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慶龍
(安徽師范大學 文學院,安徽 蕪湖 241000)
對于陸游詞與唐詩的關系,至今還沒有受到學界的重視。放翁詞不如方回詞“遍讀唐人遺藉,取其意以為詩詞”(王铚《默記》卷下),亦不如清真詞“多用唐人詩檃栝入律,渾然天成”(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卷二一),加上陸游對詞的矛盾態(tài)度和部分詞作本身價值并不高,使人很難將放翁詞與唐詩聯系在一起,因而“世歌之者絕少”[1]139①本文所作數據統計、所引用相關詩詞、典故,均見于夏承燾、吳熊和所編《放翁詞編年箋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不再一一詳注。。
然而細讀放翁詞,不難發(fā)現,在現存140余首詞作中,借鑒唐詩的有79首詞,占一半之多,而且借鑒方式多樣,取材唐詩的范圍亦跨初、盛、中、晚四期,所借鑒詩人達35人之多。漠視放翁詞與唐詩之關系,將不利于從更深層次把握放翁詞的獨特之處,也不利于從整體上理解唐詩與宋詞之間的復雜關系。
“詞須有書卷氣”[2]4058,自蘇軾有意以“胸中有萬卷書”[3]50來提升詞品之后,得到了后來很多詞人的響應,陸游就是其中一位?!皠摲蛟疲骸盼獭⒓谲幰粧呃w艷,不事穿鑿,高則高矣,但時時掉書袋,要是一癖’”[4]124,就指出了放翁詞用典之偏好。放翁詞借鑒唐詩的方法大致可以分為四個方面:字面借鑒、句意借鑒、詩篇借鑒、援引唐詩人故實。
字面借鑒,是指宋詞在詞匯方面對唐詩的引用。具體又分為截取唐詩字面和熔鑄唐詩字面兩種。從放翁詞中共輯得67例,其中截取唐詩字面的有49例,熔鑄唐詩字面的有18例。
截取字面有三種情況:自一詩句中截取一處字面,自一詩句中截取兩處字面,自兩詩句中截取兩處字面。其中以第三種情況出現的次數最多,有46處;第一種有1處;第二種2處。舉例以證之:《雙頭蓮》(華鬢星星):“縱有楚柁吳檣”,按:杜甫《秋風二首》(第一):“吳檣楚柁牽百丈,暖向成都寒未還?!狈盼淘~中“楚柁”、“吳檣”系從杜甫一句詩中截取而來。
再看熔鑄唐詩字面。熔鑄唐詩字面,即“從唐詩中擷取一新詞匯或把唐詩詩句濃縮成一新詞匯”[5]76。相對于截取唐詩字面來說,此種方法使用不多,從放翁詞中共輯得18處。取典型例證之:《青玉案》(西風挾雨聲翻浪):“小槽紅酒,晚香丹荔,記取蠻江上”中的“小槽紅酒”系從李賀《將進酒》:“玻璃鐘,琥珀濃,小槽酒滴真珠紅”中最后一句中化出。
句意借鑒,是指宋詞移用唐詩成句,取其意,略取其詞的一種創(chuàng)作方式。“作者融會前人意境,用自己的語言重新組織起來,既有所本,又出新意?!保?]60在放翁詞中,借鑒唐詩句意有增損字句和化用句意兩種情況。
增損字句,即“取材唐詩整句,不易其文意、語序,僅增減或更動一、二字者,有增字、減字和改易三種情況”[5]76。增損字句的情況在放翁詞中有6處,取典型之處例證之:1.《南鄉(xiāng)子》(歸夢寄吳檣)“卻恐他鄉(xiāng)勝故鄉(xiāng)”,系襲用杜甫《得舍弟消息》“他鄉(xiāng)勝故鄉(xiāng)”,增“卻恐”而成。單純的減字手法在放翁詞中表現并不明顯,多和改易的方式一起運用來達到句意渾融的效果。2.《水調歌頭》(江左占形勝)“鼓角臨風悲壯”,系襲用杜甫《閣夜》“五更鼓角聲悲壯”,去五更二字,并改易其中“聲”字而成。3.《鷓鴣天》(家住東吳近帝鄉(xiāng)):“尊前贏得是凄涼”,系襲用韓偓《五更》:“一生贏得是凄涼”,改易“一生”一詞而成。
化用句意,即“取材唐詩片段,不易其句意,而另造新句,或引申句意,反用句意,而另造新句者”[5]76。相對于增損唐詩成句來說,化用句意也是放翁詞創(chuàng)作常用的手法,在詞作中表現的比較顯著,共有33處。舉數例以證之:1.《滿江紅》(危堞朱欄):“問鬢邊、都有幾多絲,真堪織”是從賈島《客喜》:“鬢邊雖有絲,不堪織寒衣”化用而來,兩句中都表現了一種客居他鄉(xiāng)、光陰不再的愁緒。2.《好事近》(平旦出秦關)“漢家宮殿劫灰中”是從杜甫《諸將五首》(第三)“洛陽宮殿化為烽”中化出,表達了一種對人事歷史變遷的喟嘆。3.《雙頭蓮》(風卷征塵)“目斷淡日平蕪,望煙濃樹遠,微茫如薺”,是從孟浩然《秋登蘭山》“天邊樹若薺”中化用而來,比較兩句可以看出二者所描繪的意境何等相似?!坝贸烧Z,貴渾成脫化如出諸己?!保?]617此種方法所用次數之多遠遠超出增損唐詩字句,歸其原因,與陸游師法江西詩派,受“點鐵成金”、“奪胎換骨”的創(chuàng)作理論影響有密切關系,當然也與陸游博覽群書,轉益多師有關。
“凡取材唐詩,而化用或剪裁全首句意;或襲用全首句意,中夾其他詞句者,即就唐詩予以‘檃栝’入詞,定義為詩篇之借鑒?!保ㄍ鮽ビ隆端卧~與唐詩之對應研究》)借鑒詩篇涉及整首唐詩,不如前兩種方式靈巧活潑,應用廣泛,檃栝詞在放翁詞中所占比例比較小,僅1首。如下:
倦客平生行處,墜鞭京洛,解佩瀟湘。此夕何年,來賦宋玉高唐。繡簾開、香塵乍起,蓮步穩(wěn)、銀燭分行。暗端相。燕羞鶯妒,蝶繞蜂忙。 難忘。芳樽頻勸,峭寒新退,玉漏猶長。幾許幽情,只愁歌罷月侵廊。欲歸時、司空笑問,微近處、丞相嗔狂。斷人腸。假饒相送,上馬何妨。(《玉蝴蝶》)
按此詞系隱括劉禹錫《贈李司空妓》詩。錄如下:“高髻云鬢宮樣妝,春風一曲杜韋娘。司空見慣渾閑事,斷盡蘇州刺史腸?!狈盼淘~與此詩同是贈妓之作,立意基本一致,屬于局部隱括唐詩。
援引唐詩人故實是宋詞提高詞品的一種很重要的創(chuàng)作方式。這亦是唐詩影響宋詞的一個重要體現。放翁詞中援引唐詩人故實共23處。茲舉數例如下:1.抒發(fā)建功立業(yè)的豪情壯志,用“畫圖凌煙閣”典。唐太宗貞觀十七年,畫開國功臣長孫無忌、杜如晦、魏征、尉遲敬德等二十四人像于凌煙閣。用此典多是抒發(fā)建功立業(yè)的豪情壯志或是對友人前途的期許,放翁詞中《青玉案》(西風挾雨聲翻浪):“千巖高臥,五湖歸棹,替卻凌煙像?!睘橛么说?。2.寫渴望得到君王的賞識,用“金蓮宮燭”典,《新唐書》卷一百六十六《令狐绹傳》載:“令狐绹為翰林承旨,夜對禁中,燭盡,帝以乘輿蓮花燭送還,院吏望見,以為天子來。及绹至,皆驚?!狈盼淘~中《赤壁詞》(禁門鐘曉):“西府中臺推獨步,行對金蓮宮燭。”為用此典。3.表現隱居中傲岸睥睨的心態(tài),反用“鄉(xiāng)先賢”賀知章的典故?!缎绿茣肪硪话倬攀顿R知章傳》載:“天寶初,病,夢游帝居。數日寤,乃請為道士,還鄉(xiāng)里。詔許之,以宅為千秋觀而居?!狈盼淘~中《鵲橋仙》(華燈縱博):“鏡湖元自屬閑人,又何必,君恩賜予!”為反用此典故。
綜上分析,可以看出放翁詞在借鑒唐詩方面有以下特點:
第一、方法多樣。放翁詞對唐詩的借鑒共用了四種方法:字面借鑒、句意借鑒、詩篇借鑒和援引唐詩人故實。在放翁詞中,隨處可見有意無意之中信手拈來的唐詩字面,亦不乏自覺而有意識地對唐詩的化用檃栝。
第二、次數眾多??傮w統計放翁詞借鑒唐詩之次數,結果如下:字面借鑒共67處,其中截取字面49處,熔鑄字面18處;句意借鑒共39處,其中增損字句6處,化用句意33處;詩篇借鑒共1處;援引故實共23處。
第三、對象廣泛。放翁詞中所借鑒的唐代詩人,從初唐王勃至晚唐溫庭筠,代不乏人,充分體現出陸游創(chuàng)作時善于學習運用、轉益多師的特點。具體分析這些詩人的分布情況如下:其中初唐(618—712):賀知章2次,王勃1次,盧照鄰1次,共3人4次;盛唐(713—762):杜甫35次,李白11次,張志和5次,王維2次,孟浩然2次,賈至1次,元結1次,顧況1次,共8人58次;中唐(763—826):白居易7次,李賀6次,韓愈6次,劉禹錫4次,元稹2次,柳宗元1次,冷朝陽1次,崔護1次,羊士諤1次,賈島2次,共10人31次;晚唐(827—906):杜牧8次,李商隱6次,陸龜蒙3次,溫庭筠2次,孟棨2次,司空圖1次,趙嘏1次,杜秋娘1次,貫休1次,韓琮1次,韓偓1次,令狐绹1次,牛嶠1次,鄭處誨1次,于鄴1次,共15人31次。以個人借鑒次數而論,杜甫35次位居第一,高出位居第二位的李白一大截,更是遠超其他詩人,由此可以看出陸游對杜甫的推崇與效仿。以時代的整體借鑒而論,晚唐15人,人數最多,中唐其次,初唐、盛唐又其次。這是因為中晚唐詩歌本來就有一部分作品“向著詞的意境與詞藻移動”[7]36,所以宋人填詞,尤愛化用中晚唐詩。
“其激昂感慨者,稼軒不能過;飄逸高妙者,與陳簡齋、朱希真相頡頏;流麗綿密者,欲出晏叔原、賀方回之上;而世歌之者絕少?!保?]139劉克莊此言,甚是客觀。在宋詞與唐詩的關系史上,無論是王安石、蘇軾,還是黃庭堅,都有一定數量的集句詞,化用的痕跡十分明顯。在放翁詞中,我們通過分析可以看出陸游將唐詩成句熔鑄到自己的詞中,如鹽著水,化于無形,并沒有集合成句的出現。這既是放翁詞注重“詩內功夫”的表現,也是時代審美風尚的反映和詞體演進的必然結果。只是放翁有意要做詩人,對詞“夷然不屑”,其詞名終為詩名所掩。夏承燾說:“若以‘夷然不屑,所以尤高’八個字評陸游的詞,我以為卻很恰當。‘夷然不屑’不是就內容說,而是說他不欲以詞人自限,所以能高出一般詞人?!保?]22放翁詞借唐詩諸典故抒一己之情懷,增強了詞作的書卷氣,豐富了詞作的意境,雖未能盡善盡美,但也是唐詩與宋詞關系史上不應被忽視的一環(huán)。
[1]劉克莊.后村詩話[M].北京:中華書局,1983.
[2]唐圭章.詞話叢編[M].北京:中華書局,1986.
[3]施蟄存,陳如江.宋元詞話[M].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1999.
[4]陳廷焯.白雨齋詞話[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59.
[5]孫宗英,錢建狀.山谷詞與唐詩[J].文學史話,2009(6).
[6]黃昭寅,張士獻.唐宋詞史論稿[M].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06.
[7]聞一多.唐詩雜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8]夏承燾.月輪山詞論集[C].北京:中華書局,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