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論喬治三世時代實現(xiàn)王權復興的原因

2013-08-15 03:50趙超越
學理論·中 2013年6期
關鍵詞:王權

趙超越

摘 要:英國國王喬治三世登基之后,大力加強王權,再度建立起個人專制統(tǒng)治。喬治三世的個人專制之所以能夠在一定時間內得以實現(xiàn),主要可從四個方面加以概括。一是英國國內“王政思潮”的傳播;二是英國政壇上輝格黨力量的衰弱和“國王之友”派的興起;三是經濟上農業(yè)依然占有極重要的地位,貴族地主實力強大;四是喬治三世幼年的經歷對其執(zhí)政造成了巨大影響。但喬治三世的專制僅僅是曇花一現(xiàn),未能持久。

關鍵詞:喬治三世;王權;輝格黨

中圖分類號:K561.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3)17-0226-03

世界近代史上,英國成為世界頭號強國,其政治制度十分重要。1688年光榮革命后,《權利法案》頒布,建立了君主立憲制。從此,國家權力逐漸完成從君主向議會的過渡,議會掌控了國家。就在君主立憲制不斷完善發(fā)展的時候,英王喬治三世(1760-1820)卻“復興”王權,親掌朝政,儼然專制君主。那么這一切,喬治三世為什么能做到呢?本文力求對其原因進行分析。

一、社會思潮

喬治三世實現(xiàn)個人專制,有著深刻的社會思想背景。喬治三世的個人統(tǒng)治能夠最終確立,與其繼位之前的18世紀50年代中所出現(xiàn)的“王政思想”有著莫大的關聯(lián),這一思想以博林布羅克為代表。

博林布羅克是托利黨首領。1752年,他的代表作《愛國君主思想》突出表現(xiàn)了社會上的王政思潮。在這本書中,博林布羅克主張實行君主專制,反對妨礙君權的內閣和政黨。他認為國王應是“人民的中心”,“作為人民的首腦而統(tǒng)治”,“愛國君主”是“不信奉黨派的,而是作為萬民之父進行統(tǒng)治”,“黨派乃是一種政治罪惡”,“要鎮(zhèn)壓一切黨派”,“愛國君主”應該“一登位即開始統(tǒng)治”,首要之事就是懲治舊大臣,起用“明智而不狡猾的大臣”。他視“愛國君主”為貴族地主利益的唯一保障,認為“只有他才能把國家從現(xiàn)在的毀滅中拯救出來[1]”。

博林布羅克在《愛國君主思想》中鼓吹愛國君主論,使王政思想在社會上泛濫。貴族們以“忠君”“愛國”為口號,鼓吹王權,攻訐輝格黨,甚至為斯圖亞特王朝翻案。1765年后,當時著名的法學家布萊克斯頓在他的法學著作中,進一步論證了內閣制度未見諸法律,不能改變君權,并力陳國王的種種權力。

對于這種情況,王覺非先生在他的《近代英國史》中如是評論:這股王政思潮表明貴族地主階級企圖利用已幾近虛名的王權,加強本階級的政治地位,維護自身利益,也反映了長期在野的托利黨對輝格黨的強烈不滿[1]。筆者認為,正是由于這一思潮的存在,喬治三世才能夠擁有實現(xiàn)專制的輿論支持,反輝格黨勢力也有了理論支持。

二、政治因素

喬治三世的“王權復興”作為英國歷史上一個重大政治事件,我們極有必要去從政治上去尋找緣由。筆者認為,在政治上,導致“王權復興”的因素主要包括輝格黨長期執(zhí)政的弊端以及“國王之友”內閣的建立。

(一)輝格黨長期執(zhí)政的弊端

光榮革命后,托利黨失勢,輝格黨執(zhí)掌大權。輝格黨連續(xù)多年的執(zhí)政,不僅使英國對外戰(zhàn)爭不斷,而且使輝格黨自身也顯露出缺陷。

1.英國卷入曠日持久的戰(zhàn)爭

威廉三世(1689-1702)繼位后,英國就投入戰(zhàn)爭。威廉三世把英國引入戰(zhàn)火中,得到了輝格黨人的大力支持。英國參與的第一場戰(zhàn)爭是奧格斯堡同盟戰(zhàn)爭。這場戰(zhàn)爭進行了八年,法國和英國都沒有取得決定性的勝利。到了1696年,法國感到財力不支,難以為繼,以英國為首的反法同盟也深感取勝無望,雙方于是簽訂《里斯維克條約》。但是,緊接著又爆發(fā)了另一場戰(zhàn)爭,那就是1701年的西班牙王位繼承戰(zhàn)爭。這場戰(zhàn)爭時間更長,一共進行了十二年,雙方都打得非常艱苦。1709年,約翰·丘吉爾,即馬爾波羅公爵獲得了對法國的決定性勝利,英法和談,簽訂了《烏德勒支條約》。兩場戰(zhàn)爭耗費了英國的大量財力,所以在輝格黨人沃波爾上臺執(zhí)政后,就采取了和平政策。沃波爾不希望英國過多卷入爭端,希望英國在和平環(huán)境中盡可能做好自己的事情[2]。然而事與愿違,1739年英國竟然離奇地①同西班牙發(fā)生了“詹金斯耳朵”之戰(zhàn),隨后又卷入奧地利王位繼承戰(zhàn)爭,但最后無果而終[2]。到了1756年,英國同普魯士結盟,參加了規(guī)模浩大,曠日持久的七年戰(zhàn)爭。

綜上可知,在輝格黨執(zhí)政期間,戰(zhàn)爭連續(xù)不斷。輝格黨內以沃波爾為代表一方不贊同擴大戰(zhàn)爭,其他人則支持戰(zhàn)爭。但是大商人階層需要不斷擴張獲取利潤,對這種黨內不統(tǒng)一的口徑甚感不滿[3],轉而考慮支持王權高于議會之上,行使國家的權力,為他們提供便利。這樣一來,就削弱了輝格黨的社會基礎。另外,托利黨人所代表的鄉(xiāng)村地主對于因戰(zhàn)爭帶來的愈加沉重的賦稅感到不滿,迫切希望停戰(zhàn)以恢復和平。他們也對輝格黨的戰(zhàn)爭政策十分反感。因此,輝格黨的支持減少,而國王的支持增加了。

2.黨派內部分歧以及連續(xù)執(zhí)政帶來的腐敗

輝格黨內部的分歧在于:以沃波爾為首的一方雖然支持擴大對外貿易,擴張海外勢力,但是卻不支持卷入戰(zhàn)爭,希望和平解決問題;而輝格黨原本的反對派,加上以喬治·格倫威爾、威廉·皮特等人為代表的“青年輝格黨人”,聯(lián)合在一起,力求將沃波爾趕下臺。在喬治三世統(tǒng)治的前三十年里,存在各式各樣的“輝格黨”人派系,有“羅金漢姆的輝格黨”、“貝格福德的輝格黨”、“格倫維爾的輝格黨[4]”。喬治三世繼位后,輝格黨最大的兩個派系分別是羅金漢姆-??怂古珊推ぬ?謝爾本派。輝格黨由于長期執(zhí)政,直到此時已經腐朽不堪,派系之間互相傾軋。正如屈威廉在他的《英國史》中所指出的:當時尚沒有強有力的托利黨,故輝格黨人及國王兩不受正當的監(jiān)督。國會內閣制度,如要能健全地行使職權,則必須有兩個可以互相批評的政黨,如此國民庶可有所取舍,而兩方俱不敢大意[5]。在這種情況下,輝格黨的力量被自身逐漸消耗掉了,君主立憲政治的優(yōu)勢難以發(fā)揮出來,喬治三世和他的黨羽就有了可趁之機。巧合的是,恰在此時,喬治三世的黨羽正互相結合形成一股政治勢力,它就是我們即將論述的——“國王之友”派。

(二)“國王之友”派與“國王之友”內閣

“國王之友”,顧名思義,就是站在國王這一邊的人?!皣踔选迸删褪侵С謫讨稳勒茩嗟恼闻蓜e。說到這,就不得不提布特伯爵。布特伯爵自18世紀40年代起就伴隨喬治三世左右,是喬治三世的老師,他支持擴大國王的權力?!皣踔选迸杀闶且圆继夭魹楹诵牡?。喬治三世一改他的兩位先王不問國事的做法,轉而直接干預政治。他利用自己國王的地位培植親信,封官許愿,收買賄賂,從而形成了“國王之友”派,并且利用這一勢力打擊輝格黨[2]。這里需要說明的是,“國王之友”派中有不少托利黨人,但不可簡單把此派作為托利黨或部分托利黨組織?!霸诖饲帱S不接的期間內則喬治三世得以拋開政黨而治國,內閣成為王命的工具而議員則仰視國王的俸祿。眾院中有所謂‘國王的朋友僅是他的雇傭,至多也不過是他個人的死黨,而決不能視之為真正的托利黨人[5]?!?/p>

1761年,喬治三世宣布舉行議會大選。“國王之友”派利用社會上對輝格黨的種種不滿,積極進行活動,終于在選舉中沉重打擊了輝格黨。輝格黨遭受重挫,喬治三世則取得了貴族地主的支持。1762年,喬治三世任命布特伯爵取代紐卡斯爾公爵為首席財政大臣,首屆“國王之友”內閣成立。憑借這一內閣,喬治三世大肆排斥異己,扶植己方勢力,執(zhí)掌朝政。盡管在資產階級的反對下,布特政府于1763年倒臺,但是喬治三世緊接著扶持喬治·格倫威爾上臺,組成了另一個“國王之友”內閣。這樣,喬治三世依然控制著局勢。

由此可見,“國王之友”派與“國王之友”內閣都是喬治三世進行統(tǒng)治的工具。喬治三世利用國王的身份,集合部分政客組成了“國王之友”派,再利用這一派別在選舉中擊敗輝格黨,建立“國王之友”內閣和政府。接下來,利用這種內閣來維持自己的統(tǒng)治。

這就是筆者對喬治三世實現(xiàn)專制統(tǒng)治的政治原因的分析。輝格黨衰弱和“國王之友”派的興起,兩者相互聯(lián)系,相互作用,喬治三世才能夠成功。

三、經濟因素

喬治三世復興王權表面看來同經濟因素聯(lián)系不是很大,但實際上,經濟原因在這一事件中也有著極大的影響。

在喬治三世繼位之前,英國還沒有進行全面的工業(yè)化。雖然那時機器已經產生,但是為人們所熟知的“瓦特蒸汽機”是在1765年發(fā)明出來的。當時的英國依然是個農業(yè)國,土地是社會財富的主要來源[3]。這也就意味著,英國當時的貴族地主是一個強大的社會、經濟勢力。他們控制著很多地方政府的職位,在議會中也有很多的席位。這些看起來是屬于政治范疇,但實際上則是由經濟情況而決定。因為英國的工業(yè)未能得到有效發(fā)展,而農業(yè)在國家經濟中又占有重要地位,就導致資本主義經濟難以消除曾經封建經濟的影響。而正是那些貴族地主,以及代表他們的托利黨,成為支持喬治三世的主要力量。

同時,正如剛才曾經論述過的,英國的大商人和銀行家希望動用國家的力量(發(fā)動戰(zhàn)爭)不斷進行海外擴張,以攫取高額的利潤、廣闊的市場和豐富的工業(yè)原料。對外貿易對用過經濟來說已經越來越重要了。而輝格黨在執(zhí)政過程中,在戰(zhàn)與和的政策上搖擺不定。所以,不僅僅是貴族地主支持喬治三世,縱使曾經支持輝格黨的資產階級此時此刻也不會一如既往地反對國王了。他們需要一個強大的力量去動用國家手段,滿足他們對利潤的追求。

這就是喬治三世“王權復興”的經濟因素。傳統(tǒng)的封建農業(yè)經濟形態(tài)依然舉足輕重,資產階級出于對外擴張以擴大對外貿易的動機,都有助于喬治三世確立起個人的專制統(tǒng)治。

四、個人經歷

一個人,在他幼年成長過程中所經歷的事情往往會對日后的行為產生很大的影響。因此,在探討喬治三世“王權復興”為何能夠成功的原因時,結合他的個人經歷是很有必要的。

喬治三世生于1738年,是威爾士親王路易斯的兒子。他的母親是威爾士王太妃薩克森-哥達-阿爾滕堡公爵腓特烈二世的女兒奧古斯塔[6]。喬治12歲時,他的父親去世了,于是,幼年喬治的教育重擔就落到了這位王太妃的肩上,因而她對喬治青少年時期的思想有較大的影響。奧古斯塔是位君主專制意識較為濃厚的德國公主,她常常教導喬治“要像國王”。在這樣的教育背景下,喬治在登基繼位之前對英國君主立憲制度下國王有名無實的地位十分不滿。他決心,把先王失去的權力奪回來,做一個真正的、執(zhí)掌大權的國王。所以,喬治在年輕時繼位之前,母親的教育就使得喬治的思想意識中有了“王權復興”的萌芽。他曾經寫了《論阿爾弗雷德國王》一文,表達了自己對這位受命于危難之際,完成英國統(tǒng)一大業(yè)的封建帝王的欽慕之情,希望能效仿他“挫敗一切妄自尊大、野心勃勃的欺騙者的陰謀詭計[1]”。一個帶著這樣濃厚王權意識的小王子,一旦繼承大統(tǒng),是怎樣的后果?歷史已經給出了答案。

同時,在喬治三世之前的喬治一世和喬治二世都是出生在漢諾威的英國國王,這對于不列顛本土的英國人來說與外國人無異,因而對外國人國王很不滿。但到了喬治三世時,這一情況發(fā)生了改變。他生在英國,長在英國,能講流利的英語。他也曾多次表示為生在英國而自豪[6]。這樣,原先忠于君王、支持斯圖亞特王朝的托利黨人轉而支持漢諾威王朝,從而擊敗輝格黨人。托利黨轉向支持漢諾威王朝同喬治三世在英國土生土長有著很大關系。

另外,有一個因素筆者認為應該引起重視,即喬治二世對于“王權復興”局面出現(xiàn)的潛在影響。很多書中對于喬治二世的描述都是不親理政事,凡事交給內閣、議會處理云云。不過,一些歷史學家提出了不同的看法。1929年和1930年,英國歷史學家納米爾出版了兩本書——《喬治三世在位時期的政治結構》和《美國革命年代的英國》,納米爾在書中,認為喬治三世并未破壞所謂的憲政體制,1760年之前王權的衰落導致喬治三世欲恢復王權的看法是錯誤的[7]。后來,理查德·洛基通過對喬治二世時期外交史的研究,揭示了喬治二世在外交談判中始終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從而推翻了那種認為在喬治二世統(tǒng)治時期王權衰落的觀點。他發(fā)現(xiàn)喬治二世一直是外交政策的主導者,政府的秘書們負責執(zhí)行他的命令。洛基在一篇關于達成1748年《亞琛和約》談判的論文中,展現(xiàn)了喬治二世不顧內閣的意見獨自追求漢諾威領地的特殊利益,當時的首相紐卡斯爾公爵根本無力反對國王。1973年,英國一位歷史學家J.B.歐文在一篇名為《再論喬治二世》的論文中,進一步論述了喬治二世在人事任免、議員選舉等方面占有絕對的統(tǒng)治地位[7]。對這些新近的論證,筆者認為喬治二世時期并非是我們曾經想象的那樣(實際上,國內大部分觀點都這么認為,即喬治一世和二世是不關心政事的,也是沒有實際權力的,一切悉委托于內閣)“依賴大臣,尤其是沃波爾”[6],很可能掌握著重要的實權,比如上面提到的學者們所論述到的外交、人事、選舉等。喬治二世的做法,在其去世后將會對后一代國王繼喬治三世產生“慣性”。因此,筆者認為這一點對喬治三世的“王權復興”有著很大的影響。當然,上述關于喬治二世的觀點仍然同傳統(tǒng)觀點存在爭論,還需要進一步的深入研究。

五、喬治三世個人統(tǒng)治的最終確立

以上所論述的四個原因最終導致喬治三世專制統(tǒng)治的確立。社會思潮的形成與推動,構成了喬治三世“王權復興”的思想基礎,為王權的加強提供了理論的支持。政治上,一方面輝格黨由于長期執(zhí)政,使得國家處于連年戰(zhàn)爭的狀態(tài),招致貴族地主和資產階級的不滿,增強了國王的力量;另一方面因政見不和而導致內部派系林立,互相傾軋,削弱了輝格黨自身的力量,從而導致在大選中失敗。“國王之友”派和“國王之友”內閣的形成,為喬治三世復興王權提供了政治工具。經濟上,傳統(tǒng)農業(yè)經濟的存在使得貴族地主階層力量強大,希望恢復曾經的權力,資產階級意圖不斷對外擴張,發(fā)展海外貿易以獲得高額利潤,都希望一個強大力量來實現(xiàn)自己的愿望。喬治三世個人的經歷和其祖父的影響使他有著強大的精神動力。

喬治三世專制統(tǒng)治得以成功實現(xiàn),對英國來說,是君主立憲政治的一大挫折。但是,歷史的腳步不斷前進,國王專制已經在英國不合時宜。自1689年《權利法案》頒布后,一直到1714年這段時間里,政黨政治和內閣制業(yè)已形成;當工業(yè)革命全面在英國興起后,資產階級力量愈發(fā)強大。喬治三世費盡心機所建立的專制局面,注定不可能長久。1781年11月25日,英軍在約克鎮(zhèn)投降的消息傳到倫敦。這一消息震動了英國社會各階層,因而反對國王個人專制統(tǒng)治的斗爭重新大規(guī)模興起。1782年,當時的首相諾思勛爵因無法承受北美戰(zhàn)事的失敗壓力而宣布辭職。1783年喬治三世任命年僅24歲的小威廉·皮特出任首相。1784年,上任伊始的小威廉·皮特宣布提前舉行議會大選,并且獲得勝利。托利黨開始執(zhí)掌政權。喬治三世的個人統(tǒng)治事實上結束了。1820年1月,喬治三世病逝于溫莎城堡。英國徹底告別了喬治三世的時代。“王權復興”不僅是近代英國歷史政治民主發(fā)展的陰影,也是喬治三世個人理想的悲劇。

參考文獻:

[1]王覺非.近代英國史[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7:279-280.

[2]錢乘旦,許潔明.英國通史[M].上海:上??茖W出版社,2002:200-204.

[3]郝承敦.白金漢宮300年內幕[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1:49.

[4]陳琦,周慶元.喬治三世時期英國輝格黨的制度化及其歷史意義[J].文教資料,2005,(33)155.

[5][英]屈勒味林.英國史[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614-615.

[6]王忠和.英國王室[M].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7:209-216.

[7]石慶海,王倩.喬治三世研究三題[J].黑龍江史志,2008,(14).24-25.

猜你喜歡
王權
如果歷史是一群喵
從令狀制度的發(fā)展看英國普通法的形成
明代嘉靖“大禮議”與朝鮮王朝之回應
王權支配社會的幾個基本理論
西法蘭克國王查理三世被廢的歷史動因
關于亨利八世時期的王權
淺議英聯(lián)邦諸王國的主權沿革
真實或想象
民族—國家的邊界、中心和關系
從中世紀歐洲文明到近現(xiàn)代西方權力制衡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