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群英(重慶市急救醫(yī)療中心骨科 400014)
髖部骨折多見于60歲以上老年人[1]。本科自2009年2月至2011年10月,手術治療老年髖部骨折105例。由于老年人長期臥床易引起肺部感染、泌尿道感染、壓瘡、深靜脈血栓形成等并發(fā)癥,嚴重影響患者的預后,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實施正確的護理方法和措施對老年髖部骨折患者康復至關重要。現(xiàn)將護理體會總結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105例老年髖部骨折患者,男52例,女53例;年齡60~95歲,平均75歲;其中股骨頸骨折46例,股骨粗隆間和粗隆下骨折59例;主要致傷原因是跌傷和車禍。
1.2 手術方式 股骨頸骨折病例中行人工全髖關節(jié)置換30例,人工股骨頭置換8例,空心螺釘固定8例;股骨粗隆間以及粗隆下骨折病例中行動力髖螺釘固定23例,股骨近端髓內釘固定30例,人工股骨頭置換6例。
1.3 護理
1.3.1 術前護理
1.3.1.1 心理護理 恐懼感和孤獨感是老年人常有的心理狀態(tài),在骨折創(chuàng)傷后顯得尤為突出。患者入院后護士應熱情主動,認真做好入院宣教,幫助患者及家屬熟悉醫(yī)務人員和環(huán)境,以和藹的態(tài)度和親切的語言,關心、安慰患者,盡量幫助和解決患者及家屬的困難,鼓勵患者表達對手術的焦慮、感受或疑問,并給予支持和疏導。同時對患者進行全面的科學評估,有針對性地提出護理措施和進行心理護理。向患者及家屬介紹相關疾病知識、手術目的、治療方法、康復過程及成功案例,給予患者充分的鼓勵和支持,以解除患者焦慮、煩躁的心情,增強治療信心,積極主動配合治療和護理。
1.3.1.2 術前準備和健康教育 除急診手術外,髖部骨折患者大多術前持續(xù)牽引2~5d,以起到復位固定和減輕疼痛的作用。牽引過程中應抬高床尾25~30°,患肢外展中立位,保持牽引正確有效。護士應密切觀察患肢遠端血供、感覺及運動功能,發(fā)現(xiàn)異常及時報告醫(yī)生并處理。保持床單位整潔干燥,定時解除局部皮膚受壓,防止壓瘡形成。指導患者進食高鈣、高蛋白、高維生素等易消化食物,增加營養(yǎng)的攝入量,促進術后傷口愈合。老年人髖部骨折術后易并發(fā)肺部及尿路感染,因此在術前應避免受涼,適度飲水,囑患者戒煙;指導患者練習床上大小便、深呼吸、有效咳嗽和排痰方法,做好晨晚間護理。從生理、心理和社會各方面對患者實施全面評估,選擇最佳手術時機進行手術。遵醫(yī)囑認真完成備皮、配血、導尿及完善相關檢查,并向患者及家屬講解術前準備和檢查目的。
1.3.2 術后護理
1.3.2.1 密切觀察生命體征 術后保持患肢外展15~30°中立位,患足穿“丁”字鞋防止內收或外旋;髖關節(jié)置換患者兩腿間夾軟枕,防止患肢內收。保持切口敷料清潔干燥,有滲血、滲液時及時更換。保持引流管通暢,注意觀察引流液的顏色、性質及量的變化,每日更換引流袋,術后48h引流量每天小于30~50mL即可拔除引流管。
1.3.2.2 并發(fā)癥的預防 (1)預防壓瘡。盡量使用氣墊床,保持床單清潔、干燥、平整,鼓勵患者抬臀活動,促進局部血液循環(huán),使用便盆時輕拿輕放,避免拖拉,可在患者骶尾部、足跟等受壓部位使用減壓貼,以解除局部皮膚受壓,防止壓瘡的發(fā)生。(2)預防感染。鼓勵患者做深呼吸、有效咳嗽和咳痰動作,必要時行霧化吸入。慢性支氣管炎患者應給予翻身拍背,以利于痰液排出,預防墜積性肺炎。嚴格晨晚間護理,做好口腔護理和會陰沖洗。留置尿管患者,應鼓勵患者多飲水,定時開放尿管并應盡早拔除。(3)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髖部骨折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發(fā)生率達35%~68%,其中約1%~2%可導致肺栓塞[2]。因此,在下肢深靜脈血栓發(fā)生之前將其阻斷是骨科護理的重點[3]。術后護士應觀察患者生命體征,抬高患肢20°~25°,以促進靜脈回流。早期積極活動,患者麻醉清醒后即指導行患肢踝關節(jié)主動背伸跖屈活動和股四頭肌等長收縮功能鍛煉,定時按摩下肢,每日行雙下肢肢體氣壓治療2次。遵醫(yī)囑給予口服利伐沙班10mg,每日1次,首次用藥時間應于術后6~10h進行或術前12h、術后12h及24h各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鈣0.4mL,以后每日1次,至少持續(xù)10d。用藥期間,應觀察患者有無出血傾向,監(jiān)測凝血指標及D-二聚體,發(fā)現(xiàn)異常立即報告醫(yī)生,及時處理。(4)預防便秘。指導患者多食含纖維素的蔬菜及水果,以臍為中心順時針環(huán)繞按摩腹部每日2~3次,每次15~20min,促進腸蠕動,必要時遵醫(yī)囑使用緩瀉劑或開塞露。
1.3.2.3 功能鍛煉 護士應盡早指導患者行踝關節(jié)主動背伸跖屈活動,每10次/h,并輔以下肢肌肉向心性被動按摩;行股四頭肌及小腿肌肉主動等長收縮活動,每日4組,每組25次。術后第2天根據(jù)患者的體質鼓勵床上坐起,協(xié)助做擴胸運動,增加肺活量,每日2~3次,每次15~30min;行髖、膝關節(jié)屈伸活動,逐漸由被動活動過渡到主動活動。2周后主動活動患側髖、膝關節(jié)。向患者講解、示范上下床方法和注意事項,尤其是髖關節(jié)置換患者要避免髖關節(jié)過度屈曲;護士要講解拐杖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教會患者正確扶拐方法。早期下床活動時護士應全程陪同,護士要評估環(huán)境,保持地面清潔干燥,無障礙物,注意安全,防止跌倒。6周后扶拐逐步負重活動至骨折愈合后棄拐行走[4]。
1.3.3 出院指導 老年髖部骨折患者因術后恢復期較長,故出院后正確的康復護理至關重要,應給予患者和家屬詳細指導。重點強調扶拐行走時注意安全,防止跌倒。全髖關節(jié)置換的患者,術后3個月內避免側臥,6個月內避免患肢過度內收、內旋和屈曲動作,不盤腿,不交叉腿,不下蹲,不坐高度低于患者膝部的凳椅,不負重。繼續(xù)堅持練習在院期間的鍛煉方法。家具擺設應以方便老人為宜,防止再次跌倒。出院后定期復查,一般1、3、6個月到門診復查,以后每半年復查1次,如患側髖部出現(xiàn)紅、腫、熱、痛和功能障礙應及時復診。
本組105例患者經(jīng)過精心護理、健康指導、科學合理的功能鍛煉,住院期間均無泌尿、呼吸道感染、皮膚壓瘡及深靜脈血栓形成等并發(fā)癥發(fā)生。隨防12~18個月,患肢功能恢復較為滿意。
老年髖部骨折患者,由于全身基礎疾病較多,抵抗力低下,臥床時間較長,容易發(fā)生肺部感染及泌尿道感染[5-7];同時老年人皮膚毛細血管的容量大為減少,使皮膚血供發(fā)生障礙,損傷不易修復,發(fā)生感染難以控制[8-10];老年人聽力、記憶力、理解力減退,因此護士應加強與患者及家屬的交流溝通,為患者耐心講解各種治療、檢查、護理及功能鍛煉的目的、方法,直至理解,并讓患者積極主動配合、參與到整個治療護理過程中,護士應認真做好晨晚間護理、級別護理,有效預防各種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老年人髖部骨折后可有很好的預后和功能康復,也是老年人髖部骨折后治療與護理的終極目標。通過精心治療、科學指導和正確的功能鍛煉,本組患者的功能恢復有較為滿意的效果,絕大部分患者生活能自理。但是這一過程是非常繁瑣和艱苦的,需要護士具備嫻熟的專業(yè)技能、充分的耐心和高度的敬業(yè)精神,為患者提供優(yōu)質的治療和護理服務。
做好老年人髖骨骨折圍術期護理是保證患者安全平穩(wěn)度過手術,順利恢復健康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圍術期護理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患者的恢復,因此護士必須細心觀察,術前應對患者進行全面評估,選擇最佳的手術時機。同時針對患者個體采取科學有效的護理措施,加強對患者的圍術期護理,尤其心理護理、術前評估、健康指導、并存疾病的處理及營養(yǎng)支持,保持正確體位,指導正確功能鍛練,有效預防并發(fā)癥,促進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復,從而達到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的最終目的。
[1]杜克,王守志.骨科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5:428.
[2]陳彥霞,時麗萍.髖部骨折術后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預防護理[J].光明中醫(yī),2009,24(5):967-968.
[3]高麗,馬燕蘭,苗軍,等.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后下肢腫脹與血液流變學的相關性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04,39(4):247-249.
[4]漆偉.股骨近端鎖定板治療高齡股骨粗隆骨折15例體會[J].重慶醫(yī)學,2008,37(19):2185-2188.
[5]余愛萍,丁愛明,吳孟爾,等.壓瘡的臨床監(jiān)控與護理[J].國際護理學雜志,2006,25(3):206-207.
[6]張仲寧,陳清漢,馬希峰,等.老年人髖部骨折圍術期并發(fā)癥分析[J].臨床醫(yī)學,2012,32(11):3-4.
[7]邵有為.老年人髖部骨折圍手術期的治療[J].醫(yī)學信息:上旬刊,2012,25(8):590.
[8]張秀果,丁俊琴,并永敏,等.老年髖部骨折患者呼吸系統(tǒng)并發(fā)癥危險評估表及護理計劃單的應用[J].中華護理雜志,2012,47(10):875-877.
[9]王欣國,徐燕.老年人髖部骨折術后早期活動研究進展[J].護理研究:中旬版,2012,26(8):2115-2117.
[10]黃曉,尹東.老年髖部骨折病死率的影響因素[J].醫(yī)學綜述,2012,18(14):2210-2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