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學校特色辦學的重要前提是塑造共同價值觀。共同價值觀一旦形成,學校創(chuàng)辦特色的過程就有了文化元素和文化基礎。共同價值觀是“擰緊”課程和培養(yǎng)目標的紐帶。學校應重視共同價值觀的形成機制,并在管理活動中融入共同價值觀,物化學校文化。
[關鍵詞]特色辦學;共同價值觀;機制;北京十一學校;李希貴
[中圖分類號]G6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2-2384(2009)08-0007-03
許多學校在創(chuàng)辦特色學校的過程中,常常會在一些環(huán)節(jié)上出現(xiàn)問題,或者說變了味道。例如:我校有一個“四環(huán)節(jié)課堂教學”改革實驗,通過“自學自研、討論問難、教師精講、運用評價”四個環(huán)節(jié)改變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墒牵@個實驗在有些教師那里是時斷時續(xù)的。再如:我校新開設了一門活動課程——“名家大師進校園”,學校每周邀請一位某一領域的大師和學生面對面地進行互動、交流。盡管學生非常喜歡這項活動,但有的教師卻不支持,甚至個別教師還出面干預學生參加活動。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些情況?筆者經過深入思考后認為:一所學校要創(chuàng)辦特色學校,僅僅著力于推出創(chuàng)辦特色的具體舉措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保證一個重要前提——塑造共同價值觀,讓全校的師生員工,特別是教師們擁有共同的價值觀。共同價值觀一旦形成,那么我們在創(chuàng)辦特色的過程中,就有了文化元素和文化基礎。
“擰緊”課程與培養(yǎng)目標的紐帶
許多學校在培養(yǎng)目標和課程的互動中經常出現(xiàn)問題,培養(yǎng)目標沒有走進課程,課程也沒有真正體現(xiàn)學校的培養(yǎng)目標。這里面缺少了一個十分重要的紐帶,就是共同價值觀。只有共同價值觀才能將培養(yǎng)目標和課程聯(lián)系起來。
我校的培養(yǎng)目標是要把學生培養(yǎng)成腳踏實地、胸懷天下的高素質人才,學生要有高遠的志向、歷史使命感和民族責任感、自主決策能力、合作意識和領袖氣質。這樣的目標要靠怎樣的課程去體現(xiàn)?例如:社團活動是我們實現(xiàn)辦學目標的重要載體。如果我們僅僅把社團活動看做活躍校園氣氛、讓學生在課業(yè)之余放松自我的機會,那么就很難提升社團活動的整體品位。我們開展每周一次的“名家大師進校園”活動的目的,也絕不僅僅是讓學生長長見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能夠較早地確立人生目標,把個人的前途與祖國的命運緊緊地聯(lián)系在一起,增強其歷史使命感和民族責任感。
這樣的培養(yǎng)目標一旦明確,我們在設計、開發(fā)課程的時候,就會更加自覺地將培養(yǎng)目標貫串其中。當我們還沒有將課堂教學方法與培養(yǎng)目標聯(lián)系在一起時,大部分教師只是把“四環(huán)節(jié)教學”視為一種教學方法,可是,在我們明確了它的課程價值后,大家的認識就會發(fā)生重大改變。因為,在“四環(huán)節(jié)教學”里,無論是自學自研,還是討論問難,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決策能力和合作互助精神都是十分有效的。一個教學方法的改變是與學校的育人目標息息相關的。
重視共同價值觀的形成機制
確立價值觀容易,校長坐在辦公室里,也許一個上午就可以杜撰出一篇動人的文章。但形成學校的共同價值觀卻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絕不是校長在辦公室里想好了,然后這個價值觀就可以在學校生根開花結果了。
這里面必須有一個機制,一個幫助教師和學生形成共同價值觀的機制。
第一個機制叫做“準入制”。學校形成共同價值觀并不是把人類所有美好的東西全部拿到校園,那樣勢必造成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局面,人們在紛繁復雜中很難形成共識。所以,總結學校長期形成的核心價值觀,提煉出支撐學校發(fā)展的最為重要的文化,并以此作為其他共同價值觀生長的起點,就顯得非常重要。十一學校在長期的辦學實踐中,有許多好的文化。我們通過召開教代會,發(fā)揮教職工的集體智慧,提煉出“學校文化二十條”,包括“共和國的利益高于一切;領先一步,就領先一個時代;創(chuàng)造適合學生發(fā)展的教育;學生能做的,教師不要包辦”等,這二十條就成為學校的“憲法”,是學校文化建設的根本大法。也就是說,當我們要想在學校里培養(yǎng)新的共同價值觀的時候,必須用_二十條衡量一下,看它是否與這些核心價值觀一致,有沒有沖突或矛盾。
第二個機制叫做“股份制”。所謂“股份制”,是指學校的所有成員都參與學校的價值觀的構建之中。
以語文主題學習實驗為例,我們在進行教學改革的時候,不僅首先吸收全體語文教師參與研究改革方案,而且還邀請了部分學生參與討論;形成方案之后,我們又約請教師和部分學生共同編寫《語文自主學習用書》;最后,還請教師和部分學生共同形成教學與學習方案。在整個過程中,語文教改的目標、思路、方法和策略,全都來自于師生。整個改革是大家智慧的結晶。如果說,語文教改是一個面包的話,那么在這個面包里,有你的面,有他的糖,有我的鹽。改革不是上面派的任務,而是改革者自己的事業(yè)。
再如,我校按照培養(yǎng)高素質人才的要求,全力打造一種文化——傾聽。許多成功人士都特別注意傾聽,好多問題他聽完了也就解決了。在聽的過程中,如果管理者不停地說,就會導致問題復雜化。怎樣讓學生認識到傾聽的重要性呢?我們在全校學生中征集描述傾聽的標志,學生在參與設計傾聽標志的過程中,分享了這一文化。
第三個機制叫做政策支撐機制。在許多組織里,官方提倡的價值觀與員工普遍奉行的標準往往存在很大的距離,有許多潛規(guī)則大行其道。這里面可能有許多復雜的原因,但有一點卻是不容忽視的,就是制度與文化不協(xié)調,制度沒有充分發(fā)揮其對文化建設的促進作用。
譬如說,轉變課堂教學方式與學習方式,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培養(yǎng)學生自主決策的能力,是我們立足長遠、著力打造的特色。為此,我們下了很大的決心,按照嚴格的課程計劃,在許多學科進行了力度很大的改革,如語文、英語教學,我們每周拿出兩節(jié)課的時間,讓學生走進閱覽室讀書。可是,一旦有領導專家或者本校的教師聽課,科任教師就常常改變原來的教學方案,把本該屬于學生自主學習、自主閱讀的時間分出一大半,還原為傳統(tǒng)的授課方式。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原因在于,我們還沒有來得及改革課堂教學評價的方法,甚至連評價的基本價值觀都還沒有改變。如果我們對什么是一堂好課、一堂好課的要素有哪些等評價問題還沒有新的理解,仍然沿用過去的評價標準,那么進行教學改革的教師在面對評價的時候就會心有余悸?;诖?,如何盡快建立改革的政策支撐機制,就顯得十分迫切。
在管理活動中融入共同價值觀
在形成共同價值觀方面,課程的價值基本能夠得到人們的認可,但管理活動的價值卻常常為我們所忽視。其實,在很多情況下,我們講了半天,其作用還遠遠不及實際管理活動中我們一個不經意的舉動帶來的負面影響大。
如何在管理活動中融入學校文化、注入共同價值觀,就成為我們特色辦學的前提。
如果我們希望培養(yǎng)“有想法”的學生,那么,在學校的管理活動中,學校必須首先尊重學生。為此,我們通過一系列措施,讓廣大師生,特別是處于管理層面的人們認同這一文化。每月一次校務會議是學校的日常決策會議,我們讓學生的議題走進會議議程;“校長有約,共進午餐”,則提供了校長與學生面對面交流的平臺;學校與學生利益密切相關的重大采購活動,由學生制作標書,參與投招標,甚至由學生操作投招標;當學生的想法在校園里得到尊重甚至得到實施后,更多的創(chuàng)意與見解便在校園里生機盎然起來。
如果我們希望創(chuàng)辦能讓學生自主發(fā)展的特色學校,那么學校的各項管理活動自然也應該注入價值觀的內涵。我校每周一次的升旗儀式,既是對學生的一種教育,也是學校的一種德育管理活動。升旗儀式中有一個關鍵問題,就是誰站在主席臺上。過去,我們不假思索的結論就是教育主任、年級主任,因為,這樣便于監(jiān)督學生。可是,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能力,“給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的第一次”是我校重要的文化。于是,在每周的升旗儀式上,便有了更多的第一位學生主持人、第一位學生持旗人、第一位學生指揮者,也有了更多獲得榮譽的學生第一次站在主席臺上參加升旗儀式。學校的廣告公司、復印社、出版公司,都由學生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5個學生書店也是通過競標,交由學生管理的。
物化學校文化
使價值觀真正走進師生心里,其中一個重要的措施就是物化學校文化。例如:我們希望把學校辦成生長學生想法、讓學生充滿創(chuàng)意的學校,即崇尚學生創(chuàng)新的學校,于是,我們就把我校學生黃辰亮獲得國際天文競賽金牌、填補了國家空白的11月1日確定為學校的“黃辰亮日”。十一學校的發(fā)展得益于改革創(chuàng)新,改革應該成為學校發(fā)展的主旋律,于是,我們修建了“日新廣場”,總結凝煉了學校歷史上二十件改革大事,鐫刻在廣場的顯要位置,為改革樹碑立傳。我們還將“學校文化二十條”予以物化,織在了男士的領帶和女士的絲巾上,讓大家時刻銘記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