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陽宗
“以罰代管”的教育方式被很多人嚴厲斥責,有人認為這是一種“教育懶政”,有人認為這折射出教師的無能,是教師黔驢技窮。竊以為,“以罰代管”的方式雖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但歸根結底,它顯現的是當前教育的無奈。
管理的進步只能靠管理方式的靈活化,而不是靠“粗暴管理”,以罰款代替感化教育是圖方便。教育部出臺的《中小學班主任工作規(guī)定》雖然規(guī)定:“班主任有采取適當方式對學生進行批評教育的權利?!钡前嘀魅涡惺古u教育權也不意味著可以對學生任意罰款。教師“以罰代管“顯然是不合理的,也是違法的。
在我國當前的教育現狀下,“以罰代管”的出現是教師的無奈之舉。眾所周知,教育部門屢次發(fā)文,嚴禁教師體罰學生。這些規(guī)定切實保護了學生的基本權益。 “棍棒底下出孝子”、“玉不琢,不成器”等古訓在面對法規(guī)這條高壓線時,顯得“不合時宜”。但作為老師,面對一個不服管教、不守紀律、把老師的話當作耳邊風的學生,打不得,罵不得,清風細雨都說不得,這讓教師如何是好?
雖然“以罰代管”是教師的無奈之舉,是教師為了督促學生不違紀,不偷懶,通過經濟手段使學生對自己負責,其出發(fā)點是好的。但這是“好心”辦了“錯事”。如果肆意罰款,學生就會把違規(guī)違紀的后果,在潛意識中置換成了金錢。如此一來,“金本位”的理念就會深植于學生心中,這與教育追求的目標是南轅北轍的。
洛克曾說:“只有出自內心的羞恥心和不愿見于人的畏懼心,才是一種真正的約束?!边@句話對“以罰代管”有很深刻的啟示?!耙粤P代管”現象給教育部門、學校和教師敲響了警鐘,也需要我們深入思考,教師除了應具有廣博的專業(yè)知識外,還應掌握一些管理學等方面的知識,這是長期以來被我們所忽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