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夫高
軍記物語以日本中世政權時期的歷史戰(zhàn)爭事件為題材,是日本古典文學的代表性文學形式,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和重要的史料價值。軍記物語可分為四個時期:(1)萌芽時期:《陸奧話記》《將門記》。(2)發(fā)展時期:《保元物語》《平治物語》。 (3)鼎盛時期:《平家物語》《太平記》。 (4)持續(xù)與衰落時期:《義經記》《曾我物語》。
以 《平家物語》為代表的一系列軍記物語的出現,標志著日本古典文學開創(chuàng)了與王朝文學迥然有異的新傳統(tǒng),給日本后世文學以及文藝界帶來了極為深遠的影響。軍記物語在創(chuàng)作中大量模仿和借鑒中國古典文學作品,可以說軍記物語的文學價值與史料價值的形成都與中國古典文學密切相關。
在我國對軍記物語的研究起步較晚,主要有四個方向的發(fā)展:(1)對軍記物語與中國文學的關系進行總括研究;(2)從平行比較文學視點上的研究,多集中在《平家物語》和《三國演義》的比較研究上;(3)從《平家物語》對中國文學文化借鑒的角度進行研究;(4)從古典美學角度進行研究。
日本的研究歷史時間長,成果較多。20世紀上半期,五十嵐力《軍記物語研究》(早稲田大學出版部,1931),佐佐木八郎 《平家物語講評》(明治書院,1963)等陸續(xù)開展了中國文學對軍記物語的影響研究。主要有以下四個研究方向:(1)文字借鑒角度方面的研究;(2)探究出典角度的研究;(3)平行比較文學角度的研究;(4)局部構思借鑒方面的研究。
綜上所述,我國的研究對象主要集中在《平家物語》《太平記》這兩部文學作品,研究重點也主要集中在平行比較文學研究上。而日本多側重于出典等局部問題的研究,成果角度和觀點資料也比較集中。因此,有必要從敘事方式和構思等多維度研究軍記物語在整體上如何接受中國文學的影響。
日本的軍記物語文學是在平安末期動蕩不安的政局下產生的,這一文學體裁產生之初即深受中國文學文化的影響。例如萌芽時期的《將門記》文體中摻雜了大量的模仿駢體文的對句(汲古書院,1993)。其后的軍記物語在發(fā)展過程中,都不同程度接受了《易經》《史記》和白居易詩詞等中國文學作品的影響,將其融匯在對歷史戰(zhàn)爭題材的記述方式和構思中。因此,研究軍記物語如何借鑒和吸收中國文學,可以進一步明確和提高軍記物語系列作品的文學性研究。
以下圍繞四部軍記物語主要作品,探討日本軍記物語借鑒和吸收中國文學的方式方法。由于作者不詳、成立時間難以確定、民間流傳廣泛等創(chuàng)作特征,軍記物語的版本眾多。以下研究中使用的作品版本為:《保元物語》半井本(巖波書店,1992)、《平治物語》陽明文庫藏本(巖波書店,1992)、《平家物語》覺一本(巖波書店,1992)、《太平記》天正本(巖波書店,1992)。
軍記物語不僅僅是文學作品,也具有史書的特征,擁有非常高的史料價值。可以說軍記物語是基于史實的一種文學再創(chuàng)作,雖然存在部分虛構,但是參照了諸多史料力求真實地再現平安末期開始至中世末期的各個戰(zhàn)爭。
軍記物語的敘事手法受到以《史記》《漢書》為代表的中國史書的重要影響。在記述歷史的角度上,軍記物語基本仿照中國史書,在敘事結構上較為嚴格地遵守了編年體的敘事手法,按照時間年代的推移進行敘述。涉及到重要人物時,仿照紀傳體進行側重描寫。
軍記物語即為日本中世的戰(zhàn)爭文學。軍記物語的產生源于貴族政權的衰落以及武士勢力的抬頭。武士逐漸加入到統(tǒng)治階級后,政治斗爭開始演變?yōu)橐粓鰣鲅芰艿膽?zhàn)爭?!侗T镎Z》記述的是保元之亂,平氏與源氏兩大武士陣營參加皇族貴族們的皇權爭奪戰(zhàn)?!镀街挝镎Z》記述的是平治之亂,反叛方源氏被平氏鎮(zhèn)壓的一場政治斗爭?!镀郊椅镎Z》記述的是歷史上著名的源平合戰(zhàn)。《太平記》記述的是鐮倉幕府時期至室町幕府時期的武士爭權的漫長動蕩時期。雖然這四部作品中側重的構思有所差異,但是“盛者必衰、驕者必敗”式的“滅亡”是其共通的主題。下面以《平家物語》開篇為例,探究中國文學在體現這一軍記物語主題上的作用:
例句1:祇園精舎の鐘の聲、諸行無常の響きあり。娑羅雙樹の花の色、盛者必衰の 理をあらはす。。。遠く異朝をとぶらへば、秦の趙高、漢の王莽、梁の周伊、唐の祿山、是等は皆舊主先皇の政にもしたがはず。。。久しからずして、亡じにし者どもなり。(《平家物語》巻一《祇園精舎》)
開篇即以《涅槃經》中的偈“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己,寂滅為樂”為出典,揭示了生死的無常。繼而借用中國歷史上著名的逆臣趙高、王莽、周伊、安祿山等形象,說明盛者必衰、驕者必敗的道理,引出物語的主人公平清盛,暗示其終將滅亡的命運。由此可見,由中國傳入日本的佛教思想對作品的影響深遠,中國史書中的歷史人物對其“盛者必衰、驕者必敗”式的“滅亡”這一作品主題的體現起到了重要作用。
軍記物語中最為重要的人際關系之一即為君臣。君臣觀受到中國文學的諸多影響。
例句2: いにしへより今にいたるまで、王者の人臣を賞ずるは、和漢両朝をとぶらふに、文武二道を先とせり。文をもつて萬機のまつりごとをおぎのひ、武をもつては四夷のみだれをしづむ。しかれば、天下をたもち國土をおさむること、文を左にし、武を右にするとぞ見えたる。(《平治物語》序)
《平治物語》序中引用借鑒了唐太宗著《帝范》中的“閱武”和“崇文”兩篇。闡述文官輔佐朝政,武官平定四夷,明確帝王正確任用文武官的重要性。
例句3:蒙竊かに古今の変化を採つて、安危の所由を察るに、覆つて外無きは、天の 徳なり。明君これに體して國家を保つ。載せて棄つること無きは、地の道なり。良臣これに則つて、社稷を守る。もしその徳欠くる則は、位有りといへども、持たず。(《太平記》序)
《太平記》序中引用借鑒了記錄孔子對曾子闡述孝道的《孝經》中的注釋。闡述明君和良臣各自應該履行的職責。
通過以上兩例可見,雖然日本的天皇政權與中國的皇帝制度有諸多不同,但是,軍記物語中的君臣觀大量借鑒了中國文化典籍中的君臣觀,并以此作為衡量明君與良臣的標準,可見中國文學對其政治思想的影響亦是極為深遠。
日本古代在有異常情況發(fā)生時,有參照中國先例,尋求解釋依據的傳統(tǒng)。例如,《保元物語》中在皇權爭奪戰(zhàn)中敗北的崇德院將被流放。然而,以當時人的常識來判斷,完全無法理解竟然要流放曾貴為天皇的崇德院。面對此舉,《保元物語》如下描述:
例句4:遠ク異朝ヲ訪バ、昌邑皇賀ハ本國へ帰リ、玄宗皇帝ハ蜀山ヘ移ツサレキ。近ク我朝ヲ尋バ、安孝天皇ハ継子ニ殺サレ、崇峻天皇ハ逆臣ニ侵レキ。十善ノ君、萬乗ノ主ナレ共、前世ノ宿業(yè)ハ猶免ルル事ナカリケルニヤ。(《保元物語》下巻《新院御経沈めの事付けたり崩御の事》)
為了能夠解釋崇德院竟然被流放的驚人之舉,《保元物語》首先探尋了中國古代的先例,即昌邑王劉賀與玄宗被流放的故事,然后才舉出了日本的先例,最后將流放的原因無可奈何地歸結為前世的宿業(yè)。不僅《保元物語》如此,其他軍記物語中也相當頻繁地參照了中國先例,尋求解釋依據。軍記物語作品在思想和文化上尊崇中國古典文化的習俗可見一斑。
提到軍記物語對中國詩詞的借鑒,首先就會想到《白氏文集》。對《白氏文集》的借鑒和吸收幾乎貫穿于整個軍記物語系列,僅《平家物語》中就有23處(申非《平家物語與中國文學》)。其中以《長恨歌》為例進行考證。“玉容寂寞淚闌干,梨花一枝春帶雨?!钡脑娋浣洺谲娪浳镎Z中用來描繪美人的容貌及姿態(tài)?!霸谔煸缸鞅纫眸B,在地愿為連理枝。”的詩句又用來渲染夫婦恩愛以及悲戀??梢娫谲娪浳镎Z中,《長恨歌》的詩句已經具有了象征意義。
例句5:女院は、十五にて女御の宣旨をくだされ、十六にて后妃の位に備り、君王の 傍に候はせ給ひて、朝には朝政をすすめ、よるは夜を専らにし給へり。廿二にて皇子御誕生、皇太子にたち、位につかせ給ひしかば、院號蒙らせ給ひて、建禮門院とぞ申しける。(《平家物語》潅頂巻《女院出家》)
《平家物語》潅頂巻中總括女院平德子的一生,化用“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承歡侍宴無閑暇,春從春游夜專夜?!保ā堕L恨歌》)這一詩句,講述平德子常侍高倉天皇身側,晨間助理朝政,夜幕歡宴專寵。此處,借用《長恨歌》的詩句既強調了平德子得到天皇的專寵,又將其塑造為區(qū)別于楊貴妃的賢明識大體的形象。
在軍記物語中,還有這樣一個很是耐人尋味的現象,那就是其中會有一些較長的漢文典籍引用。由于引用的篇幅過長,使讀者似乎忘記了引用的真實目的。而且即使去深刻追究,也很難還原作者的引用意圖。如此長篇的漢文典籍引用具有較大爭議。這一現象最為明顯的是《平家物語》的讀本系統(tǒng)(例如延慶本)和《太平記》。漢文典籍對于中世時期的人們是一種高層次修養(yǎng)的代表,因此可以推測長篇累牘的引用一方面是作者為了顯露自身漢文典籍的豐厚知識,另一方面也是對讀者進行漢文學教育。雖然長篇的引用是否與作品的主題構思以及情節(jié)發(fā)展有關尚有諸多爭議,但是至少可以看出軍記物語對漢文典籍的推崇。
以上通過研究中國文學對軍記物語影響的方式,可以看到在軍記物語的形成與發(fā)展中,中國文學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觀察其對中國典故的借鑒方式,可以發(fā)現將這些借鑒逐一還原是一項艱難的工作。中國文學對其影響形式大致可以分為三種:一是“直接引用”。這種影響多為中國題材的直接、較為完整的運用,明確可以找到出典。這樣的借鑒較為明顯,數量也較多,如例句1和例句4。二是“間接借鑒”。這種影響就是按照物語主題構思的需要對原有的中國題材做出相應的調整使用,如例句2和例句3。三是“隱性吸收”。故事的背景及其登場人物均設定在物語中,其實是在模仿或者借鑒中國文學的某些情節(jié)要素、故事原型、人物類型,但是這種影響是比較難判斷的,除非是如《長恨歌》這樣家喻戶曉的文學作品,如例句5。這樣的“隱性吸收”仍需要下很大的功夫進行研究,可以說數量不明。
綜上所述,中國古典文學對日本中世軍記物語產生了重要的影響,日本的軍記物語是在接受了中國文學文化的介入下發(fā)生并發(fā)展的,《平家物語》《太平記》等主要軍記物語代表作均在敘述方式、整體構思、文化思想上接受了《史書》、白居易詩詞等中國古典文學作品的影響。當然也不能忽略,中國古典文學進入中世日本時,存在與日本當時的社會意識形態(tài)受容的現象,因此需要辯證地考察軍記物語的受容方式和特點。
[1]冨倉徳次郎.平家物語全注釈[M].角川書店,1966.
[2]水原一.平家物語[M].新潮日本古典集成,1979.
[3]御橋悳言.平家物語略解[M].藝林舎再版.1973.
[4]松尾葦江.平家物語論究[M].明治書院,1985.
[5]梶原正昭編.平家物語必攜[M].學燈社,1985.
[6]金文京.軍記物語和中國文學[J].日語學習與研究,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