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汝衛(wèi)
(山東省煙臺市牟平區(qū)中醫(yī)醫(yī)院,煙臺264100)
益胃湯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30例
張汝衛(wèi)
(山東省煙臺市牟平區(qū)中醫(yī)醫(yī)院,煙臺264100)
目的觀察加味益胃湯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的臨床療效。方法方用加味益胃湯,藥用:麥冬、生地、沙參、百合、當歸、白芍、白術、陳皮、雞內(nèi)金、甘草等隨癥加減,對30例胃陰不足型患者進行治療,觀察治療效果。結果經(jīng)過1~2療程治療之后,顯效8例,占26.7%;有效18例,占60.0%;無效4例,占13.3%;總有效率為86.7%。結論加味益胃湯治療胃陰不足型慢性萎縮性胃炎療效滿意,值得臨床進一步研究推廣。
中醫(yī)藥療法;慢性萎縮性胃炎;益胃湯;胃陰不足
慢性萎縮性胃炎(chrenicatrophicgastritis,CAG)是一種以胃黏膜固有腺體萎縮為病變特征的疾病,多伴有腸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屬胃癌的癌前疾病,是消化系統(tǒng)的常見病、多發(fā)病。屬中醫(yī)的“胃痛”、“胃痞”、“嘈雜”范疇[1]。西醫(yī)以清除幽門螺旋桿菌(HP),保護胃黏膜,增強胃動力等治療為主,療效不佳。中醫(yī)藥治療本病具有獨特的優(yōu)勢和顯著的療效。胃陰不足型是慢性萎縮性胃炎的常見證型。筆者近來應用加味益胃湯治療胃陰不足型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30例,取得了較好的療效,現(xiàn)將觀察情況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30例慢性萎縮性胃炎均為我院2011年11月至2012年11月期間收治的門診患者,男16例,女14例;29~72歲,平均42.7歲;病程8個月至21年,平均7.8年?;颊甙Y見胃院脹滿,灼痛,胃中嘈雜,饑不思食,口干,大便干燥,舌紅少津,苔少,脈細。胃鏡征象為胃黏膜光滑、薄、脆,色紅,分泌物少。所有患者診斷均符合《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的標準[2],合并有其他臟器嚴重病變或病檢提示癌變患者、妊娠及哺乳期婦女均未納入本研究。
1.2治療方法30例患者均采用筆者自擬的加味益胃湯進行治療,方藥組成為:麥冬15g,生地黃12g,沙參15g,百合20g,白芍15g,白術15g,陳皮10g,雞內(nèi)金15g,甘草6g。隨證加減:氣虛者加黃芪、黨參;惡心、嘔吐明顯者加生姜、佩蘭、竹茹;痛甚者加川楝子、延胡索;口干、大便燥結者加火麻仁、郁李仁;納差少食者加焦山楂、焦神曲、焦麥芽;夜寐不安者加合歡花、夜交藤。每日1劑,水煎服,早晚分服,1個月為一療程。1~2個療程之后評價療效。
2.1療效評價療效標準參照《中藥新藥治療慢性淺表性胃炎的臨床研究指導原則》。顯效:臨床癥狀消失,胃鏡下胃黏膜活動性炎癥消失或炎癥明顯改善,黏膜下血管網(wǎng)顯露減少,組織學檢查固有黏膜腺體無萎縮和腸上皮化生,異型增生消失或明顯減輕;有效:臨床癥狀有不同程度改善,胃鏡下胃黏膜炎癥病灶有不同程度減少,組織學檢查固有黏膜腺體萎縮和腸上皮化生不同程度改善,異型增生減輕;無效:治療后臨床癥狀無改變,胃鏡下和組織學檢查均無改善,或病情加重。
2.2療效30例患者經(jīng)過1~2療程之后,顯效8例,占26.7%;有效18例,占60.0%;無效4例,占13.3%;總有效率為86.7%。
慢性萎縮性胃炎是臨床頑固難治的消化系統(tǒng)常見病、多發(fā)病,WHO將其列為胃癌的癌前狀態(tài)。近年來,由于人們飲食結構、生活習慣的改變,加之診斷技術的提高,其發(fā)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目前,西醫(yī)的治療手段為對癥處理,包括抑制胃酸、保護胃黏膜、根除幽門螺桿菌以及防止膽汁反流等,療效并不理想。祖國醫(yī)學運用整體觀念與辨證施治方法,取得了良好效果。
中醫(yī)對慢性萎縮性胃炎的認識最早始于《內(nèi)經(jīng)》,明代《景岳全書》中首次以“痞滿”之名立專篇。慢性萎縮性胃炎在中醫(yī)中屬于“嘈雜”、“痞滿”、“胃脘痛”等范疇。感受濕熱之邪,或外邪侵入日久,化熱化燥,灼傷胃陰;或醇酒厚味,過食辛辣,久則胃津耗傷;或素體陰虛,或年老津液不足,或各種出血證后,陰津不足,胃津匱乏;或過用辛散之藥,劫傷胃陰等誤治,均可使胃陰虧虛,胃絡失濡而發(fā)為本癥。葉天士有“太陰濕土,得陽使運,陽明燥土,得陰則安”之說。治療當以益氣養(yǎng)陰,健脾和胃。自擬加味益胃湯,方中麥冬、生地、沙參、百合滋陰益胃,白術甘溫益氣、補益脾胃,陳皮理氣和胃,雞內(nèi)金消食化積,白芍、甘草酸甘化陰、緩急止痛。諸藥相配共奏養(yǎng)陰益胃之功?,F(xiàn)代藥理研究表明,麥冬塊根中含多種甾體皂甙和β-谷甾醇、豆甾醇等,在體外對白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等有一定的抗菌作用;沙參含有生物堿、揮發(fā)油等,具有調節(jié)免疫平衡、促進淋巴細胞轉換的作用,沙參水浸劑有一定的抑菌作用;雞內(nèi)金中的胃蛋白酶和淀粉酶,能促進胃液的分泌和運動的增強[3];甘草能解痙,能協(xié)助白芍緩解胃腸平滑肌痙攣而止痛;白芍含芍藥苷,能抑制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而起鎮(zhèn)靜的作用。白術可促進胃腸蠕動,保護胃黏膜[4]。
綜上所述,自擬加味益胃湯治療胃陰不足型慢性萎縮性胃炎療效滿意,展現(xiàn)了中醫(yī)藥在該研究領域的廣闊前景,值得基層醫(yī)院臨床推廣。
[1]徐江雁,高尚社,楊建宇,等.中醫(yī)藥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近況[J].中國中醫(yī)藥現(xiàn)代遠程教育,2011,9(23):157-161.
[2]衛(wèi)生部.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S].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02:127.
[3]雷載權.中藥學[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1997:96-312.
[4]潘琳,陸為民.活血化瘀法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的探討[J].浙江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09,33(1):23-24.
10.3969/j.issn.1672-2779.2013.13.004
:1672-2779(2013)-13-0007-02
蘇 玲
2013-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