商屯制度及開中納粟的辦法已不適應經(jīng)濟發(fā)展的需要而無法維持下去了?!彼J為葉淇的變法是順應了社會的發(fā)展,有進步意義。(《試評明代葉淇的鹽法改革》,載《鹽業(yè)史研究》1989年第4期)劉淼也認為:邊方納糧制的解體,是“由于勢要占窩及商人的買窩賣窩愈演愈烈,……報中與納糧的脫節(jié),最終導致了邊方納糧制的解體?!保ā睹鞔鷦菀几C與邊方納糧制的解體》,載《學術研究》1993年第3期。)正是由于保證邊防部隊糧食供應的軍屯與商屯的破壞,“商屯撤業(yè),菽粟翔貴,邊儲日虛”②《明史·食貨志四》卷八十,第1939頁。,使明朝政府不得不從國家財政中每年撥出大筆款項,作為九邊軍隊的軍餉,由此而給明朝中央政府帶來了巨大的財政負擔,并且隨著邊患的愈演愈烈,政府的財政負擔也日益沉重,及至最后一發(fā)而不可收拾。

明代為九邊所撥出的軍費,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年例銀。從正統(tǒng)年間開始,明廷每年從戶部太倉庫中撥出一部分銀兩,解往九邊,用來糴買糧食,補充屯田、民運及鹽引不足的部分。據(jù)《明會典》所載:“凡京運年例,永樂十七年,以口外糧料數(shù)少,令于京倉支撥”,這是往邊地運送京倉的糧食以補充軍餉,可以看做是京運年例的先聲。到“正統(tǒng)十二年,令每歲運銀十萬兩于遼東,糴買糧料。又令每歲運銀十五萬兩于宣府,糴買糧料?!雹邸睹鲿洹肪矶恕稇舨渴濉嬎摹み吋Z》。這當是正式撥往九邊的年例銀。不過實際上撥銀餉邊的時間可能比這更早,實錄載:正統(tǒng)七年正月,英宗“命給官銀一萬七千四百三十兩有奇于甘肅、寧夏等處,乘歲豐糴糧料以備邊用。從右僉都御史曹翼奏請也?!雹堋睹饔⒆趯嶄洝肪戆税?,正統(tǒng)七年正月辛巳條。今人肖立軍謂:“九邊年例始自正統(tǒng)八年(1443年),這一年‘令廣東、福建折銀解發(fā)各邊糴備’”。[9]其所依據(jù)史料為明人潘潢之奏疏,但我以為還是以實錄為準比較好。明人王德完在給萬歷皇帝的奏疏中說道:“國朝自洪、永以來,原無年例,年例自正統(tǒng)始。薊、保、密、昌原不稱邊,稱邊自嘉靖始。臣請縷析言之:宣府歲額不過五萬兩,今主、客餉銀不下二十九萬有奇;大同原額亦止五萬兩,今不下四十五萬有奇;山西原額不過二萬兩,今不下二十萬六千有奇;遼(東)初不過一萬兩,嘉靖時增至二十萬三千,今不下六十萬有奇;薊鎮(zhèn)初不過一萬五千兩,嘉靖時增至七十三萬,今不下一百二十四萬有奇;延綏初不過一十萬兩,嘉靖時增至二十一萬,今不下三十六萬有奇;其在甘、固等鎮(zhèn),或增八九萬、四五萬,此眇少者也。總計弘、正間,各邊年例大約四十三萬而止,在嘉靖則二百七十余萬,業(yè)已七倍,至今日則三百八十余萬,且十倍之。竭九州之財力而不足以供,括百年之蓄藏而難乎其繼,撫今追昔,能不寒心?”[10]王德完所說的四十三萬兩、二百七十余萬兩、三百八十余萬兩,反映出九邊年例銀不斷增長的情況,他為此而驚呼:“軍國之務稱重大者惟邊餉,而軍國之需稱浩繁者亦惟邊餉,方今邊餉匱詘極矣!在鎮(zhèn)臣按額而呼,尤有額外之呼;在計臣按時而應,尤有不時之應。呼者至急,應者至艱;呼者愈頻,應者愈窘;何內(nèi)外相違若是?”王德完身為戶科都給事中,他所說的九邊年例銀之情況,應該是準確反映當時政府財政的實況的,史載:“世宗時,太倉所入二百萬兩有奇。至神宗萬歷六年,太倉歲入凡四百五十余萬兩,而內(nèi)庫歲供金花銀外,又增買辦銀二十萬兩以為常,后又加內(nèi)操馬芻料銀七萬余兩?!雹荨睹魇贰な池浿救肪砥呔?,第1928頁。據(jù)此,則世宗時期九邊軍費常常造成明廷的財政赤字,而神宗時期的九邊軍費仍占太倉歲入的絕大部分,從中我們可見九邊軍費給政府財政所造成的巨大壓力。

四、由邊防甚重所造成的北方重役

有明一代邊防甚重,主要從兩個方面體現(xiàn)出來,一則九邊常年駐守著數(shù)十萬大軍用以抵御蒙古,二則遷都北京后由天子親自擔負守邊的重任,國都密邇邊境,因而必須加強邊防。正是由于這一緣故,形成明代民眾賦役負擔的突出特點,即是南方賦重,北方役重。

由邊防甚重而導致的北方重役,首先表現(xiàn)為北方兵役負擔的沉重。據(jù)今人田培棟研究,洪武、永樂年間,軍戶與民戶的比例約在1∶3至1∶5之間,而在明代北方五省中,軍戶比例非常高,他根據(jù)部分地方志的記載作了一個表,結果看到:“在山西、陜西、北直隸往往是兩三戶中就一家軍戶。更大者是軍民戶各占一半,或者是軍多于民?!保?1]不過,衛(wèi)所制是一種落后的世兵制,軍士逃亡者多,于是在北邊防線又有募兵制出現(xiàn),此后又有募民壯之法?!熬暗劬疤┏?,遣使分募直隸、山東、山西、河南民壯?!边@些民壯平時均在各自居住地所在的衛(wèi)所訓練,無事為民,有警征調。到弘治二年(1489年),確定了僉民壯法,“州、縣七八百里以上,里僉五人;五百里,里僉四人;三百里,里僉三人;百里以上,里僉二人。有司訓練,遇警調發(fā),給以行糧,而禁役占買放之弊?!雹佟独m(xù)文獻通考》卷一二八《兵考·郡國兵》。這些民壯又稱民兵、土兵,均為沿邊各省的土著居民,以其長于北邊,習于戰(zhàn)斗,故而募為民兵以衛(wèi)邊境。到嘉靖年間,陜西三邊總督張珩奏稱:“沿邊各縣僉選民兵,實今日保障地方急務,宜令大縣率選五百人,中縣三百人,小縣二百人,擇委佐貳一官時加訓練,有警即令統(tǒng)領防護本處城池,不必調遣截殺?!雹凇睹魇雷趯嶄洝肪砣弧?,嘉靖二十五年四月壬子條。這一建議為世宗批準,沿邊征集的民兵就更多了。到了嘉靖后期,又行民兵納銀之制,而原有的衛(wèi)所軍與民兵并未廢止,由是而造成北邊沿線的民眾受到雙重兵役的壓迫,“既要出軍丁,又要征調民兵?!碧貏e是那些交通沖要之地,“可以說推行的是三重兵役制,既出軍丁,又要征派民兵,還要負擔民兵銀兩?!边@種由邊防甚重所造成的兵役負擔的沉重,“不僅使農(nóng)業(yè)遭受了很大的損失,又給農(nóng)民造成了無窮的苦難?!保?1]

北方重役的第二個方面表現(xiàn)為起運糧料的沉重負擔。所謂起運,按《明會典》所說:“軍馬所在,轉運供給,具載職掌。見今各處錢糧,除存留外,其起運京、邊,各有定數(shù)?!雹邸睹鲿洹肪矶稇舨渴嫸て疬\》,中華書局縮印本第180頁。就是說起運乃是府州縣按照政府的規(guī)定,將應納的糧料運至京師或者九邊及各邊有軍馬之所在。明廷建都北京,政府機關再加上幾十萬京軍,耗糧數(shù)額巨大;九邊兵力常在六十萬左右,也需要大量糧食?!俺?,運糧京師,未有定額。成化八年始定四百萬石,自后以為常?!雹堋睹魇贰な池浿救肪砥呔牛?918頁。這專供京師的四百萬石糧食主要是南方所產(chǎn),經(jīng)運河運至北京,是為漕運。而九邊地區(qū)一則道路遙遠,二則多為旱路,且又多山,所以“輸糧大率以車,宣德時,餉開平亦然,而蘭、甘、松潘,往往使民背負?!雹荨睹魇贰な池浿救肪砥呔?,第1923頁。在當時的交通條件下,用車拉人扛將糧食運至邊境,其艱難狀況可想而知,其耗費也是很大的。如正統(tǒng)時于謙巡撫山西,談到“山西歲運大同、宣府、偏頭關三邊稅糧共一百五十五萬二千七百石有奇,道途之費率六七石而至一石?!雹蕖睹饔⒆趯嶄洝肪砦逦?,正統(tǒng)四年五月丁巳條。這一運輸?shù)暮馁M比例是十分驚人的,由此可見起運邊糧給北方沿邊各省民眾所帶來的沉重勞役。在明代北方五省:山東、北直隸、河南、山西、陜西,起運糧料任務最艱巨者尤屬陜西,其所承擔的起運糧料要運往延綏、寧夏、固原、甘肅四鎮(zhèn),路途既遠,山路又多,特別是甘肅一線數(shù)千里,運糧至目的地動輒經(jīng)年累月,困難重重,由是而使得民眾難以承受,所以山西和陜西的勞役特重。

北方重役的第三個表現(xiàn)就是雜役特多,人民不堪忍受。按明史所載:“凡役民,自里甲正辦外,如糧長、解戶、馬船頭、館夫、祗候、弓兵、皂隸、門禁、廚斗為常役。后又有斫薪、抬柴、修河、修倉、運料、接遞、站鋪、鍤淺夫之類,因事編僉,歲有增益?!边@些雜役已經(jīng)夠多了,可是到了“正統(tǒng)、天順之際,三殿、兩宮、南內(nèi)、離宮,次第興建?!焙胫螘r,大學士劉吉、禮部尚書倪岳等都曾奏請停止雜役。吏部尚書林瀚也上奏說:“兩畿頻年兇災,困于百役,窮愁怨嘆。山、陜供億軍興,云南、廣東西征發(fā)剿叛。山東、河南、湖廣、四川、江西興造王邸,財力不贍。浙江、福建辦物料,視舊日增多。”⑦《明史·食貨志二》卷七八,第1905~1907頁。這就把當時雜役繁多的情況一一揭示了出來,而到了武宗、世宗時,興建更多,雜役更繁。除了京師興建而征調大量北方民工外,北部邊防為了防御蒙古,從成化年間就開始的修筑邊墻,更是一項沉重的徭役。從余子俊、徐廷璋開始,經(jīng)秦紘、楊一清、王瓊、翁萬達一直到萬歷年間,北邊的修墻活動成為加強邊防的主要內(nèi)容,每次都役使大批民工,這些民工當然都是邊防沿線的百姓。此外尚有河工、養(yǎng)馬、宗藩等諸役,無不壓在老百姓頭上,使人民不堪忍受。明人當時已經(jīng)指出了北方重役的問題,霍韜曾說道:“天下農(nóng)民之病,自江而南,由糧役輕重不得適均;自淮而北,稅糧雖輕,雜役則重。”[12]這些沉重的雜役,“浪費了大量的勞動力,使生產(chǎn)力遭受了致命的摧殘,直接導致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緩慢,人民生活長期陷于貧窮的境地?!保?1]

以上我們從軍事和經(jīng)濟兩個大的方面粗略地考察了明代北部邊防的狀況,北邊是明代邊防的重中之重,它的影響既波及政治、經(jīng)濟、軍事、文化等各個領域,又與整個明朝相始終。所以,加強對明代北部邊防的研究,對于深入探討明代的歷史演變有著不容忽視的重要意義,值得學人們認真努力。

[1]吳晗.明代的軍兵[M]//讀史札記.北京:三聯(lián)書店,1956.

[2]李渡.明代募兵制簡論[J].文史哲,1986,(2).

[3]陳田輯.《明詩紀事·戊簽》卷十六《邊軍謠》[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1701.

[4]趙中男.論明代軍事家丁制度的歷史地位[J].中國史研究,1991,(4).

[5]趙翼.廿二史札記:卷三四[M].北京:中華書局,1984:777.

[6]肖許.明代將帥家丁的興衰及其影響[J].南開史學,1984,(1).

[7]余繼登.典故紀聞:卷十四[M].北京:中華書局,1981:249.

[8]林延清.論明代兵變的經(jīng)濟原因和歷史作用[M].明史研究論叢:第四輯.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1:368.

[9]肖立軍.明代財政制度中的起運與存留[J].南開學報,1997,(2).

[10]王德完.王都諫奏疏[M]//明經(jīng)世文編:卷四四四.北京:中華書局,1962年影印本第4880頁.

[11]田培棟.論明代北方五省的賦役負擔[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1995,(4).

[12]《明經(jīng)世文編》卷一八七《霍文敏公文集三·自陳不職疏》[M].北京:中華書局,1962:1929.

猜你喜歡
明史邊防
守衛(wèi)邊防的“帕米爾雄鷹”
金雞山上守邊防
歌海(2021年6期)2021-02-01 11:27:18
《明史·藝文志》史部地理類訂誤十一則
天一閣文叢(2020年0期)2020-11-05 08:28:30
明史強志立當下 仰望星空展未來
走邊防
心聲歌刊(2018年6期)2019-01-29 02:35:26
中國明史學會屯堡研究分會正式成立
《南明史·藝文志》經(jīng)部著錄標準商榷
天一閣文叢(2014年1期)2014-10-13 08:00:06
萬斯同在《明史》纂修中的貢獻——天一閣藏萬斯同稿本《明史稿》整理札記
天一閣文叢(2013年1期)2013-11-06 10:01:17
《南明史·藝文志》經(jīng)部標點錯誤六則
天一閣文叢(2012年1期)2012-10-13 07:58:39
歌頌老邊防
含笑花(2009年6期)2009-04-19 02:54:32
城固县| 红原县| 河间市| 海晏县| 阳山县| 额济纳旗| 留坝县| 巴塘县| 临沂市| 屏山县| 阿拉善左旗| 固镇县| 孝感市| 衡阳市| 石棉县| 错那县| 且末县| 阿克苏市| 梅河口市| 阳西县| 沁阳市| 新昌县| 桃园县| 金塔县| 漯河市| 耒阳市| 旅游| 焦作市| 宣武区| 宣汉县| 南皮县| 胶州市| 丰原市| 禹州市| 彩票| 淄博市| 上思县| 武胜县| 光山县| 水城县| 黄冈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