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軼琳
(廣西師范大學 漓江學院,廣西 桂林 541000)
巴葛亞洛蒂曾經(jīng)說過:“歌唱就是呼吸”。這句話雖然有點夸張與過分,但也充分說明了呼吸對于歌唱的重要性。由此可見,氣息是歌唱藝術(shù)中的根本,猶如我們生活中建房屋般。地基打得牢固,上面想建什么樣類型,如何漂亮的房屋都可以。反之,即使上面的房屋建的再優(yōu)美,地基不穩(wěn),時間過不了多久,房屋還是會倒塌。
經(jīng)過幾年的教學體驗及與同行教師間的交流,我們都有一個共同發(fā)現(xiàn),學生在聲樂學習過程中對歌唱氣息的概念模糊不清,時常與生活中的呼吸混淆。在他們看來,歌唱-——聲音出來了,那么也肯定用到了氣息,而且這樣的氣息是正確的。大部分學生在歌唱時懶于去吸氣(正確的吸氣方法),或者可以說不習慣、不重視,或者說根本就是明知故犯(因為錯誤的吸氣方法照樣能演唱一首歌曲)。因此,唱出來的聲音很是笨重、直白,讓聽者聽的非常吃力,且他們渾身僵硬,面紅耳赤等等。這些都是因為學生們對歌唱氣息的認識不夠深,對老師說的話不理解,甚至產(chǎn)生誤解所致。聲樂是一門及其復雜的學科,雖然古往今來也留下了不少理論書籍,但這些理論都過于抽象,看得見,摸不著。特別是對于初學者來說根本無法理會其中的意思,又因每個學習者氣質(zhì)、特點、思維方式的不同,他們的理解也是大不相同。所以教師正確的引導是學生改掉錯誤習慣,建立良好歌唱氣息的關(guān)鍵。
1、漏氣。漏氣是學生學習過程中最為常見的現(xiàn)象,即唱出來的聲音沙啞并伴有不干凈的“嘶嘶啦啦”聲。其主要原因是因為氣息和聲音沒有結(jié)合好造成的。氣息吸入后,身體缺乏對氣息的控制,很多同學還未開口唱,氣息就跑光了,因此唱出來聲音往往出現(xiàn)卡、擠、壓等現(xiàn)象。
2、氣息吸入過淺。很多同學在歌唱當中也吸氣了,但他們時常吸的很淺,橫膈膜沒有真正意義上的下沉,根本無法滿足一個樂句需要,所以那些學生為了唱完整那一樂句就會拼命擠壓聲音,全身顫抖。
3、白聲演唱——不用氣息。這種現(xiàn)象在初學者中出現(xiàn)最多,他們認為歌唱呼吸就如說話呼吸,因此他們都是靠本身的嗓音條件喊唱,長期如此,若不及時更正,聲帶很容易病變。
4、氣息吸入方向錯誤。正確的氣息吸入時小腹應該向外擴張,等到演唱時小腹內(nèi)收,隨之氣息用光。但很多同學往往吸入的是反方向,先收后放,所以他們經(jīng)常會氣息上提,樂句還未結(jié)束就憋的不行。
目前國際上將呼吸類型分為三大種:1、胸式呼吸,這類呼吸主要式靠上胸進行呼吸和控制,歌者在吸氣時肩膀和胸部會習慣性的上抬,造成了氣息不能下沉到丹田,因此,演唱時由于吸入過淺,支點過高,聲音容易僵硬、無彈性。2、腹式呼吸,這類呼吸主要式靠小腹的擴張與收縮來呼吸與控制,雖然較胸式呼吸來說,該呼吸方法吸入深、容量大,但歌者在演唱時也會因為吸氣太深容量過大造成聲音不流動,位置偏低,音色暗淡、沉悶,有時甚至會出現(xiàn)音準問題。3、胸腹聯(lián)合呼吸,這是目前聲樂教師運用最多的一種呼吸方式。它是通過小腹、胸腔、橫膈膜共同作用進行的呼吸與控制。這也是我國傳統(tǒng)聲樂教學中所講的“氣沉丹田”。該吸氣模式使氣吸得深且速度快,容量大且彈性強。實踐證明這種呼吸方式是一種比較完善得呼吸方式。
無論是那種呼吸方式,都需要通過訓練來達到目的。生活種最普遍得訓練方式有一下三種:1、打哈欠式呼吸法:人在打哈欠時通常軟腭會自動上提,后咽壁直達腹腔,牙關(guān)保持一定得開度,同時腹部松弛打開。這種方法容易讓學生找到合理得共鳴狀態(tài),避免聲音擠、緊、白等毛病。2、聞花香式呼吸法:這個方法通俗簡單,課堂上很多老師會拿一朵花放到學生鼻前,讓學生聞,借用這個過程讓學生吸入一口氣,在此過程種,學生會將腹部打開,膈肌下沉,氣息很舒服得流到肺部。如此,學生在演唱時身體會自然放松,唱出的聲音圓潤。3、嘆氣式呼吸法:在課堂上許多老師經(jīng)常會說一句話即“嘆著唱”。其要求就是聲音嘆在氣流上,嘆氣時有一種向下得力量,這種力量可以將氣息控制在小腹,克服學生在演唱種氣息上提、不夠用得現(xiàn)象。
正確的歌唱呼吸姿勢應該是輕松自如的,呼吸時身體直立,肩膀放松,眼鏡平視前方,下巴微收,兩腿與肩同寬并將身體重心落至大腿上,挺胸不駝背,保證氣息通暢、流動。學生只有做到以上幾點,演唱時才能調(diào)動積極性,獲得美好的聲音。
很多學生在演唱時唱第一個音的時候吸進的氣息就全部漏光浪費了,所以歌曲完整性很差,有上句無下句。大多數(shù)學生為了彌補這種氣息不足,往往會壓喉頭,憋氣,這是非常不科學得彌補方式。如何做到歌唱中氣息保持與控制完美結(jié)合?已是所有歌唱學習者共同關(guān)心得問題。
保持是歌唱中一個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是指在歌者吸入氣息后保持這種狀態(tài)幾秒鐘至幾十秒鐘,待樂句唱完為止??刂苿t是歌唱中不可或缺的環(huán)節(jié),指氣息吸進小腹后控制住,不要因為其迅速收縮導致大股氣流流失。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經(jīng)常跑步、做仰臥起坐、俯臥撐、游泳等運動,來鍛煉腰部力量,使得氣息保持與控制完美結(jié)合。
演唱中換氣也是一門學問,教學中有“換不好氣等于唱不好歌”之說法。換氣正確與否直接影響音樂作品得情感和內(nèi)容的藝術(shù)表現(xiàn),及歌曲的完整性。換氣時應根據(jù)作品內(nèi)容、情感來換,使換氣與作品融為一體。切不可隨心所欲,唱到哪換到哪。要選擇恰當?shù)膿Q氣口,一般以一個樂句換一口氣,有時遇到大樂句時,以小樂句換一口氣。歌唱中盡量做到以大樂句換一口氣,盡可能不要在中間偷換。這樣才能保持歌曲連貫性而且容易將氣息控制與保持。
綜上所述,氣息是歌唱中一重要的技術(shù),是每一位歌唱學習者所必須掌握的歌唱技巧之一。一首優(yōu)美的歌曲,不僅需要好的嗓音,更重要的是對氣息的調(diào)整,從而使歌曲完美化。我們只有不斷的練習,不斷的提高,從聲音細微的變化中否定與自我否定,用切實可行的辦法有效解決問題,才能夠有所超越,在聲樂的道路上走的更遠、更高。
[1]俞子正.聲樂教學論[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2]潘乃憲.聲樂實用指南[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3.
[3]沈湘.沈湘聲樂教學藝術(shù)[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1998.
[4]薛良.音樂基礎知識[M]. 長沙:湖南師范出版社,1989.
[5]劉朗.聲樂教學手冊[M].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