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 幸
(1.四川文理學院 外語系, 四川 達州 635000; 2.貴州師范大學 大學外語教學部, 貴州 貴陽 550001)
語言習得(language acquisition)不同于語言學習,語言習得是兒童通過大量接觸語言在交際中不自覺地自然地掌握母語的過程和方法,展現(xiàn)了人類語言發(fā)展的進程。我們可以把兒童母語習得看成第一次語言習得,它關系到兒童時代的語言能力發(fā)展,在諸多的語言習得理論中,著名語言學家Noam Chomsky的普遍語法具有巨大的影響力,他認為兒童有先天的語言能力,普遍語法是存在于人類的大腦之中,是人腦的一種心理機制,也就是說人類具備學習各種語言的普遍能力,這種能力內(nèi)建于大腦之中,主要幫助人們習得語言。內(nèi)嵌于普遍語法中的語言習得機制(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 LAD)使得孩子們能以不可思議的驚人速度掌握自己的母語。語言本身極其復雜,嬰兒在零到三歲時大腦處于高速發(fā)展時期,雖然大腦尚未發(fā)育完全,卻能夠在三歲左右習得句法,這就說明兒童生來就具有語言習得機制。Pinker把兒童語言習得的能力稱之為“語言本能”(language-instinct),兒童習得語言就如同鳥兒學會飛翔那樣容易和簡單。[1]
語言習得又包括母語習得和二語習得,兒童母語習得必須得到大量的母語樣本,從而激活其大腦中的普遍語法,使兒童將該語言的參數(shù)值進行配對分析,最后成功習得該語言。筆者認為這種方法也同樣適用于兒童二語習得,要想習得第二語言首先也應該得到大量的二語樣本,通過盡可能地創(chuàng)造二語環(huán)境,使二語習得過程變得自然簡單化。
母親在懷孕時胎兒已經(jīng)具備一定的聽力,胎教也應運而生,出生后的嬰兒更喜歡聽媽媽的話語,它與日后學習語言有一定的關系。嬰兒出生后自然地開始學習母語首先是從聽開始。兒童學習母語一般經(jīng)歷以下幾個階段:第一階段(0~3個月),嬰兒會發(fā)出簡單的語音,諸如:ei,ou,a等;第二階段(4~8個月),咿呀學語,嬰兒進入連續(xù)音節(jié)階段,能辨別一些語調(diào)語氣,理解簡單的詞;第三階段(9~12個月時),連續(xù)音節(jié)明顯增加,能對成人的手勢和簡單指令做出反應并開口說一個單詞的話語;第四階段(12~18個月),由單詞話語向雙詞話語過渡,一般情況下,這一時期要持續(xù)到兒童2歲時;第五階段(2~4歲),這一時期的兒童詞匯量大大增加,能說出簡單句并向復合句過渡,能完全理解各種指令,并能用短語或簡單的句子表達自己的需求;第六階段(4~6歲),這一時期的兒童能完全理解成人對他說的話,基本掌握了母語句子產(chǎn)生的規(guī)則,詞匯量大大增加,到6歲時已能掌握3 500~4 000個單詞。兒童語言的發(fā)展還在繼續(xù),語言也變得更準確更得體。
韓禮德的功能語法能從語言的功能解釋兒童母語習得。語言作為一種交際工具對于兒童而言具備許多功能,既可以滿足物質(zhì)和精神需要,又可以表達情感,擴大交際范圍。他指出兒童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逐漸掌握以下七種語言功能:(1)工具功能:當兒童表達“我要……”展現(xiàn)了工具功能。(2)控制功能:用語言支配別人的行為。(3)交際功能:通過語言使自己與別人交往。(4)個人功能:通過運用語言形成自己的個性特點。(5)啟發(fā)功能:語言幫助兒童認識世界具有啟發(fā)性。(6)想象功能:通過語言創(chuàng)造自己的世界和想象周圍環(huán)境。(7)信息功能:通過語言傳遞信息。兒童通過逐漸掌握這些語言功能讓其親身體驗語言學習的使用價值,便能輕松且深刻地習得母語,如果能讓兒童在第二語言習得的過程中同樣發(fā)揮語言功能,那么兒童二語習得也同樣能夠像母語一樣自然掌握,這是值得我們進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討的。
兒童二語習得年齡因素。
兒童學習第二語言即非本民族語言時,也能表現(xiàn)為自主、迅速和不需太多的努力同樣達到本民族語言的熟練程度。但這里有個第二語言教育的最佳年齡問題。一般認為3歲開始,兒童就能分別掌握兩種語言系統(tǒng)并能同步得到發(fā)展,堅持若干年后兩種語言的發(fā)展水平仍能保持平衡。童年以后再學習第二語言的人是很難達到這種程度的。
Penfield&Robert(1959)注意到了在習得第二語言的過程中,不論是從生理角度還是從神經(jīng)角度來看,兒童有著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Lenneberg(1967)最早提出了關鍵期假設(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CPH)這一概念,并指出語言習得生理機制(Predisposition)的喪失由大腦的單側化(lateralization)所致,2歲到青春期是語言習得的關鍵期。青春期后,兒童已經(jīng)不再具有自然、高效的語言習得能力,外語學習需要有意識地花大力氣在教學環(huán)境下展開。青春期后,外國腔幾乎難以克服。[2]218從神經(jīng)生理角度對年齡問題作出解釋還可以借助大腦髓鞘化(myelination)這個概念。髓鞘化的過程從嬰兒時期就已經(jīng)開始,持續(xù)數(shù)十年。兒童出生時,脊髓、腦干傳導通路的髓鞘化過程已經(jīng)完成,而大腦兩半球的髓鞘化過程,主要是在兒童出生以后,在外界刺激的影響下逐步形成的,大腦語言區(qū)位于左半球的大腦外側裂的周圍,其髓鞘化和高級智力活動相關,兒童生理學研究表明,髓鞘化在2歲前進行得很快,2歲后減慢,到青春期才完成??茖W證據(jù)不斷表明,在成人大腦中,未能髓鞘化的神經(jīng)細胞依然存在,這也能解釋為什么成人對語言處理花費了更多努力,效果卻不盡如人意。
兒童習得語言是自然的,學習動機單純,不是為了達到某種特殊目的或者把語言當作工具來學習,他們學習動機強,其情感傾向更容易接納新的語言,這種與生俱來的積極態(tài)度使得兒童能接觸到大量的語言輸入從而獲得很高的語言成效。從認知心理學來看,兒童的認知能力有限,這反而使他們能側重于整體存儲語言輸入的各構成成分,語言處理速度較快。成年人語言處理機制傾向于分析語言輸入的構成成分,這反而在語言處理方面耗費了更多的認知注意力,減緩了語言處理速度,阻礙了語言學習。
雙語的習得大致可分為四種途徑:第一種途徑是兒童生長在雙語家庭,在第一語言習得的同時或稍遲一些,即在嬰兒期開始接受第二語言的教育。事實證明,他們不僅能掌握兩種語言系統(tǒng),而且能把這兩種語言系統(tǒng)區(qū)別開來,并能根據(jù)具體情況的變化,從一種語言迅速地到另一種語言。他們在童年期就已意識到兩種語言系統(tǒng)的存在和自己是一個雙語者。第二種途徑是兒童雖生活在單語家庭,但他生活的社會使用非本族語言,上學后通過學校習得第二語言。第三種途徑是兒童在童年后通過長期接觸非本族語的社會自然而然地習得第二語言。最后一種途徑是在本民族的學校里通過外語學習而習得第二語言。而我國大部分兒童都屬于第四種情況。怎樣提高雙語教學質(zhì)量,讓兒童能輕松掌握第二語言是值得我們研究的。在此有以下一些建議:
從外語教學角度看,在習得二語的起步階段,教師應該促使孩子們養(yǎng)成良好的發(fā)音習慣,強調(diào)早期英語教育中語音語調(diào)的重要性。這是因為兒童4到7歲這段時間是切分音段、掌握語音、學會詞匯搭配的關鍵時期,一旦超過該時期,地道的語音語調(diào)很難獲得。這就要求從事雙語教育的教師們能夠擁有正確的語音語調(diào),加強對早期二語習得的學生正確的語言輸入。
韓禮德認為兒童學習語言的能力不光與遺傳相關,環(huán)境因素也很重要。兒童通常采用隱性學習的方式,在語言的自然輸入過程中習得語言。任何語言學習都是在特定的語言學習環(huán)境中進行的,兒童學習外語更需要一個適宜的外語環(huán)境,其效果要依賴于兒童周圍是否存在該種語言的自然語言環(huán)境。在沒有英語環(huán)境的中國學英語,需要自己創(chuàng)造環(huán)境,即調(diào)動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拿出足夠的時間,多接觸英語,用有意識的學習行為來代替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中的下意識的習得行為。在二語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盡量創(chuàng)造真實的交際情景,學生通過參與課堂活動從而親身體會到使用該語言的價值。學生如果學習了第二語言,而沒有使用的機會,那么他的這種學習就是一種浪費,他日后所進行的同種第二語言的學習其實都是重復勞動。所以,在雙語教學中,我們提倡營造真實的交際情景,讓學生切身體會到第二語言的交際價值。
正如呂叔湘先生所指出的:“兒童學說話主要是通過生活和游戲,向家里人學習,向游戲的同伴學習,在很大程度上是不自覺的,可是收效之快是驚人的”。[3]4因此,在兒童雙語教學的課堂上,教師應當了解兒童心理和學習規(guī)律,將教學內(nèi)容與適合兒童理解的教學方法結合起來,通過TPR(Total Physical Response)全身教學法、英語游戲、情景再現(xiàn)等方式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令其印象深刻,從而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當然這都要求教師具備良好的教學素養(yǎng)和教學方法。
兒童語言習得的過程是令人驚奇的,通過對兒童母語習得的發(fā)展過程研究,找到兒童語言習得和心理發(fā)展的規(guī)律,對于我們研究兒童二語習得有很大的幫助。我國早期兒童雙語教育事業(yè)現(xiàn)在仍處于比較初級階段,同時面臨諸多問題,在了解兒童二語習得最佳年齡的基礎上,如何提高雙語教學質(zhì)量和教師教學能力對于提高兒童二語習得能力至關重要,這值得我們進一步深入研究。
[1]Pinker,S.The Language Instinct[M].New York:Basic Books,1994.
[2]文秋芳.二語習得重點問題研究[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0.
[3]呂叔湘.語言和語言研究[G]//中國大百科全書編輯委員會.中國大百科全書(語言文字).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