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乃芳 張洪英
(重慶水利電力職業(yè)技術學院 基礎部,重慶 402160)
《聊齋志異》雖是“記神仙狐鬼精魅故事”,然“于詳盡之外,示以平常,使花妖狐魅,多具人情,和易可親,妄為異類,而又偶見鶻突,知復非人”?!读凝S志異》雖是志怪,其實寫人,那些寫狐妖花魅的故事,其實寫的都是可愛美麗敢于反抗世俗追求幸福的女子。僅有這些女子還構不成文本中眾多情節(jié)離奇讓人驚嘆的故事,在此類寫花妖狐魅的文本中還有一個容易被大家忽略的角色,這一角色的承擔者往往是年輕的書生,而這些書生要么是物質上貧乏,要么是仕途上不順,但無一例外,他們都是社會主流所承認的正人君子,用當時的社會階層定位,即為“士”。
這些書生在文本中除了參與故事的發(fā)生之外,還充當另外一個角色:觀察者。從另一個角度來講,《聊齋志異》中的書生多少具備看客心理,尤其對女主人公的外貌觀察。文本中的女性是男性眼中的女性,或者說從另一個角度來講,《聊齋志異》中女性的美麗可愛自由覺悟都是在男性視角下呈現(xiàn)出來的。例如:《青鳳》中寫青鳳的出場“弱態(tài)生嬌,秋波流慧,人間無其麗也”。然后寫耿生“瞻顧女郎,停睇不轉……生隱躡蓮鉤……生神志飛揚,不能自主?!薄秼雽帯分袑憢雽幍某霈F(xiàn)“容華絕代,笑容可掬”,然后才有了“生注目不移,竟忘顧忌”。《鴉頭》中寫鴉頭的出場“秋波頻顧,眉目含情,儀容嫻婉,實神仙也”,于是素來方直的書生王文“至此惘然若失”?!肚喽稹分袑η喽鸬拿鑼憽澳晔?,美異常倫”?;艋缚春蟆半m無知,只覺愛之極……直告母,使委禽焉”?!度鹪啤分械呐魅斯恰昂贾?,色藝無雙”,使得賀生“亦竭微贄,冀得一睹芳澤”……
中國文化中有著“女色”這一傳統(tǒng),比如人們從來都覺得“郎才女貌”是絕配,而從未有郎貌女才的說法,比如形容女子常用“弱柳扶風”“秋波流慧”“面若芙蓉”等,當女性外觀被物化為弱柳、秋波、金蓮等時,其中采摘把玩的意味就已經顯而易見了。無怪乎有人說《聊齋志異》中的女子多是“女色”“女奴”文化下的形象。
毋庸置疑,在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中,讀書人敢于表現(xiàn)自己的真實好惡本身已經超越了一般意義?!读凝S志異》中的女性不僅外貌美,而且有才情有智慧重俠義,做事干練,兼有女性的美貌溫柔與男性的俠義干練,還有神仙般的能力,可以解救書生于落難遭困之中?!读凝S志異》中的女性堪稱完美,可以說在現(xiàn)實中根本不可能存在這樣的女性。從寫實性來講,故事中的女性形象顯然過于理想化了,那么蒲松齡為什么會超出我們的想象大膽地塑造了這么多世間根本不可能存在的女性呢?
從蒲松齡的身世看:生于明末清初,多次科舉不中,最終背井離鄉(xiāng),寄人籬下,可謂身世坎坷。然而作為一介書生,深受儒家禮教熏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中后兩者的追求雖不能實現(xiàn),猶可追求前二者的完美。于是我們看到《聊齋志異》中的男主人公形象多為不得志的書生,也可以說作者借小說抒寫自己的心聲,正如弗洛伊德所說:“夢是愿望的達成。”在作者所建構的一個個美夢中,他成了那些落魄卻得到美女青睞的書生,那些女子無不年輕美貌,敢愛敢恨,善解人意,溫柔體貼。他們彌補了作者現(xiàn)實生活中的遺憾。
從當時的社會背景來看,明清時期,隨著儒家教條日益僵化,一方面封建禮教極其嚴苛,女子社會地位更是低入塵埃,清初律法嚴苛加重了對女子犯罪的懲罰,另一方面女性意識不斷覺醒,從《西廂記》《牡丹亭》《紅樓夢》等元明清經典作品中,我們可以窺得一斑。此外,明末清初女作家人數(shù)迅速增加,其中有記載的女詩人就數(shù)以百計。胡文楷的《歷代婦女著作考》中共收入三千多位明清女作家。這些女作家有的以個人方式進行書寫表達,有的受父兄家族影響,精通詩書,更有一些以結社等形式在當時某些地域范圍內形成了不小的影響。如清初的“蕉園詩社”,更是開啟了女性自覺意識的先河。清初的女性創(chuàng)作涉及很廣泛的領域:女性追求平等情愛關系,女性爭取獨立自主的人格,女性對歷史觀念和思想意識的批判繼承,以及女性作為獨立的個體對男權世界的顛覆反抗,等等?!读凝S志異》中表現(xiàn)出的一些思想有當時的時代因素。
對比當時社會上逐漸覺醒的女性意識,《聊齋志異》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女性意識主要體現(xiàn)在女子的敢愛敢恨上,這些女子很多都能識文斷字,甚至有些精通詩書,如《連城》中連城和書生的相識就超越了其他篇目美色在先的局限,因詩文而相知。除此之外,《聊齋志異》中所表現(xiàn)出的女性意識又不完全同于當時明末清初社會上女子自身所要表達的東西。
書中的女子除了敢愛敢恨、有才有德之外,還兼具了一些比較復雜的思想。她們敢于爭取自己的自由,卻能夠容忍自己愛的人有別的女人,甚至可以和別的女子共事一夫,而且并不計較嫁娶名分,如《阿繡》中的阿繡。有些雖說是敢愛敢恨,卻又顯得輕浮,如前文所舉篇目。如果說書生因為看到女子的外貌美麗而產生愛慕多少是和女色文化有關的話,那么女子在初次見到書生或者在不了解其人品性格的狀態(tài)下就委身于人,這是和常理有悖的。無論在哪一個時代,女性意識再覺醒,也不可能如此裸露大膽。這樣就出現(xiàn)了雙重標準,既希望女性敢愛敢恨追求自由,又要求這些女性在當時父權社會制定的道德標準之內。既希望女子溫柔賢淑,又渴望在自己有愛慕之心時女子能主動迎合甚至誘惑而不使男子背負好色之名。這種吊詭的現(xiàn)象同樣出現(xiàn)在后來“五四”時代的女性解放中,最終女性意識是否要覺醒,要覺醒到什么程度,什么時候該覺醒什么時候不該覺醒,仿佛都有一個標準,而這個標準的制定者卻不是女性自己。
從傳播學的角度看,當時及后來很長一段時間文本的讀者都以男性居多,《聊齋志異》中的女子形象和故事情節(jié)從某種角度慰藉了讀書人不可能實現(xiàn)愿望的受傷的心靈,同時也滿足了一些無聊人士的獵艷心態(tài)。它一方面塑造了很多流傳后世,追求自由,敢愛敢恨的超前的女子形象,另一方面將這些女子的外貌服飾、言行舉止置于男性視角下,滿足了男性觀瞻審美的需求,在女性意識逐漸覺醒的背后依然無法擺脫衡量女性行為準則的男性視角。
[1]魯迅.中國小說史略[M].北京:東方出版社,1996:149.
[2]蒲松齡.齋志異[M].北京:軍事誼文出版社,2005.
[3]孟悅,戴錦華.浮出歷史的地表[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15.
[4]侯學智.男權文化下的雙重期待和幻想[J].電影文學,2008(6):124.
[5]王雙寧.淺析《聊齋志異》中的女性美[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08(9):114-115.
[6]王志勇.《聊齋志異》中蒲松齡狐女情節(jié)原因[J].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1):88.
[7]趙崔莉.明代婦女的二元性及其社會地位[J].遼寧大學學報,2004(9):83.
[8]楊劍利.論清代婦女的社會地位——從清法典看[J].江海學刊,2006(3):150-155.
[9]何明,羅麟,王玉新.從“蕉園詩社”看清初女性意識的覺醒[J].內江師范學院學報,2008(B08):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