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立君
這是一個“父債子還”的故事,在一群生者對一個死者的叩問下,掀開了那段不堪回首,令人心碎的歷史往事。
話劇《霧蒙山》講述的是改革開放前后,中國農(nóng)村的整個變化過程,寫了兩代基層干部的不同命運、不同思想、不同生存狀態(tài)以及不同的追求和選擇。我在這部戲中飾演了男主人公張春山的妻子王紅,我“丈夫”的父親是村里的老支部書記張松。
在那個“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年代里,老村支書張松欠下了一筆又一筆的人情債,深深地傷害了鄉(xiāng)親們的感情。他堅決執(zhí)行上級的指示,蠻橫地將有所謂“作風(fēng)問題”的大隊長韓東的脖子上掛了雙破鞋滿大街游行。他為了“割資本主義的尾巴”,把進城干了幾天泥瓦匠活的村民趙大友批斗了三天三夜,致使趙大友媳婦擔驚受怕而上吊自殺。他為了“路線方針”的正確,粗暴地逼迫自己的兒子斷絕和富農(nóng)女兒的戀愛關(guān)系。他為了怕村民“戳脊梁骨”,硬是退掉了成績優(yōu)秀女兒的上大學(xué)和招工指標,從而斷送了一個青年人的夢想,最終使女兒患上了“自閉癥”。就是這樣一個對自家人也沒手軟的村支書,一輩子連公家的一個米粒、一個秫秸也沒拿過,臨死的時候連看病抓藥的錢還是從村信用社借的。
他響應(yīng)上級號召“戰(zhàn)天斗地奪高產(chǎn)”,沒日沒夜地修了四百畝“大寨田”。可以說是把一輩子都奉獻了的村支書卻和鄉(xiāng)親們結(jié)下了了至死也解不開的疙瘩。出殯那天鄉(xiāng)親們還要“劫靈”,硬是要兒子下跪道歉,否則就“停靈”三天。
在老支書和村民的身上深深地烙著那個時代的印記。粗暴、蠻橫、無理,人和人之間的關(guān)系要以階級來劃分,可這就是那段歷史的縮影。作為生活在這個家庭里的兒媳婦,主人公張春山的妻子,王紅更是體會了那段歲月的艱難。公公死后,丈夫外出打工,村民們更是把所有的怨恨都發(fā)泄到了這個女人的身上。她在外忍受著村民的各種刁難,在家里還要照顧年邁的婆婆和有病的小姑,忍辱負重,默默地撐起一個殘破的家。
“歷史的錯就讓我爹一個人背嗎?不公平,”這是兒子張春山最強有力的吶喊。是啊,歷史的錯又怎該讓一個村支書來背負,老支書張松又何嘗不是那段歷史的犧牲品。
離家十年的兒子張春山帶著對家鄉(xiāng)的摯愛和眷戀回到了生養(yǎng)他的小山村,也帶著改革開放的美好愿望。他帶領(lǐng)廣大村民修建板栗園,建立果品加工場,組織富余的勞動力進城打工。鄉(xiāng)親們富裕了,但留在心里的疙疙瘩瘩什么時候才能解開呢?新的村支書張春山自己掏錢給大家裝閉路電視,提著酒菜給他爹當年整過韓東大叔賠禮道歉,給曾經(jīng)劫過他爹靈的趙大友張落成家,給過去的戀人看病抓藥。就是這樣一個看似窩囊的新村支書,用生活中的點點小事慢慢地融化鄉(xiāng)親們多年埋在心底的堅冰。在男主人公身旁,王紅的語言不多,但是我通過揣摩人物性格,覺得這是非常合適的,生活的磨難并沒有壓垮這個堅強的女人,她隱忍、寬容,支持著一直沒有忘記舊情人的丈夫。這就是一個典型的那個時代的好媳婦的代表,她們吃苦耐勞、逆來順受,總是默默承受著一切生活的苦難。
在塑造王紅這個角色的時候,我在導(dǎo)演的要求下,從外部形象入手,開始漸漸走進了人物的內(nèi)心。這是一個表面膽小卻堅強、凡事不敢張揚的女村婦女。所以,在形體上,她一定是蜷曲著,頭是不敢抬起來的,說話也不敢大聲,對婆婆的要求也絕對順從,對小姑的照顧則體現(xiàn)了她骨子的純樸善良。
通過對人物內(nèi)心不斷地挖掘和外部形象的塑造,我深深體會到了那個時代的扭曲和活著的艱難?!绑@蟄一離土,春風(fēng)地氣通?!比诵呐耍赖谰晚樍??!鹅F蒙山》巧妙地運用了兩代人對人對事的不同態(tài)度折射出偉大的人文關(guān)懷。新一代的支書也比老一代的更知道自由、民主、人性的全面發(fā)展。
但歷史就是歷史,是有烙印的,是不能忘卻,也不應(yīng)該忘卻的?!鹅F蒙山》的尾聲,那個有自閉癥女兒的出現(xiàn)是那段歲月無論如何也抹不去的傷痕,更應(yīng)該令我們活在當下的人知道如何面對歷史,面對未來,在不斷發(fā)展和進步的現(xiàn)代文明中反思。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