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彩娥
摘 要:合作學習擺脫了“單獨訓練”的模式,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意識,讓學生在群體運動中獲得身體機能和心理素質(zhì)的培養(yǎng)。在初中體育課堂中實施合作學習,能擺脫傳統(tǒng)體育單調(diào)的教學模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獲得更好的發(fā)展。
關(guān)鍵詞:初中體育;課堂教學;合作學習
籃球、足球、排球、羽毛球等體育運動都注重通過團隊合作來完成,在初中體育課堂教學中,提倡合作學習,以學生為出發(fā)點,通過小組合作,讓學生的合作意識得到加強。同時,通過合作學習,讓學生在小組中獲得成功滿足感,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有積極意義。在合作學習中,合作意識的培養(yǎng)是關(guān)鍵。因此,文章就結(jié)合初中體育教學實踐對學生合作意識的培養(yǎng)進行簡單探究。
一、目標引導,體現(xiàn)合作意識
新課改中提倡初中體育課堂要從“牧羊式”的教學逐漸過渡到“自主、合作、探究”的合作學習模式中,體現(xiàn)的是以學生發(fā)展為目標。合作學習提倡按不同層次(興趣、體育技能等為分層依據(jù))的學生進行不同層次的引導訓練。因此,在合作學習中,教師的目標引導就需有層次性,讓學生能在目標的引導下積極定成任務(wù),從而促進合作學習的有效進行。如,在籃球教學中,對中、低層學生可組織其在游戲基礎(chǔ)上進行合作,完成拍球、傳球、運球等技能,而高層學生則可采用對抗賽形式進行。再如,在翻滾動作訓練中,中、低層學生可在觀察的過程中討論,然后模仿,而高層學生的目標則是訓練后討論,教師指導后再次訓練。
二、過程引導,強化合作意識
良好的合作意識是逐漸培養(yǎng)的,是教師在體育課堂教學中有計劃、有目的的,通過教學過程的精心組織而達成的。在體育學習過程中,教師要從學生實際出發(fā),通過對學生的興趣激發(fā),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手段,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過程中,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中快樂學習,變“要我學”為“我要學”,逐漸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交往能力。以短跑的教學為例,教學前教師先以“我心中的劉翔”為話題,激發(fā)學生的參與興趣,然后過渡到短跑學習中,讓速度相差不多的兩個學生先試跑,引導其他學生觀察,然后討論,接著分小組比賽進行。通過這樣的教學,學生的運動興趣得到了激發(fā),比賽中小組成員紛紛發(fā)表自己的看法,比賽后總結(jié)技巧,學到了知識,掌握了技能,身心愉快,課堂教學效率得到了較好的提高。
三、注重反饋,鞏固合作意識
在合作學習中,教師的引導是不可或缺的,只有通過教師的引導,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合作學習中才會明確方向,進行針對性訓練。同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反饋能引導學生對訓練中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分析,教師的表揚能讓學生在表揚合作中積極討論,互幫互助,敢思敢想。
在合作學習中的反饋需要注意,教師要注重從團隊角度來引導學生,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如,在接力賽的教學中,對學生接力失敗的討論,教師要引導學生從角色分配、配合中存在的問題、以后的改進措施等方面進行反饋。同時,要引導學生將自己和團隊整合起來,有的學生個體素質(zhì)較好,而在團隊合作中卻影響團隊的力量,教師就需引導其對自己的合作方法、態(tài)度等進行反思,讓學生在參與中理解合作的重要性。
總之,在新課改下,初中體育課堂不能延續(xù)傳統(tǒng)講授式的訓練模式,而要從“示范—訓練“的模式逐漸過渡到教師引導、學生合作的模式中,讓學生在樂學的基礎(chǔ)上想學,引導學生在合作中去完成訓練,從而獲得技能的提升,這樣才能有效地提高體育課堂的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李元杰.初中體育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合作探究能力的研究[J].教育學文摘,2012(10).
[2]王有光.合理運用小組合作 強化初中體育課實效[J].教育學文摘,2013(1).
[3]張義.淺談體育教學中的分組合作學習[J].學問,2009(20).
(作者單位 江蘇省常州市夏溪初級中學)