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振才 張潔
【內容摘要】公共藝術教育是高校人才培養(y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拓展學生視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氣質養(yǎng)成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文章探究在理工科大學加強大學生藝術教育的途徑和規(guī)律,以期推進此項工作的全面開展。
【關鍵詞】公共藝術教育 理工科大學 人才培養(yǎng)
一、公共藝術教育的困境
根據(jù)2011年公布的《學位授予和人才培養(yǎng)學科目錄(2011年)》,藝術學已經單獨作為一個學科門類與理學、工學并列,而傳統(tǒng)理工科大學是以理學、工學為主干學科發(fā)展起來的,藝術學的教學活動沒有歷史的積淀,無論是從學科背景、師資隊伍,還是整個學校的校園文化氛圍,與綜合院校或文科類院校相比都存在著一些不足。
(一)人文學科力量相對薄弱
從1992年開始,一些較大的理工科大學合并了農、醫(yī)、師等院校成為綜合性大學或者多學科門類的理工科大學。但在高校擴大規(guī)模的教育體制改革過程中,全國大部分的理工科大學還是在自身的基礎上增設了人文學科院系,這些人文院系的設立大都是在學校開設的人文社科公共課基礎上建立起來的,由于時間相對較短,其專業(yè)設置、學科力量、師資水平一般很難趕上綜合性高校的人文學科。所以,理工科大學目前的人文學科設置在整體上還是相對薄弱的,再加上理工科大學本身對人文學科的重視力度和資金投入普遍不夠,沒有同理工科大學的其他專業(yè)同步發(fā)展,也造成了理工科大學的人文學科發(fā)展緩慢,沒有形成堅實的有利于學校公共藝術教育開展的人文學科體系。
(二)校園人文類學生社團影響力不夠
高校的藝術教育,除了專門的課堂教育以外,還需要依賴大量的學生社團來組織各項活動。目前,理工科大學雖然成立了許多社團,但是人文藝術類的學生社團卻不多,而且不論是社團的學生規(guī)模、水平,還是社團的影響力都遠遠不及那些理工類學科社團的影響力大。
(三)公共藝術教育師資隊伍建設力度不夠
理工科大學公共藝術教育的教師一般來源于學校專門引進從事公共藝術教育的藝術專業(yè)人才和學校的人文社科類院系的專業(yè)教師。由于公共藝術教育課程一般都是選修課,對教師的知識廣度、深度和授課水平,乃至個人知名度和魅力,都有相當高的要求,所以承擔公共藝術教育的教師壓力還是很大的。為此,公共藝術教學現(xiàn)狀,帶來師資隊伍不穩(wěn)定、教師教學積極性不高。
二、藝術教育的認識誤區(qū)
各理工科大學雖然按照教育部《學校藝術教育工作規(guī)程》(2002)和《全國學校藝術教育發(fā)展規(guī)劃(2001—2010)》的要求開展了藝術教育,但是各高校在具體實施藝術教育的過程中仍遇到諸多困惑和困難,對藝術教育的理解也存在一些偏頗之處。
(一)沒有把公共藝術教育作為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制定學生培養(yǎng)計劃時,當把公共藝術教育的課程列入正式第一課堂教學時,個別理工科大學的決策者認為沒有必要,認為是占用了專業(yè)教學時間。蔡元培先生早就提出過要對大學生進行美育熏陶,而公共藝術教育則體現(xiàn)了對于人的個性培養(yǎng),這是養(yǎng)成健全人格的重要內容。原教育部副部長周遠清也說過:“沒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庇捎诋敶鐣蟊娢幕杏顾谆瘍A向的挑戰(zhàn),加強藝術教育是我們必須認真對待的一項重要任務。公共藝術教育是理工科大學教育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這既是當前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舉措,也是21世紀高等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二)沒有把公共藝術教育看作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平臺
有些理工科大學把校園內的藝術教育僅僅看作是豐富校園文化氛圍,滿足學生業(yè)余娛樂生活的一部分,沒有將公共藝術教育上升為學校素質教育層面進行規(guī)劃和建設。其實各種藝術活動如繪畫、舞蹈和唱歌等是體現(xiàn)人類精神發(fā)展的重要領域,生動的藝術教育可以幫助學生培養(yǎng)高尚的審美情操,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yǎng),實現(xiàn)自身人格的全面發(fā)展。因此,公共藝術教育是當前高校人文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平臺。
(三)沒有把公共藝術教育當成激發(fā)大學生的智力及創(chuàng)新能力的重要途徑
有些理工科大學雖然將公共藝術教育課程作為課堂教學列入了培養(yǎng)計劃,但與整個人才培養(yǎng)計劃存在“兩張皮”現(xiàn)象,沒有真正從專業(yè)特點進行科學合理的藝術課程布局,往往局限于有哪一類藝術課程教師就開哪類的課程。從多年的人才培養(yǎng)實踐中得知,公共藝術教育在素質教育中具有特殊地位,對培養(yǎng)學生全面發(fā)展有著重大意義,特別是在激發(fā)學生進行形象的、想象的直覺能力,培養(yǎng)學生想象力和嚴肅的審美品位等方面具有其他門類教育所無法替代的獨特功能和特殊作用。藝術素養(yǎng)對于創(chuàng)新型人才的培養(yǎng)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真正有利于提高理工科人才培養(yǎng)的質量。
三、公共藝術教育的具體舉措
(一)健全課程體系
在公共藝術教育實踐過程中,應以人才培養(yǎng)為核心,把提高公共藝術教育教學質量納入到學校本科教學質量體系之中,通過改革,不斷調整和優(yōu)化課程結構,加強第一課堂的建設,使藝術教育課程設置、教學內容更加符合藝術教育規(guī)律和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需要。
把公共藝術教育課列入學校課程評價體系。目前,大部分理工科院校都將公共藝術教育課程按照選修課進行實施和管理,此性質決定了這些課程必須滿足學生的需要和要求才能真正開設,若存在教學質量不好、課程內容匱乏,自然會被學生“淘汰”。同時,這些課程授課時間一般都安排在晚上或周六、周日,教務管理中往往疏忽對這些課程的日常督導。所以,必須將公共藝術課納入到課程評價體系中,保證教學質量的全面提高。
(二)理論教育與藝術實踐相結合
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是開展公共藝術教育的必然要求。在開展藝術教育活動中,遵循教育規(guī)律,在重視藝術理論教育的同時,必須十分突出藝術教育的實踐性,著力于提高學生對藝術自主學習的興趣和能力。比如學校要重視大學生藝術團這個平臺,把藝術教育落實到器樂演奏、聲樂表演、話劇排演、舞蹈訓練、書畫作品等具體藝術實踐活動中,提高他們的藝術實踐能力和水平,并通過舉辦“校園文化藝術節(jié)”“社團巡禮”,參與“高雅藝術進校園”等活動,走出校園、走出國門進行表演等方式,展示公共藝術教育成果的同時,也展示出各個學校大學生的風采。
(三)做好藝術教育的組織和制度建設
第一,理工科大學要建立公共藝術教育的組織機構。學校要明確分管公共藝術教育的校領導,成立類似于“學校文化素質教育委員會”的組織機構,對全校公共藝術教育工作進行宏觀指導、規(guī)范管理,對有關公共藝術教育方面的重大事項進行專題研究。在開展公共藝術教育過程中,承擔公共藝術教育部門與教務處、學工處、宣傳部、團委以及人文社科類專業(yè)院(系),必須密切配合,既各行其職、各負其責,又要積極協(xié)作、相互支持,共同做好學校的公共藝術教育工作。
第二,做好理工科大學公共藝術教育的各項制度建設。理工科大學要根據(jù)公共藝術教育自身的特點和規(guī)律,并結合學校辦學特色,制定相應的制度內容。
(四)加強藝術教育的專門師資隊伍建設
理工科大學要從整體發(fā)展規(guī)劃和學生培養(yǎng)的需要出發(fā),按照公共藝術教育應具備的人才隊伍素質的客觀要求,專兼結合,多措并重舉,努力做好公共藝術教育師資隊伍的建設和規(guī)劃工作。為加強公共藝術課程的管理,高校需要聘請包括教學名師、專家,堅持對公共藝術教育課程進行嚴格的審查、試講評比活動,推行教師多媒體課件進課堂的“準入證”制度,定期組織專家對公共藝術課程的教案、課件進行考查;同時,把公共藝術教育的課堂教學列入學校教學督導組的督導對象,不定期進行督導、檢查。通過這些措施,來確保公共藝術課程教學質量的不斷提高。
(五)加強各種條件的保障力度
理工高校要加大藝術教育的經費投入,這些經費主要包括日常建設經費、課程建設經費、大學生藝術團活動專項經費、大學生素質教育基地專項經費等,來保證公共藝術教育課程的正常運轉以及各類藝術實踐活動的順利開展。在教學技術手段方面,一是要為公共藝術課配備完善的多媒體教學設備,二是要為大學生藝術社團配備樂器及圖書、音響、影像資料等。在活動場地方面,高校要營建專門的藝術教育場館,滿足藝術教育課程的教學、實踐的需要。
(六)突出自身藝術教育的獨特性
目前,許多理工科大學都是以理工為主的多科性、協(xié)調發(fā)展的高校,一些院校還專門設立了藝術院系。今后,理工科大學還要經過不斷探索和實踐,要逐漸形成自己的公共藝術教育規(guī)律,進一步結合學校實際,形成理工科大學公共藝術教育鮮明的特色。但各個學校都有鮮明的辦學特色,尤其是學科建設和服務領域,所以公共藝術教育要與本校特色相結合,努力打造出本校的品牌和優(yōu)勢。
結語
公共藝術教育不同于一般的藝術專業(yè)教育,開展公共藝術教育建設的根本宗旨是育人,要不斷地探索和實踐。筆者認為必須做到“四個堅持”:一是堅持依托公共藝術教育大力推進素質教育,把加強公共藝術教育作為人才培養(yǎng)整體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二是堅持將藝術教育作為校園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豐富校園文化活動,活躍學生生活,繁榮校園文化;三是堅持藝術教育普遍規(guī)律與學校實際相結合,逐步形成符合理工科大學人才培養(yǎng)特點的模式,實現(xiàn)藝術教育更加深刻、更高層次的價值;四是堅持面向全體學生開展分類指導,針對全國招生、生源層次多、藝術基礎差別大的大學生群體,構建不同層次的藝術教育。
參考文獻:
[1]周遠清.高素質教育是體現(xiàn)中國教育方針性的教育思想[J].中國高等教育,2011(10);1—3.
[2]龐海勺.通識教育:困境與出路[J].江蘇高教,2010(2).
[3]陳曉艷.通識教育理念下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的實踐創(chuàng)新[J].江蘇高教,2010(4):70—71.
[4]林劍.高校藝術教育融合性淺探[J].江蘇高教,2009(6).
[5]劉桂榮.高校美育和藝術教育的管理機制及其現(xiàn)代性探究[J].河北大學學報,2012(1):13—16.
作者單位:何振才,南京理工大學信息檔案中心
張潔,南京醫(yī)科大學
(責任編輯:曹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