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雙雙/廣東省深圳市坪山新區(qū)六聯小學教師
話說
“這一天,未來教育家成長研究基地落戶坪山,著名教育家李希貴現場講座,我仿佛聽到了生命拔節(jié)的聲音……”
李希貴校長的報告會,最令我震撼的就是視頻短片中北京市十一學校三個高一學生的一天。這一天,看起來和平常的每一天都相似,但是,我卻能感受到孩子們在這一天中的收獲是非常多的,他們在享受學習和生活的同時,又在為更美好的未來努力著。這一天的內容完全是他們自己選擇的,上什么課,參加什么活動,所有的一切都由孩子們自己做主,所以他們的收獲才是前所未有的,才是獨特而又豐富的。
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多思考,究竟怎樣的教育才是對學生最好的?怎樣才能使學生個性得到發(fā)展,綜合能力得到提高,才能有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
“真正的教育,必須以引導學習者成人為務,以發(fā)展人性、培養(yǎng)人格、改善人生為目的?!倍鳛榻處煹奈覀?,更多的是在實施教育的時候,希望學生按照自己指引的方向發(fā)展,希望他們在最短的時間內趨于成熟,不斷地把自己的知識、經驗傳授給他們。但是,又有幾人能意識到——并不是我們講了多少學生就能吸收多少,學生總是挑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去聽,才不會管老師是怎樣的用心良苦、怎樣為了他們更好發(fā)展而備課,只要他們自己喜歡就好。抓住了學生這樣的心理,我們就要學會轉換,讓學生自己作主。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讓學生自己選擇要什么,不要什么,只有這樣,他們才能真正有所得。
其實,我們沒有去挖掘學生內在的潛能,而是盡力把我們自己“復制”、“粘貼”在他們身上。我們希望把所有孩子都雕琢成一個理想的模型,殊不知每個人生來就是有差異性的,教育不能扼殺他們的個性。事實上,我們要做的和能做的其實很簡單:把自己隱藏起來,把學生置于陽光下,用一顆包容、仁愛的心去看待學生在成長過程中的錯誤,我們應該更大膽地放開學生們的手腳,讓他們自己走路,親身體驗,也許他們會常常犯錯、常常摔跟頭,但在錯誤中成長、在摔倒后爬起是他們人生的必修課。
在教學活動中,老師的教法是一樣的,但每個學生的接受程度卻是不一樣的,所以同一門課程可以開設不同層次的幾個課堂,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認知特點來進行選擇。學生不可能是相同的,有性格上的區(qū)別,有能力上的差異,有的學得快,有的學得慢,有的習慣好,有的習慣不好,何不把選擇權交給學生,讓他們獨立自主地學習呢?每一個學生都很重要,我們要尊重每一位學生,就要從尊重他們的自主選擇開始。身為教師的我們,所需要做的就是去幫助他們把選擇做得更好,將路走得更遠。
我們常把“因材施教”掛在嘴邊,但一個事實是,面對六十來個不同層次、不同性格的學生,因材施教又談何容易?李希貴校長的報告告訴我們,可以通過學生自己的自主選擇,把相差不多的學生集中在一起,這樣既方便教師教學,也方便學生理解。我們應該追求學生做主的教育方式,把選擇權交給學生,而不是通過我們的層層考驗來打擊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