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英
[摘 要]繪本中精練的語言和生動的畫面互補互融,體現(xiàn)了一種既高深又淺顯的兒童哲學,具有高度的藝術(shù)性和文學性。在繪本教學過程中教師經(jīng)常會使用一些有效提問,或引出后面的故事,或幫助孩子理解繪本的重點和難點,但是不同的教師拋出相同的問題,對幼兒的應答卻有不同的反饋,所產(chǎn)生的教育成效也不同。這要求教師要重視繪本教學過程中的回應技巧。
[關(guān)鍵詞]繪本;教學;提問技巧
繪本作為一種獨特的兒童文學形式,是兒童文化的呈現(xiàn)。很多幼兒園的繪本教學活動,教師的繪本教學方式主要是通過對繪本情節(jié)的大膽想象、猜測、在閱讀與講述的過程中讓孩子理解繪本。幼兒園最常見的語言互動模式大多為:提問——回答——回應。因此,提問的設計和智慧的回應是“點睛之筆”。
一、圍繞目標,有效追問
《綱要》中提到教師的提問是“及時以適當?shù)姆绞綉?,形成合作探究的師生互動”的有效方式,可以幫助幼兒發(fā)展其思維能力,是從已有情景或經(jīng)驗中發(fā)現(xiàn)問題、創(chuàng)新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是增長幼兒能力的引線。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將孩子的回答與活動目標相聯(lián)系,當幼兒回答偏離主題時,教師的追問可幫助幼兒駛回正確航道。以幼兒園中班繪本《愛吃蘋果的鼠小弟》為例:
分析教師A和B的區(qū)別:A和B老師在聽到幼兒的回答后,A教師只是順著幼兒的回答,沒有引導,而B教師在不否定幼兒答案的前提下,用一個發(fā)展性的提問將幼兒拉回繪本。在教學中,無論孩子的回答如何天馬行空,教師都要用追問把孩子拉回來,真正做到“心中有目標,眼中有孩子”。
二、關(guān)注需要,有效梳理
《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中提出:尊重和接納幼兒的說話并給予積極的回應。教學中的教育智慧不僅體現(xiàn)在與幼兒互動的機會上,還應該體現(xiàn)在教師提問后幼兒的回答后教師后續(xù)的回應上。每一個問題拋出后幼兒的回答都是五花八門的,教師在聽到回答后,應馬上做出回應。這就需要教師準確判斷,認真理解,因人而異地及時給予回應。在提升前教師需要有一個價值判斷的過程,以尊重、順應幼兒為先,把握幼兒的真正需要。
《指南》還提出:語言教學中當幼兒因為急于表達而說不清楚的時候,應提醒幼兒不要著急,讓幼兒慢慢說,同時要耐心傾聽,給予必要的補充,幫助幼兒理清思路并清晰地說出來。比如在活動中,當教師提問:鼠小弟仰望著高高的蘋果樹,它在想什么呢?有一位幼兒回答:它可能是肚子餓了。這時教師知道幼兒已經(jīng)理解,只是回答還不夠清楚,馬上又問:肚子餓了想干什么?幼兒馬上就異口同聲:“想吃蘋果!”因此,在回應時教師要做到:對合情合理的回答要認同與肯定,對與眾不同的回答要贊賞與追問,對含糊不清的回答要梳理與示范。
三、歸納經(jīng)驗,有效提升
有時的互動,基本上不是教師心意里的,而使教學現(xiàn)場大為糾結(jié)。這時的回應,需要教師梳理——幫助孩子削枝強干突出主題。仍然以幼兒園中班繪本《愛吃蘋果的鼠小弟》為例:
分析教師A和B的區(qū)別:A和B針對幼兒的回答,給出了不同的應對,A只是簡單的重復答案,B在肯定幼兒的同時還根據(jù)孩子的經(jīng)驗進行追問,讓幼兒進一步理解小動物都靠自己的本領(lǐng)吃到蘋果,為后面的環(huán)節(jié)埋下伏筆,激發(fā)了幼兒的思維。
四、同伴互動,有效評價
讓幼兒對同伴的回答做出評價,可以讓幼兒對老師的提問再一次進行思考,提高注意力和學習的積極性。教師要善于把從幼兒那里接過來的球,重新拋還給幼兒,有效提升幼兒的學習興趣,營造積極的師幼互動。當一個提問給幼兒后,要給予孩子一定的思考時間,教師不能急于告知答案。當孩子在一個提問后出現(xiàn)冷場時,適宜的等待或者補充提問。
在師幼互動的回應中,教師時而是智者,時而為同伴,時而又做主持人,適宜地拋球與接球,引導著孩子展現(xiàn)、梳理問題。其中的樂趣,在于輕車熟路之后的從容駕馭。教師要給幼兒創(chuàng)設一個“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能積極應答”的環(huán)境,只有吃透教材,在活動實施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有效回應,讓課堂充滿智慧和靈動的美。
責任編輯 沁 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