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黨的群眾路線的歷史沿革——以中共黨史為視角

2013-08-15 00:50徐雪平
大連干部學刊 2013年10期
關鍵詞:群眾

徐雪平

(漯河醫(yī)學高等??茖W校 基礎部,河南 漯河 462002)

黨的奮斗歷史是一部形成和完善群眾路線的歷史,是一部密切聯(lián)系人民群眾的歷史,是一部全心全意為人民群眾謀利益的歷史?;仡欬h90多年的奮斗歷程,群眾路線猶如一條紅線貫穿始終。自1921年黨誕生起,群眾路線的發(fā)展歷程大致經歷了萌芽、形成、成熟、變遷以及回歸五個階段。

一、萌芽時期(1921-1927)

黨在成立之初,就宣告進行革命活動必須走向群眾、發(fā)動群眾和依靠群眾。一大提出“把工農勞動者和士兵組織起來”,二大的 《組織章程決議案》提出“黨的一切運動都必須深入到廣大的群眾里面去”,這是黨的決議中最早提到黨與群眾的關系問題。可以說,這一時期黨在表述革命理想和進行革命實踐過程中,一直都在探索黨與群眾的關系。但是,這一時期黨沒有明確提出群眾路線的概念和理論,群眾路線仍處于萌芽狀態(tài),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兩個方面。

1.群眾內涵具有局限性。建黨初期和大革命期間,黨主要是在城市發(fā)動工人運動,因此這時的“群眾”主要指工人和知識分子,以至黨主要關注的是黨與黨員群眾以及黨與工人階級之間的關系問題。

2.群眾路線內容初具雛形,但不完善。第一,在認識論方面。建黨之初,黨在理論、時局判斷和政策選擇等方面都受到第三國際的影響,很多理論和指示被當作左右現(xiàn)實環(huán)境的原則。另外,這一時期黨更多關注的是對群眾的宣傳和教育,而非向群眾學習。第二,在工作作風和方法方面。黨自建立之初就強調對群眾進行組織、號召和宣傳,注重深入群眾,強調用群眾自己熟悉的方式去教育和組織他們。但是,黨還沒有形成“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等具體的工作作風和方法,而主要是建立與群眾的友好關系。第三,在組織原則方面。黨在成立之初并沒有明確提出民主集中制的組織原則,反而非常強調中央集權和紀律。所以,此時作為民主集中制的群眾路線雖然在文本上得到了確認和闡釋,但在實際工作中卻沒有得到很好貫徹落實。

二、形成時期(1927-1937)

作為理論形態(tài)的群眾路線,形成于土地革命時期。這一時期群眾路線的發(fā)展主要表現(xiàn)在三個方面。

1.群眾內涵的豐富。大革命后,黨的工作重心從城市轉入農村,從工人運動轉向土地革命,以農民為主體的更為廣泛的人民群眾越來越受到黨的重視。當然,黨與農民之間的關系更多是由現(xiàn)實壓力所決定的,因為這直接關系到黨的生存和發(fā)展。

2.群眾路線概念的產生。1928年11月,李立三根據六大精神在同浙江地區(qū)負責人談話時指出,“在總的爭取群眾路線之下,需要盡最大的努力到下層群眾中去”,這是黨的領導人首次使用群眾路線一詞,但含義還不明確。1929年9月,由陳毅起草,經周恩來審定的 《中央給紅四軍前委的指示信》中三次提到群眾路線,這是群眾路線的最早文字表述,但依然沒有形成系統(tǒng)理論。在此基礎上,毛澤東通過創(chuàng)立農村革命根據地和領導群眾斗爭的實踐,對群眾路線進行了更深的認識和思考。毛澤東不僅在黨的指導思想、黨的理論建設上重視群眾路線,而且付諸于行動。可以說,毛澤東同志是對黨、軍隊與群眾的關系闡述得最為系統(tǒng)、最為深刻,并且最終付諸于實踐的黨的領導者。

3.群眾路線內容的完善。第一,群眾路線認識論已初具雛形。很長一段時期,黨對于中國現(xiàn)實和革命路徑的認識都受傳統(tǒng)馬克思主義及第三國際的影響,使得黨對于自身問題的理解出現(xiàn)了偏差,并引發(fā)了相應的問題。改變這一現(xiàn)狀的是毛澤東同志,他對群眾路線的認識論的創(chuàng)造性,一方面在于反對教條主義,另一方面在于重視調查研究。因此可以說,毛澤東同志已經初步形成了群眾路線的認識論,即從群眾的實踐中獲取材料,經過黨的整合,形成正確的認識和指示,并最終形成指導群眾實踐的方法。第二,群眾工作的作風和方法方面。這一時期,一方面,黨更加關注在群眾工作中所暴露出的諸多問題,認識到不當?shù)墓ぷ髯黠L和方法會阻礙黨與群眾的緊密聯(lián)系,使黨脫離群眾。而黨脫離群眾最主要的表現(xiàn)就在于替代群眾和不顧群眾。另一方面,黨在現(xiàn)實的工作中己經逐漸地將群眾工作的作風和方法系統(tǒng)化、原則化和理論化了。第三,組織原則方面。這一時期,隨著黨的工作重點逐漸從城市轉入農村,作為一種組織原則的群眾路線不僅僅體現(xiàn)在黨內,而且當時的蘇維埃政權也是通過民主集中制的組織原則建立和運作起來。第四,價值取向逐漸深化。大革命失敗后,無論是基于解放群眾的理想或是對自身的生存和發(fā)展考慮,黨更加迫切地需要走向群眾、組織群眾和領導群眾。雖然這一時期黨經歷了三次“左”傾,但應該看到,“左”傾的黨并沒有放棄與群眾在價值和組織層面的緊密關聯(lián)。相反,黨更加強調群眾對于黨的重要作用和黨走向群眾的必要性。

三、成熟時期(1937-1949)

這一時期,黨的群眾路線的基本內容開始不斷成熟和完善。1943年,毛澤東為黨中央起草的 《關于領導方法的若干問題》首次科學地、較為系統(tǒng)地闡述了群眾路線的基本內容和實施的基本步驟,使群眾路線形成了完備的科學內容和精深的理論形態(tài)。對群眾路線的另一個重要闡釋是劉少奇在1945年黨的七大上所作的 《關于修改黨章的報告》,劉少奇把群眾路線的內容歸結為兩個方面:一是群眾觀點,二是群眾路線的領導方法。七大第一次明確了黨的群眾路線的基本內容和基本要求,標志著黨的群眾觀點正式形成。

1.將群眾路線與調查研究方法聯(lián)系起來,為群眾路線提供了理論基礎。之前,群眾路線雖已成為黨對外來教條的批判以及對中國現(xiàn)實認識的根本方法,但是只有到此時期黨才真正將群眾路線演化為一種認識論并將其推行下去。如1937年,毛澤東的 《實踐論》和 《矛盾論》,尤其是 《實踐論》對于群眾路線的方法論做了深刻的闡述和詳細的說明。1941年8月,中共中央發(fā)出 《關于調查研究的決定》和 《關于實施調查研究的決定》,強調在黨內推行調查研究。

2.群眾路線更加概念化,已成為黨的工作和號召群眾時必須遵循的原則及明確而多樣的操作方式。此時,隨著毛澤東提出對群眾路線的明確闡釋,群眾路線和走群眾路線便成為了一種理論化和概念化的原則。同時,伴隨號召群眾的迫切性以及號召經驗的不斷增加,群眾路線在內容上和操作方式上都走向成熟并且更加的多樣化。

3.群眾路線被廣泛運用并發(fā)揮著重要作用。這一時期,黨在領導方法和工作作風上繼續(xù)堅持和深化群眾路線,并以群眾路線的方式進行黨的內部整肅;在軍隊建設上,軍民之間以及軍隊內部上下級之間推行群眾路線,強調軍民一致和官兵一致;在經濟文化建設上,通過群眾路線發(fā)動群眾,既使群眾獲取了現(xiàn)實利益,也完成了黨對群眾的宣傳教育;政權和民主建設中的群眾路線更好地將群眾動員和組織起來,增加了群眾對政權的參與,賦予群眾政治上應有的主體地位??傊?,理論上的努力和現(xiàn)實中的發(fā)展使得群眾路線在這一時期走向成熟,這使得黨能夠在內部統(tǒng)一和自身發(fā)展的基礎上更好地號召和組織群眾。

四、變遷時期(1949-1978)

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人對群眾路線的認識進一步深入。1956年9月,黨的八大文獻中,揭示了黨的群眾路線的含義,黨必須密切聯(lián)系群眾和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鄧小平在黨的八大上所作的修改黨章的報告中對以上兩方面再次進行強調,而且明確把群眾觀點列入群眾路線之中,把它作為黨的群眾路線的一個重要內容。

但是,事物的發(fā)展不是一帆風順的。新中國的建立使得群眾路線面臨的形勢與任務都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黨的角色和地位由領導革命戰(zhàn)爭轉變?yōu)轭I導國家建設,黨對于群眾的號召方式已經不再受到戰(zhàn)爭的約束,新的政權更好地實現(xiàn)了黨對群眾的組織和控制。在這一時期,群眾路線依然在黨領導的社會政治發(fā)展中起著關鍵性的作用,但是黨沒有根據現(xiàn)實條件的變化來反思群眾路線自身的特質以及轉變執(zhí)行群眾路線的方式,群眾路線的理想主義和斗爭方式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沖擊,從而引發(fā)了一系列問題。從50年代末開始,出現(xiàn)了將群眾運動等同于群眾路線的傾向,并逐漸發(fā)展。在大躍進運動、人民公社化運動中,有些地區(qū)大搞共產風、浮夸風、高指標、官僚主義、強迫命令和瞎指揮,很多工作的推動往往以“群眾運動”的形式出現(xiàn)[1]。群眾路線演變?yōu)椴婚g斷的群眾運動,既可以看成是群眾路線自身去制度化和內在不穩(wěn)定的爆發(fā),也可以看成是黨對于群眾路線的理解和執(zhí)行的偏差。文化大革命過后,黨認真對群眾路線進行新的反思和全面的理解,改正了以往的錯誤。

五、回歸時期(1978年至今)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黨對群眾路線的經驗和教訓進行了深刻總結,極大地豐富和發(fā)展了群眾路線。1981年,《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指出,“文化大革命名義上是直接依靠群眾,實際上既脫離了黨的組織,又脫離了廣大群眾”;同時也提到:“群眾路線,就是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1982年十二大 《黨章》又增加了“把黨的正確主張變?yōu)槿罕姷淖杂X行動?!庇纱?,黨的群眾路線發(fā)展成為一個有完整表述、系統(tǒng)內容、深刻內涵和實踐意義的政黨宗旨,成為毛澤東思想的三個活的靈魂之一。

在新的歷史時期,黨的群眾路線不斷得到豐富和發(fā)展。改革開放的進行為群眾路線的回歸和正確的執(zhí)行提供了良好的條件,群眾的自主性與黨的領導實現(xiàn)了更好的契合。但是,黨的建設及群眾路線的貫徹落實都面臨著相應的挑戰(zhàn)。面對新情況,黨應該通過自身建設以加強對社會的組織化控制,通過重新正確運用群眾路線以緩解社會壓力和加強對黨員干部的監(jiān)督。鄧小平同志把“三個有利于”作為衡量黨的各方面工作成敗的根本標準,把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黨制定各項方針政策的出發(fā)點和歸宿。江澤民同志提出了“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的重要理念,把“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這一思想的重要內容;胡錦濤同志提出科學發(fā)展觀,強調“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把“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lián)系”作為保持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政黨先進性的根本點;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把黨的群眾路線視為“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要求各級領導干部“時刻把群眾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當前正在開展的“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題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是新形勢下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重大決策,是順應群眾期盼、加強學習型服務型創(chuàng)新型馬克思主義執(zhí)政黨建設的重大部署,是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的重大舉措。這都為黨的群眾路線的豐富和發(fā)展增添了新思想、新觀點、新內容。

總之,為人民服務是黨的根本宗旨,以人為本、執(zhí)政為民是檢驗黨一切執(zhí)政活動的最高標準。任何時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終與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始終依靠人民推動歷史前進[2]?;仡欬h90多年的奮斗歷程可以看出,群眾路線是在黨密切聯(lián)系群眾,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在領導工人階級和人民大眾的解放事業(yè)中逐漸形成的,今后,黨將會在不斷變化的諸多現(xiàn)實問題面前推動群眾路線向前發(fā)展。

[1]丁衛(wèi)平.90年歷史回眸:群眾路線是中國共產黨的生命線[J].長白學刊,2011(4):7.

[2]胡錦濤.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EB/OL].http://cpc.people.com.cn/18/n/2012/1109/c350821-19529916.html,2012年11月9日.

猜你喜歡
群眾
云治理”要貼近群眾
多讓群眾咧嘴笑
始終將群眾感受放在首位
堅持艱苦奮斗,密切聯(lián)系群眾
情牽群眾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眾來求助”等十六則
為群眾美好生活執(zhí)著追求
決不讓一個貧困群眾掉隊
進化了的吃瓜群眾
暢通“最后一公里” 解決群眾出行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