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艷慧
(太原大學 外語師范學院,山西 太原 030012)
作為日本新感覺派的小說家川端康成有著極高的古典文學素養(yǎng),這讓他的小說充滿了古典的典雅與美麗,上世紀60年代川端康成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作為日本第一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川端康成以其文風典雅、用詞凄美、格調(diào)婉傷在日本文壇獨樹一幟,中篇小說《雪國》作為他的代表作,凄美悵然,小說內(nèi)容以徒勞的蘊意貫穿了始終,這是否是川端康成的精神世界的一面,抑或日本文化哀美的一個側面呢?
川端康成自幼父母雙亡,后來祖父母與姐姐又陸續(xù)去世,他自嘲自己是一個“參加葬禮的名人”,這讓他的內(nèi)心世界非常孤苦,整個童年時期他因為身體的虛弱,很少外出,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原本就非常孤獨的川端康成精神上變得更加孤獨與憂郁,這種精神上的抑郁或許是他小說中濃重的哀傷的源頭。
但著名翻譯家林少華在《雪國》的譯序中談到日本傳統(tǒng)的審美觀,其一是潔凈,其二是悲傷,再加之徒勞,便成就了“經(jīng)過佛教與禪學浸潤的日本美與日本性”,川端康成的哀傷或許來源于自身生活或者來源于日本傳統(tǒng)文化中的哀傷,抑或兼而有之。
日本文化同中國文化的淵源很深,因為日本四面臨海、地域狹小,造成了日本人很強的危機感,這種危機感反映到文化上,一部分轉(zhuǎn)化為一種哀傷與凄美的文化特征。川端康成在小說創(chuàng)作上一直在刻意的尋找這種美感,他本身就有很高的古典文學功底,在小說創(chuàng)作一部分后,他自省反復閱讀,把章節(jié)刪減到只剩下最美的幾句,這就是為什么川端康成的小說語言總是那么晶瑩剔透、渾然天成。
在《雪國》中,川端康成描述了一種徒勞的又很凄美的愛情故事,島村喜歡上了藝伎駒子,駒子經(jīng)歷了人間的滄桑,淪落風塵,但并沒有湮沒于紙醉金迷的世界,而是承受著生活的不幸和壓力,勤學苦練技藝,追求過一種“正正經(jīng)經(jīng)的生活”,以及渴望得到普通女人應該得到的真正愛情,因而她對島村的愛戀是不摻有任何雜念的,是純真的,實際上是對樸素生活的依戀。但作為一個現(xiàn)實問題,在那個社會是難以實現(xiàn)的。所以作家寫島村把他的認真的生活態(tài)度和真摯的愛戀情感,都看做是“一種美的徒勞”。對駒子來說,她的不幸遭遇,扭曲了她的靈魂,自然形成了她復雜矛盾而畸形的性格:倔強、熱情、純真而又粗野、妖媚、邪俗。一方面,她認真地對待生活和感情,依然保持著鄉(xiāng)村少女那種樸素、單純的氣質(zhì),內(nèi)心里雖然隱忍著不幸的折磨,卻抱有一種天真的意愿,企圖要擺脫這種可詛咒的生活。另一方面,她畢竟是個藝妓,被迫充作有閑階級的玩物,受人無情玩弄和踐踏,弄得身心交瘁,疾病纏身乃至近乎發(fā)瘋的程度,心理畸形變態(tài),常常表露出煙花女子那種輕浮放蕩的性格。她有時比較清醒,感到在人前賣笑的卑賤,力圖擺脫這種不正常的生活狀態(tài),決心“正正經(jīng)經(jīng)地過日子”;有時又自我麻醉,明知同島村的關系“不能持久”,卻又想入非非地迷戀于他,過著放蕩不羈的生活。這種矛盾、變態(tài)的心理特征,增強了駒子的形象內(nèi)涵的深度和藝術感染力量。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是相當準確的概括。
然而最后島村發(fā)現(xiàn)自己愛的卻是葉子,在小說中諸多描述與葉子邂逅的場景,都是很凄美的:
島村初遇葉子,看到的是她映在火車車窗上的影像,“鏡底移動著夜色......人物在透明的虛幻中、風景在夜色的朦朧中互相整合著描繪出超凡脫俗的象征世界。”“映在車窗下班鏡中少女輪廓的四周不斷有夜景移動,使得少女臉龐也好像變得透明起來。至于是否真的透明,因為在臉龐里面不斷游移的夜色看上去仿佛從臉龐表面經(jīng)過,以致無法捕捉確認的時機。”
“就在這時,少女臉龐中正點起了燈火。下冷冷的遠光、是冶艷動人的夜光蟲——當少女的眼睛同燈火重疊那一瞬間,她的眼睛便在夜色的波濤間閃現(xiàn)出來?!?/p>
美得絕倫,美得虛幻,以致于島村不敢回頭看現(xiàn)實的場景,更不想擦去玻璃窗上的水氣,他忘記了鏡子的存在,恍惚覺得少女是浮在夜色中的。
熊熊的火光、凄厲的報警聲、恐懼嘈雜的場景中,銀河出現(xiàn)了,“無遮無攔的銀河徑直垂降那里,要把夜晚的大地用祼膚卷裹起來。令人懼怵的冶艷。島村感覺自己渺小的身影似乎從地面倒映入銀河。不僅可以一個個看清銀河中的點點繁星,而且可以分辨一粒粒無所不在的天光云影間的銀沙——銀河便是這般晶瑩澄澈?!?/p>
川端康成的語言特點可謂是哀美凄絕,這同日本文化中的悲與美有著一定的統(tǒng)一關系,在川端康成最喜歡的日本國寶級小說《源氏物語》中,人的命運與情感無疑都是悲傷的,《源氏物語》形成了日本文學的一種悲與美的獨特審美觀,情感細膩,語言虛幻、情緒又多源出于空洞與寂寥,無法言說的悲傷氣質(zhì),都是日本文學獨特的審美品質(zhì),川端康成的小說也不例外。
川端康成不單單有著極高的日本古典文學的功底,也有著很高的西方文學素養(yǎng),這體現(xiàn)在《雪國》的敘事技巧與布局謀篇上?!堆﹪吠ㄆ獢⑹龀錆M著日本文學至《源氏物語》以來的柔美風格,優(yōu)美的抒情風格,濃郁的詩意。但是還要看到作者將日本文學的柔美同西方現(xiàn)代派的意識流小說手法的雜糅,比如島村在雪國賓館的聯(lián)想,那種優(yōu)美的意識的流動完全是西方現(xiàn)代派敘述手法的再現(xiàn),通過島村頭腦中的想象來描摹狀物,用意識流動來推動小說情節(jié)的演變,將事物嚴謹?shù)陌l(fā)展邏輯有所沖淡,但是有著另一種起伏跌宕的情節(jié)與意境之美。
在《雪國》的開端,島村在火車上眺望著車窗外的雪景,時間已至晚間,暮色四起,車廂中華燈初上,在迷蒙的車窗玻璃上,島村如夢幻般看到了少女葉子優(yōu)美的臉龐的影子。情緒上的起伏,反映在川端康成極其優(yōu)美的描寫中,意識流緩緩的流動,如同山澗中清泉,汩汩有聲,島村的內(nèi)心迸發(fā)出一種奇特而悵然的幻覺。寫作手法上日本文學的抒情性同西方現(xiàn)代派的敘述有機結合到了一起,起到了和諧的美感,在小說的最后,一場大火的描寫,像極了中國畫中的工筆,緩慢而流動,用詞簡練,心情的感受卻有極其細致的繁復,那種至柔至哀的美感,那種傷心欲絕的情緒,除了體現(xiàn)出日本文學與川端康成的傳統(tǒng)的美學思想外,另一方面與川端康成在寫作中結合了西方現(xiàn)代派情緒意識的流動也不無關系。
《雪國》中的愛是徒勞無功的,藝伎駒子深愛島村的一切卻無一回報,最后發(fā)現(xiàn)男主人公另有所愛,駒子為了島村,刻苦磨練自己,每天記錄日記,刻苦練習三弦,我們從中可以看到駒子在認真努力的生活。對于島村的愛也是一種執(zhí)著的愛,有些像日本武士道精神中的永不妥協(xié),雖然只是一種徒勞。
小說情節(jié)平淡無奇,語言卻濃艷凄美,富有韻律美,飽含著抒情氣質(zhì),格調(diào)冷艷,比如小說中寫駒子的無望情緒:
“愛情就這樣開始生長。她明知沒有結果,明知這不過是露水情緣,可她管不了自己的內(nèi)心,哪怕是絕徑一枝蘭,它幽然迷醉的芳香,仍然讓她無法自持,哪怕腳下是苦痛的萬丈淵涯。
她到底把自己給了他。那時,她說:“我沒有什么可惋惜的。不過,我不是那種女人,不是那種女人啊!你自己不是說過一定不能持久嗎?”她在意的是持久,因為島村說過,不向她求歡,做個清清白白的朋友才能保持持久的情誼。她不能自己地要愛他,又害怕從此被他輕看,無法持久地挽留他的愛情。
讀者看到此處,可能會以為只是日本文學的傳統(tǒng)元素在作祟,其實日本傳統(tǒng)文學的影響在,但是另外一種情緒的影響也應該為我們注意到,那就是川端康成在創(chuàng)作這篇小說的年代與背景上。
川端康成創(chuàng)作小說《雪國》的時候,日本正在進行著對外侵略戰(zhàn)爭,小說寫作的過程中,日本帝國主義已經(jīng)面臨著注定的失敗,各地失敗的消息絡繹不絕,對于川端康成的內(nèi)心造成了很大的沖擊,一方面妄圖日本帝國主義能夠挽回敗局,一方面又知道一切只是徒勞。這種徒勞的心態(tài)也充斥在小說中,營造了一種詭異的美。經(jīng)歷了美國原子彈對日本本土的襲擊之后,川端康成的心態(tài)更是跌到了谷底,悲傷的情緒又籠罩了他。
《雪國》是川端康成最被世界文壇認可的小說之一,在諾貝爾文學獎的頒獎詞中提到了他的三篇小說:《雪國》《古都》《千只鶴》,三篇小說各有特色,但是其中的日本文學特有的哀美卻是統(tǒng)一的,相較而言,《雪國》中那種無望的凄美更加特別,因為它不光是代表了日本傳統(tǒng)美中的空洞與虛無、感傷與寂寥,傷懷與無望,更有日本人對于二戰(zhàn)后的失望與缺乏自省的心態(tài)。
[1]吳舜立,李琴.《雪國》主題:拯救與凈化[J].外國文學研究,2005,(6).
[2]王陽.川端康成《雪國》的雙重敘事聲音[J].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2).
[3]張屏.論川端康成《雪國》中“憧憬的失落”[J].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學報(社科版),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